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骨质疏松是什么真相引起的能治好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5 点击数:
简介:女性骨质疏松可通过钙补充、药物治疗、运动调节等方式治疗。

女性骨质疏松通常由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年龄增长:随着

【菜科解读】

女性骨质疏松可通过钙补充、药物治疗、运动调节等方式治疗。

女性骨质疏松通常由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骨组织代谢减慢,导致骨质疏松。

治疗方法包括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和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同时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等。

2、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

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替代疗法,如使用雌二醇片剂,每日0.5-2毫克,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每日60毫克。

3、钙摄入不足:长期钙摄入不足会导致骨密度降低。

治疗方法包括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同时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片,每日500-1000毫克。

4、缺乏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骨密度下降。

治疗方法包括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如举重、瑜伽、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5、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病史的女性患病风险较高。

治疗方法包括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早期发现并干预,同时结合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每周一次,每次70毫克。

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综合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干预。

饮食上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运动上应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药物治疗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早期发现并干预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折风险增加、身体功能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严重时可能引发长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需要从饮食、运动、药物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

1、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轻微的外力或跌倒可能导致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脊柱和手腕。

髋部骨折尤其危险,可能导致长期卧床、感染甚至死亡。

脊柱骨折会引起身高缩短和驼背,影响呼吸功能。

手腕骨折虽相对较轻,但会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2、身体功能下降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和骨骼变形会影响身体活动能力。

脊柱骨折可能引起慢性疼痛,限制弯腰、提重物等动作。

髋部骨折后,恢复期较长,部分患者可能丧失独立行走能力。

骨骼健康下降还会影响肌肉力量,进一步加剧身体功能的退化。

3、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引发的疼痛、行动不便和外观变化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因担心骨折而减少社交活动,导致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也会增加经济负担,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4、预防和治疗措施饮食方面,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关键。

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富含钙,鱼类、蛋黄和阳光照射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

运动方面,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骨骼强度。

药物方面,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是常用治疗药物。

生活方式上,戒烟限酒、避免过量咖啡因摄入也有助于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综合干预。

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降钙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结合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能有效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1、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常用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和伊班膦酸钠。

阿仑膦酸钠每周口服一次,利塞膦酸钠每日或每周口服,伊班膦酸钠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使用时需注意空腹服用,避免与钙剂同时服用。

2、降钙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丢失,同时具有镇痛作用。

常用药物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可通过鼻喷剂或注射剂使用。

降钙素适用于不能耐受双膦酸盐的患者,尤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缓解作用。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通过模拟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雷洛昔芬每日口服一次,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

需注意可能增加静脉血栓风险,有血栓病史者慎用。

4、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

钙剂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IU。

钙剂可选择碳酸钙、柠檬酸钙等,维生素D可选择维生素D3。

补充时需注意钙剂与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服用时间间隔,避免影响药物吸收。

骨质疏松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如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等。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需要结合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核心在于增强骨密度和预防再次骨折。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双膦酸盐、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钙剂补充,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和饮食优化。

1、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骨折的基础。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可以改善骨密度,尤其适用于绝经后女性。

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钙剂如碳酸钙和维生素D3能够促进骨矿化,增强骨骼强度。

2、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骨折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

椎体成形术通过注入骨水泥稳定骨折椎体,缓解疼痛。

髋关节置换术常用于髋部骨折,恢复关节功能。

内固定手术如钢板螺钉固定适用于长骨骨折,帮助骨骼愈合。

3、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对恢复至关重要。

负重训练如步行和慢跑可以刺激骨形成,增强骨骼强度。

平衡训练如太极拳和瑜伽有助于改善身体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

饮食方面,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和绿叶蔬菜,同时减少高盐和高咖啡因的摄入。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是预防再次骨折的关键。

通过科学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结合,患者可以有效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治疗核心在于补充钙和维生素D,同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运动。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两者缺一不可。

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通过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满足身体需求。

1、补充钙质:钙是骨骼健康的基础,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800-1000毫克。

