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中医对发热的认识与治疗发热的方剂

时间:2024-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千点击数:
简介: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发热1.发热的定义: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

【菜科解读】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发热

1.发热的定义: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

(注意发烧与发热的区别:发烧是老百姓或者民间俗语,发热是医学术语,所以某种程度上发热等于发烧。

但是发热可以是生理状态,也可以是病理状态,所以在医学上发热往往要进行性质判断)(发热是中医热证的临床表现之一)。

2.中医发热病因病机:

发热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一般来说,有阳盛则热和阴虚发热两种基本病机。

发热能耗气伤津,损害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西医发热: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

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

内生致热原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等。

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

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3.发热的方式:

发热方式有急性发热、慢性发热;热势有微热、低热、高热、灼热等。

4.发热的类型:

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1)急性发热:发热起病急,病程较短,通常热势较甚或伴恶寒,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

(2)慢性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低热多见,亦有高热者,以内伤发热最多。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

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

(3)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外感表证的表现。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5)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若伴舌红绛,为营分发热或阴虚发热;若舌有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发热。

(6)潮热: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多为阴虚发热或湿温发热的表现。

高热:又称壮热、蒸蒸发热,表现为肌肤灼热,体温多在39℃以上,多为外感发热,阳明经证的特点。

(7)低热:一般体温在37.2℃-38℃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8)五心烦热: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和心烦,多为自觉发热,体温不一定升高,或时伴烘热感,多为阴虚发热或肝郁发热的表现。

治疗发热的方剂

1治气虚发热的方剂:

补中益气汤: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2.治血虚发热的方剂:

当归补血汤: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分组成。

3.阴虚发热(阴虚内热)的方剂:

青蒿鳖甲汤: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4. 治疗气郁发热的方剂

丹栀逍遥散:炙甘草、炒当归、芍药(酒炒)、茯苓、炒白术各一钱,柴胡、牡丹皮、炒栀子各五分。

5.治疗瘟疫发热的方剂:

比如人参败毒散: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参(去芦)、川芎、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右十味,各三十两。

中医对发热的认识与治疗发热的方剂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