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轻易就夺了后周江山?只怪柴荣太聪慧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4 点击数:
简介:,可谓是时期第一明君。

可是,就是由于太过聪明,在弥留之际,自以为是的安排,导致柴家江山被手下心腹大将篡夺,令人唏嘘不已。

一.殿前司的崛起:禁军 五代始于后梁,

【菜科解读】

,可谓是时期第一明君。

可是,就是由于太过聪明,在弥留之际,自以为是的安排,导致柴家江山被手下心腹大将篡夺,令人唏嘘不已。

一.殿前司的崛起:禁军 五代始于后梁,朱温本为唐末宣武节度使,称帝后,就以自己的宣武镇兵为禁军,禁军长官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到了后唐,改为侍卫亲军司,统帅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周显德元年,周太祖驾崩,柴荣继位。

就在继位当年,北汉勾结契丹南范,柴荣御驾亲征,在高平大胜北汉军队,是为“高平之役”。

,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一战。

经此一战,柴荣威望大增,彻底坐稳了皇位,开始着手建立强大的后周帝国。

而之前的赵匡胤一战成名,开始发迹,成为后周重要的将领。

柴荣有感于前代,侍卫亲军总领禁军实力过于强大,而高平之战前期,樊爱能、何徽等将领又不听号令不战自溃,于是开始着手整顿禁军。

具体事宜交给了赵匡胤负责,选天下精壮补充殿前诸班,正式成立殿前司,位在侍卫亲军司之上。

从此,后周禁军分为两司,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

殿前司前三位的长官分别是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

其中,前禁军长官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位在殿前副都点检之下,高于殿前都指挥使。

周世宗柴荣像 二.“点检做天子”:宿将张永德出局 显德六年,刚做了不到六年天子的柴荣御驾亲征辽国,出兵仅四十二天,连下三关十七县,正准备攻打燕云首府幽州,结果突患重病,只得班师回到汴京。

在回京途中,发现一块三尺长的木板,上面有五个字,“点检做天子”。

时任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

“天子, 者当为之, 宁有种耶?”语出五代后晋悍将安重荣。

张永德的威望,让柴荣忌惮。

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是郭威的亲信,军中资历极深,未来的赵匡胤此前也是张永德的部下。

高平之战后,就是张永德向柴荣建议整肃军纪,诛杀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的大小将领70余人。

于是,张永德被解除殿前司都点检职务,解除兵权,加官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虚衔,而都点检的职务,则落在了资历尚浅、并且为柴荣心腹的赵匡胤头上,加检校太傅头衔。

赵匡胤像 三.“巧妙”的权力拆分 除了对张永德和赵匡胤的安排以外,柴荣安排的权力网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人,李重进、韩通、符彦卿、、、。

李重进,是后周太祖的亲外甥,高平之战后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禁军大帅之一。

李重进是个狠角色,论血缘关系,比柴荣更有资格继承后周皇位,故郭威在世时让李重进向柴荣下跪,以示贵贱,防止李重进争位。

当时,中央禁军以他和张永德为首,且二人不和,多有摩擦。

张永德已被废,柴荣自然不放心将李重进留在中央。

于是,李重进虽仍是侍卫司统帅,但被外放为淮南节度使,驻守扬州,防御江南的南唐政权。

而侍卫亲军的实际指挥权在副都指挥使韩通手里。

韩通,曾经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信,同时也深受柴荣的重用。

韩通征讨过、北汉和辽国,同时又主持开封城的扩建、修筑黄河河堤,是个全方面的人才。

他性刚而寡谋,脾气暴躁,有个外号叫“韩瞠眼”,由于其不善于搞关系,和朝中大臣的关系都很一般,因此在柴荣病重之时被委以重任。

在后来赵匡胤政变时,韩通是唯一一个想要率兵抵抗的,结果被杀害。

柴荣在病危期间,立魏王符彦卿女儿为皇后(小符后)。

立七岁的皇长子为,皇储。

符彦卿出身武将世家,为后唐名将第四子,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晋、后周、北宋五朝。

其在后汉时期,就是实力藩镇,封魏国公。

后周郭威时期,进封淮阳王,后为天雄军节度使,再进封魏王。

符彦卿,是柴荣为自己幼帝寻找的强大外援。

范质、王溥、魏仁浦并相,以范质为首相。

范质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时期就是已经是宰相,为一时。

王溥之前为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多次参与周世宗柴荣的重大决议,并且有善于选将的美名,此次被柴荣指定提升为宰相。

