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阮福时的评价如何?阮福时为什么没有孩子

对此,越南历史学家陈仲金认为,嗣德帝与朝臣没有看到时局的变化,不图革新,使用老旧的儒家思想统治
【菜科解读】
对此,越南历史学家陈仲金认为,嗣德帝与朝臣没有看到时局的变化,不图革新,使用老旧的儒家思想统治越南,最终导致了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而对于嗣德帝禁教和处死传教士之举,陈仲金也给予批评,认为当时越南势力弱小还做出如此残恶之事,给予西方国家入侵越南的借口。
陈仲金还对嗣德帝使用卖官鬻爵的手法筹集赔款进行批评。
但在另一方面,陈仲金为嗣德帝辩护,认为嗣德帝深居宫中不知外面时事的发展,而朝廷大臣多是思想保守之人,因此受到蒙蔽。
嗣德帝没有儿子,收养了三个养子: 瑞国公阮福膺禛(阮福膺??,居于育德堂,即后来的育德帝) 坚江郡公阮福膺豉(阮福膺禟,居于正蒙堂,即后来的同庆帝) 阮福膺祜(阮福膺登,居于养善堂,即后来的建福帝) 而根据一些西方史料的说法,嗣德帝患有天花之病,因此得了阳痿的并发症。
嗣德帝共有300多名妻妾,但却没有子女。
西方史料称,嗣德帝在弥留之时咒骂法国的侵略。
嗣德帝书法工整,生性好学,常读书至深夜。
嗣德帝编有三本诗集,还亲自将汉文典籍译作喃字刊行,如《嗣德圣制字学解义歌》、《论语演歌》等。
嗣德帝一生著有4000篇汉字文章、100篇喃字文章以及600篇诗文。
嗣德帝去世后埋在谦陵。
根据阮朝大臣申仲??的描述,嗣德帝相貌儒雅,是一位善良和蔼的人物。
嗣德帝衣着简朴,侍母至孝。
他是一位勤政之君,许多奏折中批阅之文甚至比奏折原文还长。
随机文章皇帝在国外宣布退位、国内政客那着权力博弈⋯百年前的德国,从混乱中长出了什么?细说世界十大名胜古迹,中国长城是太空唯一可见建筑揭秘外星人存在终于被证实,金星/玛雅文明成为外星人存在的证据美国nasa最新发现血月,超级蓝血月时隔150年再现天空最后的晚餐多了一只手,达芬奇最恐怖的画(拉斯维萨看出玄机)
宋明理学重要特点是什么 重要的学派分别有多少
但从总体上看,它至少有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
(一)思辨化的儒学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传入中国以后,因其所具有的三世因果的彼岸性深深吸引了儒学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佛教与中国的本土宗教──和的发展。
但相对而言,儒家的应变总体上是滞后的。
在唐一代,儒家学者中的有识之士如、李翱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佛道二教尤其是外来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
但他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 比较简单化,韩愈主张“人其人,火其书”,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法来禁止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李翱思考得相对深入一些,主张援道入儒、以儒包佛,来解决佛教文化的冲击。
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原始儒家大部分典籍失传,直到近代才出土大量竹简,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先秦从“四 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灾异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而的阴阳灾异和神学 化的论证则更显得粗浅,实际上已误入歧途。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列于 “六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的道器观,的“仁”学,《孟子》与《中庸》对于“性”与“天”的问题的探讨。
理学家们吸收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邵雍的“太极”、的“太虚”、和的“天 理”、和二苏的“道”、陆九渊和的…‘心”,等等。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的味道。
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
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儒家的义理。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纲常人伦以及内含于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理。
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
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 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综观宋明理学,心学一派对于伦理道德以外的事物并无兴趣,理学一派由于“格物穷理”的理论指导,对于万物之理的认识仿佛也有超出伦理道德狭隘范围的趋势,然而其理论目的仍然指归于对儒家伦理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的把握。
所以,无论是理学的宇宙论、本体论或知识论,都不能简单地与西方哲学相比附,其思维的对象不是自然与万物,而是伦理与道德,其理论的旨趣不在于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以及人类理智自身的把握,而是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正当性的认识和对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
主要学派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王安石荆公学派 司马光温公学派 的蜀学等派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渠、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 胡安国、胡宏、与张栻的湖湘学派(以“性”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陆王心学于日趋僵化之际,而盛于中后期。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则于心学日趋式微之际,与事功学派合流而盛于。
总结 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佛教徒提出佛为正,儒道为邪教,三教归佛,又称“三教合一,: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统治者奉行以道为主的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体系——“理学”。
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当时佛教已经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进程)。
