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蛮族到底有多强?罗马重装骑兵不敢上阵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6 点击数:
简介:进入公元4世纪之后,欧洲开始了蛮族大迁徙时代。

这主要是指各族日耳曼人在整个欧洲南下的超大规模行动。

历史学家一般将大迁徙时间段定为为公元376年至公元800年间,

【菜科解读】

进入公元4世纪之后,欧洲开始了蛮族大迁徙时代。

这主要是指各族日耳曼人在整个欧洲南下的超大规模行动。

历史学家一般将大迁徙时间段定为为公元376年至公元800年间,主要为日耳曼人与北欧人的南迁。

迁徙的尾声阶段也成为古典时代至中世纪早期时代的分水岭。

大迁徙使得本来就处在在内战与动乱的罗马帝国遭受到了更大的外部军事威胁。

过去数个世纪中,日耳曼人经过与罗马人充分接触之后,掌握了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与军事装备。

当时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逐步解体,部落军事首领与军事贵族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而人口的增长也促进日耳曼人需求更多的土地与生产资料。

也有历史学家指出,当时气候也出现了一个小冰河期,变冷的气候促使日耳曼人各部落为了生存,向南大规模迁徙。

而罗马帝国往日的荣耀——罗马军团,正如以上所述,在不断的内乱与叛乱中逐渐衰退。

同时,来自东方的匈人也开始大规模西迁,阿兰人、萨尔玛提亚人大量地加入了匈人入侵的军队。

哥特人则在匈人的威胁下,直接倾巢向色雷斯地区转移。

这使得罗马帝国在匈牙利平原与色雷斯平原上的军事压力陡然提高。

罗马人的压力还远非止于此。

在公元4世纪至5世纪的罗马帝国,大量的各路大迁徙民族,比如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西哥特人、东哥特人,阿勒曼尼人、伦巴第人以及北方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等,不停的组成迁徙浪潮,大量涌入今天英国、西班牙,法国、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匈牙利、保加利亚一带。

