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3 点击数:
简介:元宵节是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时候会有很多的习俗讲究,很多人都会在元宵

【菜科解读】

元宵节是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时候会有很多的习俗讲究,很多人都会在元宵节吃汤圆,也有人吃元宵,也有吃饺子的,都寓意着团团圆圆,主要看各地的习俗讲究。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

元宵节可以吃元宵(北方)或汤圆(南方)。

元宵和汤圆虽然原料和制作方法相似,但它们在口感、馅料和烹饪方式上有所不同。

元宵通常是用干糯米粉滚制而成,表面较粗糙,馅料多为甜口,如黑芝麻、豆沙等;而汤圆则是用糯米粉和水揉制后包入馅料,表面光滑,馅料种类更多,包括甜的如红糖、芝麻、花生等,也有咸的如鲜肉、蔬菜等。

在烹饪方式上,元宵可以煮、炸,而汤圆除了煮还可以蒸、烤。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饺子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饺子。

元宵节吃汤圆或饺子的习俗主要与地区有关,南方地区更倾向于吃汤圆,因为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而北方地区,尤其是在河南等地,有“十五扁、十六圆”的习俗,因此元宵节吃饺子。

元宵节吃饺子还是汤圆是根据南北地区来看的,元宵节这天饺子和汤圆都可以吃,除了这两种食物,元宵节还有其他食物有南北差异。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吃什么传统美食

1.汤圆

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大多数中国人公认的元宵节必吃美食之一,据说起源于宋朝,是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

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

2.元宵

好多人把汤圆、元宵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种食物。

元宵是北方人喜欢吃的,把馅料做成块状,然后在放有江米面的簸箩里滚,馅料粘上了江米面,越滚越大,吃的时候煮着吃或者炸着吃。

元宵寓意未来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3.生菜

生菜的寓意:生财,受到广东人的青睐,广东人过元宵节要“偷”摘生菜,他们将生菜与糕饼拌在一起煮熟了吃,寓意富贵吉祥。

4.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

黄梅县人喜欢把“芫荽”称作“元宵”,把用炒熟的五谷+芫荽泡的茶叫做元宵茶,一方面过完元宵节年节也就过完了,人们把剩下的芫荽拿出来泡茶喝了,另一方面这种茶也除湿气、营养美味。

5.饺子

元宵节当然吃饺子了,每逢团圆的节庆日,中国人是肯定吃饺子的,这个不用多说了,大部分国人都吃饺子的。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范例8篇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范例8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

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流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

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

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  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1册第14—15页,进一步了解元宵的制作过程,并学说绕口令。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2  一、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2、鼓励幼儿勤观察、大胆发言,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  二、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广饶文化广场变化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  幼儿:广场上挂了好多的灯笼;  幼儿:有鱼灯、还有孙悟空呢?广场的大柱子上都挂满了灯笼,还有……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给全班的小朋友详细的.讲一讲呢?  四、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灯笼么?  教师引出元宵节,告诉小朋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前后,人们赏灯、猜谜、吃元宵、放烟花等非常热闹,激发孩子们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灯的兴趣。

  反思:谈话活动只是让幼儿从感性上对元宵节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元宵节的兴趣,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设计了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3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大班教室  [活动主持]  [活动对象]全体幼儿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 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

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

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

(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  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

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

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

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4  设计意图:  元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加深对元宵的认识和了解,体验元宵的喜庆气氛,特设置“欢度元宵”的教育活动。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元宵的由来,初步了解元宵的民风民俗。

  2.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动手搓元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通过举办亲子活动,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二、活动地点:  本班  三、活动准备:  1.邀请小朋友家长来园,并用邀请函形式向家长告之活动的安排。

