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长期补叶酸,对身体有益还是有害,会有癌症风险吗?

【菜科解读】
“这不是孕妇吃的吗?我一大老爷们儿吃它干啥?”
53岁的陈叔被要求每天吃一粒叶酸,半年后,身体会出现什么变化了?结局让人出乎意料。
一、叶酸并不是孕妇专属!
陈叔因为最近总感觉身体不舒服,就连上个楼都胸闷气短,担心是什么病症,于是让儿子带到医院一查,才确诊了高血压。
虽然平常有在服用降压药,但因为控制不好饮食作息,血压总是频繁在155/88mmHg上下波动。
上周复诊时,发现血压又飙升了,一开始他还认为是仪器问题,后来几次测量结果都一样。
医生让这段时间继续观察再看是否调整用药方案。
几天后,他在家又自测了一次,发现血液还是没达到理想状态,大家也很疑惑为何降压药对他没效果。
“我妈之前也是高血压,吃药也控制不住,医生开了点叶酸,吃了一段时间血压就稳定了,你可以试试”
在朋友的推荐下,陈叔的儿子也买了点叶酸让他每天吃一粒试试看。
一开始他还很抗拒,觉得这是孕妇用品,后来耐不住儿子劝说,才试吃了半年,而这段期间,他惊奇地发现血压降了很多。
但他还是很疑惑,为何吃叶酸也可以降血压呢?
说起叶酸,很多人第一印象,应该是准备怀孕的人吃的营养素。
实际上,国际知名杂志《中风》上曾发表过相关研究,指出叶酸可以对血压的控制,中风的预防都具有显著作用。
叶酸之所以可以降血压,是因为可以代谢掉高血压患者体内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达到稳定血压的作用。
但并不是所有高血压类型病人都适合补充叶酸,一般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才推荐使用。
二、被严重低估的叶酸到底有多奇怪?
叶酸,学名叫维生素B9,是人体细胞必需的一种元素,因为是科学家从绿叶子中提取出来的,所以也叫叶酸。
人体摄入叶酸后可以帮助DNA、RAA、血红蛋白的合成,参与氨基酸代谢,骨髓幼小细胞也是它帮忙催熟的,所以对人体处于良好的状态的意义巨大。
但这么主要的东西人体却无法自我生成,所以人体补充叶酸的途径只能从外界获取,但也不用担心,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缺乏叶酸。
根据中华营养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叶酸缺乏的情况比较明显。
此外,叶酸对于很多病,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具体来看:
1、降低心血管病疾病风险
多项研究指出,叶酸补充可以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血管问题,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心血管病患者病情有明显改善效果。
2、降低糖尿病风险
一项关于叶酸与糖尿病关系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叶酸的摄入量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呈负相关。
数据显示叶酸摄入量最高的人,降低了30%糖尿病风险!
3、辅助造血功能
因为叶酸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所以在人体造血功能方面,叶酸作用也很主要,常见的缺乏叶酸患者会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出现乏力、疲惫、头痛、心悸和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
4、降低患癌症风险
因为叶酸也参与了细胞DNA的合成,可以让癌症基因失活,从根源预防癌症,但也有研究指出,过多摄入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5、预防老年痴呆
叶酸除了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的问题,也有降低脑神经受损,刺激营养神经,提升认知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
此外,叶酸补充后还可以增强免疫力;缓解中老年人的睡眠难题;甚至可以通过调节情绪,帮助抑郁症患者改善病情。
三、补叶酸要有“度”,3个详情要牢记
虽然叶酸有这么多奇怪的功效,但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往往因为错误补充叶酸导致出现很多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专家建议补充叶酸一定要注意这3个详情。
1、适量食用,幸免过量
人体对叶酸的摄入量最高可耐受1mg/d,超过这个标准可能会抑制锌的吸收,因此正确补充叶酸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适量摄入。
同时《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的多学科专家共识》建议,叶酸摄入最好通过食补,像菠菜、茴香、瘦肉、豆类和动物肝脏都是良好的补充来源。
2、服用叶酸时,应远离下列饮食
比如酒精、维生素 C、茶叶、辛辣刺激或油腻食物都会影响人体对叶酸的吸收,甚至会加速排出叶酸的速度,所以不合适服用叶酸的时候吃这些食物。
3、弄清禁忌症
叶酸服用过程也有禁忌,比如巨幼细胞贫血的患者,如果缺乏维生素B12,不能单用叶酸医治。
如果产生过敏反应、不耐受的人也不适服用,另外补充叶酸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因此,叶酸补充一定要遵循正确的医嘱指引,切不可自行服用,同时在平常生活中也要规避风险注意事项,结合自身情况适量补充。
参考资料:
[1]《「叶酸」的好处被低估了:不仅控血压还能防中风》.生命时报. 2022-09-12.
