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美大桥被撞酿火车脱轨惨案

1993年9月,美国亚拉巴马州卡诺特铁路桥被撞后更导致了
【菜科解读】
据美联社报道,全球从1960年至2015年间共发生35起船只碰撞导致的重大桥梁坍塌事故,共造成342人死亡,其中18起出现在美国。
1993年9月,美国亚拉巴马州卡诺特铁路桥被撞后更导致了该州最为致命的火车脱轨事件。
据美国媒体起底,美国桥梁设施老旧、设计不符合现代基建需求,安全隐患日益突出,数以万计的桥梁早已不堪重负,有可能像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一样一碰就倒。
1993年9月22日凌晨,莫维拉号拖船推着6艘驳船行驶在亚拉巴马州莫比尔河面上,船上载有煤炭和生铁等物资。
受大雾天气影响,这艘船行至一处三角洲附近时偏离航道,误入莫比尔河其中一条支流——卡诺特。
据美国历史频道回顾,造成这次偏航的原因很多,船长斯特布勒当时在呼呼大睡,船上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航道图。
更糟糕的是,这艘船的舵手奥多姆十分缺乏航行经验,看不懂船上的雷达提示,大雾之下更是分不清东南西北。
偏离航道后,河面能见度仍然很低,船组人员甚至看不到驳船的前端。
出于安全考虑,奥多姆本来打算中途停船,还要求水手将船只绑缚在附近的树木上,等候大雾散去。
不过船组人员用探照灯进行两次尝试,都没能在岸边找到用于固定的树木。
为避免受伤,他让水手回到船上待命。
又过了一会,船只已经十分靠近横跨河面的卡诺特铁路桥,船上雷达也已捕捉到桥体。
糊涂的奥多姆一心以为船只仍在原本的航道上,还把雷达上的物体当成不久前超车的另一艘拖船。
9月22日凌晨2时45分许,莫维拉号推动的驳船与铁路桥发生撞击。
据了解,这座铁路桥是一座平转桥——桥梁可以旋转,以便船只通过。
猛烈的撞击令这座活动桥的一端偏离原来位置,桥上铁轨更是严重变形。
短短8分钟后,美国铁路公司的火车日落号特快以110公里的时速呼啸而来,在桥梁受撞击处脱轨,火车头腾空飞起、一头栽向河岸,邮件车厢、卧铺车厢等坠入水中,部分桥体被彻底压塌,共造成47人死亡、103人受伤。
对于这起事故,不少幸存者20多年后还心有余悸。
事发时年仅11岁的安德里亚·钱西几年前接受采访时还能清晰描述当晚的情形:我能闻到柴油的味道,能看到大火、听到尖叫的声音。
脱轨事件发生后,火车头装载的柴油大量泄漏,不仅污染了河流,还造成了爆炸与大火。
在47名死者中,有人是在车厢下潜时找不到出口溺水而亡,有人吸入大量浓烟或被烈火吞噬。
对于罹患脑瘫、自幼需要坐轮椅的钱西而言,这趟火车之旅本是一段难得的旅程,没想到成为与父母的永别。
她的车厢被灌入大量河水时,有人奋力将她托举出水面,挽救了她的性命。
这场事故为她未来数十年的生活蒙上浓重的阴影,以至于后来每次得知列车事故时她都会说:又出事了,美国铁路又出事了!另一位幸存的乘客艾沃里表示,在这场事故后他再也没有乘坐过火车,每次出远门都是乘飞机。
闯下大祸的奥多姆事发后再没有从事船运行业,一直生活在愧疚与痛苦当中。
撞桥事故的调查结论认为,除了从业者学艺不精,事发现场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有专家称,一座桥梁铺设铁轨后,平转桥的转动机制就应被停用。
更重要的是,在如此不理想的气候条件下,这座桥梁竟然没有一盏警示灯可使用。
美国东北大学全球韧性研究所认为,卡诺特桥暴露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美国桥梁基建领域并非个案,甚至代表着某种常态。
在美国最依赖铁路交通的东北走廊沿线,建有多座与卡诺特桥类似的平转桥,其中一些桥梁年久失修。
比如,建于1910年的门户桥就是一座双轨平转桥,旋转中经常发生卡顿,每天影响七八万人的通勤。
始建于1907年的佩勒姆湾大桥是连接东北走廊南、北两部分的唯一通途,但这座大桥的限速严格,车流通过缓慢。
为何所有的星球为何悬浮在空中,看完你就明白了
这个说法本来不太对,首先我们都知道地球存在引力,这个引力的指向是朝地心的,所以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会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被牢牢的绑在地上,人类才有了上面和下面的概念,但宇宙中就不一样了,宇宙的空间是虚无的,没有所谓的上下左右之分,如果某个星球要掉来下来,它该往哪里掉呢,所以这就解释不通,而且如果说宇宙中,真的有什么上面和下面的话,那就是引力的作用方向。