罗马帝国边境线上,出现了一条西起西班牙西部,北至大不列颠地区,向南深入今天的法国,向东横穿德国,横跨匈牙利,止于色雷斯地区的绵长而可怕的迁徙潮。

在面对大迁徙民族时,罗马具装铁甲骑兵在一些小型战斗,诸如356年在科隆附近与阿勒曼尼人的战斗表现出色。

当时,罗马副帝尤里安仅带了200名斯科拉瑞的具装铁甲骑兵及160名弓骑兵赶往前线。

在行军路上,他们及地方军击败了人数众多的阿勒曼尼人,并仅是因为“装备太重没有进行有效的追击”。

但在随后357年与阿勒曼尼人在斯特拉斯堡展开的大决战中,情况有了变化。

阿勒曼尼人国王克略多玛的军队数量接近罗马军队的3倍,但骑兵的质量不如罗马骑兵,他很清楚罗马骑兵质量上的优势,而一年之前大股日耳曼人军队刚被尤里安铁甲骑兵击败过。

因此他狡猾地安排了一部分轻步兵穿插在自己骑兵的阵型中。

他们所在地是大片的小麦田,正好得以隐藏。

国王命令,一旦他们的骑兵与罗马人的铁甲重骑兵交战,他们就匍匐着,攻击铁甲重骑兵没有保护的坐骑腹部和腿部。

当时,罗马的铁甲具装骑兵及弓骑兵被布置在右翼,但其实还有另一支之前提到过的,击败过阿勒曼尼人部队的200人斯科拉瑞铁甲骑兵被布置在尤里安的身边。

战斗开始后,罗马军队首先开始调动自己的右翼骑兵。

弓骑兵们拍马上前,向敌军发射箭矢骚扰日耳曼军队的左翼骑兵,并在他们追过来前撤退。

这正是过去罗马的东方敌人们惯于使用的“帕提亚战术”。

但日耳曼骑兵也许是不愿意暴露他们麦田里埋伏着的轻步兵,所以忍受着伤亡稳住不动。

本来罗马弓骑兵可以继续进行这样的消耗战术,直至引出不愿继续遭受伤亡的日耳曼骑兵。

但这个时候,罗马右翼的铁甲重骑兵直接对日耳曼骑兵发动了冲锋。

不知道这是否是尤里安的命令,如果是的话确实过于莽撞。

因为之后无论是6世纪,或是10世纪,能熟练掌握使用具装骑兵技巧的东罗马军队,总是在合适的关头使用他们,而非在战斗一开始就将他们投入战场。

因为很显然,具装骑兵很难在战场上隐藏,一般也会是敌方重点防范的对象。

这样过早打出王牌确实会让最昂贵的部队冒过大的风险。

罗马铁甲重骑兵冲向日耳曼骑兵后,他们的长骑枪与重装甲很快对轻装的日耳曼骑兵呈压倒性优势。

但这个时候,阿勒曼尼国王的计策奏效了,隐藏在麦田里的日耳曼轻步兵冲了出来,趁着双方骑兵在肉搏,用短矛刺入罗马铁甲骑兵坐骑那没有装甲保护的腹部。

结果,重骑兵们纷纷从马背上摔下来,并被很快杀死。

两名铁甲骑兵营的军官当即阵亡,而骑兵司令也负了伤。

这立即引发了崩溃,重装骑兵们开始转身向后逃离战场,差一点冲乱中央阵线的右侧。

但他们最后被右翼罗马军团中两个训练有素的步兵部队“角盔营”和“臂环营”挡住了,并使他们冷静下来。

尤里安立即赶到,通过个人的鼓舞,让他们重整旗鼓。

但其中一个团的铁甲骑兵仍拒绝参加战斗。

事后,他们被尤里安进行了羞辱性的责罚。

最后,由于罗马步兵的优秀表现,罗马人仍获得了斯特拉斯堡会战的最后胜利,但右翼铁甲重骑兵糟糕的表现还是被人所诟病。

之前骑兵的失利有指挥布置的因素,但之后拒绝参加战斗,则是战斗素养的问题了。

不过,之前对阿勒曼尼人取胜的200名斯科拉瑞铁甲骑兵并不在这些表现懦弱的铁甲骑兵之中,他们当时仍坚定地伴随在副帝尤里安的身边。

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认为罗马帝国晚期的斯科拉瑞骑兵的战斗力就一定可以保证。

378年,灾难性的亚得里亚堡会战的惨败,使得罗马的保镖卫队——斯科拉瑞部队之前所获得的威望被一扫而光。

当然这场战役失败有多种原因。

比如作为统帅的东罗马皇帝瓦伦斯当然要负最主要责任,他犯下了一系列致命的军事错误——没有与西罗马前来支援的盟军回合;处于地形明显劣势,却盲目自信的强攻对方严阵以待的“车阵”;对哥特人兵力达到5000人的骑兵在外围活动而一无所知;在8月初这最炎热的时期将罗马军队长期暴露在干渴中,而对手在车阵中休息。

但对于斯科拉瑞部队来说,他们所犯的错误也难辞其咎。

这些骑兵连同一些弓箭手突然对哥特人发起鲁莽的攻击,然后被击退。

他们被击退后,本该撤回到步兵侧翼,与其他骑兵一起对侧翼予以保护。

这样当大批哥特骑兵赶到之际,罗马步兵的侧翼就不会因为没有保护而遭遇直接冲击。

但他们却懦弱地在战役开始前逃离了战场,将步兵丢给了敌人去屠戮,这正是整场战役失败最重要的关键点。

较早的文献,常将亚得里亚堡会战作为骑兵崛起与步兵衰落的标志。

但现在的大部分文献则否定这一观点,因为真正的骑兵时代到来则是两个世纪之后的事情。

欧洲与西亚骑兵战术的不断完善,一些关键性装备——诸如标准意义上的硬质马镫的普及,都是在6至7世纪完成的,而非4世纪。

但4世纪的改变则是不容忽视的。

在该战之后,骑兵——包括重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连最重视传统步兵的地区——罗马帝国,其军队里,代表着精锐骑兵的“龙旗”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虽然亚得里亚堡会战并非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的军事力量也只是暂时瘫痪,但该战却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此之后,蛮族以个人身份大量进入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时代结束了,以哥特人为代表的日耳曼人军事首领开始带领成建制的本族士兵为帝国“服务”。

