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杀兄屠弟的惯例是从谁开始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2 点击数:
简介:奥斯曼帝国苏丹即位,有着“杀兄屠弟”的惯例,穆罕默德二世更是把它上升到法律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屠杀兄弟的惯例可视为传统,早在第4代苏丹就开始这么干。

【菜科解读】

奥斯曼帝国苏丹即位,有着“杀兄屠弟”的惯例,穆罕默德二世更是把它上升到法律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屠杀兄弟的惯例可视为传统,早在第4代苏丹就开始这么干。

米洛什·奥布拉维奇的行刺 1388年,第3代苏丹穆拉德一世进攻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打响战争。

奥斯曼军队分成3部分,苏丹统帅中军、皇长子巴耶济德统领右翼、皇子雅库布统领左翼。

父子3人同心协力,塞尔维亚军队战败,勇士米洛什·奥布拉维奇假装投降。

正当米洛什·奥布拉维奇向穆拉德一世下跪的时候,突然他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猛地刺进苏丹的腹部,刀刃穿透苏丹的后背。

穆拉德一世重伤倒地,米洛什·奥布拉维奇当场被近卫军杀死…… 科索沃战场 穆拉德一世终因伤重而亡,皇长子立即被宣布为新苏丹,即“巴耶济德一世”。

鉴于君权的独大,巴耶济德一世在众大臣的进谏下,下达第一道命令——用弓弦勒死弟弟雅库布。

奥斯曼帝国从巴耶济德一世开始,开皇族相杀血腥的历史,几乎每一位刚继位的苏丹都要杀兄弟。

原因在于朝廷认为手足相残好过国内叛乱,而苏丹的兄弟最有可能煽动叛乱,惟有冷酷无情才能保证君权独大。

不妨看一下接下来的历史,第5代苏丹穆罕默德一世干掉3个哥哥登上苏丹位;第6代苏丹穆拉德二世杀死反叛的弟弟穆斯塔法;第7代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继位前哥哥们全都去世; 第8代苏丹巴耶济德二世杀死外逃的弟弟杰姆;第9代苏丹赛利姆一世,不仅杀死退位的父亲,还杀死2个哥哥以及5个侄子;第10代苏丹苏莱曼一世,在他继位之前,父亲已经替他杀光所有的兄弟。

奥斯曼帝国 举例就到到苏莱曼一世为止,其实他在世的时候就学父亲的样子,为自己的后继者举起屠刀,杀死贤能的皇长子穆斯塔法、还算贤能的儿子巴耶济德以及5个。

苏莱曼一世代表奥斯曼帝国的顶峰时刻,不幸的是选错继承者,继位的塞利姆是1个无能的昏君。

接下来的奥斯曼帝国更是昏君迭出,要么皇室手足相残更是被执行到位、要么有皇室继承权的人像狗一样被关在宫内的监狱里。

奥斯曼帝国最可悲的是,少的可怜且正常的继承人死光之后,就不得不让神志不清的“疯子”坐上苏丹位置,以至于大权旁落……奥斯曼帝国开启“杀兄屠弟”模式,最终目的是维护君权,而帝国进入下半段历史之后反而不利于集权。

随机文章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发生在06年真龙吃人的照片真相,疑似神秘生物活吞游客1964美国不明飞行物拦截导弹,带走两人形生物(未证实)无限猴子定理是什么意思,无限的猴子加无限的时间将称霸地球长剑20巡航导弹射程,俄专家认为在3000公里以上

为什么大英帝国对海权如此重视?海权对一个国家到底有多重要

在19 世纪晚期到20 世纪初的西方世界,人们并不把战争视作可怕之物或者文明堕落的象征。

虽然和平主义渐显头角,也有很多关于战争的可怖及非正义性的讨论,但这些并不是主流观念。

欧洲已经有一百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很多人逐渐忘掉了战争的可怕之处。

而且对于1914 年以前的一代人来说,战争既是非文明世界的法则,也是文明世界的法则。

国家之间的冲突必然会间歇性地发生。

持久的和平只是妄想。

战争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人们期待和理所当然的事情。

“战争代表着活力与生命,而太过持久的和平预示着停滞、颓废和死亡……只有战争才能让那些卑微的原始生命通过进化和自然选择发展成近乎完美的,能被称之为人的生灵。

”而且人们坚信无情地清除那些“虚弱的个体和国家”是民族进步的自然手段。

“在国家和民族之间,战争一直是优秀一方通过取代低劣一方而继续前进的普遍法则。

”这样的言论在当时数不胜数。

在这个充斥着火药味的年代,没有哪个政府或个人会对踌躇或虚弱者施以同情。

“大棒”是最具说服力的外交论据,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最佳手段。

对英国而言,海军就是最可靠的大棒。

1890 年,一位毫无名气的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出版了他的成名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

