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七成原发性高血压都与肥胖有关?躯干脂肪越多血压越高

正因如此,作为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参考指标,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
【菜科解读】
约七成原发性高血压都与肥胖有关。
正因如此,作为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参考指标,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也被广泛用于评估高血压风险。
但不久前刊登在《营养学前沿》上的新研究发现,无法反映身体脂肪分布的BMI,并不是一个评估预测高血压风险的完美指标,因为脂肪堆积位置对血压有着显著影响。
躯干脂肪越多,血压越高
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毅介绍,临床中常能看到一些肥胖的人血压并不高,且代谢水平正常,这种现象被称为“体重指数悖论”。
其原因是体重增加不仅包括了脂肪的堆积,可能还伴随肌肉量的增加,且脂肪长在不同部位对血压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为了解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到底会对血压产生怎样的影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联合进行了这项新研究,由此首次确定了人体各成分对血压变化的相对贡献值。
研究人员收集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中,1999~2018年内符合要求的14412名18~59岁参与者数据,具体包括血压、总肌肉量、躯干脂肪量、腿部脂肪量和手臂脂肪量等。
分析发现,无论男女,总脂肪量和总肌肉量都独立地与收缩压(高压)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缩压。
在调整了年龄、种族或民族、教育水平、体育锻炼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抗糖尿病药物及降脂药物服用情况、体重指数等变量后,脂肪分布与血压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躯干脂肪量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压)均呈正相关,是影响血压的最主要因素,贡献值约为38%~61%;其次是总肌肉量,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贡献值为35%~43%;最后是腿部或手臂脂肪量,贡献值为12%~25%,两者均与血压显著负相关,但腿部脂肪对血压的影响比手臂脂肪更大。
简而言之,躯干脂肪越多,血压越高;四肢脂肪多,高血压风险反而更低。
考虑到躯干和腿部脂肪量对血压的相反影响,新研究指出,“躯干和腿部脂肪量之比”可能是评估和预测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的更有效指标。
不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赵松博士说,由于参与者是中青年健康人群,上述研究结论可能不适用于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脂肪类型或许是影响因素
在张毅看来,不同部位脂肪对血压的影响差别,可能与脂肪类型有关。
身体脂肪可分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以及同时具有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细胞特征的米色脂肪。
棕色脂肪在体内较少,占人体总质量的0.1%~0.5%,占人体脂肪总质量的0.2%~3%。
其功能主要是消耗葡萄糖和甘油三酯,产生热量,主要分布在颈部、肩部、后胸和腹部。
白色脂肪占女性人体总质量的30%~40%,占男性人体总质量的15%~25%。
它的主要功能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能量。
白色脂肪通常分为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
内脏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和胸腔等靠近身体器官的位置,具有负面代谢效应,过多累积已被证明对人体健康有害,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皮下脂肪主要分布在四肢等部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相对中性的,甚至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米色脂肪零星驻留在白色脂肪内,主要存在于皮下白色脂肪,如腹股沟和腋窝处的白色脂肪中。
研究发现,在寒冷、运动、药物等作用下,白色脂肪组织可发生“棕色化”,部分转变为米色脂肪。
由于米色脂肪具有增加产热、促进能量消耗等作用,促使白色脂肪生成米色脂肪,成为当下肥胖症等代谢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
躯干是内脏脂肪的主要堆积部位,这或许是躯干脂肪导致血压升高的一个原因;而四肢部位的皮下脂肪发挥保护作用时,便体现为与血压的负相关关系。
不过,不同部位脂肪在生物学上的差异目前并未完全研究清楚,学界已经提出了可能导致这些生物学差异的多种机制,包括脂肪炎症、脂质储存和周转、脂肪因子释放等,但依然需要继续开展研究进行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同时发现,身体成分与血压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对男性来说,躯干脂肪、腿部脂肪、手臂脂肪、总肌肉量均会对收缩压和舒张压产生影响;但对女性而言,总肌肉量仅对收缩压有影响,与舒张压无关。
对此张毅解释说,脂肪累积过程中,男性主要集中在腹部,表现为“苹果型身材”;女性主要在大腿,常表现为“梨型身材”,这种分布差异本就可能对血压产生不同影响。
具体到研究中发现的差别,虽未完全清楚,推测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男女的身体成分存在差别,男性肌肉量显著高于女性,脂肪量显著低于女性,所以肌肉总量对男性血压产生较大影响。
其次,男女体重增加引发的生理变化不同。
男性体重增加,往往伴随肌肉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增强,从而对血压产生影响;女性体重的增加以脂肪堆积为主,会引起瘦素水平和瘦素受体表达的升高,这将间接造成血容量和心输出量的增加,以及外周阻力的增大,进而成为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原因。
防高血压首先要控体重
