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灭前燕之战 我国前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太和四年(369年)四月,东晋大司马率领步兵、骑兵
【菜科解读】
太和四年(369年)四月,东晋大司马率领步兵、骑兵共五万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开始北伐前燕,北伐前期,攻势顺利,一路,同年七月,晋军直取距前燕都城仅几十里的枋头,威逼前燕都城,慕容暐大为恐慌,于是派出使者以割让武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以西之地给前秦为代价,请求前秦派兵援救,前秦国主也打算与前燕联合,于是派遣将领苟池、等率领步兵、骑兵两万援救前燕,前秦援军尚未到达之前,桓温所率领的晋军屯兵枋头,遭遇燕军的殊死抵抗,又因粮道断绝,不得已而撤军,撤军途中先是被前燕吴王和范阳王设伏打败,又被赶来援救前燕的前秦将领苟池、邓羌所败。
战争结束后,前燕反悔食言,不割让给前秦武牢以西之地。
战争开始 太和四年(369年)十一月,慕容垂在枋头大败桓温以后,威名大振,慕容评十分忌恨他,于是图谋杀害慕容垂。
慕容垂害怕祸及自己,与世子慕容全一起逃走投奔前秦。
而符坚早有吞并前燕的想法,于是留下慕容垂,并利用此机,以前燕未实现割让虎牢以西之地给前秦为由,派辅国将军、建威将军、洛州刺史邓羌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攻打前燕。
十二月,秦军进攻前燕洛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镇守的洛阳。
慕容暐派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率领精兵十万驰援,数日之内进至荥阳,王猛派梁成等率领精锐士兵一万人,轻装兼程奔袭,在石门大败慕容臧军,歼灭一万余人。
太和五年(370年)正月,王猛给写信给慕容筑劝他投降,慕容筑十分害怕,将洛阳献出投降了前秦,王猛带领着部队列阵接受慕容筑投降。
前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驻守新乐城,他在石门攻破了秦军,抓获了前秦将领杨猛。
梁成又在荥阳打败慕容臧,斩首燕军三千余人,擒获前燕将军杨璩,慕容臧退军新乐(今河南新乡市)。
秦军占领洛阳、荥阳两战略要点后,王猛留下邓羌镇守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东晋洛阳故城西北隅),自己整顿军队,返回长安。
以示此次攻打前燕,仅在于夺取慕容暐之前答应的割让之地。
前燕左丞申绍,则看破其中奥妙,认为前秦不是为了夺取前燕割让之地,而是想吞并前燕,建议慕容暐增加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等边境各要点的兵力,加强战备。
慕容暐未予采纳。
战争经过 太和五年(370年)四月,苻坚又派王猛统领镇南将军杨安、虎牙将军张蚝、邓羌等十位将领,率领步兵、骑兵六万人进攻前燕。
六月十二日,苻坚在灞上为王猛送行,对王猛说把关东的重任委托给他,让他应当先攻破壶关(今山西长治北),平定上党(今山西黎城南),夺取邺城,这就是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苻坚要亲自督帅数以万计的兵众,紧随王猛星夜出发,车船运粮,水陆并进,让王猛不必再有后顾之忧。
七月,王猛亲率主力军队攻打壶关,令杨安率一部兵力攻打晋阳,以掩护主力军队。
八月,慕容暐命令太傅、上庸王慕容评统率宫廷内外的精兵三十万人援救壶关、晋阳二城,另外派遣宜都王慕容桓率军数万人屯驻沙亭(今河北大名东)作为慕容评的后继部队。
慕容暐对前秦的进犯深为忧虑,询问散骑侍郎李凤、黄门侍郎梁琛和中书侍郎乐嵩,前秦的兵力有多少,前秦能与前燕交战吗?李凤说前秦国小兵弱,不是前燕军队的对手;王猛是一般的人,无法与慕容评相比,不值得忧虑。
梁琛、乐嵩对慕容暐说,胜败在于谋略,不在兵力多少。
前秦远道而来进犯,怎么肯不交战呢!再说我们应当用谋略求胜,怎能希望他仅仅不交战就行了呢!慕容暐听后很不高兴。
不久,王猛攻克壶关,抓获前燕上党太守、南安王慕容越,所经过的郡县,全都闻风归附投降王猛。