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豆制品如豆腐、豆浆也富含钙。

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以及坚果如杏仁、芝麻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可考虑服用钙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成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应达到600-800国际单位。

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自然方式,每天在阳光下暴露15-30分钟即可。

食物中,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以及蛋黄、蘑菇也含有维生素D。

对于日照不足或吸收不良的人群,可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3、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这些习惯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镁、磷等营养素,有助于骨骼的全面健康。

4、适当运动: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对骨骼健康尤为重要。

步行、慢跑、跳舞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骨密度,而举重、瑜伽等抗阻运动则能提高肌肉力量,保护骨骼。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增强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风险。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管理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干预,常见误区包括忽视早期预防、过度依赖补钙、忽略运动的重要性。

早期预防应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补钙需结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运动则有助于增强骨密度。

1、忽视早期预防。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年轻时开始,骨密度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

饮食中应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维生素D可通过晒太阳或食用鱼类、蛋黄等获取。

避免长期吸烟、酗酒,这些习惯会加速骨质流失。

2、过度依赖补钙。

单纯补钙并不能有效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症,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足,即使摄入大量钙也无法被充分利用。

建议在补钙的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或通过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3、忽略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是增强骨密度的有效方式,尤其是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

负重运动如步行、跑步、跳舞等,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

抗阻训练如举重、弹力带练习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

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

4、忽视药物干预。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仅靠饮食和运动可能不足以控制病情。

药物治疗包括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等。

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流失。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可以增加骨密度。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以促进骨形成。

5、忽略定期检查。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建议高危人群如绝经后女性、老年人、长期使用激素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可以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进行,了解骨质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措施,避免常见误区,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入手,定期检查骨密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与康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和运动康复,同时需关注病因如年龄、激素水平下降和钙质流失。

药物治疗可选用双膦酸盐、降钙素或雌激素替代疗法;营养补充应注重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和深海鱼;运动康复推荐负重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如散步、太极拳和瑜伽。

1、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管理的重要部分。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骨吸收,减缓骨质流失;降钙素如鲑鱼降钙素可缓解骨痛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雌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可改善骨密度,但需评估风险与收益。

2、营养补充对骨质疏松症的康复至关重要。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可通过牛奶、奶酪、豆腐等食物获取;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每日建议摄入800-1000国际单位,可通过晒太阳、食用深海鱼或补充剂获得。

3、运动康复是改善骨密度和预防骨折的有效手段。

负重训练如散步、慢跑可刺激骨形成,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平衡训练如太极拳可提高身体稳定性,减少跌倒风险;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降低骨折概率。

4、生活方式调整对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同样重要。

戒烟限酒可减少骨质流失,保持健康体重可减轻骨骼负担;避免久坐不动,定期进行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时间,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5、定期监测和评估是骨质疏松症康复的关键。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钙、磷、维生素D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康复效果。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与康复需要长期坚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营养补充、运动康复和生活方式调整,同时定期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才能有效改善骨密度,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康复效果。

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常用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和唑来膦酸,早期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

①抗骨吸收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丢失,阿仑膦酸钠每日口服一次可增加骨密度。

利塞膦酸钠每周一次口服,能显著降低椎体骨折风险。

唑来膦酸每年一次静脉注射,主要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

②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通过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量,每日皮下注射一次,适用于骨折高风险患者。

③钙剂和维生素D作为基础治疗,每日补充钙1000-1200mg和维生素D800IU,有助于维持骨健康。

1、阿仑膦酸钠是最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增加骨量,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密度。

建议早晨空腹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站立或坐位,避免胃肠道不适。

长期服用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骨代谢指标。

2、利塞膦酸钠与阿仑膦酸钠作用机制类似,但用药频率更低,每周一次,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研究显示,利塞膦酸钠能显著降低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的风险,适用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

3、唑来膦酸为静脉注射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每年一次给药,适合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患者。

其通过强效抑制骨吸收,显著降低髋部骨折风险。

注射后可能出现短暂发热、肌肉疼痛等副作用,多数可自行缓解。

4、特立帕肽是一种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通过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高风险患者。

