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日两国到底差 花生米一忍再忍?

那么我们看一下数据:1937年的日本,工业增长速度高达9.9
【菜科解读】
说的简单点,抗日时期我们就是农业国家对抗工业国家。
那么我们看一下数据:1937年的日本,工业增长速度高达9.9%,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80%以上。
在看中国,此时的中国大多都是买办经济,即使把外国在中国开办的所有企业算在内,中国的工业产值也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
除了沿海部分城市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少数的轻工业。
中国绝大数仍处于手工阶段。
说得通俗点,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
全面抗战开始的1937年,咱们再做个比较中日两国的主要经济指标或工业总产值:日本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钢铁产量:日本580万吨,中国4万吨;煤炭产量:日本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石油产量日本169万吨,中国1.4万吨。
在1937年,日本具备了年产各种作战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的军事工业水平。
而此时的国民政府的军事工业水平,其实都继承了当时的清朝政府,甚至比清朝政府更差。
你一定会怀疑怎么可能,因为清朝政府毕竟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当时的民国那可是四分五裂。
整个国内没有生产大口径火炮坦克和汽车的能力。
当然了,也不是那么不堪,也能生产些飞机和舰船,但是主要零部件与原材料必须依赖进口。
远达不到支持一场全面战争的批量生产的规模。
那么我们再比较一下,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武器装备配比:日本陆军一个师团与中国陆军一个师对照。
这样公平吧?各种枪支,日军9476支,中国师3831支,掷弹筒,日军576,中国243;轻机枪,日军541,中国274挺。
重机枪日军104挺,中国54挺;野山炮,日军师64门,中国师12门;步兵炮,日军师44门,中国12门;除了这些日军,还拥有上千辆特种战车以及数10辆坦克。
而中国没有。
这是陆军,接下来看一下海军:1937年,日军的海军仅次于英美,实力位居世界第三。
中日战争爆发时,日本的海军航母就有4艘、主力战列舰9艘,轻重巡洋舰33艘。
除了这些还有主力舰和航母也在建造中。
那么我们当时的中国呢?此时中国海军都是清朝时期发展起来,比如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这个是光绪22年的,是北洋水师从英国购买的。
装备最好的巡洋舰“海琛”号,同样是北洋水师,从德国购买的排水量仅为2950吨。
也就是说此时的中国,海军的实力不足日本海军的1/20。
再对比一下空军:日本的陆军航空兵拥有各占作战飞机960架;海军航空兵拥有舰载机,陆基作战飞机640架。
而中国空军名义上一共有600余架。
为什么说名义上呢?其实真正参加的飞机才305架。
而这305架,飞机中应由于几机种复杂加之维修困难,这1937年中国空空军实际能投入战斗的军机,仅是223架,能执行作战任务的飞行员只有600多人。
那么国民政府一共70个师,其中40个师为黄埔系,也称为中央军。
其他都是地方军阀,武器参差不齐。
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一旦长期开战,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
可国民政府蒋介石。
从来没有和日本断交,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在正式向日本宣战。
这也成了蒋介石的一生污点。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其一,当时的中国,武器装备依赖进口,二来是怕海运线被切断。
如果中国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事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此时的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英国相比如何样?哪一个更强
由于在马来战役中英军输给了日军,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英国打不过日本,甚至有人认为英国是打酱油的角色。
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时的英国可不是打酱油的,二战时的英国绝对是世界顶级强国之一,比美苏并不逊色多少。
至于日本,和英国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英国表示:96艘航母12万架飞机,就问你怕不怕! 从整体上看,英国一直保留着职业军制度,虽然军队数量少,但实力可不弱,战斗力非常强。
英军在二战中和德国的战损比接近一比一,是少有的能和德国相媲美的军队。
英军不管是战斗精神、军人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是世界一流。
二战爆发后,为了应付德国的威胁,英国大规模扩充军队数量,动员人数超过1200万,总兵力激增到570万。
虽然军队素质有所下降,但整体实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英军的总体实际上比苏军差不了多少,只是一个侧重于陆军一个侧重于海军,英国是盟军方面第三大军事力量,实力不容小视。
陆军方面,英国陆军数量超过300万。
