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是“吃”出来的?劝告:这3种食物易堵塞血管,尽早撤下餐桌

一天深夜,他突发脑梗整个人失去了意
【菜科解读】
一天深夜,他突发脑梗整个人失去了意识,送去医院检查时发现梗死部位处于脑干,当即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
经过全力抢救,仍没有挽回生命。
了解过往史后,得知王大叔发病当天,和妻子大吵了一架,妻子多次劝说他控制饮食无果,两人争执不休,王大叔是带着“气”上的床。
而这就是造成其脑梗发作的“元凶”!
一、中国脑梗越来越多?多半是“吃”出来的
近年来,脑梗死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一大杀手。
仅在2020年,我国年龄>40岁的人群新发脑卒中的病例就达到了340万人,其中有230万人因卒中而死亡。
脑梗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让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综合征。
它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一个类型,约有90%的脑梗塞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因素相关。
《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新发脑梗551万人次,占全球患者数量的40%。
尤其是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这直接导致我国脑梗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现阶段人们已经意识到,脑梗的发生并非偶然事件。
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脑梗高发的推手之一。
虽说脑梗就是“吃”出来的有点夸张,但却与其有很大的关系,这3类食物真的要少吃:
? 高糖食物:高糖食物进入体内后会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转换成血糖,身体为了控制血糖需要分泌大量胰岛素,将血糖转换成脂肪堆积在体内,时间长了后很容易导致血脂上升。
? 高盐食物:摄入大量高盐的食物,会导致高血压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而高血压是诱发脑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油脂食物:油腻的食物进食过多,很容易导致高脂血症发生,该症也是脑梗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对此,专家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年轻人预防脑梗的关键。
二、掌握这4个发病前兆,关键时刻能“救命”!
很多人对脑梗的印象是起病很急,不知道怎么了就突然发病了。
实际上,脑梗的发生并不是悄无声息的,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脑梗来袭。
尤其是夜间睡眠时体内血压较低、血液流动速度较慢,更容易让血栓生成诱发脑梗,睡眠的时候出现这几个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1、单侧流口水
在夜间睡眠时,身体无缘由的出现流口水症状,甚至会被口水呛醒,且口水只会在一侧流,身体可能同时伴有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等症状。
该症状很可能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大脑神经中枢无法重复支配咽喉肌所致。
2、反常的困乏
脑梗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血流量下降,这样一来脑部的供血会减少,很容易导致大脑缺氧,人会觉得非常疲乏、困倦,频繁的打哈欠。
3、一侧麻木
一侧肢体麻木通常是因为脑供血不足,导致感觉神经纤维受到损害引起的,一般发麻会从手指、手臂上开始,之后逐渐向上延升,让一侧肢体都出现异常感觉。
4、头晕、眼前发黑
脑梗发生前,脑部的血管很可能会痉挛、狭窄,进而让颅内压增加,导致脑部神经受到异常刺激,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
另外,还可能有一过性黑蒙、看不清东西的表现,这是脑血管堵塞导致眼部血液供应异常所致。
三、远离脑梗,晚上这4件事要少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曾联合对我国2007~2018年2.13万例脑梗患者的复发趋势以及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约有12.5%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其中男性占比7成。
#p#分页标题#e#很多人觉得发生一次脑梗抢救过来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这个想法是不对的。
发生一次脑梗后,没有积极治疗、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有极大的复发可能性,复发后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恢复起来难度会加大许多。
想要预防脑梗再次复发,这几件事情一定要少做。
1、避免熬夜
熬夜会导致身体睡眠不足,进而让血管健康受到影响,血液会因此而更加粘稠、血压也会上升,时间长了之后很容易导致脑梗再次复发。
2、晚饭不要过饱过量
晚餐摄入过量食物或吃的过于油腻,会导致胃部负担加重,很容易影响到正常的睡眠质量。
且热量摄入过剩会让血脂上升,对心脏、脑部血管健康都很不利。
除了不要晚饭吃得过饱外,还要注意尽量少吃夜宵。
3、过量饮酒
酒精会导致血压短时间内上升,本身罹患高血压的人群饮酒是很危险的。
且酒精还会导致心律失常,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几率,这些均与脑梗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4、情绪激动
情绪过于激动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而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导致心脑负担加重,很容易诱发脑梗。
针对于有脑梗病史、家族内有相关病史、长期生活习惯不良以及罹患慢性病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相关检查,尽可能预防脑梗发生。
脑梗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体检,尽可能去预防疾病发生。
参考资料:
[1] 《脑梗的"源头"已经找到?或挽救百万人生命!》. 科普中国 2022-05-18
[2] 《脑梗来临,睡觉先知?睡觉时警惕这5个异常!》. 临沂疾控 2023-01-28
高血压患者注意,夏季入睡前一定要测一次血压!
但是对于不少高血压患者而言,反而发现“夏季的血压比其他时候低了很多”。
那么,这是一件好事吗? 高血压,夏季同样危险 血压与季节和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血管尤其是外周血管舒张,再加上出汗量增加体液的流失,确实会导致血压轻度的下降。
但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这并不意味着疾病痊愈! 有研究显示,虽然在夏天时白天的收缩压(高压)平均能下降2~3mmHg,但夜间血压有可能会比冬天还高! 而且,夏天天气炎热,交感神经更兴奋、人体基础代谢率高,心率容易增快,更容易增加心脏的负担。
再加上温度较高时人体更容易出汗,汗液的流失也会造成血容量的减少,血液黏稠也更容易发生血栓。
所以说,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即使发现自己的血压有所降低,也千万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
而是要密切监测自己早中晚的血压状况,请医生做出进一步处置。
高血压吃什么药降压快效果好?高血压喝什么茶降压效果好
常用药物如非洛地平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缬沙坦等。
最快的降压药未必是最好的降压药,起效快,往往都是半衰期比较短,持续时间比较短的药物,迅速的降压使脑,心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然之间的头晕,心慌等不适,甚至诱发脑梗死。
高血压有哪些症状表现1、 头晕,头晕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并且没有特异性,原因也多种多样,涉及到全身的各个方面。
很多人分不清头晕和眩晕的区别,后者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一般多见于前庭器官疾患。
因此,家人需要问清楚患者是头晕还是眩晕。
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脑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的症状。
2、 头痛、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
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
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3、心悸,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
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
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 烦躁、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高血压易导致心脏肥大、心扩张等,从而出现心脏功能不正常,出现心悸的症状。
有些高血压朋友还有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等情况。
具体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忘记。
5、 出血,出血:较少见。
由于高血压可致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
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
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患者中,约80%患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