随后,罗马的赛奥多西大帝,不得不给予西哥特人与东哥特人永久的居住点,让其享有完全的自治权,并享有免税权。

同时,他们还获得帝国服役的高额军饷,并被成建制的纳入帝国“边防军”的编制。

此后,罗马军队中的日耳曼因素变得异常强大,最重要的将领中日耳曼人也越来越多。

但之后,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的“反哥特”斗争却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方向。

在西罗马帝国,哥特人军事首领阿拉里克在狄奥多西大帝去世后,立即终止了所谓对帝国的“服务”关系,带领军队南下希腊进行大规模劫掠。

虽然他被西罗马蛮族将军斯提里科击败,但西罗马皇帝霍诺留斯为权力之争将斯提里科处决,导致后者麾下的蛮族士兵大举投向阿拉里克。

公元410元,已经丧失防御力量的罗马城被哥特人占领。

“永恒之城”——罗马城终于被攻陷了。

阿拉里克随即进行了大规模劫掠。

西罗马帝国的局势江河日下。

随机文章神奇的巴马天坑在哪,510米深的天坑内部空间1亿立方米惊现2017年广州不明飞行物,小蛮腰和高速路上多地出现世界上最便宜也最好的无人机,最适合新手的无人机/售价420元细数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型号,最新型可临时改变打击目标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α星系(三恒星系统引起众多关注)

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薛道衡,他是如何得罪隋炀帝的?

一共只存在了30多年,在文学史上地位尴尬,只有几位前朝文人撑门面。

诗歌方面,成就最高的数薛道衡和卢思道,薛道衡最著名的作品是《人日思归》。

薛道衡,少年孤贫,,世称奇才,历仕、。

隋朝建立后,他被任命为内史侍郎,长期掌管机要。

杨坚晚年,薛道衡又被外放为襄州总管。

公元609年,隋炀帝杨广准备起用他为秘书监。

既感激杨广的提拔之意,又不忘杨坚的知遇之恩,薛道衡绞尽脑汁的写了一篇《高祖文颂》,献给同样酷爱文学的杨广。

然而,猜疑心极大的杨广看到这篇文章后,心里很不爽,对苏威道:“薛道衡极力赞美前朝,有点《鱼藻》的讽刺意味啊。

” 《鱼藻》是《》中的一篇诗作,据说是人借歌颂周武王讽刺。

那么,你薛道衡如此不遗余力的歌颂我老爹,是不是在讽刺我呢? 结果,薛道衡的秘书监职位泡汤,改成司隶大夫。

他的好友司隶刺史房彦谦看出苗头不对,劝说薛道衡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行事一定要低调。

薛道衡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杨广让群臣一起议定新律令,讨论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薛道衡对群臣道:“如果高熲还在的话,说不定新律令早就制定出来并实施很久了。

” 就这一句话,薛道衡将所有人都得罪了,还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

杨广:“你还想着高熲啊。

”立马将薛道衡交给司法部门治罪。

高熲是隋文帝杨坚的开国功臣,以聪明敏捷著称,备受杨坚的信任。

杨广继位后,高熲目睹他日渐骄奢淫逸,忍不住多了几句嘴,被杨广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了。