虽然英国陆军数量不是很多,但装备水平很高,因为英国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拥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二战中,英国生产装备了4786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24877门火炮、46万辆汽车,机械化水平和火力和美军一个档次。
其装备水平比日本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日军不管是火力还是机械化水平都和英国没法比,用德国人的话来讲,日本陆军还处于一战时期的水平。
在绝对的火力和武器装备面前,日本的万岁冲锋简直就是送死。
日本人打英国人和打美国人并没有多少区别。
如果日本和英国开战,4.7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2.4万门火炮,日军根本扛不住。
空军方面,英国空军人数高达108万人,有487个飞行中队,飞机产量高达12.6万架飞机,仅仅四发重型轰炸机就超过两万架。
如此强大的空军力量日本人望尘莫及。
当年德国空军在英国人手里都没有占到便宜,更不要说日本人。
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可是和德国空军打出了0.527:1的飞机战损比。
就凭日本的几万架薄皮空中打火机和那些几乎没进行过像样飞行训练的飞行员,根本不是英国人的对手。
海军方面,英国在二战中装备了96艘航母(含美国援助),100多艘战列舰和巡洋舰、291艘驱逐舰、238艘潜艇以及数量庞大的辅助舰只,海军总体实力远远强于日本。
英国的海军舰船数量和吨位是日本的数倍,造船能力和补给能力是日本的数倍,资源和资金同样是日本的数倍。
靠穷兵黩武打造的日本联合舰队不仅后继乏力,甚至连基本作战燃油都满足不了,想单挑比自己强大数倍的英国海军,结果。
实际上,如果日本和英国海军开战,即使没有美国,英国人同样会获胜,顶多在战争初期让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占点便宜,用不了多久英国就会拖死日本,英国也是和美国一样舰船越打越多的主。
96艘航母、上千条战舰和潜艇,如此庞大的海上力量,日本人不怕是假的。
不管怎么说,英国人毕竟是世界的老牌霸主,称霸世界海洋三百多年,底蕴和实力不是日本这种暴发户可以比的。
随机文章源平战争简介详解c5运输机和c17的区别,造价3亿美元的C17性能更优揭秘黑天鹅和白天鹅的区别,黑天鹅轻易换配偶/白天鹅至死不渝新西兰活捉一只恐龙,能活动行走自如吸引各古生物学家(假新闻)赫梯人如何消失的,最早使用生化武器所向披靡最后死于内战
壬午兵变对朝鲜有什么影响?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了伏笔吗
壬午兵变以士兵和市民阶层为主体,规模浩大,来势猛烈,1天之内迅速推翻了封建统治集团。
但由于起义队伍自身的阶级属性和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因而起义缺乏组织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从根本上导致其失败;起义士兵并未将革命进行到底,而是拥戴了另一个封建统治者执政,幻想由此获得解放;而且兵变盲目排外,拒绝改革,并不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再加上反动势力和外国军队的强大,壬午兵变只持续了1个月便在清军的镇压下以失败而告终。
它推翻闵妃集团、驱逐外国势力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反而使其加重。
但它仍然充分显示了朝鲜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精神,并种下后来甲午农民战争等一系列的群众斗争的远因。
壬午兵变还从客观上促进了朝鲜的近代化,初步唤起了朝鲜民族的觉醒。
壬午兵变是朝鲜政局的一次大洗牌,朝鲜虽仍由闵妃集团掌控,但势力已经重组,保守势力由于壬午兵变的失败而被打压,朝鲜社会在兵变后由封闭进一步走向开放,主张朝鲜近代化的开化党亦得以登上政治舞台,并引发了1884年的“甲申政变”。
朝鲜高宗也在兵变后下旨痛心疾首地反省自己的过失,并宣布他将“洗心涤虑,惩前毖后,政令之从前不便于民者,悉令除之,择循良之吏,以牧群生,讲究实效,思与一国更始”。
在洋务派的主导下,朝鲜开始了渐进式的近代化改革,设立内外衙门,开办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代购洋枪洋炮,代训新军,培养朝鲜的军事人才。
这些都可以说是壬午兵变间接对历史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壬午兵变是朝鲜由传统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的关键性事件。
壬午兵变还直接导致了外国势力对朝鲜渗透和干涉的加剧,并且是近代朝鲜问题国际化的契机,是清朝和日本在朝鲜半岛展开竞争的开端。
朝鲜和日本在1882年8月30日订立了《济物浦条约》,日本提出的包括驻军权等要求得到满足,进一步加大了对朝鲜的侵略。
清朝和朝鲜也于同年10月在天津签订《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海关监管权等一系列特权,并在朝鲜的仁川、元山、釜山等港口城市设立了清租界,从而使朝鲜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在清朝的斡旋下,朝鲜也进一步敞开国门,与英国、德国、俄国、法国等列强签订条约。
此后清朝和日本在朝鲜京城均有驻军,从1882年到1894年,清朝和日本在朝鲜明争暗斗,日趋激烈,直至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战胜中国为止。
因此,壬午兵变也为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随机文章发生在06年真龙吃人的照片真相,疑似神秘生物活吞游客外星人屠牛事件,牛羊被残忍屠杀身体器官被摘走/被提取DNA美国发现了一条火龙,特工秘密运回国做实验(找到飞行喷火真相)为什么来了美国就发胖,为什么在美国喝水都胖/你是不是有胖人基因奥丁和宙斯什么关系,奥丁和宙斯谁厉害/北欧神王奥丁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