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鼠疫的影响如何 有关于鼠疫期间的轶事有哪些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1 点击数:
简介:轶事 一个化名为“花村看行侍者”的遗民是这场1643年京师大瘟疫的亲历者,在他的回忆录《花村谈往》中,他一口气举出了几个耸人听闻的突然死亡的个案。

一名官员前一

【菜科解读】

轶事 一个化名为“花村看行侍者”的遗民是这场1643年京师大瘟疫的亲历者,在他的回忆录《花村谈往》中,他一口气举出了几个耸人听闻的突然死亡的个案。

一名官员前一刻还和同僚喝茶打恭时,后一刻就“不起而殒”了;两个人一前一后骑马聊天,后面的人刚叙话几句问前面那个人,却发现这人已经“殒于马鞍,手犹扬鞭奋起”;最令人骨栗的恐怕是两个小偷的诡异之死:一家富人在瘟疫中全家死绝,于是这两名小偷打算发一笔横财,这二人约定一个在屋檐上接应,一个下到房中将偷来的东西递上来,结果下面的人递着包就突然猝死,而上面的人在接的时候也染上瘟疫毙命,死的时候,这两个小偷手里还攥着偷来的包袱。

有的新婚之家,新婚夫妻一起死在婚礼上,有人骑马而行,正在说话,后面的人已经死去。

有一个叫吴彦升的官员,刚准备去温州赴任,他的一个仆人死了。

他命另一仆人去棺材店买棺材,久久不见回来,原来竟然死在棺材店里。

有一对新婚夫妇,婚礼之后,夫妇坐于帐中很久没有出来,打开帐子一看,夫妇两人死于床的两头。

只有鼠疫才能有如此烈性威力。

影响 明末的大鼠疫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秩序、人口结构、政治格局和人文环境。

人口锐减 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末年关内各省全部人口大约是1亿人口,和年间两次鼠疫大流行中,华北陕、晋、冀3省死亡人数至少在千万人以上。

北京人有四分之一被鼠疫夺去生命,20万人命赴黄泉。

时人记载崇祯16年“疙瘩病”“羊毛瘟”盛行,呼病即亡,不留片刻,八九两月,死者数百万。

而据曹树基估计,明末的崇祯年间,死于鼠疫流行核心区即山西、直隶、河南三省北部的疫死人口,要占到这三个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根据外国学者估算,明末经过持续的干旱,蝗虫,鼠疫,天花和饥荒造成全国损失了40%的人口,整个国家元气大伤。

就是到1651年,8年,全国也仅有1036万壮年男丁,全部人口在6000万左右。

4-8月滴雨不下,飞蝗遮天,鼠疫大军攻入江苏,浙江,嘉兴府桐乡县居民90%被感染鼠疫,蛆虫从房子里一直爬到街道上。

邻近的湖州府则损失了30%的人口,民众无病而口中吐血而死,民多投河自杀,哭声震天。

灾荒、疫病、战争,1640年代的中国,这几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神州大地,山河破碎。

据学者统计,明清易代之际,因非正常死亡,中国的人口减少了约四五千万。

明朝灭亡 对于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是推翻的,满清人在后面撬墙脚。

也有的认为是大明朝廷内部出了问题。

坏在宦官和政治腐败上。

这些观点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如果跳出史学,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便很简单了——鼠疫,是鼠疫直接导致天下大乱。

崇祯年间的大鼠疫,间接造成了北京的沦陷与明朝的灭亡。

明末爆发的“疙瘩瘟”,就是所谓的“鼠疫”,因为从发病到死亡既烈且急,所以有时也被称为“电击性鼠疫”。

鼠疫分为“腺鼠疫”和“肺鼠疫”两种,前者死亡率达50%-90%,而后者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非常不幸的是,崇祯十六年的京师大瘟疫,很可能是这两种鼠疫同时肆虐的结果,所以死亡率才如此之高。

