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西亚战役详细经过是如何样的?罗马是如何胜利的

后来经过三世时代的实地考察和后世学家先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发掘考察,终于将它定位于当代法国科多尔省境内的奥索瓦山。
奥索
【菜科解读】
后来经过三世时代的实地考察和后世学家先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发掘考察,终于将它定位于当代法国科多尔省境内的奥索瓦山。
奥索瓦山高约407米,山脚下有两条小河流经过,山的东、南、北三面都有其他差不多海拔的高地相对,西面则延伸出较为开阔的平原。
阿莱西亚就建立在奥索瓦山顶,是一座典型的凯尔特式要塞。
围墙将山顶的立足之地几乎全部圈入,堑壕、堡垒一应俱全,以此时的兵力和处境直接强攻是不现实的。
如果围城的话,因为地形的起伏落差大,又有河流穿插其间,罗马人的工事施工效率会大打折扣,各个战斗单元相互间的呼应与支援难度不小。
凯撒修筑工事进行围城,在他的《高卢战记》中详细描写了围墙的结构。
在三个星期内他的工程师和士兵建造了一道长18罗里,高四米的围墙。
围墙的内部(即朝被包围的要塞的一面)还有一道四米半宽、约一米半深的沟。
离要塞最近的沟里引用周围河流的水灌了水。
沟前还设置了陷阱等全套,围墙上的瞭望台上布置了罗马弓箭手。
此时的维钦托利同样感到焦虑。
之前的正面交战中,维钦托利损失了不少骑兵,又在撤退中被紧随的罗马军队歼灭了3000多人。
包围他的罗马军团加上异族辅助部队至多6万人。
好在围城工事圈散布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薄弱点不在少数。
刚开始,高卢人并不愿意放任罗马人轻松构筑工事,便派出骑兵主动攻击。
他们在兵力稀薄的突破口一度占了上风,但最终无法抵敌增援的日耳曼骑兵和罗马军团,纷纷逃回城中。
维钦托利见势不妙,马上收拢守军。
守军放弃了外围的防御工事,紧闭城门,准备集中力量守住阿莱西亚主城。
维钦托利观察到,罗马人仍零零散散地在各处忙于土木作业,暴露的防线缺口还有很多,可以加以利用。
他便把全部骑兵召集起来,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冲出包围圈。
这不仅缓解了城内粮草不足的危机,也可以同时向周围的其他部落寻求支援。
少数被罗马人俘虏的骑兵将计划透给了凯撒,他意识到被敌人从这么多地方突破出去,原有的工程肯定是不合格的。
于是罗马人在面城的一方加挖壕沟,并且把河水引入沟内。
又在沟的后方立起高墙和壁垒,沟与墙垒之间的衔接处插满了尖木桩。
围绕整个工事的,是每隔二十四米就有一座的塔楼。
还不放心的凯撒又设计构筑了若干衔接的深沟,里面用尖木桩和铁钩填满,再进行掩盖伪装,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敌军大部队突围。
逃离的高卢骑兵肯定会很快引来援军。
所以在完成围城工事后,凯撒地带着罗马人在外围修筑了同样的工事,专门用来阻隔高卢援兵(外围墙的设计与内围墙完全一样,全长21罗里,还包括四座骑兵营)。
最后,他命令全军收集起三十天的粮草,固守工事,尽量避免零散出营。
殊死一搏 维钦托利给骑兵的指令是,要求所有高卢首领集结起一切能参战的人,与罗马人做生死决斗。
各大酋长们在哄哄闹闹的会议后,终于达成共识,按照议定的人数标准各自派遣勇士出征。
关于这支高卢援军,凯撒在自己战记中同样给出了一个夸张的数字:8000骑兵和250000步兵。
但后世的军神拿破仑却从自身经验出发,认为援兵无论从机动情况还是扎营的状态来看都不像是兵力大大超过罗马军队的,反而更有可能数量相当。
不过这并不能消除凯撒的危局,援军和守军加起来的力量肯定是要超过他的。
罗马人分散在绵亘数十里的工事里,敌人任何成功的里应外合行动都是巨大的威胁。
意气风发的高卢联合援军肯定想象不到,他们竟然会同时被敌对双方的统帅热切期盼着。
维钦托利自不必说,他囤积的三十天粮草已经快耗光了。
维钦托利决定把妇女儿童驱逐出城外来省粮,此外他还希望凯撒会打开一段围墙把这些平民放出去,而他则可以乘机打破罗马人的包围(这也是维钦托利在反抗运动中惟一个人名誉上的污点)。
但是凯撒下令不许放平民、妇女儿童出墙,因此这些人处于内围墙和城墙之间的无人之地里,就这么在两军阵前活活饿死。
这些人是城内士兵的亲戚,他们这样的状况大大地打击了城内守兵的士气。
虽然维钦托利不断鼓舞他的士兵的士气,但是他面临着自己人投降的危险。
就在这个即将绝望的关头援兵到达,给城内的士兵带来了新的希望。
当援军出现于双方视野时,阿莱西亚陷入狂欢的氛围。
他们迫不及待地走出城墙,列阵填沟,做好一切突围的准备。
