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只是个弱小的山地国,为什么世界上的大帝国都败在它手里?具体真相是什么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6 点击数:
简介:阿富汗,一个典型的弱小国家。

其国土面积不过65万平方公里,80%为山地。

境内地势险要而又环境恶劣,只有南北两端为平原地带。

且常年干旱少雨,大部分土地不适合耕种

【菜科解读】

阿富汗,一个典型的弱小国家。

其国土面积不过65万平方公里,80%为山地。

境内地势险要而又环境恶劣,只有南北两端为平原地带。

且常年干旱少雨,大部分土地不适合耕种。

同时阿富汗处于亚洲腹地,没有一处出海口,整个国家非常封闭。

全国人口只有3000万,人均GDP仅为2000美元。

但就是这样一个既贫穷又落后的国家,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阿富汗地图) 阿富汗处于中亚、西亚、南亚的交汇点,它既是东西方的枢纽,也是进入南亚、西亚的跳板。

在历史上,阿富汗被称为通往南亚的“锁钥”,是真正的亚洲心脏。

阿富汗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据估计,阿富汗全国的矿产及能源超过3万亿美元。

由于阿富汗的贫穷和落后,这些资源都没有被开发,极具开发价值,因此引得众多国家纷至沓来。

正是基于上述这些原因,阿富汗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阿富汗在历史上曾多次面临大国的入侵。

英国、苏联、美国三个超级大国都曾前赴后继的试图控制它,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但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淖,被搞得,铩羽而归。

从1839年开始,英国就开始入侵阿富汗,先后发动了三次战争,直到1919年结束。

不过,在阿富汗一点好处都没有捞着,不但被阿富汗人赶出了国土,还失去了对阿富汗的统治,让阿富汗成为了独立主权国家。

英国人财两空,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英国人败了,苏联人不信邪。

1979年时期的苏联,傲视群雄,,只有美国才配作为其对手,野心极度膨胀的苏联,自然不会放弃阿富汗这块战略要地。

(苏联枪口下活命的阿富汗人) 为了维护自己在阿富汗的利益,苏联人提兵8万,对阿富汗发起了为期10年的战争。

但这场战争让苏联损失惨重,不但耗资200多亿美元,死伤士兵近5万人,还让苏联在国际社会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最终苏联人也不得不狼狈撤军。

苏联撤兵10年后,美国人也想试一试。

“9.11事件”为美国入侵阿富汗找到了借口。

然而,十多年的阿富汗战争,让美国人,除了花去3000多亿美元,死伤数千人外,唯一的收获就是打死了本•拉登。

美国也只得步苏联的后尘,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于2014年灰头土脸地宣布撤军。

那么,弱小的阿富汗,为何会成了“帝国坟场”呢? 一、阿富汗人民广泛开展人民游击战。

由于阿富汗地理环境复杂,国内大片地方是山地,非常适合游击战争。

对于苏联以及美国来说,正规的大军团作战在阿富汗失去了优势,他们不得不被阿军牵着鼻子在山里转。

大量现代化的武器也毫无用武之地,即使将高山夷为平地,也伤不到阿富汗游击队的皮毛。

等到敌军撤退后,阿富汗的游击部队就又如般涌了出来。

而且,阿富汗人民风彪悍,全民皆兵,他们放下武器就是百姓,拿起武器就是战士。

多年的战乱和恐怖威胁已经让阿富汗人对战争轻车熟路,他们既知道如何作战,更知道如何利用有利条件隐藏自己。

(彪悍的阿富汗战士) 二、各方势力的掣肘和制衡。

不管是哪个国家想独霸阿富汗,都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制衡,因为对于阿富汗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各方势力是不可能袖手旁观的。

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就遭到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在美国的倡议下,伊朗、巴基斯坦等都强烈要求苏联撤军,联合国还为此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

同时,各国也纷纷为阿富汗提供了武器和资金,帮助阿富汗人民抵抗苏联的侵略。

很多中东国家的穆斯林前赴后继地赶往阿富汗,投身“圣战”,这其中就包括日后成为恐怖份子头目的本•拉登。

美国虽然打着“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号,但明眼人都知道,美国人“之意不在酒”。

所以,各国都在暗中为阿富汗武装提供支持,这其中就不乏一些大国如俄罗斯的身影。

(在阿富汗的美军) 三、阿富汗人民的不懈斗争。

阿富汗战争的主体是阿富汗人民,没有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抗争,阿富汗不可能成为“帝国的坟场”。

在截止美国撤军时,阿富汗人民为保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园被毁,妻离子散。

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死伤数百万人。

国家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

如今的阿富汗,重建之路依然举步维艰。

不但、基地组织等恐怖威胁仍像幽灵一样挥之不去,而且战争的硝烟远没有散去,还时时笼罩着这个国家人民。

随机文章清朝百姓为何不愿生女儿?因1「特殊制度」 当时人不敢说霍金和爱因斯坦谁厉害,爱因斯坦霍金谁贡献大/缺一不可北极为什么没有企鹅​,南极为什么没有北极熊(企鹅起源于赤道)在太空可以看到什么,在太空看到地球的十大景观/长城列第一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太阳的能量会用完吗(由氢组成/不会用完)

