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哥说食咕噜肉的由来

【菜科解读】
咕噜肉,酸甜可口的,一口下去,满口爆汁,不知诸位吃过没有?说到咕噜肉,吃货们肯定想到的是糖醋排骨,糖醋排骨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们经常光顾的饭店总能吃到。
但咕噜肉大家肯定有点陌生了。
其实咕噜肉是糖醋排骨的儿子,它是从糖醋排骨演变而来的,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那么,它又怎么从糖醋排骨演变来的?又为什么叫咕噜肉呢?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广州,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口岸之一,已经非常繁华了。
各路商贾云聚,酒楼林立,同样也聚集许多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人,当中不乏有不少英国人 有做生意的,也有许多贩卖鸦片的。
一天,一个饭店来了两个英国人,他们点了一份糖醋排骨和好几个菜,当看了色泽诱人的糖醋排骨,竟食指大动,可却无从下手。
原来他们不懂得用筷子,刀叉又切不动,又不会讲中文,正急得团团乱转。
于是,叫他们来饭店老板,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嘴里咕噜咕噜地说着什么。
最后,老板总算弄明白了这两个家伙说的意思,他们说糖醋排骨里的骨头太多,要用做糖醋排骨的方法给他们再做一份没带骨头的。
老板连忙叫来厨师,对厨师交代一番,厨师自然是心领神会。
不一会功夫,一份用五花肉做的糖醋排骨上来了。
这一次,不用说,风倦残云,一点汤汁都没落下,又是一阵咕噜咕噜,OK连连。
旁边的服务员看在眼里,跑去问老板:老板,刚才给两个老外做的是什么菜,他们吃后总咕噜咕噜的,好像很好吃的样子。
老板机灵一动答:咕噜肉。
第二天,两个老外又来了,又是一阵咕噜咕噜,一边说一边举起大挴指,意思是说昨天那道菜太好吃了,今天也想再来一份。
那服务员连忙对老板说:来一份咕噜肉!
从此,一道新菜亮丽诞生,火爆全国,并跑出国门。
在国外,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有中国餐馆的一定有咕噜肉。
同样,在西餐厅,咕噜肉也占有一定地位呢。
一百多年来,这道咕噜肉一直盛久不衰,大放异彩!
过小年都吃什么?小年的由来
过小年都吃什么在小年吃水饺多半是北方的习俗,说是为灶王爷送行。
小年也有吃麻糖的习俗,说是麻糖可以把灶神嘴巴粘住。
在鲁西就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也是让灶王爷上天说好事的意思。
广西瑶族自治县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南宁有吃年粽的习俗。
在山东地区,大家会做大枣饽、团圆饼、寿桃等面花。
广西武宣、桂平地区有做米饼的习俗。
过小年有哪些讲究和禁忌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1、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2、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3、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在农历12月25日这一天,台湾是忌讨债的。
4、小年后的几天,农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他人,因为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正月十五雪打灯元宵节张灯的由来
正月十五雪打灯什么意思八月十五云遮日,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一句气象谚语,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气象总结出来的。
正月十五雪打灯预示着来年有好年景,意思就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晚上阴天乌云遮住了月亮,到了正月十五就会下雪,雪落在灯上,形成雪打灯的景观。
正月十五雪打灯有科学依据吗有科学依据。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天气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天气,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节气之间的规律,这个叫做“韵律关系”。
也就是说在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对应未来若干天以后将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
它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
它能够经过千百年流传至今,也绝不是空穴来风的。
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谚语中的日期都是农历日期,我国所使用的农历和公历两种历法形式,一般农历每月的十五又恰好是月圆之夜。
其实,我们地球上的风、霜、雨、雪等天气活动都是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
在什么时间段内,哪种天气过程表现得比较强烈,过一段时间它还会重新来过一遍。
反映在夏季和冬季这两个不同的季节里,自然就有了雨雪的分别。
“云遮月”的自然现象和“雪打灯”的美丽景象看起来是云彩和雪花的照应,然而,说到底其实不过是自然界当中两次冷空气遥相呼应罢了。
可以这样理解,假如,在八月十五前后,有冷空气活动,造成了中秋节前后的阴天、下雨等天气过程,那么,在正月十五前后,基本上还会有冷空气活动,就会形成“雪打灯”的情况。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俗语其实刚好揭示了冷空气在我们国家活动的时间韵律。
这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这句谚语揭示的是雨雪天气存在着150天左右的韵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