在以前的骑兵战中吃了很多亏之后,他们采取了新的战术,在骑兵队伍中混入轻装步兵和弓箭手。
一旦己方骑兵被击退,这些轻步兵就冲出来提供防护。
罗马人顶着数量占优的高卢联军,从中午一直鏖战到日落。
最后出来决定结果的还是剽悍的日耳曼骑兵。
他们不但打退了力战的高卢骑兵,还杀光了保护骑兵的弓箭手。
失利的高卢人只得撤回城中,策划接下来的战斗。
援军见白天的战况不利,便寄望于夜间突袭。
半夜时分,他们带着攀爬工具靠近罗马人的工事,并用喊叫声向城内示意。
于是,城内的人也即刻行动起来,与援军夹攻罗马人的壁垒。
可能喊叫呼应的方式过于原始,罗马人也会容易得悉,并且能够及时作出反应。
军团士兵们很快奔赴自己的岗位,使用投射机械与袭击者交战。
虽然多处防线遇警,·安东尼都能从容调度各个部分和预备队相互支援。
高卢人利用人数优势努力接近工事,但一次次的被投射机械逼退,丢下了许多尸体。
快到天亮时分,他们担心侧翼彻底暴露给罗马人,便撤离了战场。
另一边的维钦托利还正在带人使劲填沟。
结果他们拖得实在太久,还没怎么完成的情况下就发现援军已经跑了,只能又徒劳无功地回城。
最后的突袭 日夜强攻都撼动不了罗马人的防线,高卢联军只得另辟蹊径。
他们经过对附近地形的查探和研究,发现了罗马防线最薄弱的一个点。
这里是阿莱西亚北面的山地,因为范围过大,罗马人的防御工事无法将其全部围住,只能在平坦一点的坡面上扎营。
而且这一带是三股水流的汇合点,地形相对破碎,罗马人的营寨之间难以迅速地实现互相支援。
高卢大军把这看成是最佳的战机,他们召集起最精锐的大部队,准备一口气从此处冲进罗马防线的内部,直接联合到城内的盟军。
10月2日,维钦托利的一个表兄弟维卡西维尔老努斯(Vercassivellaunos)带领号称六万人进行总攻。
中午时分,他们摆好阵势快速向阵地推进。
一直在城内高处密切注视战局的维钦托利看到援军的新动向后再次振奋不已。
他马上召集人马,带着突围用的各种工具杀出城墙。
罗马人终于感受到了真正的危机。
他们稀薄地分散在绵长的工事上,眼睁睁看着高卢联军如潮水般从内外同时涌向最脆弱的地段。
高卢人的行动非常突然,并且几乎是致命性的,罗马士兵们夹在两支狂吼的敌军中惴惴不安。
眼下,战无不胜的罗马人不敢贸然行动,只能小心翼翼的守在自己的位置,等候统帅的指令。
凯撒这个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他寻找到视野开阔的地点,指挥调度各个部分的战斗,其实也就是了。
高卢联军战斗方式勇猛而有序。
前方的武士在盾牌和盾车的掩护下步步推进,一边向罗马人投掷矛矢,一边用泥土填平壕堑。
如果顶在最前面的人体力耗尽,后面的生力军就会马上前来替换。
罗马人外围的桩刺壕沟被全部填平,大军全面进入的道路被打通了。
幸好,当外围战场的高卢援军一鼓作气之时,城内出来的维钦托利和他的队伍提供不了实质的支援。
他自己的兵力太少,里面的罗马工事又几乎没什么弱点,他根本没法像援军一样形成泰山压顶的攻势。
在很多次不成功的尝试后,维钦托利带着一筹莫展的部下又撤出战场。
由于他的退出,罗马人也就不用两面应战了。
凯撒赶紧从围城防线中抽调部队,增援在外面苦苦支撑的拉比努斯。
拉比努斯看到死守工事无望,便将兵力全部抽离,绕到高卢人的后方去。
同时凯撒也带着援军直扑高卢人的侧后,他穿着标志性的罩袍高调奔驰在战场,这无异于为苦战的士兵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罗马人也释放着战吼杀向高卢援军。
由于他们突然出现于后方,同阵的又是多次让凯尔特人丧胆的日耳曼骑兵,联军彻底放弃战斗,四散奔逃。
溃军大部分被杀于乱军中,剩下的都狂奔回了族落的领地。
第二天,大势已去的维钦托利从阿莱西亚走出,向凯撒投降。
他自己则沦为了凯撒凯旋仪式的战利品,六年之后死于囚禁中(一说被绞死)。
阿莱西亚战役的失败,扑灭了高卢人最后的希望火种,他们大部分人的乐土、财富和生命都被罗马人欣慰地收入囊中。
这一战同样也使凯撒的军事生涯步入了巅峰。
随机文章全美最著名的未破凶杀「黑色大理花」!怀星梦的小咖女星,竟遭惨无人道分尸、散落公园…蜥蜴人的真相是什么,疑似外星生物/传闻创立地球最强组织布雷路怪兽吃人图片真相,与熊相似体型巨大(专家称是虚构生物)大魔王贝利尔,曾是撒旦人选能力最强的堕天使之一揭秘西安活死人墓有多深,王重阳曾在这里修仙得道(腾飞之地)
草木皆兵出自什么地方 跟历史上哪一场战役有关
“草木皆兵”出自《·载记》。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
东晋派大将、领八万兵马迎战。
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结果大败,这也是历史一场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叫“”。
