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盗墓时?为何不能是兄弟档或父子档?民间有个传说

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官场上的贪腐日益猖獗,社会
【菜科解读】
《盗墓禁忌》一书中记载了明万历年间盗墓活动的繁盛情景。
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官场上的贪腐日益猖獗,社会上的拜金主义风气逐渐盛行。
再加上皇帝不作为,社会动荡,从而导致犯罪成本较低。
因此,许多人为了追求财富,开始觊觎起了埋葬者的财宝。
据说,在洛阳附近,有一对双胞胎经常从事盗墓的行当。
尤其是其中的弟弟,被称为"鬼老三",他身形瘦小,但动作敏捷,挖洞和打开棺材等技术娴熟。
当然,他的哥哥也是参与其中的,通常负责辅助工作。
这一次,两兄弟找到了一座古墓。
在天黑之际,他们挖好了进入墓穴的洞口,然后弟弟系着绳子,进入了墓道。
哥哥则负责在上方待命。
这户人家在世时应该很富有,所以他们的墓葬中放置了许多宝贵的物品。
弟弟找到了一个棺材,刚打开,突然发出一声轰隆巨响,紧接着卷起一片尘土,一切变得一片漆黑。
洞道坍塌了。
弟弟明白,这是哥哥的诡计。
没错,在如此多的黄金和玉器面前,所谓的兄弟情义都成了笑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人性的丑恶。
《扈园笔记》中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会让人更加感到悲凉。
据记载,在战国时期,有一位盗墓贼名叫阿三。
他的盗窃范围并不仅限于古墓,而是选择那些葬有丰富陪葬品的墓葬进行盗窃。
因此,许多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当时,民愤高涨,官府自然不敢懈怠,决心将他抓捕归案。
正巧,有一名妓女前来报案,称有一名男子曾与她过夜,并提到自己是盗墓贼,并认识阿三。
官府听闻后大喜,立即让这位妓女带路,一同前往抓捕这个小贼。
官府见到一个年轻人后,便想到了美人计,表示只要他告诉他们阿三的下落,他们将放过这位妓女,并让他们永远在一起。
果然,阿三最终出现了,被官府抓捕。
你猜结果如何?根据书中记载,这位年轻人实际上是阿三的儿子!为了一个女人,他竟然出卖了自己的父亲!这两个故事都在古籍中有记载,应该是真实的。
这也从侧面揭示了盗墓贼之间存在的一种潜规则:父子不能合作,兄弟或朋友也不可信任。
这些故事以及历史记载中的种种例子都向我们展示了盗墓活动背后的人性之险恶和丑陋。
贪婪、背叛和欲望使得许多人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失去了道德的约束和亲情的纽带。
然而,我们也不能仅仅将这些行为归结于盗墓贼,因为这种丑陋的人性在其他领域同样存在。
考古大揭秘之三星堆之谜下,三星堆文物考古
那么,三星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古国呢?为什们看到了一个神秘的古蜀国,这个古蜀国的存在时间非常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那么,三星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古国呢?为什么能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过程。
一:考古学家发现三星堆三星堆博物馆因为需要维修馆中的电路,所以在5月10日至11日这两天时间进行闭馆。
自从考古学家在三星堆发现古代文物,并有一次程度的研究发现,因此引起了许多人对于三星堆文物一饱眼福的愿望,而在五一长假期间,三星堆博物馆仅仅三天就吸引了将近五万人前来观赏,可以说是当时的现场真的是非常的火爆。
二:神秘三星堆考古再解谜三星堆创造和打破了许多的世界纪录、中国纪录,其中多项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
高64.5公分,两耳间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
长142公分,直径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
三:考古发现三星堆5月底,四川广汉,推开标着“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现场的木栅栏门,拾级而上进入考古大棚,4个透明工作舱内,穿着白色防护服的考古工作人员或在电脑前处理相关数据,或跪在悬空操作平台上拍照提取信息……忙碌而有序。
工作舱内的三星堆遗址3号坑到8号坑是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在今年3月20日和5月末,这6座“祭祀坑”出土的新文物,包括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巨青铜面具、青铜顶尊人像、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等重要文物陆续公布,“三星堆”成为霸屏热词。
从地理位置看,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谈到三星堆遗址,常用“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来描述。
将时钟回拨至上世纪20年代末,广汉太平场(今南兴镇)的燕道诚淘浚溪流,在溪底发现璧形石环数十枚及石圭、玉琮等,就此意外揭开了三星堆考古大发现的序幕。
沿着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时间轴线,193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那一年,由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美籍学者葛维汉带队,在广汉太平场月亮湾进行了三星堆的首次发掘,出土器物及残件600余件。
