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个陨石坑证实!10万年来最大规模的撞击
【菜科解读】
陨石坑,是行星、卫星、小行或其它天体表面被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凹坑,在月球上随处可见,但在大气层浓密的地球上却都被岁月侵蚀了棱角。
2019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境内发现的形状罕见的“依兰陨石坑”,是继岫岩陨石坑之后,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二个陨石坑。
这是一座月牙形环形山,直径1850米,平均深度为150米,形态特征奇特。
陨石坑南部约弧长达2公里的坑缘明显缺失,而弧长约3.8公里的坑缘其余部分保存良好。
在吉林一号宽幅01B星、01C星拍摄的照片中,陨石坑形状清晰可见。
学者表示,这个陨石坑形成的星球撞击事件,发生在大约4.9万年前,是地球近10万年来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撞击事件。
pkmHHD2009年,“岫岩陨石坑”称为中国境内第一个被证实的陨石撞击坑,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
这次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如今整体呈碗状,直径1800米,深约为150米,有一个村民组64户274人在此居住。
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什么湖?曾被中国人成为北海
汉代贝加尔湖被称为“北海”,关于北海,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流传千古的佳话——苏武北海牧羊!唐朝,这时“贝加尔湖”终于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
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什么湖,曾被中国人成为北海到了清朝,俄国东进中与清朝发生军事冲突,雅克萨之战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被康熙划归俄罗斯帝国。
到了雍正时期,为划分清俄中段边界,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这两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贝加尔湖法理上分离出去,彻底无望回归中国。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淡水总量十分惊人,达23.6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地表淡水的20%以上,占整个俄罗斯淡水总量的85%,比美国五大湖加起来的淡水总量还多,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一个贝加尔湖就相当于我国国土上所有淡水总量的8倍多。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世界上所有淡水资源的1/5,够全世界约50亿人饮用约50年,差不多大半辈子了,当然这只是初步估计。
贝加尔湖被誉为“世界之井”,不仅水量丰富,而且水质上乘,可以直接饮用,不必担心水中有病原体,因为湖中的“清洁工”专门为湖水过滤消毒。
贝加尔湖特产的端足类虾每天可以把湖面以下50米深的湖水过滤七八次,所以湖水相当“纯净”。
贝加尔湖长636公里,平均宽48公里,最宽79.4公里,面积3.1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80米,湖面海拔456米。
贝加尔湖地区阳光充沛,雨量稀少,冬暖夏凉,有300多处温泉,现在那里是俄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胜地。
侏罗纪化石骨架揭示爬行动物演化
图片来自:Elsa Panciroli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报(冯丽妃):科学家描述了来自中侏罗世苏格兰的一个早期爬行动物的近完整骨架。
这个化石或能增进人们对决定爬行动物(如现代蜥蜴和蛇)躯体结构的解剖学转变的认识。
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
有鳞类是一个爬行动物类群,包含1万多种现生物种,这些物种都来自约2.4亿年前的一个共同祖先。
由于早期化石记录的空白以及对分子和形态学假说的持续争辩,我们对有鳞类动物躯体结构起源和演化的理解一直有限。
波兰华沙大学的Mateusz、Roger Benson和同事描述了Bellairsia gracilis的这具保存完好的近完整骨架。
B. gracilis是来自中侏罗世(约1.67亿年前)苏格兰天空岛的一种原始有鳞类。
他们利用高分辨X射线成像分析了B. gracilis的这具骨架,发现B. gracilis的身上既有祖先性状(遗传自有鳞类共同祖先),也有衍生性状(来自趋异演化),揭示了对有鳞类躯体结构演化的新认知。
其祖先性状出现在上颚和脊柱,而它的衍生性状出现在头部和肩部。
研究者总结道,B. gracilis和其他有鳞类物种之间的预测相似性反映了早期高级有鳞类物种可能曾生活在陆地种群中,时间至少持续到白垩纪中期(约1.2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