话说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苻坚一直雄心勃勃,总想灭掉东晋,统一天下。
他在几次跟东晋的小接触中,打败了晋军,于是就骄傲起来,自以为天下无敌,不听别人的忠告,终于向东晋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出兵之前,苻坚曾向大臣宣布要进攻东晋的决定。
当时一些善于逢迎谄媚的大臣赶紧奉承说:“陛下出兵去打东晋,一定能旗开得胜,,胜利是可以预料的。
” 可是尚书左仆射权翼却表示反对,他严肃地指出:“东晋虽说偏安江南,力量薄弱,可他们内外齐心,君臣和睦,还有谢安、桓冲这些有名的将领,都是智勇双全之人。
依我看,目前去攻打东晋,恐怕时机还不成熟。
” 太子左卫率石越也附和说:“权翼说得对,东晋还有宽阔浩瀚的长江作为天然屏障,我们切不可小看他们。
” 秦王苻坚一听,不由得,他怒气冲冲地说:“长江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军队这么多,只要我一声令下,每个人把马鞭子扔进长江,就能把江水截断。
那时候他们还拿什么做屏障?”苻坚不听权翼、石越等人的劝告,一意要进攻东晋。
就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八月,苻坚亲自统率全国八十多万军队,号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南地区进发了。
苻坚让他的弟弟阳平公苻融带步骑25万为前锋,又命的将领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九月,苻坚亲自从长安出发,领兵六十余万,骑27万,前后千里相连,旗鼓相望。
苻坚到达河南项城时,后续部队还在陕西咸阳一带,从水路走的部队也是连绵万里,运船万艘,其声势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
面对前秦苻坚的大举进攻,东晋群臣都很紧张,因为当时能用来御敌的军队不到十万人,主要就是谢玄所统领的,双方兵力相差太大。
这时东晋由文武全才的谢安担任宰相,掌握军政大权,还有桓冲与他通力合作,一起出谋划策。
在强敌压境、生死存亡的关头,原先勾心斗角的东晋统治集团,在谢安的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
他们决心抵抗前秦的进攻,并紧张地进行了军事部署。
谢安自任征讨大都督,命令他的弟弟谢石负责指挥全军;侄子谢玄担任前锋,带领八万兵马阻击秦军;又派胡彬率领水军五千,赶去增援淝水河边的寿阳城(今安徽寿县);同时他又把淮北人口南迁到淮南,实行坚壁清野,不让敌人在当地取得补给。
谢安确实是位经验丰富的良相,他知道在大敌逼近的这个关键时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人心士气,所以故意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外出游玩,,努力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
谢安对谢玄的北府兵寄予厚望,谢玄向他请示退兵之策,谢安只说:“我已经安排好了。
”语气非常冷静,有信心。
他又特地请谢玄下棋,平素谢安棋技不如谢玄,常为下手;现在谢玄因局势危急,无心对弈,谢安却反而,步步紧逼,使谢玄难以取胜。
谢安的镇定自若,增强了谢玄抗敌取胜的信心。
淝水之战前秦苻融率领的前锋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行军,到达了淮河北岸的颍口(今安徽颍上正阳镇),苻坚亲自率领的主力军,随后也赶到了项城(今河南沈丘西南)。
苻坚求胜心切,不等其他各路人马到齐,就命令苻融进攻寿阳,由于实力悬殊太大,苻融很快便攻下了寿阳城。
苻坚闻讯,更是,急于取胜的心理使他把大军停在项城,自己带轻骑八千,匆忙秘密赶到寿阳。
可就在这个夜晚,趁机在喜悦中的秦王苻坚,那曾知地晋军已来到洛涧了,向秦军阵地发起突然袭击。
正在睡梦中的秦将,听到喊杀声,吓出了一身冷汗,慌慌张张地从床上爬起来,上马迎战,结果被刘牢之一刀砍翻,送了性命。
秦军失去主将,无心再战,晋军乘胜追击。
谢石带领晋军主力渡过了洛涧,在离寿阳城只有四里地的八公山下,扎下营寨。
这一战,刘牢之等先后斩杀和俘虏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余人,尽收其器械军资。
北府兵以五千之众,击歼数倍于己的敌人,初战获胜,大大提高了东晋军的士气。
