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勋起义——这次起义是唐朝灭亡的真正导火线

这次起义是灭亡的真正导火线,对于当时已经的唐王朝来说,这次起义要比裘甫起义的性质严重得多,因为裘甫起义属于民间起义,而这次起义则是爆
【菜科解读】
这次起义是灭亡的真正导火线,对于当时已经的唐王朝来说,这次起义要比裘甫起义的性质严重得多,因为裘甫起义属于民间起义,而这次起义则是爆发在军队中,说明了朝廷统治发生了严重的问题。
咸通四年(863年),南诏国接连三次派兵进攻安南,攻陷了交趾。
李漼虽然昏庸,却也知道不能丢掉国土。
于是,李漼命令徐州节度使孟球召募了数千人前往救援。
援军中的八百人负责驻守桂林。
按照约定,这些驻守桂林的徐州士兵三年之后就可以返回苏北老家。
到了咸通六年的时候,约定的三年期限已满,但是始终没有人来换防。
中国人自古就把乡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背井离乡的时候最为思念家乡,于是回家就成了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一年又一年,士兵们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就这样到了咸通九年。
他们已经在桂林驻守了整整六年,但是依然被告知不能返回老家。
士兵们不死心,多次向将领请求返回徐州,可最后将领们要求士兵们再多驻守桂林一年。
苦苦等待了六年的士兵们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们愤然起义,拥立庞勋为都将。
当皇帝知道军队叛乱后,首先下令赦免庞勋所带领的这支军队。
但是庞勋认为朝廷之所以赦免,是害怕在路上消灭不了起义军,一旦到了徐州,必然会下毒手。
于是,庞勋拿出了个人积蓄,打造了盔甲和旗帜,把部队武装了起来。
到了淮南的时候,淮南节度使因为没有得到命令诛杀庞勋一行,竟然给叛军送去了粮草。
庞勋乘机召集散落在乡间的银刀军,把他们藏在船中,部队一下子多了几千人。
在这个时候朝廷终于决定派兵征讨庞勋。
庞勋得知朝廷派兵来征讨他,直接布下疑阵,悄悄的带着部队向符离方向进发。
直到起义军攻入宿州的时候,征讨军队才反应过来。
庞勋的部队进入宿州城后,给百姓散发财米,选募壮丁,部队一下子又增加了数千人。
朝廷军队赶到后,在城外驻营。
庞勋把城外的茅舍点燃,火势蔓延到官兵的营帐,然后带兵杀出城来,歼灭了官兵将近三百人。
到了晚上,城里的百姓协助守城,庞勋集中城里的大船三百艘,装满了粮草,顺流而下。
天亮之后,官兵们才发现庞勋已经离开了,急忙去追赶,但在追击途中被庞勋埋伏整支军队被灭。
打败朝廷的军队后,庞勋带着六七千人的部队,杀到徐州城。
他们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攻下了徐州城,庞勋的声名大震,徐州城中愿意追随的人多达万人。
庞勋趁势又攻下了几座城池,自以为天下无敌。
于是开始设宴游玩,谋士劝谏他不听,跟他在桂州起兵的将士们也开始骄傲蛮横,夺人钱财,掠夺妇女,无恶不作。
在庞勋享乐的时候,朝廷又派遣康承训率领七万士兵攻打起义军。
康承训从沙陀借来三千骑兵作为前锋,杀的起义军连连溃败。
等到康承训逼近徐州,起义军就已经损失了两万余人。
康承训乘胜追击,将起义军围在柳子镇,时值大风,官兵四面纵火,起义军几乎。
庞勋闻讯大惊,于是更改了旗帜,重新选了三万名壮士,庞勋亲自率领士兵出城,夜入丰县城,杀了两千名官兵,剩下的官兵连夜撤退了。
庞勋乘丰县的胜利,带着五六万士兵向西攻打康承训的部队,康承训暗设伏兵,起义军中了埋伏,不战而败,损失了数万人。
新上任的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马举率领精兵三万人支援泗州。
围攻泗州的起义军不知道官兵的数量有多少,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收兵观察。
马举纵火烧了起义军的大营,起义军死了数千人。
马举从泗州出兵攻打濠州,起义军将领刘行和守卫在这里。
起义军大败,损失了数千人,营寨也被夷为平地。
这时,朝廷又让神策将军宋威作为徐州西北面的诏讨使,将三万官兵屯于丰县和萧县之间,进攻徐州。