虽然此次发掘只有约短短10天,但意义重大。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三星堆考古发掘者根据历年所获资料,将属于同一遗址群的各地点统一命名为“三星堆遗址”并首次进行了分期研究,使人们对三星堆遗址的认识从无序走向有序。
时间来到了1986年,由于砖厂工人取土,于当年7月和8月先后发现1、2号“祭祀坑”,随后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其中以青铜器为大宗。
相关专家认为“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也由此掀起了一个国内外探索三星堆的热潮”。
从1986年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吸引世界就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告诉确实,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万娇在其2020年9月出版的《从三星堆遗址看成都平原文明进程》一书中,详细梳理了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考古工作,其中,从1987年到2014年共有15个重要时间点,考古工作包括对三星堆王城的初步认定完成、青关山台地发现“宫殿”基址等。
“非常奇妙、非常独特”是中华文明组成部分5月28日下午,在广汉举行的“中华文化全球推广 三星堆推介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介绍了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的最新文物出土情况。
“2020年9月至今,34家科研机构、高校系统开展祭祀区考古发掘工作,初步确定了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堆积状况和年代。
目前,3、4号坑内象牙提取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对象牙下文物进行提取;5号坑已完成西北区域除圆形金箔片之外的其他文物提取,基本确认到达坑底,下一步将局部开展实验室考古;6号坑正在进行坑壁以及‘木箱’的整体提取工作;7、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及灰烬堆积。
现已提取出土象牙、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文物上千件。
”胡冰说。
出土文物一次次更新,犹如打开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盲盒”,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5月30日下午1点多,三星堆遗址4号坑现场负责人许丹阳和几位工作人员“特别激动”,都在盯着“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的提取。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这位“95后”小伙子告诉而此前发布的青铜顶尊人像造型同样奇特:跪姿、双手叉指合拢,头像大眼咧嘴,表情夸张、神态虔诚。
相关专家评价认为,青铜顶尊人像将三星堆独特人像造型与尊造型相结合,彰显了三星堆与中原商王朝的紧密联系,描绘出三星堆虔诚而神圣的祭祀场景,展现了三星堆独特的信仰世界。
“三星堆非常奇妙、非常独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文化全球推广 三星堆推介会”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这样描述三星堆。
“独特”也是踏进三星堆博物馆看到馆内文物的观众的第一反应。
“看到青铜大立人像,我已经感到很神奇了,但看到后来的青铜纵目面具、青铜戴冠纵目面具等展品时,真的是一次比一次震撼。
”5月28日上午,特意选了工作日到博物馆参观的王梅(化名)说自己“被震住了”,她没想到观众会这么多。
在孙华看来,三星堆的独特体现在三星堆遗址既是包含了3个延续的考古学文化的典型遗址,也是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古蜀文化中心都城,并且在城市规划建设、宇宙观念和宗教崇拜上有自己创造的独特城址。
“比如,三星堆古城的城市规划蕴含着法象天汉的思想,对以后古蜀王国历代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在紧接三星堆古城之后出现的成都金沙遗址、古蜀国最晚的开明王朝的都城成都遗址均可找到印迹。
而且,古蜀国的都城规划思想,在秦灭巴蜀后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整合入秦汉文化体系中。
在秦统一后营建的大咸阳、西汉长安城乃至于隋唐洛阳城等,都还可以见到此类规划思想的孑遗。
”孙华说。
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随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考古成果的陆续公布,“这些成果如何解释”备受学界“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三星堆文化的特质,那就是以地域特征为主导的多元文化面貌。