每日皮下注射一次,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24个月。

5、钙剂和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建议每日补充钙1000-1200mg,维生素D800IU,可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

骨质疏松的治疗需个体化用药,结合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风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定期复查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综合管理骨健康。

骨质疏松患者应多食用富含钙、维生素D和钾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和香蕉。

这些水果有助于增强骨密度,改善骨骼健康。

1、橙子富含维生素C和钙,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骨骼的韧性,而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适量食用橙子可以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

建议每天食用1-2个橙子,或饮用新鲜橙汁。

2、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和钾,维生素K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形成,钾可以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减少钙的流失。

每天食用1-2个猕猴桃,可以有效改善骨骼健康。

3、香蕉富含钾和镁,钾有助于维持骨骼的酸碱平衡,减少钙的流失,而镁是骨骼的重要成分,适量食用香蕉可以增强骨密度。

建议每天食用1-2根香蕉,或将其加入早餐麦片中。

骨质疏松患者应坚持均衡饮食,结合适量运动和阳光照射,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确保骨骼健康。

长期坚持食用富含钙、维生素D和钾的水果,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骨质疏松引起的腰疼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物理治疗缓解,主要原因是骨密度下降导致骨骼脆弱和疼痛。

药物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和双膦酸盐;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增加负重运动和改善饮食;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和理疗也有助于缓解疼痛。

1、药物治疗是缓解骨质疏松腰疼的重要手段。

钙剂如碳酸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可以补充骨骼所需的钙质,增强骨密度。

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可以抑制骨吸收,减缓骨质流失。

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2、生活方式调整对缓解骨质疏松腰疼同样重要。

增加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和太极拳可以刺激骨骼生长,提高骨密度。

改善饮食如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和绿叶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和蛋黄,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不良习惯会加速骨质流失,加重腰疼症状。

3、物理治疗是缓解骨质疏松腰疼的辅助手段。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按摩可以放松腰部肌肉,减轻疼痛和僵硬感。

理疗如超声波和电疗可以促进组织修复,缓解炎症和疼痛。

这些物理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骨质疏松引起的腰疼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物理治疗。

通过合理使用药物、增加负重运动、改善饮食和进行物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腰疼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进一步恶化。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诊疗需要从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入手,主要原因是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破坏。

日常生活中应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并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药物治疗包括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

1、生活方式调整: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

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可通过食用奶制品、绿叶蔬菜和钙强化食品补充。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每日建议摄入量为600-800国际单位,可通过晒太阳和食用鱼类、蛋黄等获取。

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和力量训练能刺激骨形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速骨量流失,应尽量避免。

2、药物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可用于绝经后妇女,既能预防骨折又能降低乳腺癌风险。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促进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

3、定期监测: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建议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定期进行。

绝经后妇女和有骨折史的高危人群应提前筛查。

检测结果可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并评估骨折风险。

除了骨密度检测,还应定期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监测钙、磷、维生素D等指标,以及骨转换标志物。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诊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从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多方面入手。

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进行适量运动,避免不良习惯是预防的基础。

药物治疗包括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血液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高危人群尽早进行筛查,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骨骼健康。