前燕人十分震惊。
九月,杨安攻打晋阳,晋阳兵多粮足,久攻不下。
王猛留下屯骑校尉苟苌戍守壶关,自己带兵帮助杨安攻打晋阳。
秦军挖通地道,让张蚝率领勇士数百人潜入城中,大声呼喊着冲破关卡,迎接秦军入城。
九月初十日,王猛、杨安进入晋阳城,抓获前燕并州刺史、东海王慕容庄。
慕容评惧怕王猛,不敢继续前进,驻扎在潞川。
十月初十日,王猛留下部将毛当戍守晋阳,自己进军潞川,与慕容评相对峙。
慕容评认为秦军深入,不利持久,企图据河防守,坚壁不出,以疲惫秦军。
王猛派游击将军郭庆率领五千骑兵,趁夜顺着小路迂回至慕容评军营的后面,焚烧了慕容评的轻重装备,火光在邺城中都能看到。
慕容暐派遣使者敦促慕容评与秦军速战。
慕容评被迫出战,其兵力虽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慕容评为人贪婪卑鄙,官兵怨愤,军心离散,战斗力不强。
十月二十三日,王猛在渭源布开战阵并鼓励士兵们,士兵们全都踊跃争先,破釜弃粮,高声呼喊着竞相前进。
王猛望见前燕的兵力众多,对邓羌说:“今天的战事,非将军不能攻破强大的敌人,成败的关键,在此一举,将军为此尽力吧!”邓羌说:“如果能委任我以司隶校尉的话,您不必为此担心。
”王猛说:“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
我一定任命你为安定太守、万户侯。
”邓羌不高兴,退走了。
不一会儿,双方军队交战,王猛召唤邓羌,邓羌沉默不答应。
王猛驰马跑到邓羌身边,答应了委任他为司隶校尉的要求,邓羌于是就在军帐中畅怀大饮,然后与张蚝、徐成等跨上战马,挥舞战矛,奔向前燕军阵。
四番出入,旁若无人,杀伤数百人。
到中午时分,前燕军大败,被俘获斩首的有五万多人,前秦军乘胜追击,前燕被斩杀和投降的又有十万多人。
慕容评只身匹马逃回邺城。
这时,屯驻在沙亭的慕容桓,听说慕容评失败,便率军撤至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
前秦的军队长驱东进,十月二十六日,包围了邺城。
为保证必胜,苻坚令王猛围而不攻,阵前休整,等候主力军队到达后合力攻城。
同时苻坚令李威辅佐太子留守长安;令阳平公苻融镇守洛阳,对东警戒,确保后方;自己率领十万精锐士兵奔赴邺城。
到达后,苻坚在组织攻城的同时,命邓羌率军攻打信都(今河北冀县),以牵制北部燕军。
战争结果 太和五年(370年)十一月初六日,慕容桓由内黄率领五千鲜卑人逃奔龙城(今辽宁朝阳)。
十一月初七日,前燕散骑侍郎徐蔚率领五百多扶馀、高句丽及上党的人质,趁夜打开邺城北门让前秦的军队进入,前慕容暐与上庸王慕容评、乐安王慕容臧、定襄王慕容渊、左卫将军孟高、殿中将军艾朗等逃奔龙城。
十一月初十日,王苻坚进入邺城王宫。
慕容暐逃出邺城的时候,尚有一千多骑兵侍卫,等到出城以后,他们全都逃散,只有十多个骑兵跟随。
苻坚让游击将军郭庆追击他们。
郭庆在高阳追上他们,郭庆的部将巨武擒获慕容暐,将慕容暐押送到苻坚那里。
郭庆率军继续前进,抵达龙城,慕容评逃往高句丽,高句丽拘捕了慕容评,把他送到前秦。
慕容桓杀掉了镇东将军、勃海王慕容亮,吞并了他的兵众,逃奔辽东。
辽东太守韩稠,此前早已投降前秦,慕容桓来到后,没能进入城内。
于是攻打韩稠,但没有攻克。
郭庆派将军朱嶷攻打慕容桓,慕容桓丢下兵众只身逃跑,朱嶷擒获并斩杀了他。
前燕各州州牧、太守以及六夷首领全都向前秦投降,前燕政权自此灭亡,前秦共得到前燕一百五十七郡,二百四十六万户,九百九十九万人。
符坚把慕容暐和前燕的后妃、王公、百官以及鲜卑四万余户迁到长安。
前秦在灭亡前燕的一年后,前凉向前秦称称臣。
太元元年(376年),前秦又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消灭前凉,前凉国主投降。
前秦除边塞的游牧部落以外,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战争影响 前秦灭前燕之战是发生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争,此战是氐族所建的前秦帝国统一北方的前哨战。