这本名著大大加强了英国对自己海军的信念。

1892 年,马汉又出版了《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

这些著作对海军历史研究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就像哥白尼对天文学的影响一样”。

马汉著书的主要目的是提醒美国人重视海权的极端重要性。

但他却吸引了全世界,特别是英国的注意。

当时的英国人对海权的概念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马汉并没有新的发现,但当时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当代军事事务时,通常将海军史作为外围学科或次级学科来看待。

而马汉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海权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他用众多坚实的证据证明,海权的争夺看似无声和遥远,却在多个方面影响了国家在和平时期的福祉和战争能力。

他提醒了英国人他们手中拥有的特殊筹码,那就是海军优势。

“在两种情况下英格兰会陷入危险。

一是本土被入侵……二是我们的贸易遭到损害。

”从沃尔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的话中,我们找到几个世纪以来英国海权存在的理由。

贸易保护和领土安全都依赖于海上力量,前者在19 世纪末成为媒体讨论的热点。

当时英国大部分粮食和工业所需的原材料都来自海外。

如果贸易被切断,英国工业将无法运行,快速增长的人口将面临粮食不足,军队的装备也将失去来源。

皇家海军在人道主义方面的贡献也是英国人保持海军优势的理由。

英国海军一直在通过摧毁奴隶贸易、清剿海盗和在全球维护法律秩序等行动服务于全世界。

同时,就像《观察家》报(1908 年7 月18 日)宣称的那样,“如果没有英国的海上优势,就无法守护世界的和平和进步。

如果我们将海权拱手交予他人, 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再次出现无休止的冲突,重生的野蛮将让文明倒退回荒蛮与衰弱的时代”。

(上图)在中国沿海航行的“百人队长”号,不远处有两艘中国帆船经过。

像帕默斯顿爵士(Lord Palmerston)说过的那样,英格兰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300 年来英国的安全战略中有三个密切相关的原则: 1. 维持一支比可能联合起来的敌人更强大的海军。

就是说没有任何一支海军,或几支联合起来的海军能从英国手中夺走海权,特别是英伦诸岛附近的海权; 2. 维持低地国家的独立。

即敌对力量不能控制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欧洲海岸线; 3. 维持欧洲的力量均衡。

即不由单一力量控制欧洲大陆。

但在世纪之交,这些维护不列颠和安全的重要原则自战争以后第一次受到严重威胁。

1898年和1900年通过的德国海军法案开了一场潜在大规模海军竞赛的前奏——用德国官方的话来说,他们的海军将强大到“能和最强的海军作战,从而威胁到其自身的海上优势”。

不祥的是,这些与德国对英国广泛和深刻的不信任同时发生。

而德国政府制定的世界政策(Weltpolitik)也使德国与英国在事务中发生不可避免的摩擦。

1896年的克鲁格电报(Kruger Telegram)第一次官方揭示了德国国家战略中英国的敌对角色。

尤其令英国人恼火的是德国利用英国在南非困境牟利的政策。

1898年和1899年,英德签署协定,划分了两国在葡萄牙殖民地和萨摩亚的势力范围,英国在签署协定的角力中做出让步和妥协。

此事被英国人视为来自德国的讹诈。

德国民众中的仇英情绪也在南非战争中彻底爆发。

与此同时,英德关系也随着鼓吹德国控制低地国家及欧洲其他地区的泛德国运动而恶化。

不过,由于德国政府既没有将泛德国运动官方化,也没有正式否认,英国并未严肃对待德国的这一野心。

(上图)停泊中的“ 玛耳斯”号,一艘交通艇正在离开军舰,而不远处有一艘装甲巡洋舰。

在世纪之交,英国持续百年的“光荣孤立”已经变得没有那么“光荣”了。

法国和俄国于1894年结成同盟,并对英国怀有深深的敌意。

由于在委内瑞拉边界问题上的争执,英美关系也遇到麻烦。

不过双方仍在努力增进友谊。

德国在1898年和1899年两次拒绝了英国试图与她发展和睦关系而伸出的橄榄枝。

而且英国的利益遍布全球,每当有麻烦或弱点出现的时候,德国总不忘趁机为自己攫取好处。

奥地利和意大利还算友好,但它们是德国的盟友,根本不值得信赖。

时局的发展,英德的紧张关系,以及英国的孤立政策,都迫切需要一支强大和高效的英国海军。

问题是皇家海军能否应对这些挑战。

随机文章奥多赛尔Odoacer简介海上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专家称50年后将被水淹没阿波罗登月遇到外星人,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和外星人对峙希尔夫妇被外星人绑架事件,外星人绑架人类做研究/真实事件地球上13.8亿立方公里的海水从何而来,岩石中水分被重力挤出来

