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疑似艾滋病并无传染性 钟南山结论得到肯定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7 点击数:
简介:近期,钟南山院士公布了他对60名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有80%的被检人群感染了一种或者是多种的病原体,并且这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感染者感染了E

【菜科解读】

近期,钟南山院士公布了他对60名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有80%的被检人群感染了一种或者是多种的病原体,并且这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感染者感染了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

对此,卫生部昨天回应称,钟南山院士的研究成果和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总体上一致,这个人群没有感染艾滋病,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新的病毒或者未知的病毒。

  别再称之“阴滋病”  在昨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钟南山院士关于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的研究与卫生部此前公布的调查结果并不矛盾,而是互补。

对于EB病毒是否是这个人群致病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卫生部希望钟南山院士和他的团队能够继续参与到这个研究当中来。

  对钟南山团队发布的所谓“阴滋病”人群的调查结果,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钟院士的研究成果和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这个人群没有感染艾滋病。

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新的病毒或者未知的病毒,所以建议不要再用“阴滋病”这个表述。

  并非公共卫生问题  邓海华表示,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

卫生部做的六个省市的科学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通过虚拟空间走到一起的人群,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会对其他人构成健康的危害。

  他说,这个人群每个个体都可能有这样那样身体上的不适,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这一点,也建议他们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去诊断和治疗,包括像钟院士这样权威的专家和他们的医院。

  EB病毒很常见  针对钟南山的研究所提到的发现自述感染阴滋病人群EB病毒感染检测率达到55%的问题,邓海华说,长期从事EB病毒研究的权威专家曾毅院士认为,EB病毒是健康人群中很常见的一种病毒,三到五岁儿童的感染率达到90%以上,而且以后将终身携带,一般不会引起这个人群所说的病症。

除EB病毒以外,健康人体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常见的病毒或者细菌。

微生物在人体内可以广泛存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致病。

  邓海华说,对于EB病毒是否是这个人群致病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需要病毒学、性病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方面专家对此问题再做进一步论证。

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久?艾滋病会出现哪些典型症状?

小吴平常工作的环境没有什么认识新人的机会,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下载了某社交软件,想要以此来认识新朋友。

刚下载软件没多久,他就认识了一个本地的女孩,跟她相谈甚欢。

两个人很快就在线下约了见面,见面的当天两人就去了酒店,随后自然是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传播艾滋病的“体液”,究竟包含哪些?唾液算不算?不妨了解一下

我不打算告诉家人,最好能一直瞒下去; 我现在才知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我叫阿轩,今年大二,谈了3场恋爱,一个女的,两个男的……一、得了艾滋,但我还想活下去01医生看了看化验单,与旁边的护士对视一眼,平静地跟我说:“血液显示阳性,需要重新抽血送往疾控中心检测,一个月后如果没有联系你,那就是没事儿了。

”我感到内心不安:“是不是打了电话,还要再来一趟。

”“是的”,医生点了点头。

我整个人有些站不稳,手在发抖。

拿过那张化验单,虽然我看不懂上面的参数,但能看到医生轻轻叹了口气,“确诊性为60%-70%,别太担心,还有机会。

”02在回去地铁上,我忍不住上网搜了相关的信息——初筛阳性后确诊可能性高达95%。

地铁上的人不多,我把那张化验单揉成一团塞进口袋,找了一个角落站着。

脑袋很痛,有种晕眩感,这几天牙龈出血、关节痛,浑身像是要散架一样,但我咬牙没有坐下来,我不想坐。

我很害怕。

那种恐惧感把我逼得无路可退。

这几天,看到再开心的东西我也不会笑,整晚睡不着,白天魂不守舍,一遍遍地洗手,不想和朋友接触,觉得自己跟所有人都不一样,随时会死掉。

“该死,他骗了我,为什么要来害我!”都完了。

03他是我谈的最后一个对象,回忆起来,在一起的日子确实很快乐。

后来因为一些矛盾,我提了分手,他挽留我,但我没有回头。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脑子白茫茫一片,我好恨他,也好恨自己。

半个月后,医院给我打了电话,医生向我要了微信,发来一张化验单截图。

“结论:HIV-1抗体阳性”,我平静的扫视数据,心颤了下,随即又好了。

这两天我还要去医院一趟,然后找一份暑假工,这个病后续要花钱的。

我决定一个人承担,不告诉家里,就让这件事永远沉下去。

即使我现在满是疮痍,但我还是想活下去,没有理由。

二、艾滋离我们不遥远2021年6月,《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披露了6月份的全国感染数据,其中艾滋病的新发病例5978人,死亡病例1554人。

目前,艾滋病没有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主任曾在央视节目里介绍,艾滋病病毒可直接钻到免疫细胞里,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当免疫细胞水平低到一定程度,艾滋病症状就会显现出来。

可以说,它比新冠病毒还要狡猾,非常善于伪装。

人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平均每天体内会产生10亿个拷贝的病毒颗粒,繁殖能力非常强,变异性强,我们的免疫细胞远远跟不上。

三、不同行为,感染风险也不同艾滋病毒的传播基础是高危体液互相接触,包括精液、阴道液、前列腺液、肠道液、血液、母乳、血性分泌物等。

想要判断传播风险有多大,第一要素是对方是否感染;第二要素是对方的病毒载量有多少;最后才是何种行为。

为了更加容易理解,我们假设以下4种场景,对方是艾滋病感染者。

1、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非感染者不使用安全套时:①排出高危体液;②未暴露于空气中,病毒存活;③病毒可能足量;④有细小伤口可进入。

风险等级:4个条件满足,即是高危风险!2、口腔黏膜接触感染者有口腔溃疡或牙龈出血,非感染一方有粘膜破损:①排出高危体液;②未暴露于空气中,病毒存活;③唾液稀释,病毒较难足量;④口腔较难进入。

风险等级:相对第一种行为风险较小,为低度到中度风险。

3、正确使用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发生性行为时:①排出高危体液;②未暴露于空气中,病毒存活;③安全套实现物理隔离,无法进入。

风险等级:只要安全套不破损,风险为0。

4、接吻非感染者接触感染者的唾液,没病毒或极少病毒,没有风险。

风险等级:0风险。

#p#分页标题#e#因此,生活中想要预防艾滋病,最主要的原则就是避免高危体液互相接触,而在性行为中,最简单的预防方法就是正确佩戴安全套。

四、高危性行为,如何补救?发生高危性行为,是不是就只能“乖乖等待”被病毒侵蚀呢?所幸,艾滋病还有一种“后悔药”。

1、服用阻断药通过服用防止HIV病毒复制扩散的阻断药,可以阻断HIV感染。

阻断药的原理是切断艾滋病毒的复制过程,发生暴露后,越早服用阻断药,效果越好,最佳服用时间是2小时内,阻断成功率可达99%,之后会逐渐下降,但在72小时内,仍然有效。

2、进行HIV检测发生高危行为后,通过HIV检测可以明确是否被感染,不过中间存在窗口期。

在窗口期内,我们检测不到艾滋病抗体,无法确定是否感染,因此需在窗口期过后进行检查。

不同最新检测技术的窗口期不同,比如:抗体检测3周;抗原检测2周;核酸检测1周。

一般建议,在高危行为后6周左右进行检测,是最可靠的。

需要提醒的是,阻断药并不是特效药,它只是一种补救措施,要想远离艾滋病,还是要树立安全意识,避免发生高危行为。

加入收藏
               

自述疑似艾滋病并无传染性 钟南山结论得到肯定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