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纪实:唐山菜刀队50余人被处决是回事

整
【菜科解读】
八十年代初,唐山街头出现了一批"背绿包的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是20岁左右,待业,喜欢看一些外国的书籍和电影。
整天无所事事的他们游荡在街头,拉帮结派,开始做坏事。
他们都背着一个斜挎绿包,里面放的是菜刀和砖头。
抢劫、打架的时候他们就会拿出"武器",菜刀。
一开始他们还都只是三五成群的街头小混混,偶尔在巷口抢些零花钱,菜刀也只是恐吓手段,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业年轻人走上街头,"菜刀队"便逐渐"壮大"了起来。
"唐山第一刀",李连生
在这一批"菜刀队"中,有个影响力比较大的人叫做李连生。
李连生原来是唐山古冶一处矿场的工人,虽然有工作,但李连生并没有踏实勤恳地工作,反而整天旷工,不服领导管理,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喝嫖赌。
去一些地下娱乐场所挥霍的李连生也经常被派出所逮到,但是教育批评之后,李连生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李连生干脆不去上班,组织了一批游荡在街头的青年,成立了自己的"菜刀队",并自称是"唐山第一刀"。
李连生的"菜刀队"可以说是无恶不作,百姓对他们也是深恶痛绝,却敢怒不敢言。
李连生"菜刀队"的成员们整天无所事事,在街上闲逛,饿了就去附近的饭馆里大吃大喝,一顿挥霍后,他们抹嘴就走,从不付钱。
餐馆老板不仅不敢和他们要钱,还要将他们作为"贵宾"好生款待,因为"菜刀队"都是成群结队活动,人多势众又蛮不讲理。
本分的生意人哪里惹得起这群蛮横不计结果的混混。
不仅如此,李连生的"菜刀队"还经常"光顾"街上的商户,大摇大摆地拿走商品,拿什么的都有,甚至拿不走的还要让商户自己将东西送到他们家中。
如果商户不照做,回头他们就会结群打砸商户的店铺。
横行的"菜刀队"肆意欺压百姓,除了抢夺商铺,还经常会拿走百姓家中物品,甚至在街头调戏年轻女性。
嚣张至极又无人敢惹的"菜刀队"团伙得意忘形,后来不满于欺负普通百姓,还经常在巷子里挑衅落单下班的警察。
后来他们又将作恶之手伸向了外地人。
由于唐山特殊位置再加上城市重建的缘故,许多运送物资的货车都会经过或抵达唐山,于是他们打起了这些来往货车的主意。
不仅要收取"过路费"还要克扣车上的货物,这让司机们苦不堪言。
除了货车,客车也难以避免。
他们同样收取客车的"过路费",还随意抢劫乘客的物品,实在是无法无天。
1983年某一天。
两位解放军战士乘车执行任务。
返回部队的途中,军车居然受到了菜刀队的拦路抢劫。
解放军战士被惊呆了,在这个和平年代,居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拦下军车,打劫解放军!
解放军战士不想把事情闹大,就一直在车上不下来。
可是没料到这一伙菜刀队的人居然一直追到了他们下车的地方。
因为是外出执行任务,解放军并没有携带武器。
赤手空拳的他们从车上下来时,没料到菜刀队的人就拿着菜刀冲着他们上了!
当时,菜刀队的人疯狂地挥舞着菜刀,两名解放军战士寡不敌众,身上多处被砍伤。
其中一名战士因为失血过多昏迷了过去。
光天化日之下,袭击解放军军人,这种事情居然真的在新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简直是天理难容,法律难容!
正义的审判
这件事情一出,引起了唐山当地群众极大的恐慌。
事情愈演愈烈,中央有关同志了解到了情况。
本来在这次事件之前,中央就已经收到多地报告有黑恶势力的违法犯罪行为。
中央意识到,社会治安问题再不解决,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很成问题。
对此,中央有关同志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次彻彻底底的扫黑行动。
唐山紧临避暑休闲胜地北戴河,每年都会有领导人到这里疗养度假,据说有一次,中央有一位领导人的车队在大街上行驶的时候,竟遭到了一伙菜刀队的拦截,真是猖狂到头了!
这位领导人回到北京后,立即召开相关会议,与会者也结合近些年全国各地此类案件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纷纷痛陈利害,最终这位领导人拍板:一定要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这些犯罪分子,还社会一个安定的环境,为改革开放事业保驾护航!
