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明暗错觉的案例,法国国旗的占比看似相同?蓝色最多

【菜科解读】
虽然视觉上的错误有的时候会误导我们做出不正确的判断,菜叶说说,但是并非所有的错觉都是毫无用处的,比如黑林错觉可以用来审判犯人;垂直水平错觉可以用来设计服装,那么明暗上的错觉又有哪些用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利用明暗错觉的案例。
利用明暗错觉的案例在举例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明暗上的错觉的特点。
当某个物体受到明暗和阴影的影响的时候,会让人在知觉上得出物体有凸出或者凹入的结论,假如明亮部分在上方而阴影在下方,人们会认为物体的上方是凸出的而下方是凹进去的,而这是由于生活经验而造成的。
第一个案例:法国国旗。
我们知道法国的国旗由三种颜色组成,分别是红、白、蓝,很多人可能认为三种颜色的占的比例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它们的比例是35:33::37,它就是利用明暗错觉给人的一种误导,因为白色会给人扩张的感觉,而蓝色会给人收缩的感觉。
第二个案例:在舞厅或者夜店跳舞的时候,人们看到舞池中的人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似乎每个人都在不停的舞动,看上去非常的活跃,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可能很多人在重复一个轻微的抖动动作。
而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就是灯光打在舞池中造成的明暗差异。
从这两个利用明暗错觉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错觉在艺术、生活和军事上都可以有很积极的作用,比如在电影中用移动布景的方法可以达到人似乎乘坐交通工具的效果;在飞机或者汽车上的模拟装置也是与错觉有关的;在生活中错觉的运用就更为明显,服装的花色匹配和图案就有很多与错觉有关。
视错觉如何避免科学家在研究了诸多的错觉之后,发现有一些错觉是可以纠正的,但有一些错觉是无法避免的,比如矮中见高、虚中见实、冷调降温、粗中见细等等,既然它们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是利用它,因为事物本身就具备正反两面的。
1、虚中见实:在室内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条形的镜面玻璃,营造出一个虚拟的空间,但是在视觉上会让人觉得它就是真实存在的空间,所以虽然它是一种视觉的错误,但是却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会让人觉得室内变得更加宽敞了。
2、冷调降温:在色彩心理学领域,人们常利用视错觉,比如在厨房中大面积的使用天深色,那么人在里面会感觉比外面要凉爽,虽然这种感觉没有任何依据,但是却是真实存在的,而这是由于视觉错误给人心理上的一种错误信号所导致的。
最后我们发现,视错觉能改变人对于空间信息的接收,还能改变人和空间的交互感受,甚至可以通过视错觉给人精致美好的画面,所以我们既要防止错觉对我们认识事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利用错觉为我们服务。
法国如何赢得西班牙王位的?西班牙却失去了直布罗陀
直布罗陀位於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南端,原为西班牙的领地,自1704年起被英国割占至今。
直布罗陀扼守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咽喉,而该处海峡通道亦以直布罗陀命名,战略价值不言自明,其本身就是构成昔日大英帝国海洋霸权至为关键的一环。
300年以来,西班牙一直想收回直布罗陀的主权。
但由于西班牙的实力一直弱于英国,故在直布罗陀的争议中一直处于劣势。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与西班牙都加入了,而在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之下,直布罗陀的主权争议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淡化了。
但英国脱欧,却让西班牙再度燃起了收回直布罗陀主权的欲望。
西班牙在此前与英国的争执中,由于实力不如英国,往往得不到便宜,只能处于被动地位。
但英国脱欧,由于英欧双方体量的完全不对等,致使英国在与欧盟的脱欧谈判中,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
而西班牙更可以依托背后欧盟的力量,逼迫英国“交出”直布罗陀。
那么,英西两国的直布罗陀问题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得源于欧洲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之战。
1496年,西班牙的胡安娜公主(疯女)嫁给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菲利普(奥地利大公、西米利安一世之子)。
