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二号发射成功?鱼香肉丝、宫爆鸡丁上太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19 点击数:
简介:天舟二号发射成功,鱼香肉丝、宫爆鸡丁上太空

【菜科解读】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将迎来第一位访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5月29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9日晚,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天舟二号进入预定轨道。

随后,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和核心舱经过近30天的在轨运行等待后,将首次迎来货运飞船的到访,签收第一个太空快递。

那么,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向天和核心舱运送了什么物资?先透点风,根据计划,下个月3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前往核心舱工作生活约3个月,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的必备物资,是这次天舟二号快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就有大家熟知且美味可口的中式美食,诸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等配菜。

天舟二号将携带3人3个月航天员消耗品、2套舱外航天服及平台物资。

本文图片均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放在空间站建设中也是适用的,在发射神舟载人飞船之前,也需要先向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将各种粮草提前送到,因此货运飞船也被很多人称为太空快递员。

与载人飞船主要执行航天员天地往返不同,货运飞船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为空间站上行运输和在轨存储、补给物资;二是为空间站存储和下行废弃物资并受控陨落于预定区域;三是配合空间站进行组合体轨道和姿态控制,协助开展适应货运飞船能力的空间应用和技术试验。

那么,这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向太空送了什么快递呢?

据悉,天舟二号将携带3人3个月航天员消耗品、2套舱外航天服及平台物资,与核心舱进行对接;其在停靠空间站期间,将按计划开展多项在轨试验。

根据空间站建设计划,下个月我国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乘坐飞船前往核心舱。

3名航天员要在核心舱工作生活约3个月的时间,因此要为他们备足各种物资,方便他们在太空里的衣、食、住、行和工作,此次天舟二号送去的快递里便有各种生活物资。

空间站的食物可谓太空一绝,让人隔空垂涎。

我国的航天食品有不少传统中式菜品的身影,具有明显的中式特色。

食物不仅有主副之分,讲究荤素搭配,更有独特的风味,甚至人人皆知的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都出现在航天员的美食列表里。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必要装具。

航天服主要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委员此前介绍: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执行太空出舱任务时穿着的,舱外航天服将航天器的很多功能浓缩到衣服上,这套服装分为6层,具有防辐射、防高低温、压力调整等作用,还具备生命保障系统。

相比舱内航天服,舱外航天服重量一般有120多千克。

测试中的天舟二号。

除了生活物资以外,天舟二号还带去了推进剂。

在对接期间,天舟二号将为核心舱进行燃料加注与姿态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天和核心舱推进系统实现了完全自主补加,不再需要地面指令干预或是航天员的辅助。

此外,天舟二号还将带去实验设备、实验资料等物资,等到神舟十二号飞船将航天员送至天和核心舱,再由航天员在轨取出并安装。

至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后,天舟二号还会在太空表演一番杂技——与核心舱尾部对接口分离,自主机动至核心舱节点舱轴向对接口对接,进一步验证关键技术。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虽然携带大量货物,但所有货物摆放十分规律,其货架看似与普通货架无异,但所有的细节和构型都经过科学分析,中间留出通道,航天员可在货架中顺畅通行,拿取货物。

货物千万件,安全第一件。

面对如此多的货物,如此繁杂的处理工作,空间站又将如何管理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杨胜指出,空间站将地面的物流技术也应用其中,借鉴国内物流先进的管理技术,航天员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便能获得货物的位置信息和产品信息,同时该系统对产品信息的库存数量还能做到动态掌控,让空间站货物一分一厘的变化都记录下来,从而确保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更轻松便捷。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运货能力6.9吨

国际领先水平的天舟

货运飞船最早由载人飞船演变而来。

#p#分页标题#e#

上世纪70年代,美苏开始发射空间站,空间站物资补给起初都是由载人飞船负责,但这种人货混装的方式运送的物资比较有限,影响了空间站的物资补给。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最先在载人飞船基础上发展了货运飞船——进步号。

该飞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货运飞船,由联盟载人飞船改进而来,可携带1.7-2.4吨左右的货物。

进步号货运飞船不断改进,至今仍是国际空间站补给的主力。

国际空间站建成后,美国、欧空局和日本等也研制了货运飞船。

至今,全世界已发射过约200艘货运飞船。

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当年9月22日,天舟一号在完成各项任务和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

任务期间,天舟一号先后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一系列重要关键技术,为我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天舟货运飞船由货物舱和推进舱两舱组成,采用型谱化、模块化设计思想开展平台构型和布局设计。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指挥冯永介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的首艘飞船,其发射重量13.5吨,运货能力6.9吨,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00瓦。

天舟二号模拟图。

作为货运飞船,运载能力自然是第一评估要素。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宇介绍说,目前世界上最大运载能力超过5吨的现役货运飞船只有两型,中国的天舟就是其中之一,天舟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载货比是指货物重量占整个飞船的总重量的比例,是考核货运飞船的一个主要指标,载货比数值越高,说明飞船运载货物的效率越高。

