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沧桑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上面刻了什么?

本来是一块有纪念意义的玉玺,却在后世被赋予了君权神授的政治意义。
【菜科解读】
说到传国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传说中是秦始皇登基称帝后,令丞相李斯参与制作(负责书写)的玉玺。
本来是一块有纪念意义的玉玺,却在后世被赋予了君权神授的政治意义。
此后但凡朝代更替,传国玺就成了开国皇帝们渴望得到的神器。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东晋皇帝没有传国玺在手,就被北方的人嘲讽为白版天子,由此可见一斑。
裴松之在《三国志》做注时,就发现《吴书》上关于传国玺上写的八个字与应劭、皇甫谧的记载最后两个字不同,他当场表示无法判断且康和永昌哪个是对的。
裴松之:应氏《汉官》、皇甫《世纪》,其论六玺,文义皆符。
汉宫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且康永昌,二字为错,未知两家何者为得。
其实,我认为是可以分析的,我先列一下目前关于传国玺上文字内容存世的四个版本。
《吴书》、《玉玺谱》、卫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我再按上述四个编号,改用年代顺序排列。
东汉卫宏1→汉末应劭2→魏晋1(吴书)→魏晋2(皇甫谧)→东晋3(晋阳秋)→东晋&南朝宋4(徐广)→南朝齐1(玉玺谱)→南朝齐&梁4(宋志)
开始正式分析:
第一,《吴书》是孙吴帝国官修史书,传国玺是被孙坚在洛阳井中找到,并交给妻子吴夫人代管,可以想象当时年幼的孙权是有机会见到这个宝物的;而应劭和皇甫谧,都没有见到传国玺的机会。
孙权的影视形象
应劭是汉末泰山太守,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死在泰山郡,担心曹操报复自己,便弃官投奔了袁绍,他一直到死,都没去过许都见汉献帝刘协,更别说见到传国玺了。
皇甫谧是魏晋名士,一辈子都没有做官,他写的书都是坐在家里写的。
他写的内容和应劭吻合,只能推测是他照着应劭的《汉官仪》抄了一遍。
第二,裴松之没有提到卫宏的记录,实属失误。
卫宏作为东汉人,而且在光武帝刘秀身边工作,他的记载和《吴书》一致,能证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一版本)是对的。
第三,第三版本和第四版本只有一字之差(昊、受),按史料从众及不涉及政治等因素的情况下,野史不应与正史争审两条规矩看,加上用字习惯(受比昊更多用),第四版本可信度高于第三版本。
说道这里,不知道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裴松之身处刘宋朝廷,他是有机会见到当朝的传国玺的,他为何没有以此来作证呢?
笔者推测:因为裴松之知道,宋文帝的传国玺上写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第四版本),他若是提了这个,他就是在作大死(只会揭露出南朝的传国玺已经不是秦汉时期的那一枚了),所以,他只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所以,本节的结论是:
1.秦始皇时制的传国玺因为两晋时战乱而遗失,流传于南朝的传国玺则是另外一块,所以才产生了记载文字不同的情况。
2.秦传国玺上写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南朝传国玺上写的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另外,秦汉时印章用字是以篆书为主。
据宋人推测字体为虫鱼篆,辽人记作是鱼鸟篆。
下图为后人仿的鸟篆。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中国古代上八大未解的谜团,原因无可考证,至今没能破解
兰亭序今下落成谜:失传千年,下落不明。
西周九鼎存在谜团:象征国家政治权利的九鼎是否还存在,至今未解。
和氏璧:中国古代上著名的美玉,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
和氏璧价值连城,流落何方,至今是个谜。
秦始皇嬴政铸十二金人镇秦国龙脉,据说后来被董卓销毁铸钱。
原因究竟是怎么样,已经再无法考证了。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谜团:千古奇书,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公案。
青铜剑千年不锈谜团:随兵马俑一同出世,是什么真相致千年之久的青铜,没有生锈,锋利如初。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但武则天为什么为自己立下无字碑,真相尚不明确。
慈禧太后入殓时,嘴里衔着一颗大的夜明珠,孙殿英盗墓后,为了幸免被追究责任,他将这颗夜明珠转送给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宋美龄曾将其缀在鞋面上,后来不知所踪,据估计,这颗夜明珠价值将近9亿人民币。
三星堆考古现场:是否和商周变革有关?
”而商王武丁以后的器物,目前还没有看到。
古代上,,商王武丁以后,周人逐渐崛起。
“那个时候三星堆的人在商和刚刚兴起的周之间,是否做了一些选择?” 史籍记载,古蜀国是参加了灭商战役的,周武王灭商时“牧誓八国”里面,第二个国家就是蜀,“有可能三星堆以后的成都十二桥文化的方国与周的关系更紧密,或者三星堆人中有一部分倾向于周,借助周的力量消灭了另外一方的势力。
” 不过,目前三星堆祭祀区8个坑还尚未发掘完毕,“里面最晚的东西是怎么样的,也还不清楚,不过我觉得我们离原因不远了.... 现在4号坑的测年年代是公元前1100多年,距离商周变革时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
其中K4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这就印证了三星堆新发现的4号坑碳14检测的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