”在“中华文化全球推广 三星堆推介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遗存首先以地域特征为主并深深烙上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印记,这体现了三星堆文化的开放性、吸附性及其吸纳能力。
”他进一步举例说,首先,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对其产生极大影响。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镶嵌有绿松石的铜牌饰、铜铃、玉器当中的玉戈、玉璋,老百姓使用的陶盉、觚形器,都是受二里头文化的影响。
商代时期,三星堆的青铜容器,如青铜尊、青铜罍,以及青铜铸造技术,尤其是范铸技术也都源于商文化。
至于那些怪异的、以前在其他地区不曾见过的青铜器,也有大量来自商文化常见的纹饰,如云雷纹、兽面纹、回纹等。
其次,位于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也是三星堆文化的重要“目前的一个推测是良渚文化覆灭后,一部分良渚先民到了中原,这样,文化因素又从中原辗转到了川西地区。
”雷雨说,“还有值得在王巍看来,三星堆既有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独特的文化面貌,同时又与夏商王朝关系密切,学习借鉴了夏商王朝的礼制,比如玉器、牙璋、玉戈等为代表的仪仗制度,商王朝时期的青铜容器代表的礼器制度等。
“由此可见,三星堆对外来文化既吸收借鉴,又创新发展。
尤其冶金技术传到三星堆,发展成为青铜人像、青铜神树这样的铸造技术,是了不得的发明和创造。
古蜀文明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又创新发展,所以才如此发达并呈现出浓厚的色彩。
”王巍说。
许丹阳告诉孙华认为,三星堆文明是在中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虽然三星堆是后发展起来的,但是它长期延续、特征最为鲜明,既有学习和模仿,也有创造和发展。
“可以说是多种文化的聚汇,之后又汇入秦汉文化,影响着中华文明。
”有哪些谜底尚未揭开2021年5月18日下午,孙华应邀在南京师范大学做了题为“探索古蜀文明的密码——《从三星堆埋藏坑看古蜀文明》”的报告。
关于“埋藏坑”的说法,孙华表示,在埋藏坑的性质问题上,学界的基本认识已经集中在“祭祀坑”和“埋藏坑”两个方面。
“祭祀坑说”认为,这两个坑是三星堆人特殊祭祀活动的遗存,这是学界最普遍的主流认识;“埋藏坑说”则认为,这是三星堆发生重大变故后毁坏神庙陈设的埋藏。
“根据此次考古新发现,也许会在该问题上有新的推进。
”孙华说。
三星堆祭祀区的新发现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悬而未解的学术问题,这是学界的共识,比如有望厘清最基本的年代问题和性质问题。
“过去我们只发现了两个坑,这次新发现从两个坑增加到8个坑,并且对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有助于复原当时‘神庙’或‘祭祀区’内部的空间,对完整认识当时的礼仪空间、宗教思想,乃至于反映的宇宙观念,都提供了重要资料。
”孙华说。
从著名的出土文物青铜大立人像手里握的是什么到是否会有文字发现,从如何理解几座“祭祀坑“的关系到三星堆究竟起源于哪里,从古蜀文化在文明交流中如何吸收融合为己所用到是否会有新证据出现支持远距离贸易……三星堆还有许多谜题待解。
正如许丹阳所说:“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出土了很多之前未见过的器物,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新问题,比如新出土的器物是怎么制作的,产地在哪里,祖型是什么,谁在使用……我们抱着这样的好奇心去探索,但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做基础性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令人振奋的是,本次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展现了中国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新进步。
在考古现场,“三星堆祭祀区考古现场发掘估计能在10月前结束,但之后的整理,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只七八年。
”孙华说。
链 接三星堆文化涉及更大范围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文物局指导四川省开展大规模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陆续发现三星堆古城、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仁胜村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
考古工链 接三星堆龙造型龙的造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在中国境内有大量的发现,是中华文明具有标志性的造型之一,并在后世被解读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三星堆把龙的造型装饰到跪坐人头上所顶的青铜大口尊的肩部,并且它比一般的铜尊肩部装饰要大得多,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是三星堆文明在吸收、借鉴其他区域文明因素的同时,发挥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延伸阅读多科技手段集成应用此次考古发掘,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