另一边,康承训攻克了临涣,接连拿下了襄城、留武、小睢等地。
在官兵步步紧逼的情况下,起义军内部的矛盾日益暴露,一些士兵叛逃,躲进山林,劫杀起义军。
康承训乘胜长驱,拔第城,进抵宿州西,筑城围困宿州。
庞勋派一部分人镇守在徐州,亲率起义军两万人西征。
康承训带着官兵攻城,起义军死伤数千人。
康承训派人在城下喊话招安。
城中的起义军见官兵攻城日紧,宿州危急,于是举城投降。
康承训的军师向他献计,让他到徐州之后,围而不攻,先向城里发起政治攻势,再让潜藏在城里的奸细打开城门,引官兵入城。
康承训采纳了他的建议,按计行事,将城中的所有桂州戍卒的亲族全部逮捕,,死了上千人。
庞勋率领两万士兵奔袭宋州,攻陷南城,渡过汴河向南攻打亳州。
康承训带着八万步兵追到亳州,庞勋被迫向西,由于粮草耗尽,将士们忍饥挨饿,近万名起义军都战死了,其余的全部投水溺死。
起义军占据的城池纷纷失守,庞勋在与康承训的作战中失利,连连溃败。
朝廷继续增兵,进逼徐州。
此时,庞勋的大将张玄捻叛变投降了康承训,引官兵围攻徐州,引诱起义军投降,徐州失守。
庞勋西攻宋州、亳州,想要牵制住朝廷的兵力。
但是接连失利,途中又遭到了沙陀骑兵的追击,他想折道返回彭城,却被沙陀骑兵追上,全军覆没,庞勋在突围中战死。
至此,桂林戍兵起义失败。
这次起义就像一条巨大的导火索,虽然被很快熄灭,但它却引爆了规模更大的起义。
随机文章清朝的公文制度大不同使用「奏折」向皇帝报告竟需要特权?秦始皇陵墓水银女尸竟然是她,秦始皇墓出现活女尸震惊全球炽天使加百列实力强吗,曾面对路西法不敢出手(疑隐藏实力)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长6千公里/深2000米)东北虎吃掉十米巨蟒,巨蟒被老虎戏弄后杀掉(巨蟒吞噬老虎纯属谣言)
中国认识世界的一次盛举——清朝五大臣出洋
在这一历程中,1905年至1906年的,不仅直接影响了清末政局的历史走向,同时也书写了近代中外关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时代中国认识世界、加强对外联系、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形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事件。
中国认识世界的一次盛举 清末五大臣出洋兵分两路,一路由载泽、尚其亨、李盛铎为领衔考政大臣,随从人员43名,自1905年12月11日离京至次年7月23日返京,重点考察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一路由戴鸿慈、端方为领衔考政大臣,随从人员33人,自1905年12月7日离京至次年8月10日返京,重点考察美国、德国、奥地利、俄国、意大利,并顺道考察了丹麦、瑞典、挪威、匈牙利、荷兰、瑞士等国。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时合影 关于考政大臣人选,正如革命派舆论机关《民报》所评论,不是“最亲爱之天潢”,就是“极老成之卿相”。
确如其论,载泽为帝曾孙,封镇国公,戴鸿慈为户部右侍郎,端方为湖南巡抚,尚其亨为山东布政使,李盛铎曾任出使日本大臣。
尤值称道的是,考政大臣负责选拔的随从人员素质颇高,《大陆》即言“几乎将京内外知名之士搜索一空”。
据统计,两路考察团具有留学教育背景者各有12人,占到较高比例。
其中,唐元湛、温秉忠为第二批留美幼童;陈恩焘、伍光建为首批官派留欧生;陆宗舆、杨守仁、戢翼翚、唐宝锷曾留学早稻田大学,欧阳祺曾留学哈佛大学,施肇基曾留学大学、康奈尔大学。
舆论界对于留学生入选考察团颇为欢欣,《华字汇报》称欧阳祺长于公法,“此次调查宪法必能展其所长,为祖国造无疆之福”;《大公报》称陆宗舆研究政法有素,“考查各国政治必可收实效”。
其余多数随从人员亦专意经世之学且学有专门,诸如熊希龄、吴宗濂、陈琪、吴勤训、夏曾佑、关冕钧、姚鹏图等人。
另外,随从人员当中亦不乏官宦子弟,如邓邦述(邓廷桢之曾孙)、李焜瀛(李鸿藻之子)、沈觐扆(沈葆桢之曾孙)、恺(张人骏之子)、徐世襄(徐世昌堂弟)、朱纶(朱家宝之子),展示出官场对五大臣出洋的看重。
