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安堡之战简介 多瑙河难民危机和背景是什么样的

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罗马官吏的压榨和暴行,于376年掀起大暴动,
【菜科解读】
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罗马官吏的压榨和暴行,于376年掀起大暴动,得到当地下层人民的支持,给罗马当局以沉重打击。
378年,罗马皇帝瓦伦斯率领的罗马四万大军在亚德里亚堡与弗里迪盖伦领导下的西哥特人展开决战,结果被其打得大败,瓦伦斯皇帝战死。
此后西哥特人转战意大利,继续打击并进一步动摇着罗马帝国的统治。
背景 公元378年6月12日,罗马皇帝瓦伦斯与自己精锐的帝国野战军驻扎在亚德里亚堡南部。
此时正值夏初,整片军营都是充满了燥热的空气。
他们正等待着罗马帝国的另一位皇帝格拉提安率帝国西部的援军赶来,一同击败两年前越过多瑙河后便一直在巴尔干半岛犹如饿狼般四处劫掠的哥特人。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格拉提安正火速赶来的时候突接莱茵河防线告急的消息,竟把支持巴尔干的援军派回了莱茵河。
他更想不到的是,亚德里亚堡这个地方,即将成为他与帝国士兵的坟场。
这个当时西方世界最大帝国的皇帝将和他的大部分将士一起,葬身此地。
多瑙河难民危机 在亚德里亚堡战役前两年的公元376年,位于罗马帝国边境的多瑙河地区,突然出现了一大批难民。
这些难民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北方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哥特人。
他们因为匈人攻击他们在黑海沿岸的居住地,被迫带着家小财产背井离乡,逃往更西边。
据罗马史学家阿米安记载,这些难民的人数多达二十万,其中能披挂上阵的战士有两万众。
这些哥特人仓皇逃生的画面被阿米安描绘得十分生动: 消息传遍各哥特部落,迄今为止都尚未听说的一支突然出现,有如高山上袭来的暴雪,,所到之处或被占领,或被摧毁。
这些可怜的哥特人希望得到罗马帝国的庇护,在帝国内部寻求一片。
对罗马帝国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未曾见过的请求。
早在公元1世纪尼禄统治时期,帝国就曾经将10万移民从多瑙河北岸迁至色雷斯。
公元300年时,罗马皇帝也将大批迁入帝国境内的达契亚人安置在匈牙利至黑海沿线。
所以当哥特人请求迁入帝国境内时,很多人都欣喜若狂。
官员们称赞皇帝瓦伦斯有福气,因为大批移民不仅意味着大批适合招纳入伍的蛮族战士会增强帝国的军事实力,还意味着从蛮族那得来的税收将充实罗马的国库。
一个万国来朝的盛世似乎指日可待。
史料没告诉我们瓦伦斯对哥特人的这个请求如何答复。
但我们知道哥特人的一支,瑟文吉部落在376年越过了多瑙河。
他们越过多瑙河的时间恰好是多瑙河防御空虚的时间,当时巴尔干半岛的兵力都因为帝国东部波斯人的军事威胁而被抽调走了。
这么一来,哥特人在巴尔干就如入无人之境,这对罗马帝国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威胁。
皇帝瓦伦斯不得不与瑟文吉部落谈判,放宽了移民的条款,不再是由皇帝选择他们的安置地,而是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定居点。
但由于罗马帝国未给这群新移民提供足够的粮食,饥饿的瑟文吉人开始了暴动。
当地的罗马指挥官只能先抽调多瑙河上另一支哥特部落——格鲁森尼人,去越过多瑙河来应付瑟文吉人。
同时还搞了一次刺杀瑟文吉人首领的。
结果斩首计划失败,哥特人与罗马帝国的战争正式爆发。