考古工
二战时期失踪飞机在火星出现之谜 组图
而在此“发现”公布前的1987年,前苏联也曾公布“卫星扫瞄”发现有一架“二战”时期的美国老式轰炸机停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坑里,从卫星传真照片上可以清晰地辩认出机上的美军军徽标志。
这两起闻所未闻的离奇发现,使得科学界为其绞尽脑汁,大伤脑筋。
也引起社会公众议论纷纷,一片哗然。
美国官方拒绝作出评论,瑞典的权威科学家威尔海姆. 格莱德博士则认为:路丁博士在火星看到的飞机与苏联在月球发现的飞机是相联系的, 也与失踪地“魔鬼三角”有联系的。
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不解之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50年前在百慕大神秘失踪 要了解这5架飞机是怎样从地球上消失的,还得把历史翻到52年以前,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平息的1945年12月5日,还带着“二战”硝烟的美国海军航空兵19轰炸机大队的5架格鲁门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芬德代尔堡基地起飞,飞往大西洋海上巡弋。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在波涛万顷的大西洋上未出现任何影响飞行的气候异常。
可是, 当飞机进入了以百慕大、 波多黎谷和迈阿密三点构成的三角地带__也就是以无数船舰飞机在此神秘失踪而闻名于世的“魔鬼三角”海域时,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失踪前飞机未发出遇险求救信号,失踪后也未留下任何失事痕迹。
与基地中断联系的时间是下午17时,派往该海域搜寻救援的马丁水手式(PBM)巨型水上飞机也没有再飞回来。
直到失踪2小时后的19时零4分, 芬德代尔堡空军基地却又意外地收到了它们不知从那个遥远空间发来的微弱、 反复的无线电专用呼救信号___“FT...FT...”,而这时飞机的燃油理应早已耗尽,求救又未报方位坐标, 搜寻救援已无从下手,于是, 对这5架飞机连同机组人员就只能作“遇难”处理而永远从军籍名册上抹去了。
事件已过去50年,岁月流逝,物换星移,军中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人们已经不再想它了。
万万不会想到他们在50年后的今天,竟还会奇迹般地出现在遥远的外星。
50年后在外星意外再现 发现飞机在火星编队飞行的天文学家克芬德.路丁博士声称:他在用计算机控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火星时,竟意外地看到已失踪多年的5架克鲁门复仇式轰炸机中的4架, 在距火星几公里远的空域作编队飞行,从这些飞机进入镜间--- 计算机自动跟踪进行图象处理一直至在镜间消失的时间推算,飞机的飞行速度竟达时速4万公里。
飞机是以紧凑的编队形式飞行的,而且飞行状态良好,看来是有人操纵飞行的。
并还能清楚地看到机上的美国军徽标志,这也是我认定它们就是1945年在“魔鬼三角”失踪飞机的根据。
博士评述此事时激动地认为“他的这一发现是自前苏联在月面发现美国轰炸机以来最令人兴奋的天文发现。
” 而苏联于87年3月由卫星传真在月球背面拍摄到的那架美国轰炸机原来停在陨石边。
而当苏联卫星于88年7月22日再次飞临该地搜寻扫瞄时,飞机却又不见踪影。
说明该架飞机并非永久停放该处,而是仍在活动。
对路丁博士这一事实存在(有电脑图象为证)而又无法理解的意外发现,科学界也有人怀疑他是“凭空编造”,而路丁博士则坚定地说:“我料到会有障碍和批评,但这丝毫没有困扰我,我知道自己看见了什么。
遗憾的是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从地球进入太空的, 和他们在太空做什么!” 他们怎样从地球进入太空 当5架轰炸机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消声匿迹之时, 美国《阿尔格松》杂志公布了这一事件,编辑部随即收到许多读者来信, 其中有一些信竟十分肯定地说“在百慕大三角区有通往天外的‘通天洞’......”美国航天航空物理学家莱特博士则严肃地指出:“在百慕大三角区几百公里上空经常停有一艘监视观察这一海域发生的一切的UFO母舰, 当人类完成一次类似月球飞行之类的重大空间活动,或他们需要获取什么有意义的信息时, 它就向下发出一个小飞碟,由他们从地球上取走样品, 进入魔鬼三角区的无数神秘失踪的飞机船舰很可能就是这样被‘取走’的。
因为是连人带物照单全收,因而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蔽薅烙信棘在1987年苏联于月球发现美国轰炸机,谈论到地球飞机怎会上外星时, 前苏战斗机飞行员彼德.格伦考曾说出了他个人发生在1948年冬天的一次奇遇。
“当时, 他正在西伯利亚沿岸进行飞行训练。
突然间,一个从未见过的闪光发亮的圆筒形飞行物出现在他的右侧,长度约500米,机体由耀眼的金属物制成。
由于刺眼,格伦考无法直视,突然觉得该管状飞行物发出了一股强大的吸力向他袭来,一瞬间格伦考的飞机失去了控制,管状物打开了两扇巨大的舱门,而当飞机正在被向舱门吸去的时刻,他看到飞行物内有影子走动,他们也在盯着他,也许是舱内看着他的人改变了主意,使他摆脱了一次危运,飞行物放了他,松开了吸力,关上了舱门,升空飞走了。
”东鳞西爪,不谋而合,百慕大上空的UFO魔影和格伦考遭遇UFO 险遭劫持的离奇经历,正好解开了“魔鬼三角神秘失踪”的飞机如何劫往外星之迷。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有的事物地球现有科学知识还无法解译,但并不等于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