五大臣出洋的意义是什么样的 对于事件的评价如何

清政府内部 以为代表的清政府内部顽固派对于考察团的态度是比较认可的。

乙巳年十月二十七日(1905年11月23日),考政大臣请训陛辞:据端方致张之洞函透露,慈禧当日“殷殷以考察各国宪政为属,冀归来后施行。

是此事尚有成立之望”。

端方、戴鸿慈离京当天,慈禧即向奕励询问立宪宗旨,奕励称中国“宜用君主立宪政体,由君主操权。

而商民凡有一切公约,参酌行之,当可有益无弊”,慈禧对此颇为认同。

五大臣考察团在国外考察期间,慈禧对于立宪一事更加关注,有报道称:“日前两宫面谕,现以时局艰难,力图变法,虽经拣派大臣出洋考求政治,究恐缓不济急。

尔大臣等务当细心讨论,可先定其大略,侯出洋大臣回国后再行参酌,择善而从。

”显然,慈禧对立宪的态度变得十分热心,倾向于认可宪政改革。

立宪派 由于上海的地理位置,两路考察团皆由上海放洋,考察完毕后亦取道上海返京。

上海作为立宪派活动的中心之一,两路考察团无论放洋还是归国之途,皆与上海立宪派人士密切接洽。

总体来看,上海立宪派对考察团持欢迎态度,积极为考察团建言,表现出强烈的参政意识,然而这并不表明对政府的真实动机毫无怀疑。

在考察团出国之前,上海立宪派的怀疑情绪即表现得较为明显。

如在之际策动端方等地方大吏的主角之一赵凤昌曾对端方言道:“欲预闻日俄和议未成,而改派考查,朝廷于立宪,仍为敷衍延宕之计,革命终不能免,可以早回,得南洋一席。

”在考察团出洋不久,张謇亦曾于日记中写道:“宪政之果行与否,非我所敢知;而为中国计,则稍有人心者不可一日忘。

此事将于明年秋冬之际卜之。

‘ 革命派 由于立宪问题在立宪派和统治集团部分官员之间形成了共鸣,革命派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小的担忧,如果清政府真的能够推行宪政改革,必将得到国民尤其是立宪派的大力拥护,其统治合法性将会得到稳固。

由此,革命派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将很难实现,于是革命派一面加紧组织起义,自同盟会成立到武昌革命爆发,为革命运动发展的“茁壮时期“;一面通过发表各类论说,以批判的武器揭露清政府推行立宪改革的虚伪性,考察则成为革命派批判清政府假立宪的焦点事件。

就后一方面而言,革命派以《民报》为舆论阵地,揭露考察团出洋考察期间的种种“丑态”,对考察团在国外的考察所得进行批判,并从理论上全面否定清政府推行宪政的可能性,形成反对清廷立宪的第一个舆论高潮。

总的来看,在五大臣出洋考察期间,反对立宪的声音虽然此起彼伏,然而在愈来愈浓厚的立宪氛围包围下,无疑处于下风。

意义 五大臣出洋收获丰硕,效果显著,推动了预备立宪的决策。

1906年(三十二年)回国后,载泽等编辑了书籍67种146册,并将其中30种分别撰写了提要,进呈光绪和慈禧御览。

另将购回的400余种外交书籍送交考察政治馆备考。

戴鸿慈、端方也带回许多书籍、资料,并赶写出介绍欧美各国政体制度的《欧美政治要义》供朝廷采择。

以后又编写了介绍各国政治的源流和概况的《列国政要》133卷。

这些书对和预备立宪的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大臣出洋所起的最重要作用是推动了清政府预备立宪基本国策的确定。

他们一回到北京就直奔复命,和光绪立即召见他们。

前后计召见载泽、戴鸿慈各2次,召见端方3次,尚其亨1次。

他们在召见时力陈“中国不立宪之害及立宪之利”,并一连上了好几份奏折,详加阐述。

其中最重要的是载泽的《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为解除慈禧太后对立宪的思想顾虑,着重指出君主立宪有三大利,即“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mǐ,平息)”,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开了一副包医百病的药方,令慈禧读后颇为动容。

端方也上了《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洋洋万言,阐述考察欧美各国政治的结论:“东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者,实以采用立宪政体之故。

”因此,“中国欲国富兵强,除采取立宪政体而外,盖无他术矣!”1906年8月25日,清廷命醇亲王载沣和各、政务处大臣及北洋大臣袁世凯等共同阅看考察大臣的条陈各折并会议讨论。

这实际上是决定国策的重臣会议。

会上多数人赞同立宪,少数人尚有保留。

8月29日,慈禧太后与召见诸大臣,决定预备立宪。

三天之后,即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9月1日,清廷正式颁布“仿行立宪”的上谕。

评价 对于五大臣出洋事件,英国《新达泰晤士报》、《摩宁普司报》、《纽加司络报》等纷纷发表文章评述,德国的著名汉学鼻祖福郎克在《科隆日报》上写道:“他们此次出洋是为了学习日本、美国和重要的欧洲国家的宪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特别是有着极大的可能,将西方的宪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结合中国的情况移植到中国去。