前秦于此战后消灭了与其长期东西对峙的主要对手前燕,夺取了自西至太行山,东至大海,南及淮河流域,北抵辽东半岛的广大地域,极大地增强了前秦帝国的政治、军事实力,消除了前燕对于前秦帝国的长期牵制,使得前秦帝国能够腾出手来,逐一剪除北方地区的其他割据政权,为北方地区的再度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前秦帝国通过此战,在消灭前燕以后,与东晋王朝开始正面对峙,威胁东晋王朝的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并与东晋王朝在其北部漫长的边境线上发生多次小规模战争,为发生于东晋十六国时期最大规模的秦晋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战争评价 此战,作为后方君主的苻坚在战略上掌握战机,能在前燕朝政败坏,内部矛盾加剧,且又连年与东晋作战、军队战斗力大为下降之时发动进攻;在战争指导上,能先争取前进基地,再由捷径进军,攻其无备,直捣腹心,同时给予对手下将军充分信任,这是获胜的基本原因。
而作为前方作战指导的王猛,在作战指导上,采取政治攻心与武力打击相结合,以及地道攻城、迂回夜袭等战法,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随机文章先秦诸子何以兴盛?明朝和宋朝相比两者之中哪一个国力较为强?大天使米迦勒是谁,最早与撒旦对抗的英雄(性别恐不男不女)七大被宣布灭绝又找到的动物,山地矮袋熊灭绝2万年被再次发现美国发现了一条火龙,特工秘密运回国做实验(找到飞行喷火真相)
姚弋仲竟生了42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搞垮了前秦帝国
所以皇帝可以坐拥后宫三千佳丽。
为了江山永固,皇祚绵延,皇帝必须不停地生儿子。
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有几位不得不提的劳模。
比如大帝生了35个儿子,铁血皇帝生了26个儿子,梨园老祖有30个儿子,有26个儿子,其中好几个都是白痴。
但是,他们都不是冠军。
冠军是谁呢?有人说,当属周文王。
他有100个儿子,其中那第100个就是能在天上飞的。
可是,小编告诉你,这是神话,《》中的杜撰,没有信史可查。
据小编统计,中国历史上最能生儿子的,是个首领,他有42个儿子,还不知道女儿的数量。
按理说,生育是一种体能和生命力的消耗,生儿子越多的人应该不会活太长。
可是,这个羌族首领却活了73岁,比康熙、朱元璋都能活。
因为他的儿子后来称帝,所以他也“儿生”,被追谥为景元皇帝。
这位羌族首领叫姚弋仲。
这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强的人。
姚弋仲的祖上世代都是羌族酋长,居住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
当时的羌族还比较弱小,姚弋仲跟着中国北方的老大喝酒吃肉。
公元349年,比姚弋仲还小15岁的石虎却了。
强敌来犯,石虎派去的军队却被打败。
形势万分危急,石虎连忙召集姚弋仲前来支援。
这一年,姚弋仲69岁。
只见他策马奔腾,大呼一声,看老羌为你破贼!然后直入敌营,平定了叛乱。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首领,临终的时候,朴实的姚弋仲却把儿子们都叫来,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是因为大乱,才跟着等我死了之后,你们要效忠东晋,安分守己,切记,切记。
姚弋仲死后,第五个儿子姚襄果然听从老爸的话,投降了东晋。
可是,不久他们就背叛东晋,自己单干了。
后来,姚襄战死,二十四弟继位,成为羌族人的领袖。
由于形势所迫,姚苌投降了大王。
可是,姚苌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后,前秦大败,姚苌趁机分离出去,创建了属于羌族人的后秦政权。
随机文章虽结拜为兄弟…但让刘备死都无法原谅张飞「一件蠢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牢骚效应,企业应对发泄情绪的员工宽容对待帕金森定律的解释,无能领导任用能力低下的助手致组织臃肿内蒙古4米巨人是真的吗,巨人遗骸发现即被送往秘密基地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未来,无人机/智能音箱/智能助手(变革将临)
历史上强大的慕容诸燕为什么会投降北魏?
