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百慕大森林”之谜

【菜科解读】
据说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牧羊人和他的200只羊离奇失踪在这里,它坐落在特兰西瓦尼亚附近,占地面积超过250公顷,在半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冒险者。
附近的居民称,在森林的中心有一块空地,这块空地是通向神秘世界的入口,如果有人走进这块空地,那么他就再也无法回来了;也有人称一旦走近这块空地,人们就会感到焦虑并伴随着想呕吐的感觉;另外还有人称如果站的足够高远,就能发现森林中的树木都以奇怪的方式扭曲纠结在一起。
一位知名的生物学者Alexandrut在1960年时到西罗马尼亚的一处森林Hoia-Baciu旅行,他是冲着Hoia-Baciu有着丰富的超自然事件而去,并将他遭遇的经验作成笔记。
但在1993年他去世后大部分的笔记烧毁于一场火灾,剩下残存的笔记揭示他在Hoia-Baciu的人类实验,在每页笔记的最后一行他都写下,真相是残酷的无知才是幸福的。
10年后的2003年,罗马尼亚政府看过残存笔记后在好奇之下想要重现Alexandru的实验,他们招募了3位自愿者,并告知他们此实验目的只是想知道一般人如何靠着指南针和简陋的照明设备在异国旅行。
当然罗马尼亚政府是骗他们的,因为神智正常的人如果知道真相不可能当自愿者,政府也宣称实验成功者将获得丰富的酬劳。
第一位自愿者以下简称1号 1号由直升机送到森林的西边,抵达时间是午夜12点,他带着食物和饮用水H指南针和一盏足够亮到天亮的油灯,1号要依照指示往东边走直到遇到一条小路引导他走到一个小屋,里面会有政府特务等他,每30分钟要在纸上记录他所遇到任何事件,1号在2点抵达小屋,将纪录交给政府特务后,获得奖赏。
以下是1号的纪录:00:30分我停在附近一处溪流旁休息吃点东西,吓死人!夜晚孤独一人在森林里只靠着一盏油灯照明,所见之处都暗影幢幢,想像的比实际存在的还多。
01:00分我停在一处空地来换油灯,我发誓一定有东西在跟着我,我确定不是树的影子也许是动物。
01:30分现在我真的吓坏了!我感觉有东西从远处直看着我,我只能勉强辨识出轮廓,这东西一旦知道我正看着它就消失无踪,我开始觉得这个实验不单纯。
01:55分我找到那条小路了我可以看到小屋就在尽头,那东西一直跟着我每一步都更靠近我,幸好我有一阵子没有看见它,我应该赶快到那小木屋去!1号在之后几天持续在高度警觉的状态下,不久后才回复平静。
第二位自愿者(接着第二晚)
“打尖”是什么意思?
那么“打尖”是什么意思呢?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叫“打尖”。
据考证,“打尖”系“打火”之误。
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人们将一天三餐之中的中顿饭,因其正值日中之时,所以称为中火,后引申为旅途中之餐曰打火。
叫来叫去,不知何时何原因,又将打火叫成了打尖。
清人福格《回听雨答丛谈》卷11记:“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
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
谨按《翠华寻幸》,谓中顿曰‘中火’。
又见宋元人小说,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这在小说和杂剧中也俯拾即是。
《水浒传》第60回:“且说吴用、李逵二人往北京去,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
”《说岳全传》第8回:“当下牛皋、王贵将带来的家伙,团团的寻着些水来,叫众庄丁打火做饭。
”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仆云〕天明也。
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延伸阅读:广东人“打尖”,指不守秩序、插队的意思;四川人“打尖”,指农忙的时候在地里吃点小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定府衙的新春庙会 李之芳家旁曾有个的“仁义胡同”
这些场景并非景区工作人员空想臆造,其背后源自二三百年的民间传说,如“大堂审案”展现的就是清初重臣李之芳的故事。
李之芳,是今惠民县城南关人。
清初年间,能文能武的李之芳平三藩、剿余寇,官至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入阁办事”,被尊为“阁老”,是当时中职位最高的官员。
据说有一天,在京的李之芳接到一封家信。
信里说,自家因为盖院墙与邻居家发生纠纷,各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打起了官司,让武定府衙里的州官很是为难。
因为李家的邻居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大将傅友德之后,御史傅东!论官职,他虽不如李之芳大,但他的妻子是宫里的奶妈,论权势在朝庭也是屈指可数。
怎么办? 只要李之芳暗示一句话,想必那州官必然得偏向李家。
但李之芳只在回信中写了一首诗:“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一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
” 李家人看后一时难以理解,埋怨李之芳不太好说话,以后又反复琢磨了好多日子,终于领悟出李之芳的确,心胸倒底比一般人宽广。
就主动为邻居向里让出一墙基,重新把院墙建起。
邻居见李家主动往后退,很是惊奇。
等知道了李之芳的诗后,深深感动,也主动拆除了新筑的院墙,向里挪回了一墙基。
从此,在李家与邻居之间便形成了一条胡同。
人们对这种以礼相让、友好相处的邻居关系都伸大拇指头,就把这条胡同称为“仁义胡同”。
但在当年,书信往返将耗费大量时间,那么,当时的州官是怎么判的案呢?要知道,这两家他惹不起啊!欲知详情,去武定府衙庙会现场看看吧。
根据(仁义胡同)故事改编情景短剧,百姓鸣鼓诉冤,县官现场审案,满足游客对府衙文化的体验,使游客能身临其境领略府衙文化。
随机文章揭秘中国国花是什么花,牡丹VS梅花谁才是(两败俱伤菊花也来凑热闹)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揭秘赤潮为什么是红色的,赤潮藻因海水污染而爆炸性增殖(染红大海)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月球上有百万吨氦3至少够整个人类用700年日冕层是什么颜色,厚度几百万公里/温度超100万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