”《泰晤士报》评价说:“人民正奔走呼号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会到来的……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仅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

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

” 辽宁教育出版社顾问赵秉忠较早对五大臣出洋考察进行了宏观评价:“出洋考察宪政对五大臣来说,在国外或许多少嗅到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的新鲜空气,但这决不会改变他们原有的阶级立场;即便说,他们当中的个别人,思想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有了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的认识,但在当时也只能是幻想。

他们实际上不过充当了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中的工具而已。

” 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朱金元评价五大臣出洋考察说:“五大臣虽为清政府万世一系的封建国体寻求良方而出洋的,但在他国异乡里,沐浴了,耳闻目睹了资产阶级的物质进步后,引起了深思,这在他们的奏折中不时有反映。

出洋的结果,不但增强了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意向;而且使统治阶级内部开明思想扩大,一些亲贵大臣们也因此感到,强国之道‘已不在,而实以修政立教为本源’,萌发了‘更新庶政’的观念,从而有利于统治阶级上层中形成一个普遍的立宪要求。

”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藩从法制文明进程的角度积极评价了了五大臣出洋考察:“五大臣考察欧美诸国政治,不单纯是走马观花,他们也下马看花,进行了实际考察,并从考察中看清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在激烈的国际斗争环境,中国所处的劣势。

”“他们在奏折中提出的结论性意见,可以说拟定了晚清预备立宪的基本原则、框架和实施步骤,他们是晚清立宪的促进派,起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可以说晚清的预备立宪,是从五大臣考察宪政正式拉开序幕的,使得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靠近了世界近代法制文明的历史轨道。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五大臣出洋考察的随员中,有一些是既年青又思想开放的学人,他们经过西方民主政治的洗礼之后,不仅是晚清预备立宪的支持者、鼓吹者,而且成为时期法制的创建人。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晓秋认为五大臣出洋是标志着晚清中国官员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也是没落的清王朝企图自救的最后一次努力。

随机文章uso是什么意思,美国和苏联曾耗费巨资寻找USO不明潜水物专家解读导弹是核武吗,导弹更先进但不是核武埃隆马斯克spacex和NASA的关系是怎样的,spacex获取大量航天订单风靡整个大学的床帘现象,大学生陷入人际交流的困扰(自我隔离)揭秘长大的石头之谜,下雨会会长个头还会生出小石头(已经成精)

五大臣出洋简介 事件的过程及背景是什么样的

1905年(三十一年)七月,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不得不接受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立宪”的口号,挂起“预备立宪”的招牌,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臣分赴欧美日本等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

背景 20世纪初,经过了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王朝内外交困,统治摇摇欲坠。

1901年1月,被迫宣布要“取外国之长”以“补中国之短”,实行变法新政。

同年,张之洞、刘坤一联名所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也明确提出“拟请敕派王公大臣”分赴各国游历。

其理由是,“亲贵归国,所任皆重要职事,所识皆在朝之达官,故其传述发,尤为得力”。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以后,逐渐出现官员出洋游历尤其是赴日本考察的热潮,对推动的进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由于和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要求立宪的舆论日益高涨,驻外公使和地方督抚也纷纷奏请仿效日本及欧美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清廷决定派王公大臣出洋,深入考察欧美及日本等国政治,归国报告后再做决策,于是就有了1905—1906年的五大臣出洋。

过程 选派人员 清廷所派考察政治出使大臣的人选几经变动,最初曾想派贝子载振、军机大臣荣庆、张百熙和湖南巡抚端方,后因荣庆、张百熙不愿去,改为军机大臣瞿鸿禨与户部侍郎戴鸿慈。

以后又因载振、瞿鸿禨公务在身,不能出洋,改派镇国公载泽、军机大臣徐世昌,不久又追加商部右丞绍英。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9月24日,正值使团在北京正阳门车站上车准备出发时,遭革命党人吴樾炸弹袭击。