另,二人再加“参知枢密院事”头衔,参与管理军政。

擢升原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并且依旧为枢密使,主管军政。

魏仁浦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心腹,郭威临终前指定的辅佐柴荣之人,并且特意叮嘱柴荣,不要让魏仁浦离开枢密院,一定让其统领军政。

最后,柴荣又擢升原宣徽南院使吴延祚为枢密使,行左骁卫上将军,辅助管理军政。

至此,可以清晰地看到柴荣的权力安排了。

最有实力的张永德、李重进,一个闲置,一个外放,解除禁军兵权。

禁军交给“”赵匡胤、“最信任”的韩通。

赵匡胤资历浅,翻不起大浪。

韩通耿直又不结党,可以监视所有人。

同时,又以三个宰相分相权,而这三人又同时参与枢密,管理军政,在分军政权的同时又起到监视赵匡胤、韩通的作用。

最后还不放心,又将多次担任东西京留守的吴延祚安插在枢密院,将军政权再次分割。

地方上,安排符彦卿为外援,以防止中央生变。

一系列的安排,可谓环环相扣,将行政权、军政权、领军权层层分割, 互相制衡,权力安排看似极其平衡稳固。

四.机关算尽太聪明:平衡轻易被打破 令人的是,周世宗柴荣精心设计的平衡,轻易就被打破了。

首先,宰执集团就有问题。

周世宗弥留之际,觉得三人为宰相还是太少,于是召见赵匡胤(武臣之首)、范质(文臣之首),说:“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

”五代至北宋初期,宰相多为的潜邸旧人。

王著在世宗柴荣还不是皇储的时候就已经是其幕僚了。

可是,柴荣当时已经快去世了,范质认为王著一个嗜酒如命的人,不宜为宰相,结果就同赵匡胤商量了下,迟迟不发布任命,最后不了了之。

范质确为名相,虽不结党,但是为人过于自负,这也导致了其日后仓促下令赵匡胤北征,结果赵匡胤军队在手,发动兵变。

其次就是次相王溥。

王溥善于选将,自然也善于交将。

大文豪所著《龙川别志》里就记载,王溥曾经送给赵匡胤一座豪宅。

次相结交武臣之首,本就是大忌。

所以,很多人认为,赵匡胤最后兵变,王溥就是内应。

其实这种说法过于极端,但是王溥与赵匡胤交好,自然也不会过于防范他,客观上为赵匡胤兵变提供了便利。

最后,柴荣指定的两位禁军实际的统帅也有问题。

韩通,不善交往,而赵匡胤,很善交往。

前文已述,殿前司本就是由赵匡胤具体选拔组建,自然轻易结交了一批精英将领。

威望最高的李重进远离中枢核心,韩通以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的地位,想压制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本就很难。

此时,范质等宰执集团又犯了一个大错:将袁彦排挤出朝。

赵匡胤善于交友,而袁彦是极少的几位和太祖关系不睦的将领,时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的第四把交椅,本是限制赵匡胤的一枚好棋,结果被外放任陕州节度使。

袁彦被外放后,禁军中排名前几位的将领如下: 侍卫亲军司:(1)都指挥使李重进(挂名) (2)副都指挥使韩通(实权) (3)都虞候韩令坤 (4)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 (5)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 殿前司:(1)都点检赵匡胤 (2)副都点检 (3)都指挥使 (4)都虞候王审琦 这份名单中,殿前司的石守信、王审琦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

侍卫亲军司的高怀德、张令铎是赵匡胤心腹,在后来的陈桥兵变中均是头等的拥立之功。

而韩令坤、慕容延钊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是宋载,“素与太祖亲善”。

也就是说,后周帝国禁军系统,职位最高的九人中,除了李重进、韩通外,其余都是亲赵匡胤派。

本该互相牵制的禁军两大系统,都安插进了赵匡胤的亲信。

禁军如此,不知精心设计权力分割的柴荣,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最后一点,就是外援符彦卿也出了问题。

他的前两个女儿,虽然先后为世宗柴荣的皇后,但是很不巧的是,他的小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