  2.餐具(碗、勺子、一次性手套、围裙、擦手毛巾等)。

  3.元宵材料  4.家长在家制作好的美食一份。

  5.《元宵节》《卖汤圆》的音乐磁带;  6.元宵节由来ppt或视频、庆祝元宵的各种卡片或背景图。

  7.场地灯笼、灯谜布置  四、活动流程及内容安排  (1)老师接待幼儿,家长  (2)组织好幼儿并准备对家长进行示范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歌曲《元宵节》,告诉幼儿元宵节要来到了。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唱了什么吗?(幼儿回答:元宵节)哦,是元宵节呀!那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宵是几月几日?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元宵是在正月十五。

  (二)向幼儿介绍元宵节的由来,初步了解元宵的民风民俗。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ppt并提问问题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小朋友们真聪明!  2.引导幼儿交流以往是怎样过元宵的?  ——教师提问:宝宝,你们觉得过元宵最开心的是什么事呀?  ——幼儿交流讨论。

(欣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教师:刚刚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是怎么过元宵的。

(出示各种卡片或背景图,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元宵的民风民俗。

提示:吃“元宵”、“送花灯”、耍龙灯、舞狮子、猜灯谜、踩高跷等。

)  (三)幼儿与家长们一起动手制作元宵  ——教师:宝宝们,你们知道元宵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自己做元宵?我们也来试试做好吃的元宵吧。

  ——师:瞧,这个汤圆粉怎么是粉色的呀?你觉得这个粉色汤圆粉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回答)  (粉色——草莓、绿色——菠菜、紫色——紫薯)  1.教师示范做汤圆的步骤:先取一小块面团放在手掌心,用另一个手掌盖在面团上,来回团、搓,一个小小的圆圆的元宵就做好了。

  提醒家长与幼儿洗手、戴一次性手套;每组家庭大概搓5个元宵。

  2.家长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配背景音乐《卖汤圆》)提醒幼儿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桌上的小盘子里。

  (四)赏花灯、猜灯谜  1.元宵已经搓好啦,等会就要放进去下锅咯,小朋友们和家长们可以赏花灯、猜灯谜去啦。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教师提醒家长,猜灯谜可兑换奖品,之后可继续在园参加亲子游戏和“米奇”“米妮”合影。

  4.在听到广播通知时,所有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回到班级来继续参加我们的美食节。

  (五)班级美食节  1.家长才艺展示  师:今天我们的家长们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请家庭介绍下他们准备的美食吧……  2.提醒幼儿:美食分享采用自助餐形式,参加活动时不拥挤、要排队。

活动时,吃多少拿多少,不浪费,不乱丢垃圾。

  3.盘子里的是公筷,家长们用完后记得放回原位。

  4.播放《元宵节》歌曲、进行美食享用。

  5.元宵煮好后,请孩子们将甜甜的元宵喂给家长吃,并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五、结束部分  合影留念,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教室,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5  ——我们都来做元宵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做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家长、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告知家长此活动的意义,可邀请家长参加。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教师向孩子讲述故事《元宵的`来历》,并提出有关问题。

  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共同将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元宵的来历、品种等内容介绍给大家。

  2、幼儿尝试做元宵。

首先,引导幼儿猜想:元宵是怎么做成的?重点讨论并总结: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然后,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讨论的方法制作元宵,重点引导幼儿用团和滚的方法将元宵做圆,感知元宵的滚动。

  3、分组煮元宵。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元宵从沉到浮及从小到大的变化,鼓励幼儿思考并探究;在煮元宵的过程中,元宵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元宵刚开始是沉下去的,后来就浮上来呢?  4、大家一起吃元宵。

可邀请家长、幼儿园其他班的小朋友共同吃元宵,分享劳动成果。

  结束部分:引导孩子用泥做元宵,并且让他们说出元宵的基本做法。

  活动延伸:回家把做法交给家长做,并说出元宵的来历。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6  活动目的:  1、知道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

  2、感受亲子游戏的乐趣。

  3、感受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活动准备:盒子、箱子、彩纸、胶布、剪刀、报纸等。