较之关内闯献作乱,关外满清南下,这场鼠疫大爆发才是从内部断送帝国国祚罪魁祸首。

据台湾著名专家邱仲麟的估算,自鼠疫始至李自成攻破北京,约20万北京人殒命,占当时北京总人口的1/5到1/4。

在这样的情况下,驻守京师的明朝军队自然无法幸免。

据历载,当时驻守京师的军队有10万人,大疫过后,仅余5万多人。

加之,明末军队腐败严重,军心本就涣散,经此大疫,更是溃不成军。

李自成率军攻打北京城时,当时的守城将官不得不求人守城,仍“逾五六日尚未集”,最后连三四千宫中的都上了城墙。

1644年3月,大顺农民军,此时,北京内城上平均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瘟疫中的守城明军“鸠形鹄面,充数而已”。

这样军队,抵挡不住李自成的精锐之师。

疫病肆虐的北京城,是大明朝最后的仰仗,可能从未料想京师会如此快速沦陷,自己连从容出逃的时间都没有,最后不得不自缢于煤山槐树之下。

也许,连闯王李自成也没有想到可以如此轻易地拿下北京城。

纵横帝国内部的鼠疫,也间接摧毁了帝国的边防系统,比如明军最精锐部队云集的中的大同,山西,蓟州、宣府等镇在明末改朝换代的巨大社会变革中,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作用。

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美一脱者。

纵横帝国内部的鼠疫,也间接摧毁了帝国的边防系统,比如明军最精锐部队云集的九边重镇中的大同,山西,蓟州、宣府等镇在明末改朝换代的巨大社会变革中,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作用。

在跟着闯王有饭吃口号下,远近灾民纷纷加入李自成的队伍,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廷现在需要关外明军尽快击败包围锦州的军,随后调入关内平乱。

于是连续发布密令要前线明军尽快出战,速战速决。

最后在崇祯14年的秋季,冒然出击的明军战败,多年累积的全部精华丧尽。

最后皇帝催促陕西大帅立刻出战剿灭李自成。

这时的孙传庭处于苦于鼠疫横行,人死过半,根本无法征收税粮,军队缺乏口粮的困境。

最后孙传庭带领饿的大军穿过潼关战败身亡。

《明史》云“传庭死而明亡矣”。

这北京大疫之下,侥幸存活下来的士兵们“衣装狼狈,等于乞儿”。

士兵们全都身体虚弱的坐在地上休息,以致鞭子的抽打都不能让他们站起来。

以至于李自成轻易的就夺取了北京城。

瓦解军队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历史之谜。

百余年来,专家们对此有多种解释,有的说他败于,有的说他败于骄傲自满,有的说他败于腐败,也有人指出,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亡于鼠疫。

艺术作品 电影,《大明劫》。

随机文章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司马衷美国NASA不敢公布的照片,登月期间惊现外星人宇宙飞船像蛇的无腿蜥蜴玻璃蛇,能把身体分为数段仅剩头部逃生(天魔解体)威力强悍的硬币散弹枪,可以装填各种物体的散弹枪(铁丝/石头/硬币)已灭绝的十大巨怪图片,碳龟头比足球场还大/身子是普通汽车的2倍

雍正朝三大重臣之一,前半生郁郁不得志,后半生如同开挂

1755年(二十年),著名的“胡中藻案”发生了。

事实上,这是一个。

时为内阁学士的胡中藻因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而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不幸的是,不仅是自己和同一个家族的亲属被杀,但即使是去世的恩师也受到了影响。

其牌位被下令从贤良祠移除。

众所周知,贤良祠成立于1730年(八年)由怡贤亲王爱新觉罗.去世后所设立,旨在为了纪念和表彰有功之臣的功绩。

任何能够进入贤良祠的人都是对有很大贡献的大臣,像傅恒、、刘统勋等。

按照惯例,一旦有功之人进入贤良祠是很难被移除出去的,因为它涉及到皇帝对人才的看法,但在99个有功之臣中,其中有两个实际上被移除了。

其中一个是上面提到的胡中藻的授业恩师鄂尔泰。

一听到这个名字,我们就会有很多人对它很陌生,但谈到时,我们都熟悉他。

毕竟,有很多电视剧涉及他。

这个鄂尔泰其实和李卫都是雍正时期最受宠的大臣之一。

说到这个鄂尔泰,他真的很不走运,结局却非常好。

都进入了贤良祠,最后却被学生搞了这么一出,自己还跟着身败名裂。

那么真相究竟真是如此吗? 鄂尔泰真的只是因为学生而被乾隆嫌弃了吗? 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从年轻时开始。