这是淝水大战的前哨战。
在寿阳城里的苻坚,地接到洛涧方面失利的消息,再也沉不住气了。
他忐忑不安地和苻融一起登上寿阳城楼, 望晋军动静,只见晋军阵势森严,旌旗如林,八公山上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晋军在东奔西突地苦练杀敌本领。
看到这种情景,苻坚心里着实吃惊不小,对苻融说:“你看,这里满山遍野全是晋兵,怎么能说他们不行呢!”他连忙下令,要各处秦军严加防守,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出击。
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多少晋军。
苻坚他们是因为在洛涧吃了败仗,挫伤了锐气,心慌气馁,,才把八公山上被风吹得左右摇摆的草木,看成是晋兵在练武了。
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来由。
后来,因为苻坚的过于轻敌,致使晋军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以秦军失败而告终。
同时,淝水之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这场战役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何时,做人做事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没有像模子一样刻出的坏人,平时大家都是好人,至少都是普通人。
但正因为一到关键时刻就会变成坏人,所以才可怕,所以才不能掉以轻心。
” 随机文章宇宙中最恐怖的生物,肉身畅游太空吸收暗能量(无敌)火星土星双星会月,三者呈三角形位于东南方(肉眼可见)探寻美国恶魔之坑,直径1280米是超级陨石砸出来的(深180米)现实中修仙渡劫的例子,陆家嘴有人亲眼目睹修仙渡劫(谣言)海贼王之幻兽系果实,不死鸟马尔科抗衡黄猿无压力竟不是第一
草木皆兵出自什么地方 跟历史上哪一场战役有关
“草木皆兵”出自《·载记》。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
东晋派大将、领八万兵马迎战。
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结果大败,这也是历史一场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叫“”。
话说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苻坚一直雄心勃勃,总想灭掉东晋,统一天下。
他在几次跟东晋的小接触中,打败了晋军,于是就骄傲起来,自以为天下无敌,不听别人的忠告,终于向东晋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出兵之前,苻坚曾向大臣宣布要进攻东晋的决定。
当时一些善于逢迎谄媚的大臣赶紧奉承说:“陛下出兵去打东晋,一定能旗开得胜,,胜利是可以预料的。
” 可是尚书左仆射权翼却表示反对,他严肃地指出:“东晋虽说偏安江南,力量薄弱,可他们内外齐心,君臣和睦,还有谢安、桓冲这些有名的将领,都是智勇双全之人。
依我看,目前去攻打东晋,恐怕时机还不成熟。
” 太子左卫率石越也附和说:“权翼说得对,东晋还有宽阔浩瀚的长江作为天然屏障,我们切不可小看他们。
” 秦王苻坚一听,不由得,他怒气冲冲地说:“长江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军队这么多,只要我一声令下,每个人把马鞭子扔进长江,就能把江水截断。
那时候他们还拿什么做屏障?”苻坚不听权翼、石越等人的劝告,一意要进攻东晋。
就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八月,苻坚亲自统率全国八十多万军队,号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南地区进发了。
苻坚让他的弟弟阳平公苻融带步骑25万为前锋,又命的将领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九月,苻坚亲自从长安出发,领兵六十余万,骑27万,前后千里相连,旗鼓相望。
苻坚到达河南项城时,后续部队还在陕西咸阳一带,从水路走的部队也是连绵万里,运船万艘,其声势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
