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之治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洪武之治?

为消除赤字,元廷加重赋税,并且大量滥印新钞“至正宝钞”,随之产生的通货膨胀加上荒灾、黄河泛滥等天灾使得民不聊生。
而元朝
【菜科解读】
为消除赤字,元廷加重赋税,并且大量滥印新钞“至正宝钞”,随之产生的通货膨胀加上荒灾、黄河泛滥等天灾使得民不聊生。
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之一,当时属异族入侵,灭掉包括在内的各国,版图甚至扩张到北冰洋和地中海沿岸,但它进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强力打压汉人和南人(南宋人)。
1351年元顺帝派贾鲁治理黄河,征调各地百姓二十万人。
同年五月,白莲教与刘福通煽动饱受天灾与督工苛待的百姓叛元起事。
他自称明王,建立红巾军,据有河南与安徽等地。
红巾军与各地义军陆续起事,势力扩张到华中、华南地区。
隔年,红巾军的郭子兴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
不久,贫苦农民出身的安徽凤阳人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为妻。
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
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一块立足的基地。
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经过几年努力,其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
1360年,陈朱双方在集庆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势力遭到巨大打击,逃至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
1363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基本被消灭。
1367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率军攻下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灭,同年又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
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即位,开三百年的。
之后趁元朝内讧之际乘机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朝撤出中原。
之后于1371年,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于1381年,消灭据守云南的元朝。
最后,于1388年,深入漠北进攻北元。
天下至此初定。
由于幼年对于元末吏治痛苦记忆,朱元璋即位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惩治贪污的官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洪武时期,天下初定,,天灾频发,民生多艰。
但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宵旰图治,以安生民” ,终于形成一个“治世”局面。
帝评价朱元璋统治期间为“治隆唐宋”。
朱元璋自元末民变起家,以明初四大案血洗朝廷,虽为中央集权之需,然而破坏程度为后世诟病 。
文官系统和武将系统被清洗,宰相遭罢,中央政府破坏不堪,在应对地方藩王所发起的靖难之变的能力都没有的情况下,“洪武之治”的客观性理当存疑。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 随机文章请问秦始皇为何能创立霸业?派太监偷偷烧大臣朝服隔年发现洞还在!朱元璋下令:杀了人类为什么不把火山浇灭,岩浆能融化地球万物/无能无力人类无法抗拒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读懂将受益终生(准到可怕)黄延秋事件是真是假,黄延秋事件真相大白/科学证实外星人存在
明末大鼠疫简介 该鼠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
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
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
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和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
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明末鼠疫这场大鼠疫是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
所以当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根据华北地区明朝末年地方志以及一些明代人的记录,在其论文《鼠疫流行与华北地区社会的变迁》中,首次提出了明末席卷华北地区的瘟疫实际就是鼠疫。
近十年之后,他与李玉尚合著《鼠疫:战争与和平》,对前期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老鼠亡明”的观点。
异常寒冷的气候频繁引发水灾、旱灾、蝗灾、鼠疫等,成为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成为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
背景 生态破坏 历载,自明嘉靖始,明朝与蒙古边境之间常有变乱,致使许多汉人被俘或逃往蒙古草原,大面积的牧场被开垦为农田,改变了牧场的生态环境。
其中,原本生活在草原上的老鼠生存空间被压缩,人与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气候异常 同时,明朝末年恰又是旱灾频发的年代,万历期间曾有过三次大旱且均引发瘟疫;崇祯十四年,再遭大旱且历时4年。
旱灾肆虐,逃荒保命的不只是难民,老鼠也需到处寻找食物,较大数量的老鼠进入人类的居住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鼠疫杆菌通过寄存在它们身上的跳蚤将病毒传染给了难民,而难民的迁徙流动又使病毒延伸到更大的地域。