随机文章隋恭帝杨侑简介,被逼退位死因不明的傀儡皇帝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120多万颗或许存在外星文明揭秘印度2018登月计划,阿三开挂仅靠960万美元登月(牛飞了)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须佐能乎vs外道魔像,宇智波斑的须佐恐被外道魔像碾压
阿德里安堡之战为什么会惨败 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即便罗马在德国的北部、瑞士北部、多瑙河北部、尼罗河中游的领土都丧失了,他的疆域依旧北达哈德良长城,南及撒哈拉沙漠,西沿大西洋,东接。
在当时,拥有7000万人口的罗马帝国不仅是世界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还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尽管罗马依旧是一个超级帝国,但在政治和军事上,相对于帝国前期已经历了极大的变化。
公元一二世纪的罗马军队由军团和辅助部队组成,而公元四世纪的则是由野战军和边防军组成。
早期帝国的军队总数有30-35万,军团和辅助部队各占一半。
无论是军团还是辅助部队,都可作为机动力量前往各个战场。
他们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军纪也非常严明,是早期帝国对应外敌的一大利器。
晚期帝国的军队扩充了许多,但却没有明说具体的数字。
许多史学家都对晚期罗马军队的数量进行了推测,蒙森推测晚期罗马一共有55万军队,尼斯谢给出的数据则是73万,琼斯的是60万,瓦哈底的是52万,斯基尔的是50万。
尽管对军队总数量的推测差异很大,这些史学家在估计野战军数量时却高度的一致,基本都是20万左右。
这或许说明了一个问题,晚期帝国的军队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具有机动作战能力的军队却比早期帝国少了十多万。
因此晚期罗马帝国应对军队数量上千上万的外敌时,显得无力。
至于边防军,职责仅是作为驻军呆在工事之后消极防守,很多时候并没有多大作用。
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做个对比,以便加深对两种军事体系之下罗马应付高烈度战争时的不同: 在公元6年镇压起义时在几个月内集结了10万人。
图拉真对达西亚王国发动的两次战争投入的兵力,一次是10万,一次是15万。
对帕提亚的战争中则投入了7万以上的兵力。
反观晚期帝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无疑是尤利安对萨珊波斯的进攻,可是这次战斗投入的战斗人数仅有3万人。
而在前些年他对抗莱茵河上的人时,麾下的军队也只有1-2万人。
相比早中期帝国,晚期罗马能进行野战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
这么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对亚德里亚堡战役中罗马军队的数量有太高的期望。
何况即便是这么一支数量有限的部队,都是从各自分散的驻地抽调而来,缺乏必要的协同性。
哥特战争爆发后,巴尔干的残余罗马军队便被迅速击败。
这不仅是由于巴尔干的罗马军队数量很少,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低下的边防军组成。
亚德里亚堡惨剧 在击败了当地唯一一支野战部队后,哥特人开始大肆劫掠,巴尔干大片大片的乡村被摧毁。
只是由于缺乏攻城力量,他们才对防卫严密的要塞和城市毫不理睬。
此时身在安条克的瓦伦斯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开始抽调东部的军队前往巴尔干。
同时他还联系罗马西部的皇帝格拉提安,要求对方提供支援。
格拉提安自然是一口允诺了这位东部同事的请求。
鉴于莱茵河对面的蛮族部落相比之前已经安分了不少,他便抽调高卢的军队作为援军前往巴尔干。
