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吃,明代皇帝口味有多重?

【菜科解读】
自古民以食为天,帝王家法也不例外,宫廷饮食精美、种类繁多,明代皇帝锦衣玉食,自不必多说,那他们究竟吃些什么呢?
据《南京光禄寺志》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六月的一天的饮食情况:早膳:羊肉炒、煎烂拖齑鹅、猪肉炒黄菜、素啦迩逯⒄糁硖愣恰⒘绞旒逑视恪⒙m肉、g子面、撺鸡软脱汤、香米饭、豆汤、泡茶。
一共12道。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焚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b、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一共有24道。
至于晚膳内容,史书并未记载。
菜这么多,皇帝也太奢侈了,能吃完吗?真实情况是,明初百废待兴,从帝后到百姓是以节俭朴素为主的,这和明代后期的山珍海味比不算什么。
不过,既然是皇帝吃的,尚膳监当然多做一些花样了,多一道菜就多一种选择。
比如崇祯皇帝的膳食,太丰富了,只是粥类就有:蒸香稻、蒸糯、蒸稷粟、稻粥、薏苡粥、西梁米粥、凉谷米粥、黍秫豆粥、松子菱芡枣实粥等,还有其他的面点、肉、菜、海鲜都摆在桌子上,喜欢什么就端上来,其余的拿到别桌山老袭。
宫廷菜这么丰盛,还有什么别的菜吗?当然了。
我们从主食、菜式、海鲜、汤品、饮料来一一说起。
万历年间的黄一正在《事物绀珠》中记载,宫廷面食种类繁多,和现在差不多,有馒头、花卷、饼、花馅饼、面条等等,跟面点市场似的。
造型比较讲究,比如花卷有蒸卷、海清卷子、蝴蝶卷子,饼的花样很多,大蒸饼豆饼、澄沙饼、糖饼、芝麻烧饼,还有椒盐饼。
花馅饼可以当小吃、甜点了,菊花饼、葵花饼、芙蓉花饼、石榴花饼、荷花饼,花捣成馅做饼。
面条方面有面片、鸡蛋面、白切面等。
一句话,面食够丰富的。
明朝皇帝是不是也爱吃花样米饭呢?史书可没过多记载,不过单独提出了一种“清风饭”,光听名字就感觉很有意境对不对?这是一种烈日炎炎消暑的米饭:用水晶饭、龙眼粉、龙脑末、牛酪浆调和,放入金提缸,再垂下冰池冷透,用传导方式做冷饭。
我们都知道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
明朝皇帝自成祖朱棣开始生活在北京城,主食逐渐更偏于面食。
膳食所用肉种类非常多,普通家禽、奇珍异兽都拿来吃。
比如鹅在明代算一种非常珍贵的美食,一般不轻易食用,据《国朝御膳肉食》记载有很多种吃法:烧着吃、清蒸吃、暴腌,吃法近十多种。
还有一道菜叫“炮龙烹凤”,其实就是马肉和鸡肉做的,马肉代表龙、鸡肉代表凤。
又据宫内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正月的菜肴有:麻辣活兔、塞外黄鼠、冰下活虾、冷片羊尾、爆灼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等等,崇祯皇帝也有吃驴肉的习惯。
奇怪,怎么没提牛肉呢?牛在我国古代地位较高,祭祀的“太牢之礼”就是用牛,猪、羊一起为“少牢之礼”,比牛档次低出一截。
作为农耕最重要工具,耕牛是不能随便宰杀的,否则触犯法律。
在明初时也不例外,连皇帝的御膳也没提到牛肉。
不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渐渐地可以宰杀耕牛了,明代皇帝最早是什么时候吃牛肉尚不清楚,不过,至少在万历皇帝时,牛肉已经风靡京城了。
至于蔬菜,宋起凤在《稗说》记载,崇祯皇帝用膳时,膳房按照惯例会摆设一些粗菜,比如:苦菜根、苦菜叶、蒲公英、芦根、龙须菜、蒜苔等等,因此“民间时令小菜、小食亦毕集”。