没牙的老年人还需要做口腔清洁吗?假牙也需要每天清洁吗
没牙的老年人还需要做口腔清洁吗有牙无牙都要做口腔清洁。
专家指出,有牙无牙都要做口腔清洁。
口腔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端,是与外界相通的开放性通道,口腔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非常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尤其是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就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除了龋齿和牙周病,口腔细菌还可以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感染率较高的是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保持口腔卫生不仅可有效预防口腔感染,还可以预防术后肺炎。
因此,手术前后的患者、老年人、长期卧床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为降低口腔细菌所引起的肺部感染以及其他部位感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一定要做好口腔清洁护理。
需要注意这些事项: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很重要。
准备手术的患者,建议在术前增加一次刷牙,有条件的可加用漱口水;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注意刷牙的动作和方向,刷舌头有助清除细菌,刷牙并非时间越长越好;使用软毛牙刷,至少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电动牙刷去除牙菌斑比手动牙刷略有优势;嚼口香糖要防止误吞。
假牙也需要每天清洁吗无论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每天需要清洁维护。
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
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
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戴上。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发展速度快、自我修复能力弱。
因此,老年人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提倡每年洁牙一次,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
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口腔疾病发生、控制口腔疾病发展。
老了就掉牙吗?老年人错误的口腔健康观念有哪些
老了就掉牙吗不会。
“老掉牙”不一定是因为老,而是因为牙齿有病,真正健康的牙齿应该和寿命一样长。
“缺牙”用医学专业术语表达叫做“牙列缺损”牙齿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强大的牙列,掉了一颗或多颗牙时,牙列就不再完整。
缺牙要修复,不然会引起以下后果:牵连整个口腔牙槽骨缺乏正常的生理刺激,容易出现萎缩,难以维持口腔颌面部的稳定。
影响咀嚼能力未经充分嚼碎的食物进入胃肠,增加消化道负担。
加快记忆力衰退牙齿神经与大脑相连。
掉牙后,支配牙齿的神经中枢逐渐萎缩,导致记忆力衰退。
诱发全身疾病缺牙者患心脏病、胃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关节疾病的概率更高。
老年人错误的口腔健康观念有哪些1、老掉牙无法避免很多人认为“老掉牙”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
实际上如果保健得当,牙齿的寿命是可以跟我们的生命一样长短的。
“老掉牙”都是因为龋病、牙周病长期积累所导致的,保护好牙齿,避免龋病和牙周病,就可以让牙齿一直用到最后。
2、缺牙不修复第二个误区是不处理缺牙,认为剩下的牙齿也够用。
实际上每缺一颗牙,咀嚼功能都会降低一分,还会对其他牙齿产生不良影响。
3、不定期洗牙洁牙再有就是老年人不接受定期洗牙洁牙,认为洗牙洁牙对牙齿健康有影响,这个也是个错误的观念。
实际上洁牙是我们牙周病、治疗牙周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对老年人来说甚至意义更大。
老年人应该注意定期接受口腔检查,让牙医针对口腔具体情况提供指导意见。
对于老年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8020”标准,也就是“80岁的老人至少应拥有20颗不松动的功能牙”。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仅仅到中老年才开始关注口腔。
实际上,在孩子出生后、还没有牙齿的时候,也要‘刷牙’了,这样不仅可以清洁口腔,还可以刺激牙龈、有益于乳牙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