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季把好三关才健康

我国传统的节日都离不开吃,当然,不同的节日吃的食物不
【菜科解读】
月饼季把好三关才健康
今年的9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节。
我国传统的节日都离不开吃,当然,不同的节日吃的食物不同,比如,元宵节要吃元宵或汤圆,端午节要吃粽子,过年要吃饺子……,中秋月圆,要吃月饼。
其实,在一个多月前,商家就进入了“月饼季”,围绕月饼的生产和销售实施行动计划。
如果到超市、商场去看看会发现,今年不少商家在宣传月饼的成分时下了一番工夫,不少在打“养生”、“无糖”、“健康”牌,以期在月饼季中获得较大的利润。
为了纪念传统节日,延续我们的文化,中秋节月饼还是要买点、吃点的。
现在,我们就重点说说,在月饼的选、存、吃三个方面如果把好健康关。
概念的月饼各种“网红月饼”吸引人们的眼球,究竟怎么样?南京总医院营养科主任郑锦锋表示,其实一小块月饼里,面粉、油和糖占了绝大部分,一些营养成分也添加不了多少,就算添加了也是杯水车薪,月饼不过是节日性食品,吃不了几块,更别说达到养生的效果了,人体的营养是从多种食物中获取的。
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购月饼。
月饼好吃,团圆时刻也很温情,但是选月饼时健康因素千万不能忽略。
1、选购
近年来,月饼的原料、形、质、种、味等都在不断创新。
原来月饼的口味以甜为主,现在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甚至麻辣等多种口味的都有。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做月饼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面粉、食用油、糖、鸡蛋及各种馅料。
月饼的营养成分会随着月饼原料的不同而不同,从营养成分来看,一块1两重的月饼,含有的能量约200千卡,这个能量相当于1碗米饭所含的能量;蛋白质5-8克,脂肪10克左右,还含有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
一般来说,月饼的营养成分特点是含的能量、脂肪较多。
因此,在选择和食用月饼要仔细阅读包装上的相关信息,特别是配料表和营养标签,然后根据口味、喜好和健康状况选择。
看标签。
看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址、产品执行标准号、QS标志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不选三无产品。
首选有包装的,少选或不选没有包装的产品。
“无糖”产品并不意味着没有能量。
所谓的“保健”月饼的保健作用不靠谱。
根据口味、喜好及健康情况选择。
2、保存
不同品种的月饼保质期不同,鲜肉月饼的保质期只有1天,散装的月饼不低于10天,盒装月饼不低于25天。
不吃超过保质期的月饼。
软馅月饼中含水分较多,只能保存7到10天左右,硬馅月饼可保存1个月左右。
因月饼中含脂肪较多,存放时还应注意避光,以防油脂氧化。
存放时,不宜与其他食品、杂物放在一起,以免串味,失去应有的口味和特色。
3、食用
月饼的营养成分远比不上正餐所提供的营养全面、均衡,不能用月饼代替正餐。
以品为主,少量多样。
和家人、朋友或同事分享,不仅可以品尝到不同口味的月饼,又不会食用过量。
体重超重或肥胖的,选择含能量较低的水果、蔬菜馅料的月饼,以免吃进去过多的能量,给已经超重的身体增加负担。
血糖水平高或糖尿病人。
月饼中的糖含量较高,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人,两餐之间可以吃1/4个普通大小的月饼,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月饼,即使是“无糖月饼”也一样。
中秋节来历?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的月亮崇拜、“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密切相关。
因此,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大多与月亮和桂花有关,包括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吃桂花鸭。
首先,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皇帝有春天祭祀太阳,秋天祭祀月亮的仪式制度,“中秋节”一词早在“李周”就出现了。
这个节日的日期是农历八月十五。
中国古代农历八月十五是秋季的八月中旬,所以称为“中秋节”。
同时,在一年的四季中,每个季度又分为“孟、中、吉”三个部分,所以秋季的第二个月也叫“仲秋”。
后来随着文化的繁荣和文明的进步,贵族和文人效仿皇室,在中秋节赏月祭拜,寄托情怀。
这种习俗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种传统活动。
直到初唐时期,人们更加重视对月亮和拜月的崇拜,并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
唐太宗的书里有关于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秋节逐渐受到朝廷和百姓的追捧。
它在宋代开始流行,并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中国民间,中秋节的起源伴随着嫦娥奔月、吴刚割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的广泛流传,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