清政府遣使谕旨虽以“考求一切政治”为言,但很明显赋予考察团的核心使命是考察各国政治制度,为中国能否乃至如何推行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舆论界对此亦心知肚明,如遣使谕旨甫颁,《申报》即刊文将五大臣出洋与日本改革之前的出洋考察团相提并论:“此也,谓之如日本明治四年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视察欧美之举也可,谓之如明治十五年查考宪法制度之举也亦可。
”《时报》也指出五大臣出洋异于既往之处:“自以来通使诸国四十年矣,要皆以议约、报聘,专于外交,从未有以采风问俗为自强改革之资者。
”考察团的某些论调甚至走在时代前列。
以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为例,地表达了对欧美各国君臣平等关系的艳羡:“观欧美诸国,君臣之间,蔼然可亲,堂陛周旋,宛如宾友。
”对自由、平等的介绍,读来更是让人。
关于自由,戴鸿慈认识到“人人于其权利范围之中得以为所欲为”乃自由之真谛,但并非“放纵无节之谓”;关于平等,他写道:“上自王公,下逮庶民,苟非奴隶,皆有自主权,其享受国民之权利维均”。
除政治制度外,举凡军事、经济、社会、教育、市政,皆在考察团考察之列。
总之,较之以往的出洋考察团,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具有规模大、规格高、考察国家多、考察范围广等显著特点,是近代中国主动走向世界、认识世界的一次盛举。
推动了中外交流 近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中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劣,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考察团出行之际,中国外交环境尤其严峻,如中法关系由于南昌教案一度紧张,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使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遭到最严重的危机。
然而,考察团遍历各国时则普遍受到热情接待,并未遭到冷遇。
法国政府“并未以南昌教案为事”,美国政府亦“派员照料,接待甚优”,其他所至之国亦是“莫不推诚相待”。
推其原因,正如出使美国大臣梁诚所言:“我国家振奋图强,议行宪政,彼邦人士钦佩至诚,露于不觉。
” 1905年12月,晚清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 与政、商各界广泛交往,是考察团联络邦交最重要的途径。
载泽考察团在会晤日本天皇之前,先将及致赠日本天皇、皇后礼品托式部官呈上。
会晤当天,“(载泽)行鞠躬礼,读颂词,呈国书。
日皇手受,答如礼,敬颂皇皇上安,辞意殷挚。
礼毕,至凤凰间宴席”。
戴鸿慈、端方在拜见美国总统西奥多·时,致辞中有“颂大伯理玺天德福寿康强并大美国人民太平幸福”之言。
后者在答辞中说道:“余所以欢迎彼等者,盖欲显明吾美对待中国之真诚也”。
同时又致信光绪皇帝:“您的访问团把贵国的友好情谊带到了美国,我们也请考察团将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中国去。
”在华盛顿,戴鸿慈、端方还受到美国国务卿路脱的热情接待,当日参加会见的有六十人之多。
端方在演说中表达了希冀学到更多知识以便带给中国国民的愿望,路脱在答辞中回应:“我希望你们能够在这里收获满满,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从中国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纽约,戴鸿慈、端方参加了亚细亚协会的招待宴会并致辞,参加的二百多人当中大部分为纽约市“有势力之商家”。
教育交流也是考察团颇具特色和成效的交流方式。
在考察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时,戴鸿慈、端方与校方积极协商,争取到上述学校的留学学额以及留学费用的资助,构成近代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1908年端方派遣十五人分赴各校,其中即有后来成为孙中山夫人的宋庆龄。