小平同志这样说到:"对这一批违法犯罪的分子,我们做事不能拖泥带水,要干脆,要利落。
罪恶深重的人,要杀一批。
还有一批要送他们去劳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还有一批人,主观犯罪意愿不是很强烈的,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改过自新!"
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黑行动于1983年正式拉开帷幕。
唐山是中央重点关注的地方。
当时袭击解放军的菜刀队的50余人被悉数抓获,其他大大小小的黑恶势力犯罪分子也都被关进了监狱。
唐山菜刀队被连根拔起,荼毒一方的恶霸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最终,袭军的那50余人被依法判处了死刑。
据当事人回忆,枪决当天,押送队伍路过的道路站满了围观群众。
人们心满意足地看着恶霸们被送到法场,自己的生活终于不用再这么提心吊胆了!
清代四大冤案之一李毓昌大案,查赈大员李毓昌为什么而死
德州知府刘康勾结贺露滢的仆人,毒死贺露滢。
贺夫人上京告御状,刘康等人,被凌迟处死。
这事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这就是时轰动朝野的谋杀李毓昌大案。
此案被称为四大奇案之一,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此案不如另三大奇案《刺马》,《杨三姐告状》、《杨乃武与小白菜》有名。
贺露滢的原型名叫李毓昌,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山东即墨人。
李毓昌并没有立刻分配实缺,而是被吏部分到两江总督衙门,让总督铁保看有什么缺适合李毓昌。
当时淮安府山阳县遭受水灾,朝廷拨了救灾款项。
但为了防止有人从中捞油水,铁保就让李毓昌去山阳查明,是否有救灾款被私吞的情况发生。
时任山阳知县的王伸汉,听说铁保派人来了,惶惶不可终日。
朝廷拨给山阳的9万两救灾银子,被王伸汉老鼠搬家似的撬走了2.5万两。
这边老百姓没饭吃,群情汹汹,那边王伸汉却大捞特捞。
王伸汉心里也清楚,一旦东窗事发,自己难逃一死。
王伸汉希望此次来查案的是个糊涂官,转一圈就回去了。
没想到李毓昌办事特别认真,他深入民间,发现下发到百姓手上的粮食折合银子只有6.5万两。
剩余2.5万两始终查不到下落,李毓昌似乎明白了什么。
王伸汉暗中找李毓昌,说你只要帮我一把,把这事遮掩去…… 王伸汉拿出一万两银子,推到李毓昌面前,这些都是你的。
不要受影视剧的影响,一出手动辄几十万两银子。
在真实的历史中,一万两银子可是巨款。
李毓昌稍有贪财之心,这笔钱就笑纳了。
可李毓昌嫉恶如仇,当场拒绝王伸汉的贿赂,说我职责在身,报告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你自己找铁制台说理去。
王伸汉不甘心,贿赂李毓昌身边的仆人包祥,偷换李毓昌做的账目册。
李毓昌防范甚严,包祥没机会下手。
眼看着自己末日就到了,王伸汉一不做二不休,通过包祥,重金买通了同在李毓昌身边当差的顾祥、马连升、李祥等人。
干什么呢?在李毓昌喝的茶中放毒药。
这些人伪造了李毓昌自缢的现场,然后由王伸汉上报给淮安知府王毂。
王毂收了王伸汉的银子,也四处做假。
两江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日章没发现其中有诈,这么大的一件事,居然被王伸汉瞒天过海骗过去了。
李毓昌的遗体被运回山东即墨老家下葬后,他的堂叔李太清在整理李毓昌遗物时,意外发现李毓昌写的一篇草稿。
上面说山阳知县王伸汉上负天子,下负百姓,私吞救灾款,要用银子收买我,我当场拒绝。
李太清觉得李毓昌的死没那么简单。
接着,李毓昌的夫人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又发现了疑点。
李毓昌有一件皮衣,上面有血斑。
林夫人找堂叔一核对,二人都认为李毓昌是被人杀死的。
李太清赶紧把李毓昌的坟墓打开,检查尸体时,用银簪一试,银簪变黑。
不用问了,肯定中了毒。
而凶手,最有可能的就是王伸汉。
李太清,在族人的支持下,进京告御状。
一切都还顺利。
状子被呈到了嘉庆帝手上。
嘉庆帝虽平庸,是非还是能分得清的。
王伸汉私吞官银已是死罪,又勾结恶奴,毒杀朝廷官员,简直是闻所闻未的巨案。
嘉庆帝让铁保和汪日章调查此案。
可这些人担心此案影响自己的仕途,拖延不办。
等了几个月都没见动静,嘉庆帝被激怒。
江苏方面,那就由山东方面查案。
山东巡抚吉纶自然不会为外省的同僚背黑锅,查得非常仔细。
案子很快查明:李毓昌确实是被毒死。
嘉庆帝有了实锤,立刻逮捕王伸汉以及几个恶奴,交给大堂严加审讯。
王伸汉等人的心理防线很快崩溃,承认了杀害李毓昌的罪行。
判决结果:王伸汉罪不如恕,和包祥一起被斩首。
接受王伸汉贿赂的王毂也是同犯,判处绞立决。
砍头,已是便宜了王伸汉和包祥,倒霉的是顾祥和马连升,被凌迟处死。
恶奴李祥被押到李毓昌的坟墓处死,以慰李毓昌的亡灵。
至于糊涂的铁保,被嘉庆帝骂了个,发配新疆去了。
汪日章挨骂之后被革职。
嘉庆帝非常痛惜李毓昌这样的好官被谋害。
