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必吃栀子花,泡茶喝护肝、炒着吃养胃、做凉拌清暑热!

一朵朵洁白的栀子花开在绿叶丛中,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陶醉不已。
但很多人并不了
【菜科解读】
6月,又到了栀子花盛开的季节。
一朵朵洁白的栀子花开在绿叶丛中,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陶醉不已。
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栀子花除了长得好看、芳香怡人,它还有极高的药用与食用价值——
一捧栀子花,养肝、清热、止血样样行!
进入6月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不少人总感觉会莫名地“上火”,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咳唾黄痰、小便短赤等症随之而来。
中医认为,这些暑热挟湿弥漫三焦的症状表现,尤以南方为多见。
应季而开的栀子花,性味寒、苦,归肺、肝经,是夏日里养肝、去暑热的最佳养生食物。
此时适当食用栀子花,有助于清肝、除肺热,疏通因天气干燥而潜伏在身体的积热,心情也没那么容易烦躁。
2、止咳止血
夏季气温高,稍有不注意,人很容易就感觉到身体干燥、喉咙干咳等各种不适。
此时,就可以来一把栀子花,因为栀子花除了清热解暑之外,还能化痰止咳。
明代《滇南本草》对栀子花也早有论述:“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
”
若遇因天气干燥而流鼻血,可以将栀子花烘干,研成细末,吹入鼻腔;或喝一碗栀子双花茶(栀子花、槐花),也有助于止血。
需要提醒的是,栀子花苦寒,脾虚泄泻、肾阳不足者慎食。
说了这么多栀子花的好处,但怎么吃才能发挥它最大功效呢?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几种栀子花的吃法——
3种栀子花养生吃法,全家越吃越健康! 1、泡茶喝养生推荐:栀子花绿茶
原料:栀子花2朵,绿茶3克。
做法:将栀子花洗干净,和绿茶一起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饮用,每日1次。
营养点评:该花茶香气四溢,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目眩晕、暑热心烦、小便短赤等。
如把绿茶改为红茶,则寒凉之性变得缓和,适宜一般人群作为夏日清凉饮品。
2、做凉拌
养生推荐:凉拌栀子花
原料:栀子花5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
做法:将栀子花洗净,掰取花瓣,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置于盘中,撒上葱花、姜丝,浇入香油、老醋,放适量食盐,搅拌均匀即可。
营养点评:这道凉拌菜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缓解肺热咳嗽、痈肿毒疮、便血等症。
3、炒着吃
养生推荐:栀子花炒小竹笋
原料:栀子花200克,去壳小竹笋150克,腊肉1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
做法:栀子花洗净,沸水中稍微焯水盛出;小竹笋斜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丁;锅中放油加热后,将上述各料一同倒入锅中翻炒至熟,稍微加食盐调味即可。
营养点评:这款栀子花食疗方可健脾养胃、清热利肠,适用于胃纳呆滞、饮食减少、腹胀便结等。
栀子花香搭配腊肉香,滋味十分美妙。
此外,栀子花谢落后结出的果实,略微把它蒸一下或热水中略烫,再晒干,则成了一味中药——栀子。
《本草经疏》有言:“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
栀子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效,而且对于日常的“热气上火”,栀子堪称“灭火器”,用它泡水喝,可以缓解目赤肿痛、热疮不止、牙痛等症状。
苋菜含钙量比牛奶还高,是夏季必吃“长寿菜”!
”夏天正是吃苋菜的好季节,不仅便宜,营养价值还特别高! 苋菜有“5高” 《本草纲目》记载苋菜“味甘性凉,补气除热,利在小肠,治初痢”,说明苋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很早以前就被古人注意到了。
皮肤湿疹、出油多?是湿气太重了!6月一定要多喝这碗“祛湿神汤”,安全又养人!
这是湿气太重了! 湿邪可怕在哪? 不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祛湿都是夏季的主题。
尤其是对于早就有了内湿的人,一旦遇到湿度大的环境,湿气里应外合,极易引发身体不适。
湿气是百病之源,它对身体最大的伤害就是容易损伤阳气、阻碍气机运行,让我们的气血运行变得缓慢,整个人就好比一台生锈的机器,运转变慢还濒临瘫痪。
如果湿邪留滞于脏腑经络,很容易出现胸闷、脘痞、腹胀、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
若湿邪留滞肌肉关节,常常见到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也称为湿痹或着痹。
在五脏中,最害怕湿气的就是脾,一旦脾胃被湿邪困住,人的消化能力也就越来越差。
而脾是后天之本,还承担着转运人体内湿气的工作。
因此,在祛湿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健脾,只有脾胃的功能强健了,人体才能更强壮,湿气才能运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