鄂尔泰的发家史,说他辉煌确实很辉煌,说他跌宕确实也很跌宕,说他很惨也不过 。

鄂尔泰,西林觉,是满洲镶蓝旗人,出身。

他父亲鄂拜的最高官方职位也就是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子监中专门掌管考试的官员。

早在时期,西林觉罗氏就举族投奔了后金,但只获得了一个世管佐领的职位。

当到达鄂尔泰时代时,他在六岁时熟悉了,17岁考中,20岁考中举人。

事实上,鄂尔泰已经足够努力了。

他认为,在中举人进入官场之后,他的未来将与他的祖先完全不同,但他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自21岁以来,承袭佐领充任侍卫之后,鄂尔泰一干就是16年,16年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一个翩翩君子熬成了一个半百大爷的感觉。

1716年(五十五年),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了十几年侍卫的他被转移到当员外郎。

虽然这个位置高于他父亲的地位半品(正四品),但鄂尔泰仍然感觉与他的生活不同,直到1721年(康熙六十年),他仍然是一个四品员外郎,可能真的康熙父亲没有抓住他,最后在康熙时代,鄂尔泰也没有被重用。

在他同年42岁生日那天,他说,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感叹自己的前途渺茫。

毕竟,他此时已经40多岁了。

他想和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人进行斗争。

这是不可能的。

但老天对他如此充满爱心和喜欢开玩笑。

1723年,在44岁时,他迎来了真正的人生转折。

在短短五个月内,新当选的连下两道诏令,将鄂尔泰从内务府员外郎直接变成江苏布政使,布政使在当时官居从二品,鄂尔泰一下就成了地方的二品大员,就在他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

在1725年(雍正三年),鄂尔泰被转移到广西巡抚,没有等他到广西。

上任的雍正的命令又来了,让他成为云南巡抚,但同时监督三省(广西,云南,贵州)。

有一段时间,鄂尔泰的光芒是无与伦比的。

一年后(1726年),已经是正二品的云贵总督。

鄂尔泰正发动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事件,即取得圆满成功,这件事直接导致了鄂尔泰在雍正朝的中后期衣食无忧,位极人臣,并且在雍正驾崩后,鄂尔泰与张廷玉还成为了乾隆的辅政大臣。

看着鄂尔泰的生活起伏,感到震惊和好奇。

鄂尔泰直到44岁才进入宫殿。

没有军事功绩和政绩,这样我们就对雍正在一继位就封其为封疆大吏的决定感到十分愕然,难道是鄂尔泰的个人魅力很强? 对于40多岁的老人来说,这显然是错误的。

真正的原因实际上在我看来,有三点:首先,雍正的高瞻远瞩。

康熙1722年去世后,雍正继位。

当时王朝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稳定。

因此,他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王朝和统一的臣心。

在臣心这块,他仍然是王子。

那时,工作已经开始了。

雍正早在自己还是雍亲王的时候就已经开展工作了,当时著名的特务机构“”(学名粘杆处)不仅帮助雍正查出了一些官员的犯罪记录,当然也暗地考察了许多有真才实干的大臣,而鄂尔泰就是这样被雍正所发现的。

经过长期调查,雍正已经确信这个人,自然他在任命时非常放心。

第二,鄂尔泰的预防措施。

在鄂尔泰40岁之前,尽管他没有任何军事成就和政治成就,虽然他每天都不高兴,但他依靠在宫殿里多年的职业生涯让他明白许多外人无法知道的真相, 也对诸皇子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所以虽然他一直很沮丧,但他一直在私下进行策划,想象一下这样一个有远见的人怎么会不能成功。