  活动内容:自己制作一些大嘴巴(箱子、盒子),剪开一个大大的口,老师还可以将它装饰成动物形象,这样小朋友会兴趣更高。

同样,不紧要做一个大大的嘴巴,还要将报纸揉成球,如果你想加深难度,还可以带上眼罩,控制一个幼儿与大嘴巴的距离,让幼儿手拿报纸球向制作好的大嘴吧里投掷。

  这个游戏多被作为亲子游戏,比如:  玩法一:  几组家庭一起参加,家长的眼睛蒙上,原地转三圈,小朋友抱着大嘴吧站在终点,呼唤家长走向自己或者用语言指挥家长走向自己,最后将元宵(报纸球)喂到大嘴巴里,即可获得成功。

  玩法二:  可以让小朋友站在终点,手拿纸篓,但这时要求家长手不能挨着大嘴巴,要背在身后。

让小朋友进行想投放,那么大嘴巴里面获得的汤圆(报纸球)最多的家庭,就是获胜的家庭了。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二、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三、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

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

是哪一天呢?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活动方案8  活动目的:  1、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通过自己动手包汤圆和制作花灯,提高动手能力和感受制作的乐趣。

  活动时间:20xx年3月3--4日  活动准备:花灯制作的各种材料,汤圆的‘制作材料,有关元宵的相关资料  活动形式:以班为单位开展相关的庆祝活动  具体活动安排:  3日:各班制作花灯  4日:  8:45—9:20 了解元宵的相关来历和习俗  9:45—10:30 各班包汤圆  3:00—3:30分各班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吃汤圆

为什么说古时候元宵节的风俗不是“张灯”,而是“点火”

人生有很多痛苦,最痛苦的莫过于人活着,但钱没了,而紧随其后第二痛苦的则是,节还在,但假没了。

对,我说的就是。

提到元宵节,除了吃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灯。

灯,已然是元宵节的标志物了,甚至还延伸出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

而关于元宵节最常见的三种起源,如祭祀太一说、汉明帝燃灯表佛说、三元说等,也都是从灯的角度来解释元宵的缘起。

但实际上,张灯习俗是比较晚起的。

正如台湾民俗学家王秋桂在《元宵节补》一文说,“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 , 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才出现 , 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 , 要到唐以后才称为元宵的标志 。

” 而在张灯之前,点火才是元宵节的真正习俗。

1.最初是火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一个名叫柳彧的御史上了条反三俗的奏章。

他对说,最近几年,每到正月十五,老百姓就知道整日玩乐,不是呼朋唤友四处浪荡,就是聚众嬉戏赌博,非但白白地铺张浪费,而且整的男女混杂,有辱斯文。

于是,他请求皇帝下道诏书,禁止一切不文明的行为。

这是目前能见到的,对于正月十五节日最详细的描述,其中,柳彧提到老百姓的节日习俗是“燎炬照地”,即当时民众过节是点火而非张灯。

实际上,直到时期,火仍然是许多地方元宵节的特色。

如清人著作《锡金识小录》提到十七年本地的过节习俗为:十五日元宵节,夜断松木为薪,架而然之朴门左,佐以爆竹银花,日火炉,盖古掺盆遗 意。

民国十九年《永和县志》则提到:十五日元宵,张灯放花爆,并院中放火,曰“打夜火”。

类似的习俗还有许多。

此外,民间流传的关于元宵节起源的口头传说,也能提供相应的佐证。

湖南临湘有这样一则故事,说古时候天鹅降临人间后被猎人射中受了伤,玉帝相当恼怒,于是打算在正月十五这天派天兵下凡放火,要把人畜都通通烧死,以给天鹅报仇。

有个仙女姐姐同情人类,便私自下界告诉老百姓。

为了逃避灭顶之灾,人们便在正月十五这天放烟火、挂红灯,装出大地着火的样子。

玉帝果然上当受骗,不再派天兵放火。

此后,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都张灯结彩放烟火。

元宵节就这样形成了。

其他地方还有助宫女说之类。

虽然各地流传的故事不同,但却有共性:即元宵节之所以要张灯和放烟火,目的是制造出人间着火的假象。

显然,火是核心元素。

简而言之,点火是元宵张灯的缘起,张灯是点火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为何会发生这种转换呢? 2.燃灯礼佛?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东汉明帝被刻画成了印度的中国副本,夜梦金人的典故很多人都熟悉,认为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才使得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并流行开来。