总之,他们都是主动归附,是出于当时具体情况的考虑而作出的选择。
概言之,属于主动归附的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国灭来奔。
慕容永建立的西燕于登国八年(393年)被后燕慕容垂消灭,而后燕政权最后也在道武帝天赐四年(407年)被高云篡夺,建立的政权则在明元帝永兴二年(410年)亡于东晋大将之手。
以上慕政权灭亡时都有一部分燕臣归附北魏。
如西燕的张千秋:“慕容永骁骑将军。
永灭,来奔”,后燕的慕容懿:“云之立也,熙幽州刺史、上庸公慕容懿以辽西归降,太祖以懿为征东将军、平州牧、昌黎王。
”另有卢寿:“太子洗马,灭,入魏为鲁郡守。
” 为谋求更好的政治出路而降魏。
因此种原因入魏的慕容诸燕降臣人数较少,他们多是在北魏攻打后燕的初期就主动归附了北魏。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先和屈遵二人。
据《魏书》卷33《李先传》记载,李先“仕,尚书郎。
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
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黄门郎、秘书监。
垂灭永,徙于中山。
皇始初,先于井陉归顺。
”李先曾为西燕慕容永的“谋主”,权势显赫,但在慕容垂消灭西燕后,李先被迁至后燕国都中山,官爵不显。
又,《魏书》卷33《屈遵传》载:“慕容永尚书仆射、武垣公。
永灭,垂以为博陵令。
” 屈遵在西燕政权中也是身居要职,而被迁至后燕统治区后,仅被授予博陵县令 一职。
二人在西燕和后燕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使其对后燕统治者心存不满,这可从屈遵对吏民的告示中窥见一斑。
据《魏书》卷33《屈遵传》记载,屈遵面临魏军南下时对吏民所下告示曰:“往年宝师大败,今兹垂征不还,天之弃燕, 人弗支也。
魏帝神武命世,宽仁善纳,御众百万,号令若一,此汤武之师。
吾欲归命,尔等勉之,勿遇嘉运而为祸先。
”李先受到重用,才华谋略得到施展,官职不断得到擢升,在道武帝和明元帝两朝颇受重视。
而屈遵在归附后也得到了道武帝的礼遇,“拜中书令,出纳王言,兼总文诰。
中原既平,赐爵下蔡子。
”两人都受到了北魏统治者的重用,都在北魏平定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都获得了官爵上的优待,改变了之前在后燕的地位。
国内政局动荡。
后燕君主慕容垂去世后,北魏开始了对后燕的大规模军事征战,而当时的后燕统治者在面临外敌入侵之时,并非积极全力应战,而是加紧了争权夺位的斗争,尤其是皇始二年(397年)三月北魏围攻中山之时,后燕国主因惧怕其弟占据和龙而弃国都中山北遁。
据《魏书》卷2《太祖纪》记载:“宝弟贺麟将妻子出走西山。
宝见贺麟走,恐先据和龙,壬子夜,遂将其妻子及兄弟宗族数千骑北遁。
”此后,慕容详与慕容麟两兄弟展开了皇位的争夺,相继控制中山,在中山称帝,而且两人掌权后并未积极对抗北魏,而是对异己势力进行了大规模的诛杀。
随机文章隋朝是怎样建立的?有关明武宗的陵墓无人机和遥控飞机的区别分析,无人机能自动控制飞行/性能超屌直立浮尸科学怎么解释,尸体腐烂产生的气体膨胀而漂浮中国古代神话历史顺序,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大禹治水/了解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