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前?宝宝有这3个表现?是聪明的象征?你家宝宝中了几条

可能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智力超群,聪明伶俐。
其实,聪明的孩子,在1岁前就会有所表现,一般这3个特征很明显。
爱笑的宝宝 对于婴儿来说,笑是婴儿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是测量智慧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医学专家在系统地研究了年龄与
【菜科解读】
智力是孩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有了智力的加码,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更轻松。
可能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智力超群,聪明伶俐。
其实,聪明的孩子,在1岁前就会有所表现,一般这3个特征很明显。
爱笑的宝宝
对于婴儿来说,笑是婴儿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是测量智慧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医学专家在系统地研究了年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后得出一个结论:
爱笑的孩子多聪明,聪明的孩子多爱笑。
出生不久就爱笑的宝宝,是个聪明的宝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林沃夫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
出生3天就会笑的新生儿,在长到6岁时智商为180。
对小宝宝们来说,微笑绝不只是简单的面部肌肉动作,而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与精神高度结合的结果。
如果宝宝无缘无故地笑了,是宝宝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反应,对宝宝的大脑也是一种良性的刺激。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和宝宝多接触,用表情、语言、玩具、游戏等,帮助宝宝早笑、多笑,以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
这些逗笑的小游戏,爸爸妈妈也可以跟宝宝玩起来。
躲猫猫:爸爸妈妈用双手遮住自己的脸,并发出喵喵喵的叫声,然后突然间将手拿开,宝宝会觉得这样很神奇,就会发出笑声。
做鬼脸:在宝宝面前做一些可爱、有趣的面部表情,再加上一些有趣的动作,也会逗得宝宝大笑。
怪强调:父母跟宝宝说话时换种腔调。
比如,妈妈看着舌头发出声音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爸爸打口哨、打响指的声音,都能让宝宝心情愉悦。
顶牛:爸爸妈妈可以与宝宝头对头,轻轻顶来顶去,嘴里发出某某某的声音,就像两头牛一样顶来顶去,也会逗得宝宝开心。
爱说话的宝宝
说话早、说话多的宝宝更聪明,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就意味着宝宝优先掌握了语言学习这门工具,可以更快地用语言学习其它技能。
说话早,说明宝宝的大脑发育好;爱说话,说明宝宝的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
说话早、爱说话的宝宝,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更突出,因此也就显得更聪明了。
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语言启蒙:
与孩子的关注一致
家长需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及行为与孩子的关注相匹配。
比如,奶奶来家里做客,宝宝一直看着她,这时候你就说nai nai,这是你的奶奶,同时指向这个人。
家长的语言及行为与孩子的关注一致,这是语言启蒙的关键。
语言启蒙留一半
在我的工作中,发现有一些细心的家长,只要宝宝哼唧一声、手指一下,就知道ta要什么了,然后立马满足,这也导致宝宝懒得用语言表达了。
在宝宝咿呀学语,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时,家长要意识地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可以用询问的方式引导,并鼓励宝宝重复刚刚说的词句。
与宝宝轮流说话
生命初始一年,也是宝宝语言积累的重要时间段。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双向交流才是有效的。
跟宝宝说话后,家长要给宝宝留一些时间,按照ta自己的节奏来回应。
刚开始宝宝给出的回应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咿咿呀呀,但随着宝宝掌握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会逐渐用一个词,简短的句子来回应。
因为有回应,宝宝也会越来越喜欢使用语言来表达。
让宝宝在外人面前也敢表达
多带宝宝出去走走,多认识除家人以外的人。
这样的话,宝宝不仅是对着家人能说,在外人面前也敢说。
#p#分页标题#e#爱运动的宝宝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指出:
运动会刺激身体分泌多种积极物质,促进神经元的链接,促进大脑发育。
喜欢运动是宝宝的天性,聪明的宝宝在婴儿期就会表现出很强的运动能力。
不仅精细动作发展得较好,翻身、抬头、爬行、行走等也会比同龄宝宝早。
哈佛大学的脑计划研究发现,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运动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神经纤维、树突、突触的数量,促进大脑的发育。
有一些宝宝能移动身体后,只要醒着,一刻也不停歇。
其实,好动、爱动的宝宝,不仅学习能力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发达。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句话说,孩子有两种,一种是喜欢运动,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宝宝智力发育。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经常陪着宝宝一起玩一些运动小游戏。
比如,扔小球游戏,翻滚游戏、蹦蹦跳游戏等。
其实,聪明不仅靠先天遗传,还有后天环境,以及成长过程耐心的陪伴和启迪。
如果你家宝宝以上几个特征占有一项,那么恭喜你,你家有个聪明宝宝。
对照一下,你家宝宝占了几条呢?