在西班牙的男嗣继承人(胡安王子)及长公主伊莎贝拉去世且都无子嗣之后,胡安娜及其后代就成为了西班牙王位的继承人。
以故,在西班牙的历史上就迎来了哈布斯堡王朝(1516年--1700年)。
胡安娜与菲利普之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不但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还继承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世界上的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也由此诞生。
此时的哈布斯堡家族不但拥有世界海洋霸权,也拥有欧陆的霸权,可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但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疆域虽然辽阔,却极为分散。
而各地的民族、语言、文化、风俗等差异也都比较大,在管理上很有难度。
因而,查理五世将自己的帝国。
原属西班牙领地(其疆域还包括在意大利的领地)及尼德兰地区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而奥地利的产业则传给了弟弟斐迪南。
由此,哈布斯家族就分为了西班牙系与奥地利系,两系为巩固家族领地及在欧洲与海外的霸权,互相联姻。
但长期的近亲婚姻,却给了哈布斯堡家族带来了厄运,其家族成员多患有疾病。
西班牙系的末代国王卡洛斯二世(1661年--1700年,绰号“中魔者”,其母为奥地利公主),就相貌而言就形同怪物,并且身患多种遗传病以及智障和癫痫等,体质更是虚弱不堪。
卡洛斯二世并无生育能力,因而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权就引发了争执。
卡洛斯二世在西班牙贵族的支持下,指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次孙腓力为继承人(路易十四的母亲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长女安妮)。
但是,却遭到了奥地利的反对,理由是路易十四之母安妮公主在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时,就已经宣布放弃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哈布斯堡家族近亲婚姻的目的,就是确保家族统治)。
因而,奥地利认为西班牙的王位,应该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次子查理继承。
最终,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而引发了十四年战争(1701—1714年)。
两方主要势力是:奥地利、英国、荷兰等国为一方,法国与西班牙等国为一方。
其中,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就是通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利益交换,拥护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的主张,才获得了普鲁士国王的头衔(勃兰登堡与普鲁士为共主联邦,而普鲁士在名义上并不属于神罗疆域,以故称普鲁士国王)。
英国之所以要支持奥地利,也是出于遏制法国的目的。
法国在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时期,王权得到空前加强,而法国的疆域、人口更远胜于英国。
其时的法国,不但是英国海上霸权的最强有力的对手,就英国的本土安全而言,法国也是英国的最大威胁(英国历史上的诺曼征服,就来源于英国海峡对面的法国诺曼底公国)。
而一旦法国获得了西班牙的王位,就可以控制从尼德兰(尼德兰地区的低国,原本就属于西班牙王室。
其后,荷兰取得独立,而比利时与卢森堡仍属西班牙)到伊利比亚半岛的广阔疆域,法国在各方面资源上都可以确立绝对的优势。
法国不但在海外能与西班牙海军联合,而威胁到英国的海上霸权。
在欧洲,也可切断英国与欧陆的联系,英国将完全被孤立,很难获得安全保障。
故而,英国站在了奥地利一方,也是在此期间,英国海军占据了直布罗陀。
双方交战十四年,打得精疲力竭,国力耗尽。
而此时,俄国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中(1700年-1721年),已经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加之,此时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查理六世),已继承了奥地利系的全部产业,并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出于遏制俄国、奥地利的目的,英国与荷兰都不愿意再继续与法国交战,而过分地削弱法国。
故而,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葡萄牙等国与法国,于1713年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
条约规定:各国承认法国路易十四的次孙腓力(已登基西班牙王位,为腓力五世)为西班牙国王,但必须放弃法国王位的继承权,法国与西班牙永远不得合并。