载泽、尚其亨、李盛铎还得到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剑桥大学校方在授予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尊敬的大清国考察团,你们跋山涉水考察世界各国,你们的使命如此之重,困难无疑将会伴随你们的考察之旅。
殿下能够访问剑桥令我们倍感荣光,我们热切希望,从今以后我们各自的国家、政府以及国民,彼此之间能够和睦相处。
”对于得授荣誉学位,载泽在日记中颇为激动地记道:“谦伯里区(即剑桥大学)为英最古之大学,笃克罗(即博士学位)乃英最高之学位,非品学端粹,著述宏富,为士林推重者,不轻相假,他国人得此,尤为荣耀。
”国内舆论界对此亦是,如《大公报》即称是举“洵可谓增使节之光宠,极海外之荣誉”。
考察团在出洋期间的各种交流活动,不仅仅是表达礼节的一般仪式,而是具有交谊功能的重要外交手段,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有效地联络了邦交、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正如戴鸿慈在日记中所记:“相见日多,则相知亦深。
” 展示了中国改革新气象 五大臣出洋考察团的列国之行,吸引了国外舆论的广泛关注,相关报道、评论不仅仅关注到考察团行程,还涉及考察团此行对中国政局走向的影响以及将来中国推行改革要面临的困难。
戴鸿慈、端方考察宪政(1906年 芝加哥) 以端方、戴鸿慈在美国的考察为例,诸如与美国国务卿路脱的会晤、对美孚石油公司的考察等活动,《纽约时报》都做了大篇幅报道。
关于考察团考察美孚石油公司,该报除介绍具体细节外,还颇有远见地预料到中国石油工业必有兴盛之日:“毫无疑问,中国有许多石油储藏而且终有一天被开发,石油迟早会成为中国的一个正规行业,考察团今天所学到的东西极有可能推进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对于考察团的考察态度,美国舆论界普遍给予好评,《教育杂志》即言:“以西方人都觉得忙乱的速度,中国代表团已经横跨了美国,并考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和政治情形,他们对这里所有的事物都表现出浓烈的兴趣。
他们的举止和品格,表明他们是其国民中的最上流一族,他们的确是对自由制度甚表认同的中国第一层级的政治家。
” 国外舆论在关注考察团行程的基础上,进而深入观察清政府的政治动向,并对清政府即将推行的改革建言献策。
在载泽考察团抵达东京后,《日本》杂志刊文介绍其目的在于“视察我国宪政,以期改善国内政治体制”。
《东京朝日新闻》指出中国推行改革与日本不同之处在于“满汉之界存乎其间”,预言革命派必将与政府大起冲突。
《外交时报》发表日本政治家有贺长雄所作《清国政体之前途》一文,指出中国以君主亲裁变为立宪政体,清政府应当尤其注意国民能否达到立宪国民资格这一关键问题。
《国民新闻》预言阻滞中国推行宪政改革的两大弊端:其一是“排外之意想盛也”,突出表现为“欲屏拒外人”;其二是“维新之主义左也”“但喜文明之外形,至其实际精神则固未尝梦见”。
进而提出三策:确立“开放进取之策”;使国民政治知识力求进步;学习各国政治文明,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表质文物”,而应当“致力于政法学理之间”“当求其所以致此之因”。
该论颇得国内舆论认同,《外交报》即称该论“抉吾国今日之弊”“其药石我也至矣”。
英国《泰晤士报》指出中国幅员辽阔、政治管理松散,而政体改革牵涉问题太多,“只能通过缓慢且痛苦的过程才能实现。
”《司葛司门报》强调宪政改革“宜行之事自甚繁夥”,建言中国学界应配合政府此举,“当有所预备,以待新政之设施”。
《外交报》称赞是论:“诚哉是言!盖在上者有所考察而归,在下者有所预备而应,则立宪之事乃易如反掌。
” 正如另一位日本政治家大隈重信所言,如果中国此次变法不是掩耳盗铃,“外国人从此就看得起中国人了”。
