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为什么竹子开花成了不祥之兆?

为何竹子开花成了不祥之兆?本是开花结实的普通植物,为何小小一束
【菜科解读】
为何竹子开花成了不祥之兆?本是开花结实的普通植物,为何小小一束花让人产生了神秘莫测的联想? 印度梵文叙事诗《摩诃婆罗多》中也可以找到相同的说法。
1984年夏,中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箭竹大量开花,随后大片竹林枯死,造成珍稀动物大熊猫缺食死亡。
1911年、1962年、2006年,印度东北部米佐拉姆地区竹林三次开花,每次开花都伴随着大面积的鼠患和毁灭性的灾荒。
竹子开花难道真的是不祥之兆吗?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竹子开花是一件很难看到的事情。
根据科学观察,除了少数几个品种,竹子一般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会开花一次。
例如一些竹品种需要80多年才开花,桂竹需要120年才开花,还有很多竹子的开花根本没有规律可循。
于是,古人会误认为竹子不会开花。
当这些人突然看到竹子开花的时候,自然觉得怪异,进而认为这是发生某种不同寻常的事情的预兆。
如果此时恰巧发生了令人难忘的灾祸,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把它和竹子开花联系到一起,久而久之,竹子开花就被等同于不祥之兆。
据《山海经》记载,“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
竹子开花后,往往会绿叶凋零、枝干枯萎,最终死亡。
竹子的这种特性,促使人们把竹子开花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这也是人们把竹子开花看做不祥之兆的重要原因。
站在科学的角度看,“竹子开花为不祥之兆”实属无稽之谈。
那么,竹子究竟为什么开花呢?是为了繁衍后代,还是有其他的原因?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科学分析了。
不少品种的竹子都属一次开花植物,开花后,随即竹株枯死。
因此,和那些把开花当做繁殖方式的植物不同,竹子开花并非是为了繁殖。
竹子的繁殖方式有很多,例如种子繁殖、分枝繁殖、竹鞭繁殖、扦插繁殖,和开花没有多大关系。
有人认为,竹子开花是恶劣的生长环境引起的。
竹子开花往往发生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地方。
在这种环境下,竹子无法得到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它的光合作用日益减弱,它的生命急速衰老,最后只得开花、枯死。
不过,也有人指出竹子开花并非与繁衍后代毫无关联。
竹子生长到一定的年龄,必然会出现衰老,它们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一是不想“苟且存活”和新竹争夺养分,二是因为它们枯死之后,它们死去的尸体可以变成新竹的养分,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新竹生长。
因此,竹子开花并不是“不适应自然,被淘汰”,而是积极适应自然,为同类繁衍而牺牲。
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呢?为了解开竹子开花这一世界难题,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科学家把一些竹子安放在比较恶劣的环境里,结果竹子虽然开了花,但开花之后并没有死亡。
科学家又在试管里用充足的养料培育了一些竹子,这些竹子在开花以后仍然能够存活。
但是,当把这些竹子移植到自然界中,它们中的大多数就相继死去。
这些奇怪的现象说明竹子开花的秘密有着复杂的生物学原因,目前还不能被轻松破解。
不过,竹子开花之谜,对竹林生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为进一步揭开这个秘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仍然坚持不懈地对其进行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找到控制竹子开花的基因,抑制竹子开花,延长竹子寿命。
傲视群雄的后梁,为什么被偏居一隅的河东灭亡?
之所以会被河东政权(即先后号称晋、的政权)灭亡,主要原因是被河北藩镇抛弃。
的成功离不开河北藩镇的助力,的失败也离不开河北藩镇的背弃。
朱温与争霸之初,李克用麾下的勇士乌鸦兵凶悍无比,多次杀得朱温丢盔卸甲、望风而逃。
后来朱温与李克用分头对付河南、河北藩镇,朱温凭借宣武军为基地,打河南、山东的藩镇那是顺风顺水,很快就统一了中原; 李克用跟河北藩镇大战,却十分不顺,因为河北三镇是从中唐以来就有割据传统的,长久以来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集团,而河北三镇周边的藩镇也感染了这种风俗,实力十分强悍,李克用虽然兵强将勇,但也敌不过河北藩镇联手,所以很长时间内都没什么建树。
等到朱温平定了河南,开始挥师北上,夹在朱温与李克用之间的河北藩镇必须选边了,他们当然不会去选长期跟自己为敌的李克用,而是果断选择朱温,魏博镇早已是朱温的盟友,成德镇的直接臣服朱温,义武镇的王处直被朱温击降,李克用的盟军只剩下卢龙镇的刘守光,不久还背叛了他。
这时的李克用,连老巢太原都一度被围。
到即位后,经多年征战,因为后梁政治腐败,河北藩镇又逐渐倒向李存勖,像成德镇的王镕就是因为后梁的使者回去进谗,导致他决意叛梁;魏博镇的精锐军事力量牙兵被节度使罗绍威联合朱温屠戮待尽;义武镇的王处直对李存勖阳奉阴违,随即被养子王都废杀,王都直接倒向李存勖。
灰灰谈谈史觉得凡此种种,都说明河北藩镇已经归属到了后唐一方,后唐遂与河北藩镇联合攻打后梁,最终后唐军经苦战渡过黄河,奇袭大梁,消灭了后梁政权。