作为外藩,中央生变的情况下本就很难迅速做出反应,再加上这层关系,只能说,天意难违。

如此权力格局,是柴荣生前没有想到的。

虽然历史极力把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塑造成一种偶然、突发事件,但是细细品之,赵匡胤在柴荣未死时便有预兆。

而且,看出赵匡胤野心的人不止一个。

右拾遗杨徽之就向柴荣建议过,“赵匡胤有人望,不宜典禁兵”。

世宗驾崩后,中侍御史郑起向宰相范质进言:“赵匡胤握禁兵,有人望。

”韩微,韩通的儿子,也多次看出赵匡胤不是人臣,多次劝韩通除掉赵匡胤。

最后,都没有实施。

直到最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创立北宋。

时也,命也。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随机文章后宫乱政的贾后清朝的公文制度大不同使用「奏折」向皇帝报告竟需要特权?中国飞豹战斗机的性能解析,比狂风战斗机稍弱(疑设计过时)揭秘赤练蛇有毒吗,长有后沟毒牙(被咬有一定几率中毒昏迷)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恐怖,实验证明世界虚假(造物主玩弄你的人生)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附近地铁站点一览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内收藏的文物多达三千余件,有想要了解陶瓷文化的小伙伴那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准没错,去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有没有直达的地铁或公交呢?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附近景点1、距离白塔公园约1.7公里;2、距离凤凰御园约1.8公里;3、距离杭州动物园约2.1公里;4、距离太子湾公园约2.2公里;5、距离雷峰塔约2.5公里;6、距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浴鹄湾景区约2.6公里;7、距离六和塔约2.7公里;8、距离花港观鱼约2.8公里。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附近交通地铁指南1、距离地铁4号线水澄桥站约680米;2、距离地铁4号线复兴路站约830米;3、距离地铁4号线、5号线南星桥站约2.3公里;4、距离地铁5号线候潮门站约2.5公里;5、距离地铁4号线联庄站约2.6公里。

公交指南1、距离施家山站约90米,可乘坐42路、87H路、87路、133路;2、距离复兴城市家园站约160米,可乘坐500路;3、距离八卦田站约360米,可乘坐87H路、87路、500路、大红豆数字旅游专线;4、距离水澄桥站约370米,可乘坐20路、39路、87H路、87路、524路、8202路;5、距离杭州陶瓷品市场站约380米,可乘坐20路、42路、62路。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 宋仁宗究竟有多仁慈

宋仁宗原名赵祯,十三岁就接过皇权,是北宋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

少年时期的宋仁宗由刘太后监国理政,刘太后霸道专权,使宋仁宗养成了文弱多猜疑的性格,这对后期宋仁宗执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仁宗最值得称赞的是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与他的为人宽厚和善有很大关系。

唯一遗憾的是,并没有皇子来继承他的皇位。

一、宋仁宗究竟有多仁慈古代君主一直崇尚"仁政",但是,据史料记载在宋仁宗之前的皇帝,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够真正的以"仁"来治政。

宋仁宗不只是对朝中大臣仁慈,他对身边的下人也很体谅,有一次,赵祯在花园散步,走了一会,身边的护卫发现他总是回头不知在寻找什么,护卫问他,他什么也不说,让人很是疑惑。

回到内殿,赶紧让下人给他倒水喝,下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在外面喝水,他边喝水边解释他回头看了很多遍都没看见负责倒水的小吏,他又怕自己一问,那小吏会受到惩罚,所以索性就没在外面说出来。

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仁宗仁慈和善的性格。

二、宋仁宗招贤纳士宋仁宗执政期间政通人和,思想开明,物质丰富,正因此,在那个朝代人才辈出。

宋仁宗十三岁接位,五十四岁去世,期间共处理朝政四十二年之久。

在这四十二年中,仁宗对犯错的官员采取从轻处罚,重新启用,不连累家族,给出路的宽厚待遇,这也让许多功大于过的人才有了回头之路。

仁宗的宅心仁厚,发现了很多人才,也留住了很多人才,营造出一种宽松、包容的选拔人才的良好氛围。

仁宗善于采纳谏言,鼓励大家有话直说,说得好采纳,说的不好不罚,这也是让许多人才都愿意为仁宗效力的原因。

宋仁宗执政期间的人才兴旺,在宋代历史甚至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不曾出现过。

加入收藏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轻易就夺了后周江山?只怪柴荣太聪慧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