但是具体怎么吃,并不太清楚,是否蘸酱吃、蒸着吃、炒着吃?史书记载不多。
不过,和现在一样,皇帝的御膳也是按照季节选取一些时令蔬菜,月月有鲜食,节节有变化。
取材含裤丰富、花样多多。
皇宫中大部分食物是由外地进贡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从南方运来的海鲜、水产早已不再新鲜。
比如《万历野获编》记载:江南的鲥鱼,运送到北京后开始烹饪,太监再用其他气味遮盖一下,皇帝赏给内阁大臣享用,大臣往往食不下咽,本来是一道美食佳肴,可是根本没法吃啊。
又有一次,宫里太监到南京办事,生气地问大厨为什么没上鲜鲥鱼,大逗兄厨说每顿都有,意思是你没看出来?结果拿来一看,太监盯着鲥鱼仔细观察说,形状倒是很像,可为啥没臭味呢?七月份正是吃鲥鱼的好季节,产在长江下游,在南京吃当然没有问题,然而北京那么远,酷暑难耐,南方海鲜早已变臭。
说明宫里的太监平日里更是见怪不怪,所以才对“新鲜”鲥鱼既好奇、也不认识。
#p#分页标题#e#按照季节、各地进贡给皇宫,可以吃到柑橘、漳州橘、小金橘、西山苹果、石榴等等。
点心更多,有各种花馅饼、夹甜食、糖饼、夹糖茶食之类的小吃,有的小点心加蜂蜜。
正月十五吃的元宵,是用糯米磨成的面儿,核桃仁、白糖、玫瑰做馅儿,拿酒水煮开,还是比现在吃的更精致一些。
上菜时候的汤有不少,如牡丹头汤、鸡脆饼汤、蘑菇灯笼汤、猪肉龙松汤等等,有一些是夏天喝的冷饮,酸梅汤、葡萄汤、牛奶之类的,有一个特别的“灵露饮”,糯米、老米、小米这用几种米,放锅里煮,提炼凝结出来的雾水。
食疗药膳在明代已经不新鲜了,之前的元朝太医胡思慧写的《饮膳正要》就是一本高水准的养生菜谱,明代士人朋友圈也流行养生,时不时分享一些新鲜资讯,比如高濂凭借《遵生八笺》就成了养生圈里的大牛。
前面说了那么多美味,那么皇帝的吃法健康吗?
现代营养专家认为,红肉如牛肉、猪肉能补充人体蛋白质,但也不宜多食,脂肪增多容易造成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等。
平常做菜以少油、少盐、少糖为佳。
一般来说,蒸菜、煮菜比较健康,少油的炒菜也可以,最不健康的是熏烤、烧烤、煎炸,这种高温烹制的菜容易产生致癌物。
而明代皇帝每道菜上各种肉食居多、蔬菜较少,烹饪方式也像宋起凤在《稗说》所说,
蒸菜、煮菜都不是明代皇帝膳食的主流,高温烤烧的食物特别不健康。
除此之外,明代皇帝吃菜口味偏重,没滋味的菜觉得不好吃,调料必须要多,香油、酱油、甜面酱之类的不惜重金在宫外购买。
据《酌中志》记载:明熹宗最喜欢吃的,就是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还有一道菜特爱吃,把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一块烩成一道菜,可以想象油腻程度。
夏天吃西瓜,还得放点盐,烘焙!这吃的够独特的,甜咸口西瓜?又比如王誉昌《崇祯宫词》里提到:崇祯帝与皇后每月持斋十日,嫌菜清淡没滋味,尚膳监又把斋菜重新处理了一下:给生鹅拔毛,去掉肠子等脏腑器官,塞蔬菜进去,煮沸之后马上将菜取出,再用酒洗干净,再用麻油煮烹,这样的菜才能过关。
斋菜都做成这样,那平日吃菜肯定更油腻。
问题来了,天下人都羡慕这样高高在上的御膳吗?比如养生达人――生活精致高雅的江南士大夫们,他们不仅不羡慕,还对皇帝的食物嗤之以鼻。
陆树声在《清暑笔谈》这样评价北京菜称道:
意思说这能吃出什么味儿吗,都是调料味。
谢肇J也曾表示,皇帝、京官们吃的“山珍海味”做法油腻,实在粗糙得很,有啥好炫的?养生大牛高濂、张岱也有类似看法。
这些江南士大夫们推崇清淡饮食,虽然是吃货,但是他们吃得精致、吃得健康,自成一派。
而另一派则是北方菜系、口味偏重,风格粗犷豪迈。
这背后蕴含了士大夫阶层生活趣味的提升和南北饮食风俗的差异。
所以综合来看,明代皇帝饮食以面食为主,饮食习惯油腻、口味较重,并不是健康的饮食方式。
你还羡慕皇帝的御膳吗?