可以说,正是借助外国媒体的介绍宣扬,中国的改革新气象在世界范围得到展示,由此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
这也给我们昭示出一个历史示:一个国家能否赢得他国关注乃至尊重,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自身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外,是否有求治之决心、展现求治之气象也是重要因素。
随机文章常见木桶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人要成为明灯而不是短板炽天使加百列实力强吗,曾面对路西法不敢出手(疑隐藏实力)揭秘龙转世为人的相貌特点,长相俊美喜爱沾花惹草(极易变渣男)冥王哈迪斯的老婆,竟是老弟众神之王宙斯的女儿珀耳塞福涅现代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火,大数据加物联网成为人工智能火爆的基础
爪哇人民起义的背景是什么?是在情况下发生的
16世纪初,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
1602年荷兰三级会议批准成立“联合”,并授予该公司拥有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广大地域内的贸易垄断权,还准予在该区域内招募军队、建筑炮台、发行货币、任免官吏,以及向外国宣战和缔结条约。
从此荷兰殖民者对东南亚展开了一系罪恶的武装侵略和野蛮掠夺活动。
由于安汶岛和班达岛的居民暗中反对东印度公司压低香料收购价格,将豆蔻等卖给其他国家的商人,荷兰殖民者把班达岛1.5万居民杀戮殆尽,安汶岛居民也从15万减至5万人。
1619年,荷兰侵占雅加达,并以此作为侵占整个爪哇岛和其他岛屿的中心据点。
爪哇岛上的马打兰王国、万丹王国等土著政权先后沦为荷兰的或保护国。
荷兰殖民者还大搞肮脏的奴隶贸易,甚至到中国东南沿海劫虏居民为奴。
为了适应资本原始积累和商人集团的利益,东印度公司采取垄断贸易制、强迫供应制、强迫种植制以及奴隶劳役制等超经济剥削手段,对爪哇人民进行了敲骨吸髓的压榨。
为反抗殖民统治,爪哇人民展开了斗争,如1666—1669年望加锡人民反荷斗争、1676—1679年特鲁诺佐约领导的反荷起义、1683—1707年著名的苏拉巴蒂反荷大起义、1750—1755年的万丹人民起义。
1798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印尼由荷兰政府直接统治。
1806年,占领荷兰,爪哇成为法国属地。
1811年英国侵略军占领爪哇,并于1816年将爪哇归还荷兰。
但这时停泊在爪哇各港口的商船中,英、美两国居多,荷兰被远远甩在后边。
缺乏本国工业基础的荷兰无力与工业发达的英美等国竞争,加上刚摆脱拿破仑的控制,国库空虚,迫切希望从海外殖民地广进财源。
于是,荷兰殖民当局又重操东印度公司时代的剥削手法,继续推行竭泽而渔的野蛮掠夺政策。
殖民者巧立各种苛捐杂税,到处设关立卡。
殖民者还严格限制封建王公的权力,并蚕食其领地,禁止封建主把土地租给外国种植园主,预收的租金也必须退还,这严重侵害了封建主们的利益,引起他们极大的不满。
1825年7月20日晚,殖民当局不顾日惹苏丹之子蒂博尼哥罗的反对,用大炮把其领地上的穆斯林坟墓轰平开路。
具有反荷思想的蒂博尼哥罗逃往斯拉朗,在那里树起了起义大旗,号召人民对殖民者进行圣战。
短期内,近6万人响应号召,参加起义。
起义军以斯拉朗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以围点打援战术歼灭大量殖民军。
随机文章北伐失败!诸葛亮临终前叹:当初没杀他就好了!绿树蟒有毒吗,曾经被抄到100万元的绿树蟒现在千元就搞定长剑20巡航导弹射程,俄专家认为在3000公里以上揭秘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世界各地巨人遗骸证明远古文明存在揭秘越战老兵不敢说的秘密,越南女兵不穿内衣战场用美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