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里波耶文化遗址的研究目前还在继续,还有许多遗址未被发掘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2-02 点击数:
简介:有的人认为,这两种文化的陶器上的纹饰是独立发展的;而一部分考古学家认为,两个文化应该存在交流,有可能是仰韶文化向特里波耶文化学习了彩陶的制作,也可能是特里波耶文化向仰韶文化学习。

对特里波耶文化遗址的研究目前…

【菜科解读】

空地上的大圆圈

1964年的一天,乌克兰的地形学家希什金和自然科学家斯特凡诺维奇,正在分析乌克兰切尔卡瑟地区的航拍照片,以了解当地的田地分布。

他们发现在田地和一些空旷的地方,分布着奇特的同心圆结构。

这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接下来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找出了100多个相似的圆形结构,其中30个的面积超过了1平方千米,最大的面积达到4.5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一般的小镇的面积;有些则比较小,面积相当于一个小村庄。

而从分布上来看,这些圆形结构的分布似乎有一定的规律——一个大的结构周边总是围绕着一些较小的结构。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在各种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又有2000多个这样的结构被发现,它们不仅分布在乌克兰的中部,还分布在乌克兰的西部、罗马尼亚东北部和摩尔多瓦,占地面积超过了35万平方千米。

从照片上看,这些结构就像是画在地表的圆形,这不免让人想到秘鲁的纳斯卡地画。

纳斯卡的大型地画充满神秘,不仅有我们熟悉的各种动植物的形象,还有一些奇特的在大自然中找不到对应生物的形象。

纳斯卡地画的作用还存在争议,有人甚至认为它们是外星飞船的定位坐标。

那么,在乌克兰等国发现的这些圆形结构是什么?

考古学家们肯定地说:这些圆形结构绝不是远古的地画,而是建筑遗址——特里波耶文化遗址。

特里波耶文化活跃于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2700年。

这个文化主要分布在如今东欧的乌克兰、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

而事实上,希什金和斯特凡诺维奇也不是最早发现特里波耶文化遗址的人,早在1884年,罗马尼亚的考古学家就在罗马尼亚的库库特尼发掘过这种圆形遗址,而在乌克兰,早在1893年,就有考古学家发掘过这种建筑遗址。

考古学家对特里波耶文化遗址已经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研究,在那些大型遗址(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中,发现许多奇奇怪怪的现象,这为这些遗址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而有些现象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解释。

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个。

热衷焚烧自己的房屋?

特里波耶文化遗址的一部分奇怪现象与大型遗址本身有关。

这些大型遗址的结构就很奇特,它们都有着明显的共同点——都是近乎圆形;中心是一座长方形的大型建筑,长度在300米到600米之间,有差不多两层楼高。

考古学家认为这种大型的建筑是举行各种重大仪式的地方。

而大型建筑被一个圆环状的广场包围,广场再向外则是呈同心圆状分布的房屋。

这些房屋的大小相近,一定数量的房屋被道路隔开,形成一个个小社区,小社区之间还留出了一片小空地,这可能是社区居民举行小型聚会的地方。

从遗址的结构来看,人们肯定进行了整体规划,但是即使是现在,对一个小镇进行如此规整的区域规划,都不是容易的事。

在六七千年前,人们为何要将这些大型遗址设计成这样的结构呢?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特里波耶文化可能与其他古老文明一样,认为圆形代表了自然平衡、和谐,因此将圆的元素用在了遗址建造上。

这些大型遗址中,所有供居住的房屋大小相近,在已发掘的房屋遗址中,没有发现哪一座的财物明显更多或更少,尽管有些遗址中可能住着上万人,但是人们的地位似乎是平等的,这意味着遗址中可能并没有统治阶层。

那么,在这样一个平等的社会里,人们是如何就遗址规划进行决策的呢?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

而在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另一个奇特现象——遗址中的房屋都有被焚烧过的痕迹。

以乌克兰的内贝利夫卡遗址为例。

考古学家们对那里进行了发掘,并绘制了遗址中的建筑分布图,确定了遗址中有1445座房屋,但是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房屋曾被烧毁,有些遗址上的房屋可能被焚烧过多次,这在不同时期的土层中可以找到痕迹。

而综合其他遗址的研究,考古学家们总结出,这些大型遗址中的房屋每隔60到80年就会被焚烧,然后重建。

这些房屋为何要焚烧呢?

一些专家认为,特里波耶人的观念中,每座房屋可能都象征着一个有机生命的实体。

同一个遗址内的房屋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遗址本身则是一个更大的有机生命体,因此它们应该有死亡和重生的生命周期,焚烧房屋就象征着房屋的死亡与重生。

这个解释对于6000多年前的人来说,似乎说得通,不过这个观点还有待证明。

与万里之外的古中国有文化交流?