他在写给李毓昌的祭诗中说:毒甚王伸汉,哀哉李毓昌。
由于这个案子太过离奇精彩,被二月河先生写进小说,“添油加醋”,更引人入胜。
随机文章比黑洞更强大的天体,宇宙终极天体“类星体”盘点精神系异能有哪些,催眠/控制/精神穿刺/制造幻象/幻想具现化为什么看不到银河系,银河系大小远超想象/直径16万光年月亮为什么会发光,月亮发光的原理图解(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月球上的巨型飞船真相,一亿年前的外星人飞船坠毁月球
北魏第一大案“国史之狱”,北方士族遭到称重打击
拓跋焘的汉化倾向日益引起鲜卑贵族们的不安,企图更换的军事行动失败之后,这种不安变成了恐惧。
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区别在于,是把草场变成耕地,还是把耕地变成荒原?胡汉贵族们争相拓展土地,冲突在所难免,鲜卑贵族与汉人门阀展开新一轮的争斗,引发北魏第一大案--国史之狱。
北魏初年,汉族大臣崔浩当政。
崔浩不顾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试图按照汉族的世家大族的传统思想,整理、分别和规定氏族的高下,由是遭到鲜卑贵族的不满;此外崔浩又因主持编纂国史,无所避讳,直书了拓跋氏皇帝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
在太延五年(439年)十二月时,太武帝命崔浩以司徒监秘书事,中书侍郎、散骑侍郎张伟参著作事,续修国史。
太武帝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
崔浩他们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
当时,皇帝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
但是《国记》修毕后,参与其事的著作令史闵湛、郗标建议把《国记》刊刻在石上,以彰直笔,同时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经》。
闵湛、郗标,平时以谄事崔浩而获得崔浩的欢心。
他们的建议被崔浩采纳,太子也表示赞赏。
于是,在天坛东三里处,营造了一个《国书》和《五经注》的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万才告完成。
由于《国记》,尽述拓跋氏的历史,详备而无所避讳,其中直书了拓跋氏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
而石碑树立在通衢大路旁,引起往来行人议论。
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先后到太武帝前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恶。
太武帝命令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罪状。
崔浩被捕后,承认自己曾经接受过贿赂。
其实他对自己所犯何罪,也不明白。
太武帝亲自审讯他时,他惶惑不能应对。
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己亥(45年),太武帝诛杀崔浩。
在送往城南行刑时,卫士数十人溲(撒尿)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
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
同时,秘书郎吏以下也都被杀,而清河同族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太原、河东都被连坐灭族。
史称国史之狱。
北方士族在国史之狱遭到了沉重打击。
宋人刘攽等说:拓跋氏乘后燕之衰,蚕食并、冀,暴师喋血三十余年,而中国略定。
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魏书·旧本魏书目录序》。
他们指出鲜卑贵族与赵魏大族的矛盾,是颇有见地的,而崔浩正是这种矛盾的牺牲品,国史之狱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
不久,太武帝北巡阴山,后悔诛杀崔浩。
时北部尚书宣城公李孝伯病逝,太武帝说:李宣城可惜!既而又说:朕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但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随机文章股市鳄鱼法则的意思,及时止损才能避免99%的亏损空天母舰真的会有吗,十万吨的空天航母想要上天(痴人说梦)揭秘世界上最早的黑洞,原生黑洞比原子核还小/还会瞬间消失揭秘中国雾霾巨型不明生物真相,蝙蝠翅膀和庞大身躯比摩天大楼还高人死后究竟能带走什么,光棍来光棍去/有限的时间过上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