#p#分页标题#e#无论脂肪长在什么部位,减重都应成为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只是由于在减重过程中很难精准实现局部减脂,减脂降压的措施仍要从最基本的饮食、运动等方面着手。
张毅建议,日常至少要做到以下4点,才能有效控制好血压。
饮食上,适当多吃全谷物、水果、蔬菜、乳制品,以及富含多不饱和脂肪的饮食,减少高糖、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比如各类甜品、糕点等。
除立足控制体重外,还有一些食物与血压直接相关,需要科学调整摄入量。
首先是减少钠盐的摄入,日常餐饮中降低添加盐和酱油等咸味调料的使用量,减少食用快餐、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其次是增加摄入已知能辅助降低血压的食物,如叶菜、甜菜根等,以及其他有益血压的食物,比如富含镁、钙和钾的坚果、豆类等;此外,还可适量饮用咖啡、绿茶和红茶。
运动上,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都有好处。
建议每周5~7 天,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瑜伽、游泳),或高强度间歇训练,即短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和较轻松活动交替进行。
力量训练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进行2~3天的力量练习,但要避免运动后的暴饮暴食。
睡眠上,应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有利于控制脂肪量。
近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团队发表在《营养素》上的研究发现,与睡眠达到7~9小时的参与者相比,睡眠不足7小时的参与者身体各个部分脂肪量都会明显增加。
心理上,关键是减轻压力。
长期的工作生活压力会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包括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及伴随而生的慢性炎症,还有“压力激素”皮质醇的过多分泌。
这些变化最终会导致体重的增加。
专家最后强调,虽然BMI不是一个完美指标,但达到肥胖程度的患者,若经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仍无法减重,可考虑到专科门诊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哺乳妈妈回奶?健康自然的回奶
自然回奶如果妈妈给宝宝哺乳的时间已经达到10个月至1年,而且能够正常断奶,一般来说,选择自然回奶是最好的,而且成功率也比较高,对妈妈和宝宝都好。
如果奶水不是太多的妈妈可以选择一点点的减少孩子吃奶的次数,并且逐渐加长每次喂奶的间隔时间,每次给宝宝喂奶的时间也要慢慢缩短,这样宝宝的吮吸刺激的减少就会使乳汁分泌自然下降。
妈妈在饮食上要注意少进汤汁及下奶的食物,注意不要吃鱼肉,羊肉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另外,这个阶段妈妈可以丢弃宽松的衣服,穿上较紧身的衣服和内衣来帮助回奶啦。
人工回奶虽然人工回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果妈妈因为各种疾病或者特殊原因,哺乳时间不够10个月而需要选择断奶,尝试过自然回奶的方法不行,可以考虑采用人工回奶。
口服或外用中药类回奶药:如炒麦芽120g,加水煎汤,分3次温服;或食豆浆1碗,加少许白砂糖;或先将乳汁吸出,用皮硝50—60g,置于纱布袋中,外敷于乳房,潮解后需及时更换,每日3—4次。
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或肌肉注射雌激素类药物:如口服乙烯雌酚,每次5mg,每日3次,连服3—5天;或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每次2mg,每日2次,连续注射3—5日。
当然也可以找专业的催乳师,进行专业的按摩帮助回奶。
回奶的食物有哪些?典型的回奶食物有大麦茶、麦芽糖、韭菜、花椒、茴香、味精、人参、山楂、巧克力、苦瓜等。
最后需要知道的是,爸爸也要多抽时间照顾宝宝,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断奶、回奶这件事,其实是一家人的事。
吃会让肠道越来越堵 肠道健康有多重要
怎么吃会让肠道越来越堵1、节食或食量过小胃肠的运动是需要动力的,正常的饮食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基础动力,否则体内的废物很难被排出体外。
健康的饮食中,燕麦、红薯和红豆等杂粮薯类应占主食的1/3到1/2,饭量太小的人一定要及时调整饮食。
2、不爱喝水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膳食纤维的作用会受到限制,难以刺激肠道蠕动。
便秘者每天饮水量要比平时多2~3倍,分成8~10次喝,有助缓解便秘。
除了白开水,矿泉水、豆浆、绿豆汤等都是补充水分的有效手段。
3、吃得太清淡严格控制油脂,脂肪吃得太少,也会让肠道缺少脂肪的润滑导致排便困难。
便秘的人需要稍微多吃些油,尤其是香油,以及它的“前身”芝麻。
每天一勺,一周内就可以改善便秘。
4、缺乏果蔬的摄入全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是饮食中最好的膳食纤维来源,缺乏它们会导致便秘。
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的蠕动功能,从而帮助缓解便秘。
5、一次性摄入过多膳食纤维尽管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缓解便秘,但过量食用也会引起胀气和腹痛,导致便秘。
这是因为肠道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大量膳食纤维的摄入,排便能力跟不上。
为缓解便秘,建议膳食纤维摄入量循序渐进地增加。
说到日常保健,更多人关注的是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健康与否,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养护肠道。
肠道健康有多重要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肠道健康对人体也非常重要!肠道,不只用来排便肠道虽然并不起眼,但肠道却是人体健康的基石,肠道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素质。
肠道的重要性,从以下三点就能看出来:人体最大的加油站:99%的营养需要肠道吸收;人体最大的排污厂:80%的毒素和代谢废物依靠肠道排出;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淋巴组织集结了人体70%~80%的免疫细胞。
如果肠道的防线被破坏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