第三,时不时的拍一下马屁。

众所周知,尽管皇帝是,但他们或多或少都对这种奉承感兴趣,而事实也不例外。

鄂尔泰恰恰就是这样,在祥瑞非常受欢迎的时代,鄂尔泰经常会说出他今天做出的梦,意义是什么,明天会有什么奇迹,这是非常令人惊讶的。

虽然雍正确切地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但面对奉承,有多少皇帝可以拒绝? 这已经成为鄂尔泰一直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

在1745年(乾隆十年),叱咤风云23年的鄂尔泰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之所以取代了鄂尔泰的贤良位置,胡中藻只是一个导火索。

真正的原因是,在乾隆初期,身为辅政大臣的鄂尔泰i和张廷玉一直在互相争斗,结党派,甚至有时对乾隆不尊重,这些因素加起来,最终导致他的晚节不保。

当然,这无法抹去二十几年来成就,总体而言,他仍然是一位为清朝做出巨大贡献的大臣。

随机文章揭秘火星人头骨之谜,火星远古文明的尸骸(专家称是石头)秦始皇陵是谁设计的,大秦丞相李斯/80万人建造40年完工踢猫效应是什么意思 ,想入这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最终全部遭殃)现代企业管理十大法则,上下级沟通/避免破产/激烈员工等技巧如厕遇马桶爆炸事件,女子如厕遇马桶爆炸/险些丢掉性命

明末大鼠疫为什么没有伤到清军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末年碰上了鼠疫明军死伤无数,为何入关清军却安然无恙呢?明末鼠疫虽然来势凶猛,但据史料记载,当时在京城的致死率是20%(一说为40%)左右(“”并非指全家死绝,更多的是举家逃走避难)。

也就是说,多数人(包括患病后又痊愈)经过残酷的“自然选择”,还是生存了下来。

实际上,明末从万历年间就不断爆发区域性鼠疫,只是没有大范围扩散罢了。

但随着小冰河气候所引发的旱灾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加上当时税赋劳役负担也越来越重,导致百姓体质和抵抗力下降、官府防疫抗灾能力(包括意愿)不足,单一地区发生的鼠疫很快随着流民、农民军和迁徙鼠群被传染转移至其他地区,疫情由此急剧扩大,最终彻底失控。

换个角度来讲,只要措施得当,即便在明末那样的乱世也能有效控制疫情。

史载,福建一名医在京城用“刺血法”(放血疗法)治疗鼠疫有奇效,每天排队上门求诊者多达万人(由于鼠疫对部分特定人群具有极高致死率,能够坚持下来得到救治的患者都属于体质比较强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血法”的原理在于通过对人体穴位进行反射刺激,促使淋巴细胞短时间内激增,从而彻底摧毁潜藏的病毒释放源,说白了就是用极端方法“激活”人体的免疫机制。

还有就是隔离,除了把患者单独关“小黑屋”和及时将死者尸体运出城妥善处置(这项工作甚至比救活人更重要)之外,大量百姓(多数是有免疫力的)外逃也让京城人口密度降了下来,从而进一步减轻了传染烈度。

史载,十六年10月之后,京城鼠疫疫情就逐渐得到控制(严寒冬季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到来年4月大军打到城下时,京城疫情已基本上过去,只不过后遗症导致明朝守军体质羸弱,已无心更无力抵御农民军的进攻。

至于清军,更是占了身处关外苦寒之地、远离中原疫情重灾区的“光”。

清军大举入关并击败农民军进占京城之际,肆虐关内达10年之久的鼠疫已经落幕,而明王朝却在内外交困中崩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清军则趁势“摘桃子”取天下,这就是历史的吊诡。

随机文章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都如同地狱无任何生命迹象(木星更大更重)坏小孩定理公式是什么意思,父母的强烈期望使其变成坏孩子嫦娥拍到美国登月舱遗址,网传美国登月骗局谣言被打脸(键盘大神失败)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顶级掠食者蛇发女怪龙图片,头大如牛秒杀各种陆地恐龙(体长8米)

加入收藏
               

明末大鼠疫的影响如何 有关于鼠疫期间的轶事有哪些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