是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周敦颐:宋明理学之鼻祖,为宋明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二程老师,其对朱熹的思想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周敦颐著作《太极图说》被视为理学之大纲。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这里的“天理”即是封建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或以“”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并主张先理后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
朱熹为集理学之大成者,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③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考试的教科书。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但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时期理学发展到心学,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世界的本源是心。
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通过内心的自我反省达到“致良知”) 评价 顾炎武曾痛责明末以来的清谈理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老庄,今之清谈孔孟”。
颜元称:以为“秦火之后,汉儒掇拾遗文,遂误为训诂之学。
晋人又诬为清谈,汉唐又流为佛老,至宋而加甚矣。
仆尝有言,训诂、清谈、禅宗、乡愿,有一皆足以惑世诬民,而宋人兼之,乌得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仆窃谓其祸甚于杨墨,烈于嬴秦。
每一念及,辄为太息流涕,甚则痛哭!”又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其门生王源对理学虚伪性的无情揭露更为露骨,他说“明季流贼之祸,皆阳明所酿也”。
余英时说:“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
” 消极:理学被曲解之后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
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
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随机文章商朝三朝元老伊尹是怎么死的?揭秘伊尹死因之谜不是袁世凯!李鸿章临终前举荐「他」 葬送了大清帝国汉武帝刘彻是纯种的汉人吗?兵马俑是活人做的吗,兵马俑是活人俑吗(真人比例陶俑烧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牢骚效应,企业应对发泄情绪的员工宽容对待
秦始皇嬴政唯一一次格外开恩而埋下亡国的祸根
秦始皇与韩非的法治思想非常投合。
韩非主张依法治国、法不阿贵,一切人都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事,不可“释法用私”,不可“释法术而任心治”,即使是君主也要“守自然之道”,使法律纯洁淳朴,普及万物而不遗。
但韩非彻底的依法治国主张与君主专制集权主义是存在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如此看来,的统治只能是独裁统治。
独裁统治的最大特点是皇权大于国法,可以随心所欲地践踏法制,而无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权大于法的必然后果是权必乱法,法必阿贵,国必衰亡。
秦始皇做梦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一次漫不经心的法外开恩而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中车书令赵高,因为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
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
秦始皇却以赵高办事认真高效、勤勉敬业为由,赦免了赵高,恢复了他的官爵。
秦始皇选将用臣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对违反秦律者也是严惩不贷的,但却被赵高蒙蔽了双眼,只知道弃才可惜,不懂得德之不修的可恶,从中也可以看出,赵高是很善于伪装自己、迎合权贵的。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巡游天下时,病死于沙丘。
当时丞相、公子、中车书令赵高扈从。
赵高一向得到胡亥的崇信,很希望胡亥继位,执掌天下,又怨恨蒙毅曾依法惩治他而不为他开脱,因而有了害人之心,就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拥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李斯起初并不赞同赵高忤逆秦始皇的旨意,但赵高用能把稻草说成是金条的嘴巴,最终说服了他们。
赵高敢于冒杀身之祸阴谋立君,是因为他私心膨胀又工于心计,摸准了胡亥、李斯的软肋,这也是秦朝自变法以来人人奉行功利主义的恶果。
赵高之所以要矫诏把胡亥推上皇位,是因为他自信自己有办法随心所欲摆布胡亥。
经过赵高、李斯、胡亥的谋划,他们派使者以皇帝诏书的形式用罪名命令公子和蒙括自杀。
在那个君叫臣死臣必须死、父叫子亡子必须亡的封建社会,仁弱的扶苏只得选择自杀。
扶苏自杀后,蒙括感到疑惑而再次请求申诉。
使者将蒙括交付给执法官吏,换人顶替蒙括的职位。
使者回来报告,胡亥听到了扶苏的死讯,感念对先帝,为秦国一统天下、巩固政权、戍边卫国,功不可灭,就有点后悔自己和赵高、李斯做的过分了,想释放蒙括。
赵高害怕蒙氏再度受宠而执掌大权,心中怨恨他们。
蒙括攻城略地,战功卓著,又镇守边关十余载,声威震撼匈奴。
蒙毅是蒙括的弟弟,官至上卿,有贤能,为秦始皇所宠爱,外出则陪皇帝同乘一辆车,入内则侍奉在皇帝身边。
蒙括领兵在外守卫疆土,蒙毅在内出谋划策,他们号称忠信,所以诸将相很敬畏他们。
不除蒙氏,赵高寝食难安。
赵高假借为胡亥尽忠谋划的名义,想就此灭掉蒙氏,便进谗言说:“我听说先帝想提拔贤能的儿子立为太子很久了,而蒙毅劝谏说‘不可以’。
他明知您贤能而拖延着不让立,那就是不忠而迷惑君主。
以我愚见,不如杀了他。
”胡亥心有所动,便将蒙毅囚禁在代地。
此前已将蒙括囚禁在阳周。
秦始皇的丧车到了咸阳,下葬以后,太子即位为二世皇帝。
而赵高亲近,日夜毁谤蒙氏,搜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
识破赵高的进言规劝说:“我听说从前杀死他的贤明臣子而起用颜聚,暗地里采用的计谋而背弃与秦国的盟约,齐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
这三位国君,都各自因为用了改变旧规的人而丧失国家,祸及自身。
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考虑问题轻率的人不能治理国家,只靠自己智慧的人不能保住国君。
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战士们离心离德,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
