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高血压,一定要吃降压药了吗?最靠谱的解释来了……

【菜科解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3亿人,如此之高的发病人群,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不尽人意,不少患者甚至有一些误区,如高血压患者夏天血压低,是安全期,有的患者自行减药甚至停药,导致临床上高血压危象的患者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为何说夏季并不是高血压安全期,一年四季中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为何夏季是高血压危险期
夏季气温高,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流阻力小、压力小,血压自然降低,加之夏天出汗多,血液中水分减少后,有助于血压降低,很容易使人麻痹大意。
不少患者认为大热天里高血压患者血压普遍下降,暂时停停药也不要紧。
其实,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不同,对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差,气温一高,反而发生血压骤升,也可能发生血黏度增加,最后形成血栓等,其危险程度比冬天更厉害。
这是由于高血压患者本身有脑动脉硬化、血液易凝结倾向,加上温度高、出汗多,血液浓缩,血管容易堵塞。
因此,高血压患者夏天绝不可掉以轻心。
高血压患者一般夏天仍应坚持原降压方案,不能自行停药,更不要吃吃停停,如果自测血压明显偏低,建议医院就诊听听专科医生意见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哪些人群夏季要注意?
1
嗜好吸烟者
吸咽是高血压、冠心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
长期精神紧张,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4倍。
2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者
脾气暴躁,办事总爱瞻前顾后、反复思虑又难以下定决心以及过于焦虑、从事脑力劳动和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压。
3
饮食喜盐过咸者
饮食过咸,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吃得过咸会导致机体钠盐过多,血管阻力增加,心血管负担加大,促使血压升高。
4
长期过量饮酒者
长期大量饮酒,尤其贪杯易醉者,常常合并高血压、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
5
血糖血脂升高者
糖尿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30倍。
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则患脑中风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4倍;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正比。
6
超重和肥胖者
肥胖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压,而且也易导致冠心病、胆囊炎、关节炎等诸多全身性疾病。
肥胖者多数嗜睡、胃口好,易形成恶性循环。
7
久坐少运动者
熬夜,久坐,通宵达旦无节制娱乐的人,易患高血压。
8
中老年人
人到中老年易患高血压,其中45%父母有高血压病史;父母无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机率为3%。
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相关性心血管病占绝大多数。
全国每年有150万人因高血压引起脑中风。
9
其他
高血压还与这3个因素有关:(1)遗传;(2)不良生活习惯;(3)生活压力大。
一测血压高,就确定是高血压了吗?
临床上在诊室测量了一次血压数值略高,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需要3次以上非同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血压(即医护人员在医疗环境下按一定要求测得的血压)超过140/90mmHg就算高血压。
但高血压不能只靠一次就诊就下判决,最好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再就诊测量2-3次超过140/90mmHg,才能完全确定。
同时在家也监测血压并记录,最好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样多维度监测血压水平,综合下来才能判断为真正的高血压。
当然,有一种特殊情况叫白大衣高血压,这些人平时血压不高,但是一见到医生就紧张得血压飙升;或者平时血压偶尔高,在医院尤其高。
这类人群的诊断就需要借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协助诊断了。
确诊高血压,一定要吃降压药了吗?
答案是:不一定都要吃降压药。
很多刚刚诊断高血压的患者,会对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有所畏惧,认为只需要多运动、清淡饮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就能够控制高血压。
总的来说,确诊高血压后是否需要服药和是什么原因的高血压,以及其所归属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密切相关。
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进行心血管综合风险的评估并分层。
比如以下患者可能就不需要服用降压药物:
①部分继发性高血压可能通过手术治愈。
#p#分页标题#e#对于部分继发性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动脉缩窄等,通常在纠正病因/外科手术后,血压会逐渐降至正常,甚至可停用降压药物;
②部分中、低危高血压患者可先不吃药。
部分中、低危患者血压水平低于160/100mmHg,无心脑血管病,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
包括减少钠盐摄入、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减肥、增加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减轻心理压力。
但如果此类患者生活方式干预1-3个月后仍超过140/90mmHg,还是应考虑降压药物治疗。
没感觉就是没得高血压吗?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的,因此没有任何感觉。
但即使没有感觉,高血压仍在损害你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年轻不会得高血压吗?
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
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高血压,所以年轻人也需要进行高血压筛查。
有高血压可以不吃药吗?怕副作用
不治疗的高血压,比药物导致的副作用更危险!
控制高血压有许多安全有效的药物。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是轻微的、可逆的。
如果一种药有副作用,医生可以调整处方,换药。
高血压患者注意,夏季入睡前一定要测一次血压!
但是对于不少高血压患者而言,反而发现“夏季的血压比其他时候低了很多”。
那么,这是一件好事吗? 高血压,夏季同样危险 血压与季节和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血管尤其是外周血管舒张,再加上出汗量增加体液的流失,确实会导致血压轻度的下降。
但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这并不意味着疾病痊愈! 有研究显示,虽然在夏天时白天的收缩压(高压)平均能下降2~3mmHg,但夜间血压有可能会比冬天还高! 而且,夏天天气炎热,交感神经更兴奋、人体基础代谢率高,心率容易增快,更容易增加心脏的负担。
再加上温度较高时人体更容易出汗,汗液的流失也会造成血容量的减少,血液黏稠也更容易发生血栓。
所以说,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即使发现自己的血压有所降低,也千万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
而是要密切监测自己早中晚的血压状况,请医生做出进一步处置。
高血压吃什么药降压快效果好?高血压喝什么茶降压效果好
常用药物如非洛地平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缬沙坦等。
最快的降压药未必是最好的降压药,起效快,往往都是半衰期比较短,持续时间比较短的药物,迅速的降压使脑,心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然之间的头晕,心慌等不适,甚至诱发脑梗死。
高血压有哪些症状表现1、 头晕,头晕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并且没有特异性,原因也多种多样,涉及到全身的各个方面。
很多人分不清头晕和眩晕的区别,后者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一般多见于前庭器官疾患。
因此,家人需要问清楚患者是头晕还是眩晕。
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脑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的症状。
2、 头痛、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
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
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3、心悸,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
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
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 烦躁、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高血压易导致心脏肥大、心扩张等,从而出现心脏功能不正常,出现心悸的症状。
有些高血压朋友还有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等情况。
具体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忘记。
5、 出血,出血:较少见。
由于高血压可致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
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
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患者中,约80%患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