绍英等受伤,徐世昌兼任巡警部尚书也走不了,又改派山东布政使尚其亨和顺天府丞李盛铎。

因此,最后真正出洋的五大臣是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铎,全部是高级别的一二品大员。

镇国公载泽,新觉罗,满洲正黄旗人,是第五子惠亲王之孙,其妻与光绪皇后隆裕是姐妹,属近支王公,宗室贵胄,故出洋后常被外国报纸称为“亲王殿下”。

他是深得宠信的亲贵,出洋前任盛京守陵大臣,回国后不久就升任御前大臣、度支部尚书。

户部侍郎戴鸿慈与湖南巡抚端方都曾在慈禧西逃时护驾有功,获慈禧赏识,刚出洋就分别被升为和闽浙总督,回国后端方更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尚其亨是二品布政使,汉军旗人,并与慈禧沾亲。

而李盛铎原是慈禧宠臣荣禄之心腹,此时被任命为出使比利时大臣兼考察政治大臣。

五大臣出洋还选调了大批随员,选拔标准是“必须择其心地纯正见识开通者,方足以分任其事”。

随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级别较高、素质较好,不少人后来成为政坛和外交界的风云人物。

他们先是奏调了38人名单,实际上后来分两路出发时,仅载泽一路在其日记上提到的随行或先遣人员名单已达54人。

戴鸿慈一路,其日记所记同行随员也有48人。

随员中包括部分京官,如御史、内阁中书、编修,各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还有地方官员,如道员、知府、知县,海陆军官如参将、都司,以及地方督抚派的随员和留学生等,有些是精通外语和外国情况曾经留学欧美、日本的归国留学生。

其中包括时代当过内阁总理或部长、公使的熊希龄、陆宗舆、章宗祥、施肇基等人,还有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

随员们各有分工,分别担任先遣联络、考察、翻译、编撰等任务。

五大臣出洋目标远大,任务明确,调研细致。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16日,上谕规定目的是“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并要求在国外“随事诹询,悉心体察,用备甄采,毋负委任”。

临行之前,慈禧太后和连日召见考察大臣,认真听取了端方演讲《立宪说略》,并让考察大臣带上些宫廷御点路上充饥。

光绪帝还面谕军机大臣:考察政治是今天当务之急,务必饬令各考察大臣速即前往,不可任意延误。

出洋考察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2月11日,戴鸿慈、端方等人已经待命出发。

鉴于上次出行的教训,这次出发时,北京火车站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实行戒严,所谓闲杂人等一概不能入内。

“车站稽查严密,外人不得阑入”。

按照惯例,完成拜祭祖先仪式、求得祖宗庇佑之后,戴鸿慈、端方二位大臣由北京经天津至秦皇岛,再换乘兵轮“海圻”号前往上海,搭乘至欧美国家的船只,开始西行。

此外还有随行前往美国留学的八名学生,日后因在美国宣传孔教而声名远扬的陈焕章也在这群留学生之列。

12月19日,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的巨型邮轮“西伯利亚”号载着几十名考察人员,也载着清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殷殷期望,收锚起航,向着日本驶去。

善于观察的戴鸿慈刚刚上船,就详细地记录下整个邮轮的构造和机关设置情况。

12月11日,载泽、李盛铎、尚其亨等人也从北京出发,来以上海。

次年1月14日,这批考察团成员搭乘法国轮船公司的“克利刀连”号,先到日本,再转至欧洲等国家。

一路上也是众人拥簇,浩浩荡荡,同行的除了一干随员之外,还有各省选派随团出洋考察者六人以及留学生若干人。

尽管为节省时间多参观一些国家,出洋考察宪政团已经兵分两路行进,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行程还是很紧张的。

因此随行人员就各施所长,按照自己的领域去观察他国不同的方面,以期用最短之时间取得最大之功效。

自然,这次出国考察,宪政为首要之目标,因此,每到一国,对于议院的参观和议会制度的考察必在计划之中,由是形成一个惯例,也引发许多思考。

在戴鸿慈等人看来,在这些实行宪政的国家中,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为了国家利益做出的沟通以及君主和议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让他们。