参考资料:
邱仲麟:《皇帝的餐桌:明代的宫膳制度及其相关问题》,《台大历史学报》,2004年12月第34期。
陈宝良:《明代饮食生活时尚及其新动向》,《社会科学评论》,2002年02期。
吃会让肠道越来越堵 肠道健康有多重要
怎么吃会让肠道越来越堵1、节食或食量过小胃肠的运动是需要动力的,正常的饮食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基础动力,否则体内的废物很难被排出体外。
健康的饮食中,燕麦、红薯和红豆等杂粮薯类应占主食的1/3到1/2,饭量太小的人一定要及时调整饮食。
2、不爱喝水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膳食纤维的作用会受到限制,难以刺激肠道蠕动。
便秘者每天饮水量要比平时多2~3倍,分成8~10次喝,有助缓解便秘。
除了白开水,矿泉水、豆浆、绿豆汤等都是补充水分的有效手段。
3、吃得太清淡严格控制油脂,脂肪吃得太少,也会让肠道缺少脂肪的润滑导致排便困难。
便秘的人需要稍微多吃些油,尤其是香油,以及它的“前身”芝麻。
每天一勺,一周内就可以改善便秘。
4、缺乏果蔬的摄入全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是饮食中最好的膳食纤维来源,缺乏它们会导致便秘。
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的蠕动功能,从而帮助缓解便秘。
5、一次性摄入过多膳食纤维尽管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缓解便秘,但过量食用也会引起胀气和腹痛,导致便秘。
这是因为肠道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大量膳食纤维的摄入,排便能力跟不上。
为缓解便秘,建议膳食纤维摄入量循序渐进地增加。
说到日常保健,更多人关注的是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健康与否,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养护肠道。
肠道健康有多重要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肠道健康对人体也非常重要!肠道,不只用来排便肠道虽然并不起眼,但肠道却是人体健康的基石,肠道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素质。
肠道的重要性,从以下三点就能看出来:人体最大的加油站:99%的营养需要肠道吸收;人体最大的排污厂:80%的毒素和代谢废物依靠肠道排出;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淋巴组织集结了人体70%~80%的免疫细胞。
如果肠道的防线被破坏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dr快速揭开这个常见缩写的多重含义
理解这些不同的含义对于电脑、手机以及其他数码产品用户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揭开“DR”的多重含义,帮助大家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于实际生活中。
工具原料:系统版本:Windows 11、macOS Ventura、Android 13、iOS 17品牌型号:Apple MacBook Air M2、Dell XPS 13、Samsung Galaxy S23、iPhone 15软件版本:Adobe Photoshop 2023、Microsoft Office 365、Google Drive 2023一、数据冗余(Data Redundancy)1、数据冗余在技术领域尤其是数据管理和网络中是一个关键概念。
它常用于指同样的信息在多个地方重复存储。
这种做法虽然可能会导致存储资源的过度使用,但它在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非常有效。
例如,在某些IT基础设施中,数据通常会被复制到不同的服务器上,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2、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冗余也是保护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Google Drive等云服务通过在多个地点存储用户数据,不仅提高了数据访问的速度,还确保在某一数据中心出现问题时,用户的数据依然安全可用。
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1、动态范围在摄影、音频处理中是一项重要指标,指的是图像或声音中可以捕捉的亮度或音量从最低到最高的差值。
对于数码相机用户而言,Understanding Dynamic Range能够帮助他们拍摄出更高质量的照片,特别是在高对比度场景中。
例如,iPhone 15的新摄像头系统在动态范围处理方面进行了优化,可以拍摄出更接近人眼观感的照片。
2、音频领域中的动态范围则涉及音频设备(如耳机、扬声器)能够表现出的最安静和最响亮的声音。
这对于音乐制作和播放设备的优化有着直接影响,如在新款MacBook Air M2中,其内置扬声器通过改善动态范围,为用户提供更沉浸的音频体验。
三、折扣率(Discount Rate)1、折扣率最常见于金融和商业领域,指的是用于将未来现金流折现为现值的比率。
在科技产品定价策略中,理解折扣率可以帮助公司计算不同付款方式的总成本和收益。
例如,某软件公司可能会基于特定的折扣率来决定对长期订阅客户提供更大幅度的折扣,从而提升客户的留存率。
2、在普通消费者层面,理解折扣率能够帮助用户在分期付款或贷款购买数码产品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例如,使用微软Office 365订阅服务时,不同的订阅期限和支付方式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折扣策略。
拓展知识:1、在了解了“DR”的这几个不同应用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管理、影音设备的性能以及金融策略的基础知识。
进一步研究的话,我们会发现“DR”这个缩写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代表更多的含义,例如在医疗领域,DR也可以代表电子病历系统中的“Data Repository”。
2、为了提高数据冗余的效率,很多企业采用了所谓的“去重技术”(Data Deduplication),这是一种高级的数据压缩技术,旨在尽可能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同时仍然保持数据的可用性。
总结:理解"DR"这个缩写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多重含义对于数码产品的有效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无论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数据冗余,优化图像音频表现的动态范围,还是用于金融策略的折扣率,不同领域对"DR"的理解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提升解决硬件产品相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优化系统使用以及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