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曾参加的两场战争,背后的真相让人心酸

它和神话人物杨戬并没有关系,真正与它相关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它的名字叫蔡国。
我第一
【菜科解读】
它和神话人物杨戬并没有关系,真正与它相关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它的名字叫蔡国。
我第一次接触到它的名字,是在《》的管蔡世家中。
全部读完了这一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这个国家很是不幸。
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却一直起起落落,数次因为种种原因和大国发生争执,它的命运似乎一直在重复着被灭和复国的死循环,无药可解。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它与郑国之间的战争。
公元前719年,卫国与郑国发生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因为发生在郑国的东门地区,因此被后人称之为东门之战,蔡国作为参战国之一也出现在了这场战役里。
为什么蔡国要参加这场战役呢?原因很复杂,也很简单。
虽然当时正值春秋初年,蔡国还是一个百乘之国,能做到自保就可以了,没必要参加到像东门之战这样弊大于利的战役中来,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即便是蔡国和郑国之间没有怨仇,它也必须作为参战国出现。
第一,蔡国和卫国同属三监,和周天子之间有着亲族关系,一旦不参战的话,舆论上的压力就足够让蔡国失去外交上的威信,甚至给其他国家留下攻打的借口了。
所以为了避免落下不敬天子的名声,蔡国只能参战。
第二,从地理位置上讲,东门之战的发起国卫国和蔡国的地理位置更加接近,当时的卫国国君州吁一向刚愎自用、喜爱用兵,如果蔡国拒绝了卫国,州吁会不顾情面立刻攻打蔡国。
第三,东门之战看起来是卫国和郑国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却是周天子和郑国之间的一场较量,当时的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政治家,他的梦想是击败周王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霸主。
而此时周王室的天子也是一心复兴周王室,所以自然不会甘心被欺压。
这场诸侯与天子间的较量必然会发起,所谓卫国和郑国之间的战争源头只是一根引线而已。
蔡国选择和小国们共同帮助周天子攻打郑国,如果胜利了会赢得一些荣誉。
可是选择避战或者帮助郑国攻打卫国,以郑庄公的野心,蔡国作为小国还是免不掉被郑国吞掉的命运。
既然争与不争结局都是一样的,那么还不如拼死一战。
出于这些理由,蔡国就这样成了参战国,准备参加一场恶战。
然而出乎蔡国意料的是,郑国竟然诈败了。
是因为担心寡不敌众,还是因为刚刚平定了共叔段发起的内乱,需要恢复国力呢? 这些原因都不是郑国诈败的原因,郑庄公之所以诈败,是因为出于一个政治家的敏锐嗅觉,他看透了他真正的敌人是谁。
根据史书记载,郑庄公在得知卫国联络了众小国企图攻打自己以后,只是非常平静地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他先是将宋国的公子冯移居到了长葛,又造成了卫国战胜的名声让州吁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郑庄公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果决地做出这两个决定,是因为他明白他和蔡国这样的小国之间并没有私仇,所以蔡国没有必战的理由,他的对手一直是周天子,是野心勃勃的宋国国君,是外强中干的之君州吁。
宋国国君不可怕,只要消除了导火索,他自然会失去和郑国交恶的理由。
州吁也不可怕,一旦他回了国,还有忠君之臣石碏替自己料理他。
既然已经诈败退敌,那么接下来郑庄公就要给真正的对手周天子进行一次有力地还击了。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再一次发起了对郑国的战争,只不过这次他再也没有迎来郑国诈败的结局,他等来的是一记来自郑庄公的重击。
周桓王失败了,参战的蔡国等小国也失败了。
周桓王不但被射中了肩膀,也被射掉了尊严,不久就去世了。
不过,蔡国等一众小国并没有被郑庄公报复,反而得到了援助,无不赞叹郑庄公的气度。
这场,使得郑国国力强盛,许多宿敌都向郑庄公伸出了橄榄枝。
当后来的周天子再想对付郑庄公时,这些小国已经彻底成了郑国的盟友了。
蔡国参与的这两场战争,论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尔虞我诈的乱世,对错只是借口,国君们真正在意的是得失。
一个小国,往往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它的结局从春秋初年就注定了沦为陪衬,或者就此消失。
随机文章这招太狠了!皇后到死都不知道 甄嬛为何要在景仁宫养鸽子清朝灭亡因太放水?八国联军开兵器库全部傻眼墨西哥干尸博物馆,世界最小婴儿干尸(刚出生)美军飞行员遇ufo曝光真相,大黄蜂战机追踪UFO失败两次风水宝地不葬无福之人,伤天害理命格差的人葬进去将引发横祸
曾今最强大的契丹辽国?究竟被金所灭?
在这么多国家中,辽国定是曾经占据我国大半河山的强大国度,但是它又为什么被弱小的金国所灭呢?消失了的辽国,是否还有后裔留存于世,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大辽的神秘吧。
简介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古代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曾复更名“大契丹”。
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
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
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区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终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
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
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
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进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
并且制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
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时期、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进展。
辽朝的军队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德意志帝国是哪个国家:德国 历史上曾经分裂
德意志帝国占据欧洲偏中部的领域,东边与大量欧洲国家相邻,例如波兰,南面则与奥地利接壤,西边紧挨着荷兰与法国,北面与丹麦接壤。
其总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000万人。
德意志帝国内部的居民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少有从外地迁往帝国内部的其他国家的居民,基督教为官方宗教。
一、德国统治者酷爱挑起战争德意志帝国的首都为柏林,在其领土稳定下来之前曾经经历过分裂。
德意志帝国正式建立是在1871年,并且在成立的40年后宣布与其他国家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四年之后的德意志帝国由于不堪战争,最终在一战中战败,德意志帝国也就此分裂。
第二年,魏玛共和国正式建立,德意志帝国也不复存在,希特勒于1933年重新掌权。
希特勒是战争狂热分子,在其上台的六年后,又挑起了与其他国家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可惜的是,希特勒不得民心,并且其领导的德国军队非常残忍,因此在战争中没有获得成功。
二、1990年德国统一六年之后,希特勒代表的德国军方在二战中战败,向其他国家递交了投降书。
由于二战失败,胜利的几大国家瓜分了德国的领地。
德意志帝国就此分为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国家分别位于东西两边,互相独立,互不来往。
直到1990年,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
柏林墙被推倒,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两个国家有了合并的机会,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统一的德国就此诞生。
早期的德意志帝国其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其前身是查理曼帝国。
由于帝国内部发生大规模内战,矛盾无法调解,因此分别称帝的几大帝王将查理曼帝国分为几部分。
其中一部分就是德意志第一帝国,而剩下的两部分分别是法兰西王国,也就是现在的法国,以及意大利王国,也就是现在的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