举个例子,地球受到了太阳的引力作用,这个作用方向就可以看成是下面,因为太阳弯曲了一大片的宇宙空间,某种角度来说,这个空间的内的所有天体,都是要掉进太阳当中的,但这些天体是在运动的,它们产生的离心力和太阳的引力达成了一个平衡,所以这些天体都没事。
而太阳系也是一样的,太阳系围绕着银河系旋转,银河系的质量更大,弯曲的空间范围也更大,那么银河系的引力作用方向,就可以看成是下面,但还是和上面的真相一样,只要天体运动的速度足够,它们是可以抵消,来自于银河系中心的引力作用。
不过引力的作用,差不多就到此为止了,包括银河系,仙女座在内的一系列大宇宙岛,这些大宇宙岛的运动轨迹是自由的,它们没有我们常说的公转现象,也没有什么物体对它们产生引力的作用。
既然没有了引力作用,上下的概念就消失了,当然了,这些大宇宙岛也是在运动的,但运动的轨迹并不是绕圈,而是朝一个方向直直的飞,所以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有些宇宙岛就会发生碰撞的现象,两个宇宙岛就会融合成一体。
例如说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银河系就会和邻近的仙女座发生接触,到时候两个宇宙岛就要融为一体,但这个时间会非常的漫长,至少估计都要在30亿年之后,所以如果人类还活着的话,或许可以看到这个宇宙奇观。
最终这个问题很清楚了,一个物体之所以会掉下来,是因为受到了引力的作用,而宇宙的空间是虚无的,没有上没有下,而地球看起来好像是漂浮在宇宙中,但实际上是因为地球旋转的速度足够快,它才没有掉进太阳当中……..
兴登堡号飞艇空难导致飞艇退出飞行古代
这预示着人类进入了飞艇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部分时期,绝对是飞艇的时代。
当年飞机还是幼儿时代,载重量很低,无法同飞艇相提并论。
最重要的是,飞机无法执行大型的轰炸,不能当作空中炮兵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设了齐柏林飞艇轰炸部队。
这种飞艇可以一次性携带几百公斤炸弹,可以飞到英国和法国进行轰炸。
那个年代,飞艇是唯一能够胜任远程轰炸的空中力量。
诚然,飞艇轰炸造成的损失不大,却给敌人带来很大的心理恐惧感。
1915年至1918年,208艘飞艇对英国实施空袭,造成约5000人死伤。
本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大部分时期,飞艇几乎是无敌的。
为啥?当年飞机可以飞到4000米,而飞艇可以飞到6000米,两者速度相差不大。
一旦飞艇遇到飞机,只需要扔掉重物候快速爬升即可,飞机一点办法也没有。
飞艇爬升的速度很快,飞机是追不上的,只能干瞪眼。
至于地面高炮的命中率很低,而且就算炮弹弹片击中飞艇也不会造成致命伤。
齐柏林飞艇是所谓的硬质飞艇,一般有独立的十多个气囊。
炮弹破片打坏几个气囊,飞艇一样可以飞行。
虽然飞艇用的是氢气,但炮弹弹片和普通子弹,是无法引爆氢气的。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法飞行员才找到应付飞艇的方法。
他们需要首先用特种枪弹不断射击飞艇,导致氢气不断泄露,和空气长时间混合。
然后,飞机爬升到飞艇上方,对准气囊丢下特制燃烧炸弹,一举引爆氢气。
从此,飞艇逐步停止了战略轰炸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飞艇仍然是一种豪华的运输工具。
它比飞机要稳得多。
比如著名的兴登堡飞艇,艇员为45人,载客50人,包含餐厅,阅览室,沙龙,25间卧舱,淋浴室,卫生间,甚至吸烟室。
电器厨房,官员餐厅,艇员餐厅。
它的航程很远,在1936年就完成了跨越大西洋,飞行9000多公里,用时4天多。
但是,飞艇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比敌人的攻击更危险。
德国在战争中损失了60艘飞艇,其中22艘毁于安全事故,超过三分之一,非常可怕。
1937年制造纪录的兴登堡号飞艇,突然发生大爆炸,完全烧毁。
兴登堡号被传媒认为是最安全的飞艇,它都被炸毁,其他的飞艇就更别说了。
空难之后,就退出了古代舞台,由新一代的飞机取而代之。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时飞机的速度、安全性、载重、升限都远远超过了飞艇。
巨无霸飞艇的时代由此结束了!写到最终,只说三个字基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