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M24手榴弹的威力如何?中国仿制的给日军造成40万伤亡

作为德国陆军制式的单兵武器,M24手
【菜科解读】
作为德国陆军制式的单兵武器,M24手榴弹在苏德战争中曾给苏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而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同样也给日军造成了四十多万的伤亡。
1915年,德国军工企业首次推出了柄状手榴弹,并最终于1924年定型,成为了德军的制式手榴弹,即M24型柄状手榴弹。
M24手榴弹因其设计合理、威力巨大,在二战中被盟军士兵称为"高爆手榴弹" 服役时间:1915年~1945年 弹重:0.61kg 战斗部重:0.17kg 全长:365mm 直径:70mm 装药类型:TNT 引爆方式:5秒 战斗部重:0.17千克 M24自定型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改进,但也并未受到多大的重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M24手榴弹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自从德军入侵苏联之后,M24开始被大量使用于东线的苏德战场,因此,苏德战场上德军手榴弹的消耗量极为惊人,同时也给苏联军民造成了重大的杀伤。
面对M24的巨大消耗,德军的后勤则通常以十万为单位,对前线作战部队进行补充,这就证明了M24手榴弹在实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优势。
由于M24手榴弹采用了长柄设计和杠杆原理,所以M24可以被投掷的即远又准。
在实战中,德军士兵往往能够把手榴弹准确的掷入敌军的工事内、房屋窗户和狭窄的散兵坑内,只要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就可以将其投掷的又远又准。
而那些作战素养极高的德军老兵,他们在采用站立的姿势时,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50米甚至更远,这个距离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弹所无法达到的。
M24的TNT装弹量很大,它的爆炸威力也非常恐怖,所以德军士兵给它一个外号“土豆玛沙”,也就是土豆粉碎机的意思。
相比于英美的卵式手雷,M24的另一个优势是不但可以单个使用,而且还能够采用集束的方式来加大爆破力。
M24可以七颗绑在一起使用,去掉周围的六颗的木柄以减轻重量,只保留中间一颗的木柄作为引爆器,这种集束手榴弹可以轻松摧毁敌军的坚固工事和坦克。
在东线的苏德战场上,苏联人修建了数不清的小型碉堡和大型的钢铁工事。
同时在几百万人参战的战场上,那些躲在工事里、建筑物后面和射击死角的敌人,而炮兵和装甲部队又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目标,此时,M24手榴弹就成了对付他们最有效的武器。
M24手榴弹不仅在德军手中大显神威,就如同德国的驳壳枪(俗称盒子炮或镜面匣子)一样,M24手榴弹也深受中国军队的喜爱。
中国军队早在1930年前后,便将仿制的德国M24手榴弹作为单兵制式武器,而这些仿制的M24手榴弹,也在中给了日寇巨大的杀伤。
在整个期间,中国军队一共使用了三千万颗手榴弹(国军二千二百多万颗,八路军近八百万颗),这些手榴弹都是M24或仿制型,一共有40多万的日军伤亡在了M24手榴弹上,这基本是占了侵华日军总伤亡的三分之一。
例如在血战台儿庄的藤县保卫战中,守卫藤县的川军手中除了土造的汉阳造步枪以外,只有少量的轻重机枪,那么他们凭什么能够抵挡精锐的日军第10师团? 这3000川军靠的就是M24手榴弹,据说当时守卫藤县城墙上的守军,每人都配备了一箱M24手榴弹(50颗)。
他们正是凭借着这些M24手榴弹,与装备了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日军第10师团血战数日,虽然最终,但却为台儿庄大会战的胜利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同国民党的正规军一样,手榴弹也是八路军战士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八路军的手榴弹主要靠自己的兵工厂制造,同样是仿制M24,但由于缺乏原材料和技术人员,所以生产出来的手榴弹不但爆炸效果很差,而且爆炸后的弹片也很少,有的甚至只是裂成了两片。
相信凡是看过《亮剑》的朋友们,都应该还记得李云龙向军需部长要手榴弹时的那段台词,然而即使是这样,日军仍然会尽量的避免与八路军近战,这是因为他们畏惧八路军手榴弹的威力。