最后是李存勖侦知朱友贞的京都汴梁空虚,李存勖,不再与前线梁军纠缠,而是亲率数千精兵日夜兼程突袭汴功,后梁末帝朱友贞自杀身亡,李存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此时后梁还有六万军队在前线,由大草包段凝率领。
随机文章秦始皇到底为谁建了阿房宫?世界上十大最恐怖的木乃伊,女人和小孩被霍霍冻成木乃伊小行星也会有卫星吗?小行星妊神星有两颗月亮佐助通灵外道魔像为何没出现,鸣人和佐助谁更厉害细数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型号,最新型可临时改变打击目标
明朝灭亡竟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子孙太多?为什么这样说
王爷们没啥事干,天天生孩子,明朝败局已定的十七年(1644年),明朝宗室竟有33.28万人…… 明朝宗室人数如此众多,这和他们优厚的生活待遇是分开的。
坚定地认为子孙开枝散叶,就能巩固他的朱家天下。
不但儿子们都分封外藩,待遇更是优厚。
如果是亲王,一年的禄米高达5万石,而普通的郡王只有6千石。
而洪武中期的一品官,年禄米也不过1千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亲王禄米骤降为1万石,郡王也降为2千石。
不过,王爷们的子孙可以每年每人拿到最多1千石的禄米,而不受之前规定的60顷拨田的限制。
什么意思呢?比如王爷甲,他的子子孙孙所需要的生活支出,都要从60顷拨田产生。
很显然,靠这些薄田,压根不够王爷及其子孙们挥霍的。
朱元璋嘴上说减禄米是心疼将士们没饭吃,其实只是虚晃一枪,朱担心儿孙们没饭吃才是真的。
洪武时期的宗室禄米,是在每年的十月发放的,一年发放一次。
朱元璋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明朝刚建立,宗室其实并不多,主要就是他那二十多个宝贝儿子,以及不算很多的们。
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固,经济不断发展,宗室人口越来越多。
为什么这么能生?没事干啊。
明朝的藩禁制度非常严格,诸王名义上分封一地,实际上住进大监狱软禁起来。
除了有个别王爷奋发图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总数不会超过1%。
剩下的,不是吃喝,就是造人玩。
明初对宗室身边女人的数量也有限制,郡王除了王妃,不能超过4个妾。
但之后,大家都在玩命的生。
宗室是明朝的根本,明朝再抠门,也要养活自己家的亲戚。
朝廷每年调拨给宗室们的禄米,不说是天文数字,也让朝廷感觉到了压力。
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例,全国共生产粮米2285万石,而仅支付宗室的禄米竟高达853万石。
更离谱的是,河南省府库尚存的米粮为84万石,而河南境内宗室的禄米需求有192万石…… 封在河南的周王,洪武年间,只有周王一个人去封地。
百多年间,周王的人口达到1851位,一年要消耗禄米87万石。
当时有官员对这个数据非常震惊,直呼荒谬绝伦。
可是,就是这样能吃能喝,宗室们还觉得朝廷亏待自己,不给更多的粮食。
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就找朝廷哭穷,朝廷又不能不给。
恶性循环,最终无可救药。
王爷及其龙子凤孙们,仅靠朝廷发放的禄米,是“填不饱”肚子的。
他们还有另外的进项,就是朝廷分发的庄田。
从刚即位时的1425年开始,宗室们开始经营庄田。
这可以理解,朝廷给宗室们分田地,让他们靠收租子,也能吃上饱饭。
而且这些庄田是不需要向朝廷缴税的,赚多少都是自己的。
这无疑激发了宗室的贪婪,觉得自己还可以伸手向朝廷要更多的田地。
宗室们看中哪块地,不顾这里庄稼疯长,就说这里是荒地,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据为己有。
还有的“奸民”,主动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宗室名下,这样就能省下大笔的赋税,各种丑行,弄得天下乌烟瘴气。
而朝廷又念着宗室是亲戚,嘴上各种遵守法律,但实际上还是向宗室们做出了妥协。
到了明末,很多王爷们霸占的田地多达4万顷,比如潞王朱常淓。
著名的福王,家田也不过2万顷(原定也是4万顷)。
土地兼并之风,在王爷们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仅在万历年间的四川省会成都府,其所有土地,被宗室们霸占就有70%,百姓(地主)只占10%。
这是明朝王爷收入的全部吗?当然不是,他们还都是生意场上的天才。
朝廷不允许宗室经商,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约束,王爷们做起了生意。
什么生意赚钱做什么。
比如盐、茶这些生活必需品,王爷们用权势,以较低的价格从盐贩子那里买进大宗的盐,然后以市场价卖给老百姓…… 不过,更多的王爷还是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商辅出租,他们占的都是商业繁华地段。
还是拿福王朱常洵举例,他的封国在洛阳,可由于父母的宠爱,朱常洵在京城的崇文门外拥有两百多家店铺,大发一笔横财。
除了商铺出租,王爷们还搞起了果树种植,还有的变身煤老板,挖煤发财。
明朝宗室的收入进项,还有很多。
难怪有人说:明朝之亡,宗室之罪,甚于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关外的满清。
随机文章英国男子发现木乃伊猫,30年前就变成天然的木乃伊揭秘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长达446公里)德国MG42机枪的威力,半天一把机枪杀死4000人(号称希特勒的电锯)揭秘真正的嫦娥长什么样子,三界第一美人竟是丑陋的蟾蜍(辣眼睛)巴拿马运河谁修的,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吗(美国建造/不属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