但就如之前提到的,莱茵河流域突如其来的战事迫使格拉提安掉转枪头转回高卢。
公元378年早些时候,当瓦伦斯和他的部队已经到达巴尔干半岛时,格拉提安和他的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瓦伦斯的士兵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本人也因为援军迟迟未到而感到忧虑。
尽管格拉提安承诺他仍然会赶往支援,但到了八月,夏天已过去了一大半,瓦伦斯依旧没等到他想要的援军。
恰好在这时,传来哥特人正从北部向亚德里亚堡挺进,而他们的兵力只有不多的1万。
听到蛮族只有1万战士,瓦伦斯决定亲率大军与之决战。
因为他手头上拥有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人,面对只有一万兵力的蛮族胜算很大。
于是他带领自己的军队仓促前往亚德里亚堡北部寻求和蛮族的正面对决。
或许是瓦伦斯要命丧于此,他得到的情报出现了错误,罗马人误以为在亚德里亚堡北部的哥特人只是瑟文吉部落,却没想到此时格鲁森尼人也加入了瑟文吉的阵营,哥特人的兵力达到了2万之众。
8月8日,双方已经近到可以在战场上看到对方的军队。
哥特人派出了使节前去求和,但瓦伦斯断然拒绝接受和谈,哥特人不死心,又派遣了两批使节,瓦伦斯开始犹豫了。
正当他安排交换人质,以保证和约的有效性时,罗马军队右翼的两支部队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动进攻。
战斗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打响了。
哥特人虽然已经击败了不少罗马军团,但他们也知道自己在精锐的野战军团面前难有胜算。
于是便在己方战线上布置了由辎重大车围成的车阵。
他们的部队虽然比较善战,却在稍早时候离开营地进行侦查和粮秣搜集任务,一时半会还帮不上忙。
罗马一方则是在侧翼部署轻步兵和骑兵,在中央部署的传统布阵模式。
但战斗刚开始时,罗马军队的左翼还没摆好作战阵列。
所以战役前期,就是罗马右翼部队擅自发起的攻击。
幸好他们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哥特人的步兵被他们逼迫得退回大车之后死守。
整个过程发展的太快,以至于左翼的部队迟迟没有完成布阵。
此时,战局发生了逆转。
哥特骑兵从战场视线之外的地方返回,不经任何准备,便入雷电般从附近高山上冲下来,引起一片混乱。
他们所到之处见人就杀,直捣队形混乱的罗马军队左翼。
在罗马左翼被击溃后,哥特人又冲入了正在围攻车阵的罗马中军。
而此刻罗马人唯一的反击力量——骑兵也不战而逃。
局势彻底倒向了哥特人,罗马人几乎,就连瓦伦斯也没能逃得一命,本人受伤后被困在一间木屋中被活活烧死。
亚德里亚堡战役极大地影响了罗马帝国,不仅皇帝战死,而且哥特人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待在帝国境内,成为罗马帝国内部的一颗毒瘤。
直到罗马帝国西部彻底沦陷后,哥特人依然存在,还在西班牙与意大利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评价 瓦伦斯并非一个无能的君主,他曾有力地平定普罗科皮乌斯叛乱,压制了哥特人,并迫使萨珊波斯求和。
固然,这次出现的对手比起之前的敌人有更强的组织效率,而且其首领弗里迪盖伦也在指挥艺术上胜过了瓦伦斯。
但是招致如此重大的惨败以至于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主要并非瓦伦斯的责任。
罗马帝国当时已经衰退,加上各种巧合因素,亚德里亚堡的悲剧于是难以避免地发生了。
随机文章俄罗斯900年木乃伊出土,女木乃伊头发睫毛清晰可见蝴蝶效应是什么意思,小翅膀轻轻一挥引起美国超强龙卷风250定律是什么意思,每名顾客身后有250亲友可成用户布雷路怪兽吃人图片真相,与熊相似体型巨大(专家称是虚构生物)大自然的奇妙声音,奇妙的声音十大用途(回声定位/治疗癌症)