“手中一支驳壳枪,腰挎两颗手榴弹”,这应该算是当时中国军队的顶级装备了,而这两件抗战神器,都是正宗的德国造。
随机文章请问宋朝是中国所有朝代法律最完善的吗?霍金五大预言是什么,2050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恐怖武则天的最后归宿乾陵地宫,乾陵地宫为什么不发掘(盗墓贼连连碰壁)龙脉为什么不能起房子,建不好会引龙脉怨气缠身/福薄之人镇不住伽马射线暴威力多大,地球会瞬间蒸发/人类或死于伽马射线暴之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和德军到底谁更强?日军是如何评价德军的
但是大多时候,很多人在想到这个问题之后,又会打趣自己,为什么会将德军想的如此不堪。
完全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日本陆军来说,未免显得太吃亏了些。
虽然德国属于战败国,但站在中立的角度上来说,德国陆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不管是从武器技术还是战术思想等方面,都是当时所有国家无法达到的一个程度。
不过巧了,二战里的日本人偏偏不这么认为。
虽然德国和日本属于同一阵营的盟友,不过双方也会经常有一些语言上的较量。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德国人是如何评论日军的。
1939年,日本和苏联曾经发生了战争,其中在诺门坎事件之后,德国人就作出了对于日本军队的一番评论。
而在这番评论中,几乎全是日军的缺点。
那么德国人都说了什么? 首先,日军没有足够的战前训练。
日军在进行战争之前,大多都在练习白刃战,大部分的军队指挥官的思想都还在停留在一战的水平。
其次,日军的武器十分落后。
就拿坦克来说,日军当时所使用的坦克,基本上都是一些“金属垃圾”,没有装甲,没有大口径火炮,很难想象那堆废铁能被称之为坦克。
就是这样残酷的现实之下,整个国家也仅仅只有一个坦克师,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
最后,日军的战术太过于落后。
这一点日军实在是太差劲了,根本谈不上战术,因为他们居然用士兵的肉体去掩护坦克前进。
请问日本人知道坦克的作用吗?最后,德国人总结了一下,日军的整体实力,还很落后,还是一战时期的水平。
但是,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德国军队呢?其实日本人也展示了自大的一幕。
同样是1939年,德国瞬间秒杀波兰,次年又迅速打败法国,给当时的日本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身处德军中观摩服役的日本军官,对于德国军队的评论中,当时的日本军人是这样写的:就陆军步兵来说,德国的士兵都缺少一股士气,战斗的时候总喜欢躲起来,和我们日军勇敢作战的行为相差太远了。
但是,在整个评论当中,还有着这样的一番话:“说到德军最为厉害的,还是他们的装甲部队(坦克),这一点可以我们皇军相提并论。
他们可以在没有步兵的掩护下主动发起进攻。
德军装甲部队面对敌人毫不惧怕,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波兰和法国投降,我认为德军除了没有我帝国军队的勇气以外,其他方面还是不错的!” 德军和日军都是二战时期非常强悍的军队,在实力上双方各有胜负,但是日军绝不像德国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而德国人能够打败波兰和法国,也绝对不是只靠着装甲师就完成的。
让人觉得可惜的是,这两个谁也不服谁的二战军事强国,没能在战场上一较高低,实际上,双方军队首次见面,还是在二战结束后,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随机文章现今已经灭绝的三叠纪龟龙,头似恐龙背顶尖刺甲壳/很像玄武神兽冥王星为什么没有生命,温度低达零下240摄氏度/生物不能存活月亮的别称有哪些,月亮别称和诗句(银钩/玉钩/玉兔/玉弓/嫦娥)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读懂能超过世上99%的人(人生最高境界)探索宇宙的危险有哪些,零重力火焰烧死/宇宙射线杀死(太恐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为什么将捷克的苏台德送给德国?为什么苏台德地区的人还欢迎德军
德国吞并苏台德,是英、法对德国绥靖政策的标志性事件。
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全称就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
捷克斯洛伐克视割让苏台德为国耻,德国却激动地说:苏台德回家了。
苏台德和德国是什么关系?很简单:苏台德地区居住的,主要是。
有点类似瑞典境内的,芬兰境内的瑞典人。