华北地区作为明末农民战争后期的主战场,天灾人祸并至,明末大瘟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酝酿。
1618年,万历46年,广东下起了大雪,这标志着“小冰河时期”的开始,从这时开始中国遭到了持续干旱和低温的侵袭,到1638年,崇祯11年,漕河干枯,1640年,崇祯13年,黄河干枯了,而长江和淮河竟然已经全部封冻。
朝末年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进入小冰河时期,全国性的旱灾蝗灾和鼠疫长年反复上演。
对于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根本无力抗拒这种打击。
伴随着自然灾害而来的是内部的暴动,东北和西南地区发生的叛乱。
崇祯10年-14年,中国华北地区连续4年大旱。
崇祯14年,在山西北部一个春季干旱荒野上的午后,一只因为体内鼠疫菌正在大量繁殖,而堵塞消化道无法吸血的跳蚤,跳上一只灰老鼠身上拼命的叮咬它,这时大量的鼠疫菌进入被叮咬的灰老鼠体内。
于是鼠疫菌在这个身材比跳蚤大无数倍的新家更加快速的繁衍,十多个小时以后,灰老鼠开始出现高热症状,它的内脏开始溃烂出血。
在灰老鼠死时,它体内的大量鼠疫菌开始转移到附件的其他老鼠身上,随后从一个老鼠家庭向另外的老鼠家庭传染。
常年干旱食物减少,老鼠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很快整个地区,都布满了鼠疫菌。
干旱缺水也导致了鼠疫菌以更快的速度繁殖。
很快成群结队的带菌老鼠由于高热导致身体炎热难忍,它们到处寻找水源拼命的喝水。
于是为了寻找水源,老鼠们集体出发,开始了向搬家的历程,在这个旅程中更多被感染的老鼠加入了搬家大军。
崇祯14年夏天,中国内地突然出现大群大群的老鼠互相咬着对方的尾巴成群结队渡过江河险阻,进入安徽,河南,河北等诸省。
50%的崇祯年份都是大旱,大旱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国民体质严重下降,卫生条件极度恶化。
在这一年崇祯14年,中国内地还是普遍大旱,在河北春季几乎无雨,老鼠大军找不到水喝继续向更南的南方进军。
同时饥荒中慌不择食的人们开始偷吃老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吃成片死在路边的老鼠,横扫全国的鼠疫大爆发终于开始了。
于是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了,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
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
京师大疫,天津大疫。
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
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
山东青州,济南,德州,泰安相继发生大疫。
安徽大疫,青蝇大如枣,凤阳府,安庆府,庐州府相继被鼠疫攻陷,死者最多的地方死亡人口达到90%,于是庐州府,就是现在的合肥一带,民有绝户,繁华大街如同静夜,无人行走。
流民因素 气候变化还会导致瘟疫的流行。
由于大规模的流民出现,瘟疫在明代后期也日益猖獗。
据《》记载,从1408年到1643年,发生大瘟疫19次,其中1641年流行的一次瘟疫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
当时著名医学家在《瘟疫论·原序》就着重指出:“崇祯辛已(1641年),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
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
” 随机文章昆式战斗机存在吗,专家认为数百年人类才有技术制造土星为什么不能住人,温度太低仅-130.15℃(表面为液态气体)人类世界其实是个程序,整个宇宙都是外星人进行模型试验为什么中国没有龙卷风,美国是龙卷风之乡/每年会发生2000多起龙卷风为什么太空看不到星星,太阳系以外的都是假象(谣言/阴谋论)
野生螃蟹能吃吗?野生的螃蟹做好吃有营养?
螃蟹是一种味美肉嫩的食物,适量食用能起到食疗作用。
螃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有效对抗结核病菌,对结核病的防治有很大的作用,其次,秋季吃螃蟹能滋补身体。
螃蟹的食物是腐质食物,所以会携带一定的细菌,在野外抓的螃蟹也不例外,那么,野生的螃蟹能吃吗?野生螃蟹怎么做才好吃呢?下面,和知识馆一起看看关于野生螃蟹的相关知识吧。
2、 野生螃蟹的做法(1)清蒸螃蟹最营养的吃法就是清蒸了,清蒸不会让螃蟹的营养大量流失,而且也能保证味道的鲜美。
为了避免螃蟹的肢体脱落,清蒸是最好的做法。
在清蒸螃蟹之前,要注意将螃蟹刷干净,以免有残留的泥沙,捆绑好之后,放上蒸锅,并洒上适量的姜醋汁和黄酒,使用中偏大火进行蒸。
(2)咖喱将螃蟹洗净、处理好后,切块备用。
西芹择去叶子,洗净后斜切成段备用。
洋葱也切丝备用。
起油锅,将螃蟹块蘸上少许面粉,放入锅中,炒熟至外表呈金黄色后捞出备用。
将锅烧热,加入油,将红辣椒末、红葱头末和洋葱一起炒香,再加入咖哩粉、红糖炒至咖哩香味散出后,倒入炸好的螃蟹块、西芹段、葱段以及鱼露、酱油和椰奶,炒熟后盛盘,再撒上香菜末即成。
(3)不吃螃蟹“四部件”蟹胃,就是蟹盖里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先吃蟹盖部分,用小勺把中间的蟹胃部分舀出,轻轻将外面包裹着的蟹黄吮干净。
蟹身,先用剪刀将多余的蟹脚、蟹嘴剪掉;用勺柄将蟹身中间一个呈六角形的片状物挑出来,那是蟹心部分,应丢弃;蟹肠,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蟹鳃,则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都应该清除掉。
(4)不能和螃蟹同食螃蟹与茶水不能同时饮用,是因为茶水会冲淡胃液,茶与柿子中的鞣酸较多,会使蟹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利于消化,凝固的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发酵后,可引起腹痛,呕吐,腹泻,花生仁脂肪含量高,油腻之物与冷利的蟹同吃,容易导致腹泻。
冷水,冰激凌等属寒凉之物,使肠胃功能降低。
西红柿也不可与螃蟹同吃,两者都同属寒性食物,同吃容易导致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