第二,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朝拜的地方,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和天坛,位于东南,西北和西北。
北京的月坛是明清皇室拜月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祭月活动逐渐影响了从宫廷到上层贵族的民众,形成了一种习俗。
《礼记》云:“天子起于晨,月落于秋。
朝日之日,月之夜。
”在月亮前夕,也就是说,在晚上祭祀月亮。
2.赏月吧。
赏月的习俗来源于祭月。
中秋节民间赏月活动始于三国魏晋,但影响有限。
直到唐朝,国家的文化、社会、经济在空之前都是繁荣发展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中秋赏月玩月蔚然成风,咏月名句层出不穷,多是歌颂盛世风华。
到了宋代,逐渐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民间节日中秋节,正式定为中秋节,流传至今。
但与唐朝相比,更有情调。
3.拜月。
明清时期,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追求游游资源 *** 的功利性明显加强,与唐宋文人的抒情情怀有所不同。
悠游资源网追求财富、祈求进步、希望成长等情感和欲望成为中秋民俗的主流意识。
因此,“民间拜月”演变成了人们渴望团圆、和谐和幸福的一种形式。
4.吃月饼。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拜月神的。
“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词人吴的《孟良录》中。
在当时,它只是一种类似糕点的蛋糕状食物。
后来,人们逐渐将中秋节与品尝月饼结合起来,月饼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社会和谐。
起初,月饼是皇家工艺,后来流传到民间。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月饼有详细的做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出现了专门 *** 月饼的作坊,月饼也越来越精致,花样繁多,馅料精美,外形美观,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这种以圆饼寄情团圆,以月饼祝人长寿,以月饼祈福丰收幸福的方式,已成为天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被作为馈赠亲友、联络感情的礼品,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5.喝桂花酒。
秋天转凉,桂花开了,不仅好吃,还可以吃。
多用于酿桂花酒、泡桂花茶、做桂花糕。
8月中旬后,桂花开始枯萎。
人们会把它收集起来,制成桂花酒。
存放一年的桂花酒,口感醇厚柔和,回味悠长。
第二年,在中秋节,它将被品尝,娱乐和赠送。
6.吃桂花鸭。
在江南地区,除了吃月饼、桂花糕和桂花酒,许多人更喜欢桂花鸭。
秋天,肥鸭是“补秋肥”的佳品。
配以新鲜桂花,秘制“桂花鸭”肥而不腻,鲜美醉人。
“桂花鸭”已成为时令时尚产品。
有些地方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观潮、烧灯塔、烧香烛、猜灯谜、打灯笼、点橘灯、舞火龙、夜光马、打中秋炮、挂草灯、偷菜、为孩子祈福、扮男妓、舞流星。
中秋后的月饼去哪里了 吃不完的月饼保存
中秋后的月饼去哪里了厂商收到退回的月饼,会采取多种处理方式。
1、作为福利发给员工大多数厂家会在节后将滞销的月饼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
2、盒装变散装再下乡有些厂商会将礼盒装月饼里的礼盒和月饼分开。
礼盒在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会留到第二年继续使用。
单拎出来的月饼作为散装月饼,低价卖给乡下的零售商,零售商再低价出售。
3、作为饲料喂鸡鸭猪有些厂商还会将月饼卖给饲料厂,饲料厂将月饼打碎之后,喂给鸡鸭猪吃,让它们有幸在节后过上中秋4、就地销毁月饼历经以上几个关卡,如果还有剩余,只能就地销毁,通过染色、毁形等让过期月饼无法重回货架。
相关部门也会监管和记录,被销毁的月饼都能溯源。
吃不完的月饼怎么保存吃不完的月饼就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保存问题,有的人直接就把月饼放到冰箱中。
但冰箱中有比较多的水汽,月饼中又含有比较多的糖分,吸收水分后,比较容易发霉和返潮、变味。
因此在保存之前,最好这样做才能让月饼保持新鲜。
1、保鲜膜包裹在我们要把月饼放到冰箱之前,最好用保鲜膜把月饼包裹住,包裹的时候,尽量让保鲜膜贴紧月饼,避免保鲜膜内含有空气。
将月饼一个个包裹好之后,再放到保鲜袋中,挤压出保鲜袋内的空气,再放到冰箱中。
这样可以避免月饼与冰箱中的水汽接触,保持月饼的口感。
2、脱氧剂如果不能保证月饼无法接触到空气,那么我们可以把月饼用保鲜膜包裹好之后,在保鲜袋里加入少许的脱氧剂,然后再放到月饼中冷藏保存。
脱氧剂可以抑制细菌滋生,防止月饼氧化,让月饼一直保持新鲜。
但上面这两种方式只适合新鲜的,没有外包装的月饼,像外面售卖的,已经包装好的月饼,则可以直接放到冰箱中冷藏。
但不论是有包装的月饼,还是自己包装的月饼,最好都尽量在3个月之内吃完。
月饼即使放到冰箱中冷藏或是冷冻,也是比较容易变质的,这样的月饼在食用对我们身体健康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