苏台德本来专指苏台德山脉,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北部与德国交界处,后成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裔聚居区的代称。
德国所说的苏台德,指的是广义的苏台德,即德裔聚居区。
这么讲,狭长的捷克地图,外围一圈都是苏台德地区(下指德裔聚居区)。
苏台德有个德裔名人,老约翰斯特劳斯曾为他谱过一首曲子,举闻闻名,这就是著名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元帅,就是苏台德人。
苏台德本隶属于,德国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德、奥匈两国关系特殊。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苏台德就被战胜国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
苏台德人不愿意,德国同样不愿意。
312万德裔人口(1921年数据),几乎是一夜之间,从主体族群变成了少数族群,排在他们曾经瞧不起的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之后,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捷克人多年以来就被奥匈帝国欺负,现在翻身作主了,对奥匈帝国的怨恨,都宣泄在苏台德地区德裔的身上。
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充溢着对320万德裔的歧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捷克经济出现困局,而苏台德地区德裔的失业率,远远高于捷克斯洛伐克其他地区。
苏台德地区的德裔对此极为不满,曾警告过捷克人:不要把我们推向德国。
但收效甚微。
捷克斯洛伐克之所以敢歧视德裔,是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列强对德国的压迫。
但捷克斯洛伐克千算万算,都没算到一个名叫阿道夫的流浪汉竟成了德国的老大。
阿道夫-,坚定认为拥有350万德裔的苏台德必须回归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看到德国日渐强大,有些坐不住了。
1937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放宽对德裔的限制,允许德裔说德语。
但在苏台德地区,有个德裔组织,他们的最低诉求,是苏台德在捷境内高度的自治。
苏台德地区德裔加速的纳粹化,让苏台德与捷克斯洛伐克的裂痕越来越大,再加上德国的推波助澜,裂痕已无法弥合。
德裔在1938年的9月12日,上街动手,起因是希特勒之前发表著名的纽伦堡讲话。
德国已经占领了奥地利,下一个目标必然是苏台德。
看到德国扩张,捷克斯洛伐克的老朋友英国、法国坐立不安。
英国首相是有名的妥协派,他主张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张伯伦去了三趟德国,和希特勒磨嘴皮子。
希特勒说可以不用兵,但苏台德必须回归德国,否则只有打。
张伯伦不想和德国开战,尽可能满足德国的要求。
没想到捷克斯洛伐克立场非常强硬,打就打,不怕你!张伯伦为了英国利益,根本没考虑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只要能让希特勒满意就行。
1938年9月29日,德国慕尼黑,召开了一场由四个国家首脑出席的关于苏台德问题的会议。
这四个国家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倒是去了慕尼黑,但他没有资格参加会议,在外面等结果。
这场私下交易很快就出台了。
英法决定“同意”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沦为大国的鱼肉,刀在颈下,不得不痛苦地割让苏台德。
于是,就有了那张轰动的《苏台德女人致敬照》。
而同时期的苏台德人欢迎德军的照片中,还有很多张德裔妇女眼含热泪、激动致敬的场景。
德国战败后,苏台德又回归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对苏台德的德裔进行强硬的报复行动…… 随机文章夏朝的皇帝总计有几任呢?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揭秘古代生化武器箭毒木,土著用剧毒树汁箭头打得英军丢盔弃甲西方三大神话体系,揭秘欧洲国家神话起源/最具现实色彩的神话故事地球的大气层的结构和特点,最外层温度达数千度/距地面1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