” 可惜,胡亥不听,而派御史曲宫乘驿车去代地,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这对蒙氏家族也算是很幸运了。
你反复考虑考虑吧!” 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顺从先主的意志而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
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远远超过其他各位公子,我还有什么怀疑的。
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大夫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真实的罪名。
况且顺理成全是正道所珍贵的;严刑杀戮是正道所鄙贱的。
从前杀死三位贤臣为他殉葬,判处而其并无罪过,因此,秦穆公死后立为‘缪’。
昭襄王杀死武安君,杀死伍奢,吴王杀了。
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遭到普天下人的责怪,认为他们是不贤明的国君,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
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
’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听不进蒙毅的申诉,结果把他杀了。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
” 蒙恬说:“从我的祖父到他的,为秦国累积功劳和信义在秦已经三代了。
如今我统兵三十多万,虽然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可以反叛。
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
从前刚刚即位,还没离开幼儿的襁褓,旦背着成王上朝,终于平定天下。
到成王病情严重得很危险的时候,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祈祷说:‘国君年幼无知,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我来承受灾难。
’就把这些祷语记录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尽忠了。
到了成王能治理国家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备,必定出大事。
’成王于是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到。
成王到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周公旦的祷告书,这才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归。
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多方反复地咨询审察。
’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如此,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
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振作,终于使兴旺昌盛;夏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
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振作,听人规劝可以察觉警醒。
多方反复地考察,是圣明君主的法则。
凡我所说的话,不并是为了逃避罪责,求得免于惩处,我准备以忠言进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考虑遵循正道。
” 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
”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要无过而死呢?”过了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是该死啊。
起自临洮,连接到辽东,我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其间不会不切断地脉吧?这就是我的罪过。
”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胡亥即位后,任赵高为郎中令,宫内外之事皆依其谋划。
赵高因自己“素小贱”,地位卑微,如今虽有二世为靠山,也恐众臣及诸公子不服,所以鼓动二世诛杀大臣:“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生平所不可者。
”二世也觉得:“大臣不服,官吏尚强”,一帮兄弟还有争皇位的危险。
因此,就决意“诛大臣及诸公子”,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赵高与秦二世合谋,网织罪民,大肆杀戮忠臣和胡亥的兄弟姐妹。
虽婴劝谏,但二世仍然肆意妄为,“法令诛罚日益刻深”。
许多大臣被杀,公子中有十二人被处死在咸阳街市,十位公主遭受分尸酷刑死在杜县,家中财物都被抄没收入官府,互相株连被判罪的人不计其数。
二世还曾下令:始皇后宫无子者,一律为始皇殉葬,成为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殉。
二世唯恐为做工的工匠泄漏内部机密,竟于尸体下葬后,将所有在墓内工作的工匠统统埋在墓内,制造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惨剧。
同时,胡亥继续建造阿旁宫,修筑直道和驰道,赋税征收越发严重,兵役徭役没有止息。
面对奸臣当道、严刑峻法和沉重的税役负担,上至大臣,下至黔首,都生活在重压和惶恐之中,打算反叛的人越来越多。
陈胜、吴广等人在大泽乡起义后,英雄豪杰相继鼎立,自立侯王,反叛秦朝。
李斯的儿子李由任三川郡郡守,可群盗吴广等部向西攻取土地,过往出入郡境李由不能加以禁止。
击败驱逐吴广等部后,朝廷使者到三川郡调查的络绎不绝,责问李斯身居三公高位,为何让群盗猖狂到这个地步。
李斯恐慌害怕,又十分看重高爵厚禄,不知计从何出,于是迎合胡亥的心意,乞求获得宽恕,上书阐述:实行严厉的督察考核官吏的制度,是帝王之道,驭臣之术,兴国乐君之要。
胡亥很高兴,于是实行督察考核的制度越发严厉,向百姓征税多的称为“明吏”,杀人多的称为“忠臣”,弄的民怨更加沸腾。
后来,赵高诬陷李斯和其子李由谋划造反,诛灭了李斯的三族。
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秦二世,也被赵高逼得自杀。
赵高拿过皇帝的玺印佩带在身上,左右侍卫、群臣百官无人相随。
赵高一登宫殿,宫殿就像要倒塌下来,这样一连三次,赵高自知天意不从,群臣不许,就招来秦始皇的弟弟子婴,将玺印交给他。
子婴即位后,既痛恨又害怕赵高,就假托有病不上朝听政,与宦官韩谈及其儿子密谋杀死赵高。
赵高前来谒见皇上,请求探病,子婴趁机召见入宫,命令韩谈刺杀赵高,并诛灭赵高三族。
子婴在位三个月,沛公兵入咸阳,子婴降,后被项王杀死。
随机文章甄嬛心计太可怕!硬要靠「蝴蝶」复宠 原因必让安陵容气炸历史这么有趣,为什么历史课本却这么无聊?真实的孙悟空有多凶残,屠杀千余猎户吓死黄袍怪无辜儿子长剑10巡航导弹威力,杀伤范围2公里能瞬间摧毁万吨级舰艇蛇类祖先厚针龙图片,身躯像蛇长有双足神似中国神龙(现今已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