为了提倡佛教,汉明帝下令全国,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要全部挂上灯笼,以此礼敬佛祖,即所谓的“燃灯表佛”,灯节就此形成。

以上便是元宵节起源的汉明帝燃灯表佛说。

不过,这一说法通常认为是后人所编造的。

其史料来源是宋元之际的《岁时广记》所注引的《僧史略·汉法本传》,其中铁口直断,“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国正月之望,谓之大神农变月。

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

”但《汉法本传》通常被认为是伪书。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为了争夺信众,开始不断撕逼,为了抢占理论高度,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搞潜心创作,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伪书在此期间大量面世,道教最著名的便是传说中的《化胡经》,《汉法本传》则是佛教所编撰的伪书之一。

除了燃灯表佛故事不可信外,根据吴焯先生的研究,汉明帝夜梦金人一说恐怕也是后人所附会的,因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大概是在西汉末年,而根据《》的记载,皇室之中最早信奉佛教的是明帝的弟弟楚王。

而即便是刘英本人,对于佛教也不太了解,只是将当做黄老一般的神仙去祭拜。

但是,转折又来了,虽然人物不对,但观灯源于佛教恐怕确有其事。

3.从火到灯 燃灯表佛之说在佛经中随处可见。

佛经《莲花面经》记载,释迦牟尼去世之前,明确告诉弟子,希望在自己去世后,信徒能为自己设七天七夜的供养大会,供养的方式便包括“种种灯明”。

另一部佛经《佛般泥洹经》则提到,在佛涅槃之后,信徒将他的舍利用金罂盛放,置于金床之上,然后“天人散华伎乐,绕城步步燃灯,灯满十二里地”。

显然,就佛教而言,以燃灯方式供养佛祖是释迦牟尼本人意愿,属于正统教义。

而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资料,其燃灯礼佛的时间正是在中国的正月十五日。

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伴随着持续的动乱以及胡人入主中原,佛教得到迅猛的发展,远超道教而成为信众最多的宗教,上层社会也迅速投入佛教的怀抱。

基于此,许多佛教习俗逐渐被吸纳融合,成为中国本土的社会习俗,元宵观灯便是其中一例。

元宵观灯习俗较早的史料记载出现在隋炀帝时期,自诩为文学大家的隋炀帝曾有诗作《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云: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诗中提到的“法轮”、“梵声”显然都是佛教术语,表明在看来,元宵节的种种习俗源自佛教。

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诗人崔液的《上元夜六首》之二: “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 这里,作者将元宵的花灯与佛火等而视之。

如果说隋炀帝时期是元宵张灯习俗的开始,那么其定型则是发生在唐代。

时期,有位名叫僧婆陀的佛教徒上书皇帝,请求在元宵节时燃灯三天三夜,皇帝批准了这一请求。

其后玄宗即位,再次下诏,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燃灯,并以为定式。

就这样,元宵张灯成为此后千年的惯例。

随机文章二战苏联主力战斗机浅析,共15000多架速度碾压德军战机西方神话十大魔神,萨麦尔加百列榜上有名(地位曾仅此上帝)七大被宣布灭绝又找到的动物,山地矮袋熊灭绝2万年被再次发现哥斯拉是好的还是坏的,曾帮人类击败恐怖怪兽拯救地球/亦正亦邪北极冰川什么时候消失,冰川什么时候融化(全球变暖冰川消退)

加入收藏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