薛道衡忽然冒出这样一句感慨,不仅讽刺现在的大臣全都不如高熲,还有批评杨广滥杀大臣的嫌疑。

果然,善于揣摩杨广心思的裴蕴抓住这个机会,给他往死里整。

裴蕴上奏道:“薛道衡自负才能,靠着过去文帝对他的信任,目无君上,妄造祸端。

论他的罪名好像比较隐晦暧昧,但追究他的用心,却是大逆不道的重罪。

” 杨广很满意裴蕴的定性,回复道:“确实是这样。

朕年轻时和他一起伐陈,他就看不起朕,和等人专擅权威。

现在,朕继位了,他心中不安,幸亏天下无事,才没有谋反。

你认为他大逆不道,甚合朕意。

” 话说到这个地步,薛道衡基本上成了一具尸体。

但他对此毫无知觉,还催促司法部门早日定罪,断定杨广一定会赦免他,还让家里人准备好酒好菜,接待来访的宾客。

所以,当薛道衡等来赐死的判决时,他彻底懵了,迟迟不肯自缢。

使者汇报给杨广,杨广怒了,不肯自杀?那好,勒死他!就这样,薛道衡被活活勒死,妻子儿女全部流放到荒无人烟的且末(今新疆境内)。

一篇文章,搞掉了自己的官位;一句话,被揣测为意欲谋反。

薛道衡的悲剧固然是杨广的小心眼,但情商欠费也确实太多了点,无论在哪里都不好混啊。

随机文章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埋的是谁?真相就是摩索拉斯王后的纪念墓秦始皇陵是龙脉吗,挖秦陵破坏中华龙脉/中国技术太菜不敢挖释放恶臭的红笼头菌能吃吗,红笼头菌有毒吗/有毒不建议食用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揭秘甘肃天水文物大案,盗墓贼售卖文物时被抓获(100万元卖到国外)

破坏摧残了先秦文化的都有谁?个个雄才大略、伟大光正

在上,已与达成协议,刘邦向项羽臣服,成为项羽手下若干诸侯军的一员,并将咸阳及关中的所有控制权交出,一切听凭项羽处置。

刘邦这叫以土地换取和平,项羽则叫兵不血刃成关中之主,双方通过鸿门宴各自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标。

之后,项羽大军挺进咸阳,先屠城,再杀秦降王嬴婴,尽诛嬴族,接着纵火烧秦宫室,冲天大火三月不灭。

这一系列震惊古今天下的暴行,将项羽的复杂性格尽显无疑。

简而言之,项羽这个人就是在特殊历史环境下衍生而出的人类极端兽性体。

这种奇怪的人兽复合体,做任何事情都从自己最原始的本心与情感出发,他不是没有理智,只是没有理性。

项羽的性格中不是没有“仁”,但这种“仁”与其说是“妇人之仁”,不如说是“兽性之仁”。

这样的“仁”是情绪化的,没有根基,没有原则,没有善恶标准,一旦被具象的东西感染,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生。

换句话说,这样的“仁”,是只针对同类的;如果你是项羽所亲近的所欣赏的人(包括与项羽“日久生情”的敌人——等人在内),换而言之你是他的同类,那么他就会对你“仁义有加”:你若生病挨饿,他会宛若妇人;你若有难,他便是割了头去,也要帮你;但如果你是他所仇恨的人或者不相干的人,换而言之你是异类,那么不论你是黑是白,是善是恶,你的死活都对他无足轻重,只要他能找个道理出来——不管那道理是否站得住脚(无非就是报仇而已)——他就是杀人放火,荼毒万千生灵,也会连眼睛都不带眨。

所以,当项羽坑杀秦卒的时候,当项羽屠尽咸阳的时候,他即便眼见着无数条生命在自己眼前惨死,他也同样无动于衷——虽然只要看到一个楚军士兵生病他都会(《·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因为那些人都是异类,是陌生人,是不相干的人,是抽象的符号,无从唤起他作为同类的感情。

这样的人,如果是你的亲朋,那是你三生有幸。

这样的人,如果是你的爱人,那是你百世修来的福分。

这样的人,如果是江湖豪侠或单纯的革命者,那会是天下的救星,百姓的福音。

然而,这样的人,如果是天下之主,那会是天下人的噩梦。

让我们看看项羽这些暴行对天下对历史都造成了什么恶果吧! 第一:千古名城咸阳被毁,关中人口锐减。

若不是后来依旧定都咸阳(汉称长安),又花了好些年恢复元气,我们如今的古都西安早已不复存在。

第二:从远古世代相传而来的大族嬴氏从此绝灭,中国历史中再无“嬴”姓之人。

第三:耗尽天下之力营造的三百宫室,包括尚未完工的人类建筑史奇迹在内(也有人说阿旁宫因规模太大,根本没建完,只建了一个地基),全数被焚毁。

(从“大火三月不灭”来看,项羽应是抢完一个烧掉一个,所以大火才足足持续了三个月。

)若是这些气势磅礴的宫殿还在,“世界七大奇迹”恐怕还要再加上一个才行。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中国的古迹大多是前代大兴土,后代烧前代,后代复兴土,代代烧代代——总之不管谁当家,都是老百姓受苦,正如元曲作家张养浩所言: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四:中国绚烂的先秦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秦始皇将民间的诗书毁于一炬后,除了少数得以私藏起来,大部分书籍都保存在咸阳城的府库中。