除了遗址本身有一些奇特的发现外,考古学家从发掘出的彩陶上还发现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奇特现象。

根据已有的考古发掘证据,居住在特里波耶文化大型遗址中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分工,有的从事手工业,有的从事畜牧业等,而从已发掘出的陶器、陶俑和陶窑来看,他们的制陶业很发达。

大多数特里波耶陶器都是先将黏土搓成长条,按照器物的形状一圈一圈黏连起来,再将器物壁打磨平整,最后送入陶窑烧制。

这套制陶的程序在新石器时期很常见,不过特里波耶人制作的不是简单的陶器。

他们制作的陶器不仅有碗、罐、勺子等生活用具,还有动物、人物等陶俑,最特别的是,特里波耶的彩陶还装饰了各种精美的纹饰和图案,这使陶制品不仅实用,而且美观。

而考古学家却发现,特里波耶文化的彩陶与我国的仰韶文化彩陶似乎存在联系。

仰韶文化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存在于距今5000-7000年前。

虽然仰韶文化的遗址没有特里波耶的大,但是仰韶文化的制陶业也很发达,已发现的仰韶文化不同时期的陶窑就有上百座,出土的陶制品种类丰富多样,从各式鼎,到盆、钵、壶、瓮、罐等。

并且他们也非常注重陶制品的“形象”——在陶制品上绘制复杂的纹饰。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对比了两种文化的陶制品,结果发现它们身上的纹饰竟然非常相似。

比如在摩尔多瓦佩特雷尼等特里波耶文化遗址,出土了绘有弧形三角和平行斜线的组合纹饰的彩陶盆,而在仰韶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器型和纹饰非常相似的陶制品。

此外,常出现在两种文化的陶制品上的纹饰还有弧线三角内加圆点和旋涡纹组合纹饰、绳索纹等。

长久以来,这个现象困扰着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不少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有的人认为,这两种文化的陶器上的纹饰是独立发展的;而一部分考古学家认为,两个文化应该存在交流,有可能是仰韶文化向特里波耶文化学习了彩陶的制作,也可能是特里波耶文化向仰韶文化学习。

这不禁让人提出疑问:如果他们从未有过交流,又如何会如此“心有灵犀”,在陶器上绘制出相似的纹饰?如果他们有交流,那么在五六千年前,他们是如何进行跨越万里的交流的?

对特里波耶文化遗址的研究目前还在继续,还有许多遗址未被发掘,在这些遗址中可能藏着解答这些现象的答案,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谜团。

旧的谜团还未解,近两年,科学家们在进行大量研究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特里波耶文化的大型遗址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批城市。

如果这个观点被证实,那么人类城市化的时间将提前几个世纪,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可能会因此而改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美洲大陆上所有的文化的共同祖先——奥尔梅克文明

美洲历史上,曾诞生过许许多多的文明,有像玛雅文明一样的神秘,也有如阿兹科特文明一样的辉煌,还有像印加文明一样的消亡;但其实在美洲大陆出现过的所有文明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它就是:奥尔梅克。

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在中美洲圣罗伦索茂密的丛林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部落,他们有着亚洲人种一般的黄皮肤,能熟练使用刀斧矛等器具,还会烧制陶器,雕刻等。

文明程度比起当地土著还要高。

不久之后,他们开始在热带的丛林里陆陆续续搭建起了各种巨石建筑及雕像,大型宫殿,此外还有大量玉器,以及类似一样的奇怪文字。

从此后,它们正式出现在了人类的历史中,人们将它们称为:。

奥尔梅克古遗迹 最初,奥尔梅克的发现跟传说有关,在墨西哥的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古老传说:在遥远的远古时期,美洲大地深邃的密林里存在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玟塔族,他们在的美丽的城市里居住,有着超前且发达的文明。

拉玟塔族假象图 这个传说在墨西哥一直广为流传,为了探寻真相,墨西哥协会于1938年组织了一支专门的考古团队,去探寻这个传说中神秘而古老的民族。

令人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考古队很快就顺利的在拉玟塔族丛林里发现了十几个巨大的石头像,最重的达到了20吨,在发现了这个有价值的线索后,考古团队们继续努力,最终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发现了两处远古遗址:一处是拉玟塔(La Venta);另一处是特雷波特斯(Tres Zapotes)。

根据碳同位素的测定,两处遗址出现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1300年,这是在中美洲发现过的最早古人类文明遗址,可以称之为美洲文明的“老祖宗”。

后来又过了20多年,又发现了另一处重要遗址——圣罗仑佐(San Lorenzo)。

经考证,这三处远古遗址都是奥尔梅克人曾经居住的地方,从此以后奥尔梅克文明逐渐地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特雷波特斯古遗迹 经过专家们的发现,我们可以知道奥尔梅克主要分为三个文化:圣罗仑佐文化、拉玟达文化和特雷波特斯文化。

三个文化都有过各自的发展繁荣期,它们之间彼此呼应,时间上相互衔接:圣罗仑佐文化是最早出现的,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200~前900年之间;随后出现的是拉玟达文化,约在公元前900~前400年;特雷波特斯文化出现则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前100年。

奥尔梅克奇怪的雕刻 由这三个文化共同组成了奥尔梅克文明,它们的影响力远远不仅局限于墨西哥地区,足迹几乎遍及了整个美洲。

在此后不久,中美洲出现的玛雅文明以及各种其他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着很明显的联系,它们在生活形态、建筑工艺以及其他各种方面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在远古时期,奥尔梅克人曾经建造了数量庞大的建筑群以及各种雕刻作品。

