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力越来越差 糖尿病会影响视力

【菜科解读】
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视网膜病变,一些人得了糖尿病以后就发现视力越来越差了,这个时候要警惕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视力?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糖尿病视力越来越差是怎么回事
有糖尿病而且视力越来越差,可能是眼睛的并发症袭来了。
糖尿病进展导致血糖不稳定,眼部血管、神经病变、血管易受损,循环不畅,不能及时提供后续眼功能正常发挥所需的营养物质,导致眼功能下降。
再加上部分神经损害改变,会引起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眼球内血管损伤。
心血管开始增生,损害视网膜,引起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
此外,部分人群出现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在发展过程中血糖过高导致眼部微血管功能异常,血管壁无法控制血液和视网膜物质的交换,液体渗漏进入眼睛黄斑,继而引起黄斑水肿,不良后果是视力越来越差,甚至失明为了健康,请在有糖尿病的基础上正确配合治疗。
否则,除了视网膜病之外,还可能面临视神经萎缩、晶状体损伤等课题。
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视力
由于长时间血糖不稳定会导致全身的微小动脉出现硬化,眼底小动脉硬化会导致视网膜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就会导致新生血管增殖。
新生血管在眼睛内部会从各个方向任意生长,如果生长到虹膜上会堵塞房角,导致眼压升高,继发青光眼。
或者新生血管蔓延到视网膜,并且在生长的过程中出血,会导致眼底出血从而引起视力急剧下降。
此外黄斑是色网膜上的一个特殊部位,主要是能让人看清楚东西。
糖尿病长时间得不到控制,会导致眼部代谢异常,让视网膜内外屏障被破坏,就会让黄斑部血管和组织之间的细胞外液,失去平衡,导致黄斑水肿。
黄斑水肿也是导致糖尿病人视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眼睛
眼球就像一台“照相机”,不同的部位是“照相机”不同的结构。
眼底是“照相机的底片”,保护好“照相机的底片”,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是关键。
由于在视网膜病变发病初期,没有症状。
所以,在确诊为糖尿病后,患者定期到眼科做眼部常规检查。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包括眼底的眼部检查,如发现视网膜病变需每3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通过这三点了解尿液中血糖的变化,别让糖尿病来的后知后觉
血糖正常值?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
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2.餐后血糖正常值:餐后1小时血糖正常值:血糖6.7-9.4毫摩/升。
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血糖正常值: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多少第一点病人空腹葡萄糖大于等于7.0mmol/L,可以诊断糖尿病。
但前提是要不同的时间排除一些特殊情况,特殊情况是指应急状态下的情况。
如果病人两次的血糖检查超过标准或达到标准,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第二点是病人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主要是指有三多一少的症状,病人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瘦的症状。
在病人出现典型的症状前提下,测随机血糖就是抽静脉血之后血查的结果,显示葡萄糖的指标、水平大于等于11.1mmol/L,这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第三点是病人在可以没有三多一少症状的前提下,喝了标准负荷量75克的无水葡萄糖。
在喝了糖水两个小时之后检测血糖的值,若是结果显示是大于等于11.1mmol/L的情况下,即使病人没有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