西班牙在欧洲的属地被瓜分,神罗皇帝查理六世获得了西属尼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及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撒丁尼亚、米兰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属西班牙的阿拉贡王国领地,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组成了西班牙王国),西班牙在意大利的剩余部分领土则由萨伏依获得。
而英国则从西班牙那里获得了直布罗陀与西属美洲专卖黑奴的权利,又从法国那里取得了纽芬兰、哈德逊湾等广阔的北美属地。
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的和约,于1714年签订(《拉什塔特和约》及《巴登和约签》。
而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和约,则在1720年才签署。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国虽然赢得了西班牙王位,但实际上却得不偿失。
法国不但国力耗尽,还赔上了很多海外殖民地,并且还割让了一些本土给奥地利与荷兰。
法国与西班牙被禁止合并(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法国民怨沸腾),法国在欧陆霸权也难以维系。
不过令路易十四欣慰的是,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被推翻,而在西班牙的统治(名义上)却延续至今。
西班牙的损失最大,不但在欧洲的飞地尽被分割,就连本土的直布罗陀也被英国割占,致使西班牙痛惜至今。
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西班牙可以说一蹶不振,自此退出了欧洲一流强国之列。
随机文章“东道主”与“东道国”的来历秦始皇到底为谁建了阿房宫?宇宙10大神秘谜案,宇宙中暗能量96%看不见摸不着(懵逼)导弹是谁发明的,冯.布劳恩在二战期间为德军发明中国第一块区块链牌照发给谁,区块链上市公司排名(耳熟能详)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法国和德国相比谁的坦克更先进?为什么法国还是被灭国了
德国闪击法国之时,主力突击的坦克是1号坦克、2号坦克,二者分别被投入了约500辆和1000辆,而当时德国在的坦克总投入量仅为2000余辆。
1号坦克正式服役于1934年9月,设计初衷是让它作为“教具”使用,使德国的装甲兵熟悉运用坦克这种新式武器作战。
所以在火力上1号坦克并不是特别的高,最早的主流型号仅装备两挺7.92mm MG13机枪,装甲也就13毫米。
2号坦克理论上应该算是德国的第一批主战坦克,它跟1号坦克的最大区别为,将1号坦克的机枪,变成了20mm的机关炮,使其火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2号这火力对法国这边来说可谓是“小渣渣”,此时法国已经开始装备了被称为char B1的重型坦克,该坦克的主炮为一门47mm高速加农炮,不但可以发射高爆炸弹还可以打出穿甲弹。
如此火力别说德国13mm上下的1号、2号坦克,就算此后被德国批准为主力的3号坦克、4号坦克也难以承受char B1的一击,毕竟3、4号坦克的装甲普遍都只有40mm左右。
与此同时char B1的车体前装甲厚度达到了40mm以上,1号坦克的机枪、2号坦克20mm的机关炮休想在正面伤它丝毫。
综上可见二战前期法国的坦克在火力、装甲的标准上确实是要比德国好,但历史的结果是遗憾的,就算是法国人的坦克更好,德国的坦克还是开进了巴黎。
法国人被迫在德国坦克的炮口之下接受“亡国奴”的命运。
至于为什么德国可以以弱打强,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即为战术思维的领先。
法国在一战期间先于德国使用坦克,致使德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一战结束后,大批德国军官开始研究坦克如何作战,并总结出了坦克将成为“陆战核心”的结论。
而法国这边则被自己的经验主义所困住了,一战中法国将坦克当做掩护步兵进攻的移动炮塔使用,成功突破了德国的防御阵地。
因而坦克在一战后,依旧是被当做“步兵支援”。
主流观点从未想过将坦克部队单独成军,并让他们单独进行作战行动,所有以char B1为代表的先进坦克走出生产线之后,立马被各个步兵军团抢去,完全只能分散作战。
德国方面虽然坦克火力不行,但是他们将坦克集中使用了,军中出现大量成编制的坦克军团,这些军团一出动少则10余辆,多则上百辆。
所以char B1在作战之时,往往是会被群殴“致死”。
再而德国的坦克轻,跑得比法国步兵的两个腿子快,所以在对法国作战时,总能强占先机,并依托自己高于步兵的火力,将其完全压制。
法国人就这样因为自己太过于依赖经验主义,最终被拥有对坦克运用更高理解的德国“灭国”了。
随机文章详解世界十大危险运动,最高死亡率达31%从月亮上看地球好恐怖,能够弄瞎你的双眼(地球亮闪闪)美国NASA承认外星人存在,NASA的秘密档案公布外星飞行器中国第一块区块链牌照发给谁,区块链上市公司排名(耳熟能详)神奇的镜子效应,相互喜欢的人就会产生镜子效应(死心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