当他们踏上所美国时,看到议院中的议员们“恒以正事抗论,裂眦抵掌,相持未下,及议毕出门,则执手欢然,无纤芥之嫌。

盖由其于公私之界限甚明,故不此患也”。

而当他们来到英国时,也注意到“议员分为政府党与非政府党两派。

政府党与政府同意,非政府党则每事指驳,务使折中至当,而彼此不得争执。

诚所谓争公理,不争意气者,亦法之可贵者也”。

在意大利考察时,戴鸿慈等官员看到意大利议会中往往由议院就可以决定国王任命大臣之去留。

对于这些考察大臣而言,此事让他们感到十分诧异:“义国任命大臣之权,操诸国王之手。

而大臣之不职者,得由下议院控诉之,而由上议院以裁判之。

欧洲诸国,政制相维,其法至善,胥此道也。

”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于这种政治体制的惊奇和赞叹。

在考察宪政之余,这些官员们也对日本和欧美社会的物质和文化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这样的社会氛围对于他们而言,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因此,在这为时半年的国外行程中,他们分别参观了一些外国的社会部门和机构。

大致说来,既有像政府机关、邮局、铸币局这样的行政管理和服务部门,又有像监狱、疯人院这样诸如管制社会另类人群的机构;既有像基督教青年会、商会这样的依靠宗教和社会力量所组成的团体,又有像美术院、博物馆、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可以说是比较广泛地近距离观察、了解了日本和欧美社会的不同侧面,并且与中国的社会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比较。

譬如,当考察大臣们在德国剧院观看戏剧时,对于德国人编排戏剧时所花费的心思感触颇多,认为像德国这样的欧洲国家非常注重戏剧对于民众的教化作用,因此“不惜投大资本、竭心思耳目”,遂联想到中国的戏剧改良在社会中遇到的重重阻力,不禁感慨道,“又安怪彼之日新而月异,而我乃瞠乎其后耶!” 在参观余暇,考察宪政的大臣们也在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

每当他们到大城市进行考察之余,总是不忘前往所谓“优游休息”之地放松一下:“每至都会繁盛之区,必有优游休息之地,稍得闲暇,即往游观,辄忘车马之劳,足益见闻之陋。

”相形之下,中国这样的“数千年文明旧域,迄今乃不若人”,难免让这些大臣产生相形见绌之感。

待他们回国后,便立刻奏请由学部、警部主持,在京师次第筹办这些公共设施,并由政府“饬各省督抚量为兴办,亦先就省会繁盛处所,广开风气,则庶几民智日开,民生日遂,共优游于文囿艺林之下,而得化民成俗之方,其无形之治功,实非浅鲜”。

他们不仅提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公园等,而且还不惜斥重金从国外购买回一批动物,放在北京新建的万牲园中,可以说是促成了中国最早的动物园的雏形。

归国献策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夏秋之际,经过近半年的海外考察,两批出洋大臣先后回到中国。

他们在梁启超和杨度等人在东京事先写好的有关实行宪政的文章的基础上草拟了一份“考察宪政报告”,向清朝政府复命,正式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并且还指出“立宪利于君,利于民,不利于官”。

此外,戴鸿慈、端方等人还根据从国外带回来的关于宪政的资料,编写出《欧美政治要义》一书,将欧美各国的政体或者相关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简略的介绍,“不仅对于改革政治和其他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也使慈禧和当权亲贵对于世界大势有所了解,宪政知识有所增长,有利于基本国策的确定”。

随机文章七福神简介宋朝历史上获评价最高的皇帝是如何拒吹枕边风?自然界神奇形成的风动石,小身躯支撑200吨的巨石(屹立不倒)探山东双乳峰诅咒,挖山者接连死亡/外形似少女的双乳秦始皇地宫被盗过吗,秦始皇地宫藏万吨水银无人敢挖(剧毒)

加入收藏
               

女性骨质疏松是什么真相引起的能治好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