据悉,天舟货运飞船载货比达到了48%,居世界第一。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介绍,天舟二号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其主要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一是优化平台设计,严格控制平台自身重量,最大程度提高货物运输能力;二是充分整合平台资源,满足空间站推进剂在轨补加、航天员驻留资源补给以及设备维修维护更换等不同种类货物运送需求;三是丰富交会对接技术手段,实现全天候发射,入轨后可快速交会、全方位对接,形成空天应急快速响应能力;四是发挥平台在轨潜力,支持并配合空间站长期运行,开展空间科学试验,实现在轨综合应用;五是统筹平台设计,兼顾空间站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验证需求,为空间站研制尽可能多的扫除技术障碍;六是支撑现在,引领未来,标准方案与拓展方案集成设计,适应后续任务发展,一次设计、长期受益。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第一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实施载人自主快速对接,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最快能实现发射后6.5小时与空间站对接,据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介绍,神舟十二号就像是有着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超跑”,自主计算,自主判断到达目的地。

第一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在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强,具有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具备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分离的功能,并将在本次任务中第一次开展绕飞和径向交会对接试验。

第一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神舟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

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高旭用游戏技能形象地打了比方,“我们现在第一次将技能点数全部点满,飞船停靠3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第一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空间站任务中空间站为了节省推进剂的消耗,轨道位置会随着不同时间节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满足长期停靠的要求。

神舟团队为此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了适应性的设计,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并改进返回的算法,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第一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始终是神舟团队心中至高无上的信条,为了保证天上、地上都具有保护航天员生命,在紧急条件下接回航天员的能力,神舟团队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即携带两艘飞船进场,由一艘船当作发射船的备份,当作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

根据系统神舟队伍采纳“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宇宙救援的能力。

重庆轻轨二号线站点景点 重庆最奇特的轻轨站

这些年,随着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的日益发达,国内涌现出了一系列的网红景点,网红城市,让人看着就想争相前去打卡。

而作为我国西部最大城市之一的重庆,是这个自媒体蓬勃发展时代的受益者,不仅重庆许多著名景点持续走红,就连不少原本不是景点的地方也爆红网络,重庆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之城”。

重庆如今作为我国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诸多网红景点都被人熟知,例如洪崖洞、解放碑、筷子楼、过江缆车等等,可以说在国内城市中异军突起。

其中,还有一个看似极为普通却又非常罕见的“景点”——轻轨列车穿楼而过,非常奇特,挑起不少游客的好奇心。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山多路弯少平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得这座城市交通也与其他城市极为不同,可以说穿洞过桥,爬坡上坎,各显神通,有现代化的高速路、大马路,还有长而陡的石台阶,更有九曲十八弯的山间小路,也让外来游客充满了新鲜感。

城市轻轨是重庆最主要的公共交通之一,不过,要在这座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山城修建轻轨,也许是一件比愚公移山还困难的事。

因为,有很多地方列车需要钻山洞、走隧道,甚至穿越楼宇,这也造就了重庆一个非常奇特的轻轨站:李子坝轻轨站。

李子坝轻轨站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一个站点,位于嘉陵江畔的李子坝正街,由于地形原因,轻轨需要穿越这里一座商住楼的6-8层,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高架车站,因为列车“半空穿楼”的奇特景象,也让李子坝轻轨站成为新晋的“网红车站”,爆红网络。

这座网红车站楼下五层楼是商铺,楼上9-19层是居民住宅,轻轨与楼宇日夜共存,可以说别处难见,所以李子坝轻轨站如今已经成为不少外地游客到重庆必打卡之地。

人们不约而同地站在楼下,拿起相机和手机等待着列车进站的那一刻,想要定格下轻轨穿楼而过的神奇画面。

李白曾在巴蜀之地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而今,天堑不再令人望而却步,李子坝轻轨站穿越了此起彼伏的山地和鳞次栉比的大楼,不仅改变了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也成为重庆独有的风景线,被视作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一,具有时代特色和重要意义。

看到如此景象,许多人心中除了“感叹号”之外,还会有许多“疑问号”。

最常见的问题是,列车穿过楼房时,居民是否会感受到震动?其实,建筑设计上独有玄机,轻轨柱子与楼房建筑之间,有着20厘米的安全距离。

轻轨与楼房看似一体,实则互不干扰,震动其实微乎其微。

也许有不少人还会问,到底这里是先有车站,还是先有楼?据建筑工程师介绍,李子坝站与这栋楼是同时设计、同时修建的,没有谁先谁后。

无论楼房还是轨道,如果其中一个先修建,再通过后来的修正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其难度都是难以估量的。

另外,还有一种刺激的体验方式,就是乘坐轻轨随着列车穿越楼宇,简直堪比乘坐过山车。

同时,李子坝轻轨站所属的2号线,是重庆最适合观光的轻轨线,上山下坡,穿山洞过桥梁,视觉冲击力不亚于看一部旅游风光大片。

大家去重庆,不妨找个时间去体验一下吧。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敬请关注我,与您分享更多精彩旅行

加入收藏
               

天舟二号发射成功?鱼香肉丝、宫爆鸡丁上太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