面对前秦苻坚的大举进攻,东晋群臣都很紧张,因为当时能用来御敌的军队不到十万人,主要就是谢玄所统领的,双方兵力相差太大。
这时东晋由文武全才的谢安担任宰相,掌握军政大权,还有桓冲与他通力合作,一起出谋划策。
在强敌压境、生死存亡的关头,原先勾心斗角的东晋统治集团,在谢安的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
他们决心抵抗前秦的进攻,并紧张地进行了军事部署。
谢安自任征讨大都督,命令他的弟弟谢石负责指挥全军;侄子谢玄担任前锋,带领八万兵马阻击秦军;又派胡彬率领水军五千,赶去增援淝水河边的寿阳城(今安徽寿县);同时他又把淮北人口南迁到淮南,实行坚壁清野,不让敌人在当地取得补给。
谢安确实是位经验丰富的良相,他知道在大敌逼近的这个关键时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人心士气,所以故意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外出游玩,,努力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
谢安对谢玄的北府兵寄予厚望,谢玄向他请示退兵之策,谢安只说:“我已经安排好了。
”语气非常冷静,有信心。
他又特地请谢玄下棋,平素谢安棋技不如谢玄,常为下手;现在谢玄因局势危急,无心对弈,谢安却反而,步步紧逼,使谢玄难以取胜。
谢安的镇定自若,增强了谢玄抗敌取胜的信心。
淝水之战前秦苻融率领的前锋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行军,到达了淮河北岸的颍口(今安徽颍上正阳镇),苻坚亲自率领的主力军,随后也赶到了项城(今河南沈丘西南)。
苻坚求胜心切,不等其他各路人马到齐,就命令苻融进攻寿阳,由于实力悬殊太大,苻融很快便攻下了寿阳城。
苻坚闻讯,更是,急于取胜的心理使他把大军停在项城,自己带轻骑八千,匆忙秘密赶到寿阳。
可就在这个夜晚,趁机在喜悦中的秦王苻坚,那曾知地晋军已来到洛涧了,向秦军阵地发起突然袭击。
正在睡梦中的秦将,听到喊杀声,吓出了一身冷汗,慌慌张张地从床上爬起来,上马迎战,结果被刘牢之一刀砍翻,送了性命。
秦军失去主将,无心再战,晋军乘胜追击。
谢石带领晋军主力渡过了洛涧,在离寿阳城只有四里地的八公山下,扎下营寨。
这一战,刘牢之等先后斩杀和俘虏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余人,尽收其器械军资。
北府兵以五千之众,击歼数倍于己的敌人,初战获胜,大大提高了东晋军的士气。
这是淝水大战的前哨战。
在寿阳城里的苻坚,地接到洛涧方面失利的消息,再也沉不住气了。
他忐忑不安地和苻融一起登上寿阳城楼, 望晋军动静,只见晋军阵势森严,旌旗如林,八公山上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晋军在东奔西突地苦练杀敌本领。
看到这种情景,苻坚心里着实吃惊不小,对苻融说:“你看,这里满山遍野全是晋兵,怎么能说他们不行呢!”他连忙下令,要各处秦军严加防守,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出击。
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多少晋军。
苻坚他们是因为在洛涧吃了败仗,挫伤了锐气,心慌气馁,,才把八公山上被风吹得左右摇摆的草木,看成是晋兵在练武了。
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来由。
后来,因为苻坚的过于轻敌,致使晋军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以秦军失败而告终。
同时,淝水之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这场战役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何时,做人做事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没有像模子一样刻出的坏人,平时大家都是好人,至少都是普通人。
但正因为一到关键时刻就会变成坏人,所以才可怕,所以才不能掉以轻心。
” 随机文章探寻唐代黑石号沉船宝藏,6万件古董价值4000万美金揭秘李淳风袁天罡预言2020,《推背图》最近预言2040年(纯谣言)揭秘刑天为什么是战神,力战轩辕黄帝/头被砍了都能二次爆发武神赵子龙显圣事件三国机密里曹丕喜欢伏寿皇后是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