一吃饭就肚子痛不同时间或预示不同疾病,尤其要警惕癌症

蒋大伯以为是过年吃了太多油腻食物,导致消化不良引起,并没有在意,只是服了几颗胃动力药。
但后来难受得厉害,甚至晚上无法入睡,蒋大伯的妻子担心老伴是慢性胃炎发作,赶紧让蒋大伯去看看,怎知检
【菜科解读】
68岁的蒋大伯春节后感觉到左上腹疼痛不适,起初只是隐痛,过了几分钟就缓解了,但后来疼痛症状加剧,尤其是吃过饭后饱胀难受的感觉就会随之而来。
蒋大伯以为是过年吃了太多油腻食物,导致消化不良引起,并没有在意,只是服了几颗胃动力药。
但后来难受得厉害,甚至晚上无法入睡,蒋大伯的妻子担心老伴是慢性胃炎发作,赶紧让蒋大伯去看看,怎知检查下来医生表示胰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胰颈部占位,并且伴随血管侵犯,这是胰腺癌典型的特征。
看到检查结果,蒋大伯夫妇傻眼了,本来以为只是简单的胃病,没想到是胰腺癌。
胃病造成的疼痛,最常见的就是和进食相关,所以一旦吃饭的时候肚子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胃病,这其实也无可厚非。
1、空腹痛
空腹时上腹有疼痛感,往往暗示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关,这是由于患者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且由于没有食物中和胃酸,胃酸流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继而造成疼痛感。
2、吃饭时痛
吃饭时疼痛则可能与慢性萎缩胃炎有关,部分患者会在进食时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一般上腹痛较为明显,常反复发作。
3、饭后痛
饭后若有疼痛感,可能与胃溃疡有关,由于食物与胃粘膜发生摩擦,刺激溃疡部位造成疼痛,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饭后若有烧灼感,则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由于胃酸分泌增多,加上反流物刺激,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不适或烧灼感。
由于腹痛多与胃肠道疾病有关,因此超过60%的胰腺癌会被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其实胰腺癌也可能会造成餐后腹痛——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太平表示,就餐以后,胰液开始分泌,当肿瘤刚好压迫胰管,就可能造成胰管引流不畅,同时胰管压力升高,就会造成腹痛加重。
二、吃饭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是不是胰腺出问题了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恶性程度非常高的癌症,据统计,其5年生存率仅在5%左右。
然而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应该引起重视,尽早筛查:
1、没有胃口
胰腺在人体内主要负责消化,当胰腺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就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患者看到食物提不起兴致,胃口变得越来越差。
2、吃油腻的食物拉出油脂
当胰腺癌影响到小肠消化功能时,可导致脂肪无法分解,进食油腻食物可能出现脂肪泻,即粪便会伴有油脂状,会看到粪便伴有明显油脂,甚至可能还会看到没有消化的肉类。
除此之外,有40%—70%胰腺癌患者可能会有腹痛现象,当肿瘤压迫到胆管,还会出现黄疸,皮肤变黄;压迫到腹腔神经丛,可能导致腰酸背痛等。
对于胰腺癌高危人群,包括生活习惯不好的,如吸烟、酗酒、长期高脂饮食;原本无糖病史却突然查出糖尿病的;有相关肿瘤家族史以及病史的,应重视胰腺癌筛查,尤其是出现相关症状时。
三、保护胰腺,就是在守护生命线对于胰腺癌来说,手术是根治的唯一办法,但是切除范围不仅仅是胰腺而已,可能还会涉及切除半个胃、十二指肠、部分空肠和胆囊。
如果是胰腺全切除,虽然不会让人立即死亡,但由于食物失去消化的地方,需要服用药物来促进消化,借助外源性器材来控制血糖,这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保住胰腺,就是守护生命线,那么日常,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管住嘴
胰腺的发病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经常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会增加患癌的几率。
因此日常应在避免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基础上,保证蔬菜水果、肉蛋等合理摄入。
喝酒也是引起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慢性胰腺炎症因长期饮酒反复发作,增加了细胞突变的几率。
所以,减少饮酒也是有效预防胰腺癌的重要途径。
2、管住手
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患胰腺癌风险比常人高出3倍以上,并且吸得越多患病的几率越大。
3、迈开腿
积极运动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让免疫系统保持敏感,保证免疫监视正常运行,能够及时发现体内细胞癌变异常。
4、预防结石
胰管结石长期存在会引起胰腺炎反复发作,或会转变成慢性炎症,引起胰腺癌发病几率增加。
因此,预防胰腺结石也是预防胰腺癌的关键,当发现结石应该积极治疗,避免恶化。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然而由于胰腺癌早期并特异典型症状,因此发现时往往都发展到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机会。
因此大家日常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资料:
[1]胰腺癌诊疗指南 2022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 05:100630.
[2]田明,严俊,胡进静,张辉,周文策.胰腺癌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综述[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 02:1370.
[3]《饭前、中、后?肚子疼,消化科医生:对应5种不同的病》.生命时报.2022
[4]《经常饭后腹痛是患了癌中之王胰腺癌?专家:有可能》.央视财经.2021
[5]《专家科普|陈奕贵主任医师:胰腺癌的三级预防》.福建省肿瘤医院. 2018-25
运动产生多巴胺还是内啡肽?两者会同时产生?带来愉悦
当运动完之后,很多人会觉得心情愉悦,是因为体内产生了内啡肽和多巴胺,而这两种物质恰好与人的情欲和感觉有关,所以在运动完后,心情也会变得更好。
一、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区别而且,多巴胺和内啡肽的作用也不同,内啡肽可以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对抗痛苦,而多巴胺则会让人上瘾,当上瘾之后,也就变成了一种痛苦。
所以说,内啡肽的作用明显要比多巴胺好一些,不过两种物质都是在身体内部产生的,并不能用人为的方式进行控制。
二、使用多巴胺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多巴胺时,一定要注意多巴胺的使用剂量,因为不同剂量的多巴胺对应不同的作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中剂量的多巴胺有强心的作用,剂量稍大的多保安有血管收缩的作用,剂量过大的多巴胺则可以治疗休克。
4个吃饭、睡觉习惯,已被列入“减寿名单”!
这“两好”看似简单,但却很少人能真正做到。
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会不知不觉损伤我们的身体,影响我们的寿命。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盘点几个会让你“减寿”的吃饭、睡觉习惯—— 吃饭篇 1、吃饭喝冷饮 如今天气炎热,对于很多人来说,吃饭时手边总少不了一杯冷饮。
尤其是吃火锅、麻辣烫时,一口冰冰凉凉的饮料下肚,别提多舒服了。
但这样一热一冷地吃饭,对身体的坏处很大。
人吃饭时,食物进入胃部会刺激胃肠蠕动,分泌胃酸、胆汁等消化液,使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中,让体温上升。
一杯冷饮下肚,会给身体带来急剧的冷热变化,让胃部骤冷骤热,从而刺激肌肉组织神经收缩。
就像是在热水中放入冰块一样,让胃“翻来覆去”。
长期如此,容易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使消化吸收功能失调,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胃肠道疾病。
此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怕这种冷热刺激。
他们的血管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在吃着热乎乎的饭时,喝一杯冷饮让血管“骤冷”收缩,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梗等。
建议:食物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人体感觉舒适”为佳,夏天要尽量减少雪糕、冷饮的摄入,同时避免冷热交替吃饭。
如果真的口渴,可以适当喝点温白开水;想喝冷饮的话,应在餐后至少等30分钟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