他们用巨大的石头建造辉煌的宫殿和奇怪的金字塔,在开采的玉石上做出各式各样的精美雕刻,此外还烧制了数量庞大的陶器。

至今我们所看到的,奥尔梅克人最大也最著名的雕刻作品是由巨石来筑造的奥尔梅克头像。

奥尔梅克的巨头像 在这种巨大岩石上雕刻出的石头像充分证明了奥尔梅克人在同时期精巧的雕刻水平。

奇怪的是这些巨大头像中都带有奇特的头盔;经过仔细观察,可以明显的在石像人脸中看出很多亚洲人特有的面部特征。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推断出这可能是当时部落里首领的头像,他们这是用雕刻表达了一种向先辈致敬的方式。

奥尔梅克的车马与殷商时期相仿 此外在学术界,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许多中外专家们在仔细考察了奥尔梅克人留下的遗迹及各种物件后,根据奥尔梅克及其文明所产生的时间,推断出奥尔梅克很可能是由外来种族所带来的文明,它是由中国殷商时期的先民们为了逃避战乱,集体迁移到达美洲后,所产生的文明。

因为们在奥尔梅克人古老的遗迹中曾发现过大量的瓷器,以及与殷商所采用的祭祀和墓葬形式几乎完全一样,最重要的是,发现过很多类似殷商甲骨文一样的文字,这些都给专家们的推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奥尔梅克人确实曾有过很多的建筑,庞大的宫殿和奇怪的金字塔,而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崇拜羽蛇神,并以此作为图腾,这种崇拜也是美洲后来产生的各种文明的极为相似的共同特征,以及他们几乎相同的建筑及雕刻,甚至还有此后在中所出现的甲骨文,几乎都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阿兹柯特等美洲文明的始祖。

美洲文明的图腾羽蛇神 上图中就是很多美洲文明中的共同图腾:羽蛇神,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跟中国古代的龙很相像呢? 随机文章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二十五万分之一,或发射飞行器改变其轨道猛禽f22战斗机速度2410公里/小时,多次坠毁被叫停(疑设计缺陷)斯蒂芬·威廉·霍金简介,概括霍金的一生事迹(探寻宇宙奥秘)黑化版的白雪公主,联合王子让生母穿烧红铁鞋跳舞致死宇宙中黑洞是否真的存在,黑洞被证实真实存在/最恐怖星体

奥尔梅克文化到底有多奇怪 为什么说这是一支被遗忘的文化

奥尔梅克是一支被遗忘了的文化,早期的西班牙和印第安史学家曾描述过生活在中美洲古代的奥尔梅克人:纹身、黑齿、剃发、蓄须,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逐渐被遗忘了,直到进入20世纪4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至今也没有人能揭开这一民族文化的神秘面纱。

在奥尔梅克人遗址有许多形状不同、用整块巨石制成的雕刻品,体积宏大,造型奇特生动。

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巨大的人头雕像,高达2.5米以上,重量超过30吨,用玄武岩雕成。

有意思的是,在奥尔梅克人的住地,找不到这些雕刻的原料,需要跋山涉水到很远的地方,才能采集到这些石料,真不知在原始生产条件下的奥尔梅克人是如何搬运的!这些大雕像面部扁平,眼睛具有蒙古人的特征,眼球突出,眼皮沉重,鼻子平阔,嘴的特征最为奇特,半张着,露出牙床,上唇平而翘起,下唇呈现弯曲状,与美洲虎的嘴部特征颇为相近。

据说,美洲虎是奥尔梅克人的崇拜物,因此一些人猜测,这些石雕的用途与宗教崇拜祭祀有关。

目前,学者们还没有考证出奥尔梅克人的起源,但相信他们与所有的中部美洲人一样,可能是来自北方,在种族上属于蒙古人的分支。

但是他们是如何来到美洲的,从什么地方发展起其独特文化的,与其他种族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还都没有确切的答案。

“奥尔梅克”一词的原意是橡胶地区的居民,而根据16世纪编年史家和历史学家的材料,奥尔梅克人不仅居住在产橡胶的地方,还分布在墨西哥的高原地区,其极盛时期约在公元前1200~前500年之间。

关于奥尔梅克文化的独立性是最令人难解的,许多迹象表明,奥尔梅克文化对古代中美洲其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被称为这一地区的文化之母,但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又发现,那里的玛雅出土文物比奥尔梅克文化的存在早近千年,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很难解释了,甚至有些学者怀疑,历史上的奥尔梅克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而大多数人坚信奥尔梅克文化是独立存在的。

随机文章为何秦始皇要放置兵马俑?埋下亡国种!如果清朝12位皇帝齐聚皇太极最想骂谁?神奇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水珠竟能够悬浮在高温铁锅上面黄延秋事件是真是假,黄延秋事件真相大白/科学证实外星人存在迅猛龙能否猎杀霸王龙,单挑打不赢霸王龙/群殴可猎杀(得不偿失)

加入收藏
               

对特里波耶文化遗址的研究目前还在继续,还有许多遗址未被发掘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