这些珍贵的典籍孤本,方得幸存,却又被项羽粗野的一把火烧光,从而导致无数杰出学者的毕生心血、千百年的学术文化结晶在这场大浩劫中毁于一旦。

大量原书没了,只靠少量民间手抄本及口头流传,错乱和遗漏不可避免,于是,《书经》出现了两种本子,《》有三种,齐地流传的《论语》与鲁地不同,《春秋》有数家之多,其他的典籍更混乱。

于是,儒家只剩孔、孟、荀三个孤点,经典源流面临拷问,墨家的严密集团不知所终;,八索九丘,人们皆已不知其为谁何。

偌大一部提倡诚信的中华文明,其自身的可信之处,竟然,历史学家们只能靠近二十多年的出土竹帛,苦苦为项羽的一念之恶擦屁股。

这样看,秦始皇、、项羽真是中国文化史的大罪人。

不只是他们,也有罪,他本来是有机会避免这场文化浩劫的,但不知是出于何种想法,萧何在项羽来之前,在咸阳府库中救出的,都只是户口、钱粮这些行政方面的基本资料,却把那些珍贵的文化资料,通通丢在一旁。

看来历代的统治者,在乱世中通通都是,这是他们历史的局限性。

(即便到了近现代,这样的事也屡见不鲜。

) 以上这些暴行都是正史的记载,在野史记载中,项羽还盗了秦始皇的墓,据如今流行的盗墓小说中说,后世的盗墓贼们都把项羽当作祖师爷来拜。

这些野史中说,项羽入城后,左找右找找不到秦国的传国玉玺,于是找刘邦来问,刘邦早在受降嬴婴时已得到了这块宝贝,但他不舍得给项羽,于是骗项羽说玉玺在中。

于是项羽带了几万兵的去盗墓,始皇陵地宫中虽有无数机关,但架不住项羽手下人多,结果大军在付出一定的伤亡后,终于硬闯进去盗走其中无数国家宝藏。

这些统统被项羽运回了彭城老家,独独一件,那块最重要的传国玉玺仍是没找着。

图:秦始皇陵地宫模拟图 当然,这些野史是做不得准的,据现代发现,秦始皇陵的地宫还完好无恙着呢,所以历史学家们估计,项羽盗掘的应只是皇陵地宫以上的外围建筑。

地球人都知道,秦始皇陵的地宫可是秦帝国几十万劳工花了十几年功夫挖出来的,项羽找不着入口,光靠人力挖要挖到什么时候!再说了,也是爱享受的人,秦国府库的宝贝肯定要比他爹墓里多,项羽没有必要舍易求难。

最后一个问题,那传国玉玺究竟是何方宝物,竟然让项羽刘邦两位大人如此垂涎呢? 这块玉玺其实就是的天下至宝璧,当年想用15座城向赵王换都没成,直到灭掉赵国后才得手,之后,秦始皇命李斯用篆体字,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上,将其制成传国玉玺,表明秦王朝乃天命所归。

综上所述,传国玉玺不但价值连城,而且与周九鼎一样是代表天下传承的国家重宝,具有无比非凡的政治意义, 所以,刘邦什么都可以让给项羽,独独此宝不行,因为那是他的命根子,日后号召天下,就靠它了,怎能轻易交出。

此物最终在刘邦的手中传承下去,成为了后来的大汉传国玉玺。

随机文章诸葛亮为什么会娶一个丑女?背后原因可能比你想像的还不单纯蒙娜丽莎十大恐怖之处,背后竟有外星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恐怖)揭秘拐弯枪的子弹是怎样拐弯的,中国特警装备自制最先进的拐弯枪鱼鳞云代表什么天气,出现漂亮的鱼鳞云表示要下(冷空气到来)揭秘增程式电动车什么意思,发动机给电动机发电/发动机不参与驱动

加入收藏
               

历史上的蛮族到底有多强?罗马重装骑兵不敢上阵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