纠正宝宝挑食
“分房睡”成了一种新潮流?医生:有这3种情况,夫妻最好分开睡
不可否认,同床睡觉自然对夫妻双方的感情有增进作用,但有些习惯可能会在无形中对两人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
这2个睡觉习惯会对健康造成威胁面对面睡:这种睡觉的姿势,会导致一方吸入的气体大多是对方呼出的废气,大脑缺少新鲜的氧气或氧气供应不足,极易造成失眠、多梦,醒后头晕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枕着手睡:有些夫妻睡觉,女性会枕着男性的手臂睡觉,这会影响血液循环,易引起上肢麻木及酸痛,还会使腹内压力升高,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影响消化功能。
不过这些睡眠方式虽然对身体有不利的一面,但是由于人在睡眠的状态下,身体会一直进行调整,所以在睡着了的情况下,身体可能会翻动,因此尽量避免不良的睡姿,可以减少身体的翻动,从而增进睡眠质量。
事实上,绝对健康的睡姿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在睡眠的状态下会不断调整身体的状态,即便是夫妻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的时候,醒来也会发现睡姿是形态各异的。
而相对健康的睡姿,通常都是保证右侧卧的姿势,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对心脏的压迫。
但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如果肺部有疾病的人,最好的睡姿还是仰卧。
所以,睡姿的情况,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看待。
“分房睡”成了一种潮流?当然,不管是放屁、磨牙还是打鼾,还有的人直接选择分床睡或者干脆分房睡。
这被称为 LAT(living apart together)伴侣,也就是分居式共同生活。
调查显示,加拿大25-64岁的成年人中,有150万LAT伴侣;在美国有31%夫妻选择分开睡觉;而在日本分房睡更是强势文化,70%夫妇在有了孩子后就选择分房睡。
之所以分床睡,最大的原因不过还是因为受不了对方的睡眠状态,或者是对方的睡眠方式影响到了自己的睡眠质量。
昆士兰大学 2012年某研究指出,34.5%的人被伴侣上床睡觉的动作吵醒,48%被伴侣半夜去厨房找吃时吵醒,高达58.5%受伴侣鼾声所扰,另外还有35.9%被伴侣起床上班吵醒。
而分开睡觉的最大好处,就是睡眠质量得到保证,不会再被对方的睡眠行为干扰到自己。
好的睡眠品质,能让身体机能正常运作,提高大脑工作效率,舒缓日常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另一方面,睡眠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女性的“欲望”也能显著提升。
《性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多睡一个小时,第二天发生性接触的概率会增加14%。
当然,分不分开睡,那是个人的选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夫妻双方还是必须得分开睡才好的。
如果夫妻一方患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或者皮肤病等传染疾病的话,那就应该分开睡,因为一起睡容易将疾病传给对方。
女性如果患有霉菌性阴道炎或阴道滴虫,那么性生活的时候也会传染给丈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分开睡,从而避免相互传染。
此外,女性的月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这四个阶段也得分床睡,这能最大程度保证女性的身体健康。
年纪大了分床睡到底好不好?年轻的时候分床睡没什么,但是当老年的时候,夫妻双方应该保持同床睡的习惯,因为这对身体会有好处。
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情况很普遍,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两个人分了床,晚上睡觉没个照应,若是疾病突然发作,很难及时发现。
所以老年人分床睡、分房睡,是很危险的事情。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也发现,同床共枕,会提高男女双方的睡眠满意度,因为心爱的人在身边,人会产生安全感,从而能够有效弥补睡眠质量差等情况。
只是两个人在睡觉的时候不要面对面,这样容易导致氧气不足而产生失眠多梦的情况。
同时在睡眠质量不好的时候避免服用安眠药,可以适当的使用神经营养类的药物来调节。
参考资料:[1]《夫妻俩千万别面对面入睡!10个睡觉恶习让你招惹一身病》生命时报.2015.1.31[2]《日本四成夫妻分房睡,分床睡有好处?》澎湃新闻 20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