参宿四何时爆炸?或许已爆炸只是还未传到地球?640年

众所周知,宇宙是浩瀚无边的,科学家们一直对于宇宙有着一种神奇的憧憬,因为在宇宙中总是存在着许多的令人出其意料的事情。

下面小编要介绍的是参宿四,参宿四为参宿第四星,是夜空中除了太阳外的第十3亮的太阳,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参宿四何时爆炸,因为毕竟科学上来说参宿四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下面小编就为你解析。

一、参宿四何时爆炸参宿四是一颗接近生命终点的太阳。

因为它在其核心中产生了更重的元素,在它死后可以形成红巨星。

这颗太阳是业余天文爱好者喜欢的,不仅因为它的大小和亮度,而且因为它是“猎户座”的一部分,这是北半球一个璀璨的冬季星座。

专业天文学家也密切关注着这颗太阳,因为它是出了名的变化:它的直径从550到920倍的太阳直径变化。

关于参宿四何时爆炸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好奇的,天文学家预计不久的将来参宿四将会爆炸,这意味着很快就会出现天文天文现象,根据一些消息来源在100万年之内。

然而准确地预测它什么时候会变成一颗超新星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取决于对其质量的精确计算,以及对太阳内部发生的事情的理解。

不过也有科学家们提出了大胆的猜想,参宿四有没有可能已经爆炸了,只是还没有传到地球?这是完全存在的,因为信息的传播需要时间。

参宿四距离地球大约640光年,它的信息以光速传播到地球需要640年。

倘若它在2015年爆发,那只有等到2655年,地球上的人才会惊叹“参宿四爆发了!倒推时间应该爆发于640年前。

”同样,完全存在参宿四在过去640年间爆发,但是效应还没有传到地球的可能性。

宇宙到底有多大是你永远都无想象的。

停尸时为啥要用布遮逝者的脸?不只是怕吓到别人?

逝者塌白塌陷,变得苍白,使人受到惊吓;细止细菌逃离;判断逝者是否真的去世。

死亡是人生中无法回避的一件大事,不论生命的高贵与美好,终将随着死亡的到来而终结。

对于死亡,人们时常充满恐惧、敬畏,亦会在面对离别时感慨万分,学会珍惜与感恩。

自古以来,人类对永生的追求从未停止,尤其历史帝王更为痴迷于此。

目前而言,永生依旧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能停留在幻想之中。

历史人对死亡十分重视,在有人过世后,生者总会尽力让逝者得到体面的离去。

我国古代上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丧葬文化,随着古代的演进,有些文化得以传承至今,而有些则渐渐消逝。

如今,火葬成为主流,丧葬规矩也逐渐简化。

丧葬风俗因地区而异,但某些风俗在各地相似,比如停尸的做法。

多数地区都会进行三天的停尸,也有地方延长至五天或七天。

停尸的目的很简单,一方面是防止误认为死者尚未去世,另一方面是让家人有时间准备,亲友们也能依依不舍地看上最终一眼。

过去的风俗要在停尸时遮住逝者的脸部,随着火葬的普及,这种场景逐渐减少。

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只知道祖辈们一直如此,只能将这一行为解释为迷信。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有人站出来说明,逝者的面部会逐渐塌陷,脸色也会变得苍白,时间一久,他人突然见到可能会感到惊吓。

因此,遮住逝者的脸部,首先是为了不让他人惊恐。

不希望亲人们看到逝者的脸,是因为他们看到可能会因过度悲哀而受到刺激。

此外,现代医学证实,人死后体内的寄生病菌会失去寄主而逃离,遮住脸部可以有效地防止肠胃中的病菌外溢。

以上真相都不是最重要的。

遮住逝者的脸部最重要的真相是为了判断逝者是否真的去世。

根据资料显示,历史误判为假死的案例非常之多。

历史医疗水平较为落后,无法准确判断人是否真正去世,于是便想到了在逝者脸上遮住物品的办法。

黄纸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只要人还活着,无论多微弱,都会慢慢地呼出湿气,时间久了黄纸便会打湿,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判断。

可以说,古人拥有着非常智慧的做法。

而如今这个规矩消失的真相也很简单,现代医疗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很少会出现误判的情况。

死亡是生命不可逆转的终结,对于死亡的敬畏和追思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通情感。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以不同方式面对死亡,而丧葬风俗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历史丧葬风俗已逐渐消失,但其中的智慧和传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人对于生死的深思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展,丧葬风俗的简化已经成为潮流。

火葬取代了传统的土葬方式,使得葬礼程序更为简洁。

对逝者的敬重和思念永远不会改变。

而我们也应该珍视生命,活在当下,懂得感恩,学会珍惜。

加入收藏
               

阿富汗只是个弱小的山地国,为什么世界上的大帝国都败在它手里?具体真相是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