蒙古帝国的军队在征战的过程中,曾经使用过哪些武器

13世纪时,蒙古军队以强悍的战斗力,纵横整个欧亚大陆,鲜有敌手。

这种彪悍的战斗力,并非只是单方面的突出,而是蒙古军队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

从单兵作战能力,到武器、后勤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短板。

尤其是武器,作为的蒙古军队,并没有把武器局限在弓马射箭上,而吸纳其他军队的优点,学习他们的武器,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在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单兵作战使用的冷兵器:刀、枪矛、棍棒、斧、弓、弩。

这些武器在蒙古军队中,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蒙古军队使用的刀,轻便锋利,尖顶薄刃,且刀刃只开一面,被称为“环刀”。

从造型看,很像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用刀。

跟剑相比,刀更适合骑兵的冲刺砍杀,适合近战使用。

所以,蒙古军队虽然有使用剑,但并不普遍。

根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论其长技,弓矢为第一,环刀次之。

” 蒙古人使用的枪矛,跟中原兵刃也有不同。

《黑鞑事略》的作者彭大雅出使蒙古时,曾经看到蒙古人使用的长矛“有长短枪,刃扳如凿,故着物不滑,可穿重札。

” 这是当时蒙古长矛的特点,在铁颈处有一个钩,可以把敌人从马上钩下。

而且,蒙古军队还使用一种两头皆有枪头的长矛,同样跟中原有很大不同。

棍棒则是常见的样式居多。

有木棒、白棒、铁棒等。

较为特别的是“锤”。

这种武器没有数百斤重,只是会在杆的末尾多一个金属锤。

斧也是蒙古军队作战时必备的武器。

但是,肯定没有弓箭对于蒙古军队的普及。

军队中所有人,都能熟练使用弓箭。

这是必备技能。

每个士兵都会配备两到三张弓,或者至少一张好弓。

他们的箭袋也会随时装满。

为了保证远征途中,箭头的锋利,士兵会随身带着锉刀,保持锋利。

弩则是从中原传过去的。

弩在时期,开始在蒙古军队内使用。

不过,因为蒙古军队弓箭的普及,以及后来火器的出现,弩的使用范围缩小。

而火器和抛石机,则是蒙古军队常用的第二类武器。

蒙古军队最早使用火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第二次西征期间。

当时拔都统帅蒙古军队,进攻波兰。

在围攻波兰城市时,蒙古军队曾使用一种名为“毒药烟球”的火药武器,波兰军队死伤狼藉。

在与宋军交战的过程中,蒙古军队也曾多次使用火炮。

《》记载:‘’命顺风擎金汁炮入城,烧屋舍,烟焰撩天,城遂破。

”现今世界保存最好的管形火铳实物,就是当年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

图为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首都萨马尔 跟火药武器一样,抛石机的使用,也是从其他国家传来的。

当蒙古军队进攻那些有坚固城池的国家时,成吉思汗发现,过去以骑兵弓箭为主时使用的战术,有很大缺陷。

抛石机的出现,可以弥补战术的不足。

它对于攻破攻敌方城池,极为有利。

比如蒙古军队中曾经使用的“回回炮”,可以发射100多斤的石弹丸。

在火炮没有盛行的年代,这种抛石机不仅可以摧毁敌人的城墙,对敌人军心震撼极大。

根据记载,“其回回炮甚猛于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观楼阁尽为之碎。

”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蒙古军队在陆地上使用的武器。

最后一类,则是水上使用的武器。

蒙古军队中,曾有一种古法,用动物皮毛制成渡河的浮囊,名为“浑脱”。

不过,这种“浑脱”虽然便捷,却不适合大型作战。

可是,蒙古帝国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用战船征服,势在必行。

尤其是跟交战,长江天险,没有战船帮助,根本。

蒙古军队开始学习的造船术,大规模建造战船。

当时使用的尖底海船,已经可以做到远洋航行。

所以,蒙古军队才会在忽必烈时期大规模建造战船,准备出海征伐。

除了尖底海船,蒙古军队还曾使用过“沙船”。

这种船适合水浅多沙滩的航道航行。

因为宋元时期,造船技术提高,这种船只抗沉性提高,可适用于江河湖海中,航程能远达非洲。

蒙古军队正是在这些优势的积累上,逐渐强大,才最终获得纵横欧亚大陆的实力,成为13世纪时的强者。

随机文章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盘点墓地风水禁忌事项,风水宝地不葬无福之人(坏人葬下去得恶果)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蒙娜丽莎画作中隐藏外星人(有图有真相)神仙下凡投胎的特征,脚踏七星游历红尘修炼(尝遍酸甜苦辣修大道)为什么不能进地下暗河,高铁隧道挖到地下暗河/卡车瞬间被洪水吞没

加入收藏
               

奥斯曼帝国杀兄屠弟的惯例是从谁开始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