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韩荆州是谁

【菜科解读】
6、
“生不用封万户,但愿一识韩荆州”这句诗的含义?这两句是李白进献荆州长史韩朝宗的诗句,其义又说我平生不需要加封为万户侯这样大的官爵,只要能结识你韩荆州这个人就很满足了。
韩朝宗,系唐朝玄宗年内人,曾做过荆州刺史,他以提拔、推荐年轻人上进、做官而天下闻名。
李白的这一句诗就是当时写给韩朝宗的一封信中写的,希望得到他的赏识、推荐。
古代上把这封信叫《与韩朝宗书》,信中除赞颂韩的为人和学问之外,就是自己志向和诗作方面的情况,信的末尾还说:“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李白的一生,是以傲视权贵、奔放不羁而闻名于世的。
如当满朝文武之面,敢让高士力脱靴,扬国忠磨墨;如“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种形象在中国古代上犹如一盏明灯,多么耀眼,又多么迷人。
就这么一位飘逸的诗仙人,也竟然会“拍马屁”呢。
而且一旦拍了起来,还能拍得响,那么恰倒好处。
且不论韩荆州何许人也,有一点,被李白称道的真正根源是荆州长史这个职位,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因为白也希望的是韩荆州能举荐自己。
“生不用封万户侯”,那是因为不曾封侯,若真给了万户侯,又如何会客气呢?相反,认识韩荆州的目的,恰是欲封侯才准备的。
“拍马”的妙,就妙在让韩荆州听了,还不反感,也不肉麻。
细一琢磨,越爵还越有味:你看,万户侯又值什么?还不如我韩朝宗的身份呢。
比起常人的拍马屁来,李白真算得上是“拍马屁”中的高手了!一巴掌拍下去,硬是让荆州大人心花怒放,且还不露声色,出奇的妙。
为何在历史,连李白这样大名鼎鼎的傲岸诗人也会如此“拍马屁”呢?难道李白的品质也让人怀疑?不!李白的一生,光明磊落和堂堂正正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可在那种土壤上,李白若没有这一手,会永远身处草泽之中。
连扬国忠、高士力大人的脑们也摸不着,又如何谈得上“天子呼来不上船”呢?天子认得太白又何许人也?而李白一生傲视权贵的佳话也就成了泡影。
所以,对白来说,今日的拍马正以为着明天的傲岸,今日的低头正制造明天的把头挺得高高。
一片苦心,苍天可鉴,这大概也正是人类的一种必不可缺的智慧吧?
生不用封千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意境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
出自: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原文如下: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译文: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
”怎么使人敬仰喜爱,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亲自做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
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
扩展资料:
《与韩荆州书》选自《李太白全集》,是唐代诗人李白初见韩朝宗时写的一封自荐书。
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干和气节。
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
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历来广为传诵。
李白抱负宏大,但他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皇帝赏识,获得重用。
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干,培养声名。
作此文前,已多次上书和谒见地方长官,又曾入京谋求出路,未果。
本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
与韩荆州书原文及翻译与韩荆州书
唐 · 李白
原文: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翻译: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
”怎么使人敬仰喜爱,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亲自做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
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
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骄傲,不因他们贫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
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能,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在楚汉游历。
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
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
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
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
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
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
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作冀州刺史,选拔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
这都是前代人所称美的。
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因才能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
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
如逢紧急艰难有用我之处,我当献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
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
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
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
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
请您加以考虑。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 韩荆州指的是哪位,有哪些事迹?韩荆州是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
朝宗,太子宾客思复子.天宝初为京兆尹,出为高平太守,贬吴兴别驾卒.
谁与我踏歌吟唱,谁与我同醉梦乡,生不愿封万户侯,愿与青山共白头。作者是哪位?
是由不同作者的句子凑成的。
一、“生不愿封万户侯”,出自李白的《上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
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
二、“愿与青山共白头”,出自越剧《风雪渔樵》:
惊闻爹,知儿疼儿血书留
他怎知我心已死来意也休
你梦醒,我梦悠,悠悠梦中还是忧
情到深处,伤不言痛,爱到尽头,悟又何求
你那边,东风吹梦上新柳
我这边,往事思量怕回首
最怕识人难,最难看不透
看不透,人面咫尺隔千里,知人知心好难求
看不透,飞得高,离得远,道不同,合难久
看不透,人往高处走
何以教,情纯如初长相酬
从今后,收起温馨十年情,常留心中当醇酒
只要你好我就安,缘不可求心可求
任凭它,风吹残梦梦醒无
终可期,无欠爱心心富有
人生总有两难时,去意莫强留
小女子不甘东风主落花,愿伴青山共白头。
“谁与我踏歌吟唱,谁与我同醉梦乡”则像是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
但愿一识韩荆州上一句但愿一识韩荆州上一句:生不用封万户侯
出自与韩荆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