阿德里安堡之战中的哥特式胜利 暴露了罗马在战场上的军队弱点
由于他们成功地使用对抗罗马步兵,哥特人获得了胜利。
这次哥特式的胜利为进一步的德国攻击打开了大门,开始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结束了西欧的罗马帝国统治。
在公元378年8月,战斗发生在叛逆的哥特人和一支被召集起来镇压哥特式叛乱的罗马军队之间。
实际的战斗发生在距离伊斯坦布尔以西的希腊,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边境附近的现代埃迪尔内阿德里安堡约13公里处。
冲突涉及东罗马帝国的野战军队,由弗拉维乌斯·瓦伦斯指挥,反对一支混合的哥特式军队,其核心由弗里格格恩下的Tervingi部落组成,由阿拉图斯和萨普拉克斯以及其他哥特部落领导的格雷图吉尼支持。
哥特人在公元376年与罗马人签订了一项条约,允许他们在帝国内定居,但由于他们从罗马人那里得到的虐待,哥特们反叛了。
瓦伦斯打算结束这种哥特式的威胁,但他过早地根据关于哥特式下等数字的伪造情报报告进行了攻击,而没有等待格拉蒂安皇帝下的西罗马军队抵达。
在战斗中,罗马军队彻底失败了。
三分之二的罗马军队,大约15,000名士兵被杀,包括瓦伦斯。
哥特骑兵 阿德里安堡的哥特式部队配备了重型骑兵。
哥特式骑兵骑在强壮的马匹上,可以承载骑手的重量和身体盔甲。
哥特马穿着防弹衣,以保护动物免受各种武器的伤害。
由于他们的装甲马不易受到严重伤害,哥特骑兵更愿意与敌人靠近并使用他们选择的武器,具有毁灭性冲击和致命效果的冲刺矛。
哥特式骑兵战术在阿德里安堡之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战场分析与战术 在夏季的中午炎热时期,两支罗马军队的先进分朝着哥特人的方向前进。
瓦伦斯愚蠢地决定在格拉蒂安到达战场之前开始一场决定性的战斗,因为他正在寻求所有的荣耀和错误的侦察,说服他只有一半的哥特力量存在。
阿德里安堡之战在几个阶段发展起来。
首先,罗马人向哥特式营地前进。
随着罗马军队的接近,哥特人采取了防御阵型,将他们的马车圈成了一个保护他们的妇女和儿童的拉杆。
他们用步兵保护他们的临时防御。
其次,罗马军队正在遭受酷暑,口渴和饥饿,而在没有哥特式骑兵的情况下,正在谈判休战,当时罗马骑兵部队的无序攻击引发了一般的军事行动。
第三,在罗马骑兵袭击失败后,哥特式骑兵突然从觅食的远征中返回并猛烈冲向罗马右翼,导致许多罗马士兵死亡。
随着更多返回的哥特骑兵到来,他们积极攻击罗马人暴露的左翼。
罗马人的队伍被两侧的哥特式骑兵攻击击碎,直到完全爆发。
最后,在罗马骑兵在混乱中被赶出战场后,哥特骑兵继续攻击罗马步兵的侧翼,迅速围绕并消灭罗马中心。
大约三分之二的罗马军队在炎热的夏季战场上死亡,其中包括Valens,其身体从未被发现。
战场影响与意义 虽然由于罗马的失败,阿德里安堡之战很重要,但冲突的真正影响在于战争的未来。
从西方战争开始直到在阿德里安堡的交战中,带有棍棒,剑和长矛的步兵在欧洲战斗中占据了战场。
骑兵部队偶尔会进行罢工,扫射侧翼,并进行侦察行动,但只有少数骑在马背上的战士直接对抗敌军。
这场战场战术随着阿德里安堡的哥特式胜利而改变。
哥特式骑兵成为中世纪骑士和许多骑兵部队的前身,这些部队将在未来1000年内统治欧洲战场。
只有当英国长弓弓箭手在克雷西(公元1346年)和阿金库尔(公元1415年)击败法国骑兵时,阿德里安堡的骑兵战术才开始从许多欧洲战场上消失。
到了20世纪,马骑兵已经被地面和空中的装甲机械化骑兵所取代,类似的机动和战术再次复活。
随机文章夏朝的货币是什么?中国400吨重型运输机简介,发动机比运20大2倍蚊式战斗机用的什么木材,专用巴尔沙木制造(速度碾压德军战机)直立浮尸科学怎么解释,尸体腐烂产生的气体膨胀而漂浮神仙千里眼顺风耳来历,历史著名人物被后人崇拜演化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