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大华山镇中国梨王玉露香梨喜获丰收

【菜科解读】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10月中旬,平谷大华山镇西牛峪村160亩的玉露香梨陆续丰收。
西牛峪村党支部书记王小金表示,玉露香梨被称为中国梨王,今年的气候非常适宜玉露香梨的生长,预计产量将突破16万斤。
玉露香梨喜获丰收。
受访者供图
西牛峪村三面环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非常适宜玉露香梨的生长。
西牛峪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小金介绍,玉露香梨不仅具有雪花梨个大、酥脆的特点,又具有新疆库尔勒香梨口味香甜、水分多、无渣等特点,是近年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因其脆甜爽口、核小肉厚,无渣等特点,深受食们的喜爱,有着中国梨王的美誉。
这两天,村民们正忙着把采收的玉露香梨送入村里的冷库、挑选、包装,然后按订单发货,一派繁忙的景象。
王小金表示,今年村里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施肥、防治病虫,结出的果子香甜、汁多、无渣,加上今年雨水较少,阳光充足,玉露香梨品质更佳。
现在,我们利用空闲时间组织村民进行网络直播、电商销售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玉露香梨推广出去,销售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大华山镇创新发展思路,根据西牛峪村自身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采取党支部+院校+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种植玉露香梨160亩,今年进入盛果期,预计产量突破16万斤,平均售价每斤在10元至15元,产值可达160万元,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大华山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让特色果品变成农民的致富果。
加拿大华人居住在哪里在加拿大的这座内陆城市
邻近加拿大地理中心线的曼省首府温尼伯,以2021年人口计,是该国第六大城市。
统计显示,目前曼省约138万人口中,华侨华人仅约3万人。
但到访过曼省温尼伯唐人街的人,很难不对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所在的规模宏大的中式建筑,及以华人命名的街道留下深刻印象。
见证和参与当地华埠约40载发展的李绍麟(Philip Siu Lun Lee),更曾出任曼尼托巴省首位华人省督。
在加拿大的中心腹地,华人实属少数族裔。
近期,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副主席李绍麟与曼尼托巴大学校长办公室资深顾问、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前主席蔡镇潮(Patrick Choy)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剖析当地华人何以书写可圈可点的唐人街建设故事,赢得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华人获任全省最高官职意义何在? 李绍麟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江门新会,1960年代初到加拿大留学并定居。
他曾作为水质专家在温尼伯市政府工作,也是温尼伯华人社区主要的社团领导人之一,曾获颁女王金禧勋章、加拿大勋章、曼尼托巴勋章等荣誉。
2009年,李绍麟获委任为曼省省督。
省督在名义上乃全省最高官职,通常任期为5年。
李绍麟在任6年,至2015年退休。
他是加拿大史上第三位华人省督,此前先后有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林思齐、阿尔伯塔省的林佐民。
“至于以后还有没有,要看将来政府对华人的认识,以及与华人社群的关系。
”李绍麟说。
在坐落于温尼伯的加拿大人权博物馆,李绍麟出任省督的照片也陈列在关于华人移民史的展区内。
华人在曼省并无人口比例优势,却能在政界中彰显代表性。
推崇多元文化的李绍麟说,这一点“我们华人值得骄傲”。
“中国风”地标何以建成?华埠发展有何成功经验? 华人在加拿大中部草原省曼尼托巴的首府温尼伯扎根发展,迄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官方计划在温尼伯市中心展开重整计划,华埠也在其中。
李绍麟与侨领余岳兴医生等成立华埠发展协会。
经努力争取,成功以象征性的1加元价格获唐人街地块99年租期。
而后,积极筹款建成面向低收入人士的住宅楼,以及如今已成地标的中式牌楼、花园和中华文化中心等颇具规模的建筑群。
其努力造福华社,更令温尼伯百年华埠焕发生机。
俯瞰加拿大曼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市唐人街。
(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李绍麟说,为重建华埠,侨社组建了三个组织:负责全局领导工作的华埠重建协会、推动宣扬中国文化及融入当地多元文化的中华文化中心、为低收入人士兴建住宅楼宇的房屋协会。
如今,文化中心营收渐趋稳定。
华埠由零开始,积攒到数千万加元的物业、积蓄,甚为难得。
中华文化中心注重服务华人社区。
这里的图书馆曾是温尼伯唯一的华人图书馆。
中心还为华人长者提供报税、协助问诊、翻译文化等诸多服务,为社区民众提供运动场地。
加拿大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外景。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中心亦注重推动华人社区与其他族裔交流,譬如主办暑期自由市场、参加多族裔文化交流活动等。
始于1970年、每年夏季登场的温尼伯民风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多元文化节庆活动之一。
华人办的中国馆是其中的“元老会”。
近30多年来,民风节中国馆活动均在中华文化中心举行。
曼尼托巴大学校长办公室资深顾问、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前主席蔡镇潮指出,随着华人增多,当地需要一座较具规模的场所以凝聚社群。
华埠重建中的成功经验就是众人团结、尽心尽力。
30多年来,社区华人的全力支持推动了文化中心在每个阶段的成长。
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门前的詹姆斯路被命名为投身公益、贡献卓著的已故侨领余岳兴医生的纪念道。
温尼伯东部新开发街区的一条街道则被命名为“李绍麟街(Philip Lee Drive)”。
这都是华社努力受到当地主流社会认可的佐证。
目前,李绍麟和同事们面对的一大挑战,是组织第二期华埠重建,这需要社会各界继续帮忙出力出钱。
他们正在争取再建一座老人院,让本族长者在这座城市有一个归宿。
加拿大温尼伯市东部新开发街区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李绍麟街(Philip Lee Drive)”。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温尼伯华人社区发展有何挑战? 李绍麟说,现在温尼伯华人社区发展有一个新趋向,华人人口百分比的增加越来越多源自中国大陆移民。
过去,温城唐人街几乎只闻粤语,如今很大一部分都说普通话了。
由中国大陆移民组建的社团也渐趋活跃,新移民更易融入。
“大家都是华人,我们应该为广大华人公众的福利去着想,去做事,”李绍麟说,“我希望自己多学普通话,中国大陆来的移民也学些广东话,让大家更容易沟通。
” 蔡镇潮说,社区发展需要群体、地方及资金。
华人群体正逐渐壮大,但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聚居在温尼伯南部。
坐落于市中心的中华文化中心未来如何更好服务新移民,需要思考和协调。
促进华人移民融入是李绍麟与同事甚为看重的事。
李绍麟鼓励华人多参加民风节等社区活动,因为这够吸引更多非华裔人士到访唐人街,从而更了解华人文化。
加拿大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外景。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同时,李绍麟期望更多年轻一代华人参加竞选,提升族群在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影响力。
华人参选参政时,则须更加团结。
“如果不参选、不理政治,又不懂政府的政策,人家是不会替你着想的,”他说,“要自己为社区去争取。
如果当初我们不向政府争取,是无法实现华埠重建的。
” 蔡镇潮说,既然来到不同的国度,就要融入本地社会。
否则华人就可能遭人排斥,导致发展机会不如他人,“尤其是要对政治有兴趣。
在西方国家,只有投票才有话语权。
若无话语权,始终都可能被人歧视。
” 生活在西方国家的华人,在促进祖(籍)国与住在国的关系方面又可做些什么? “最重要的是能向西方人讲好中国的故事,”蔡镇潮说,“西方媒体能‘成功’地把好或者丑写得那么生动,就是因为能将故事‘讲好’。
” 他认为,中国的很多做法或文化理念也受西方人认同,但西方社会大众往往缺乏相关信息。
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要努力让西方人对中国有正确认识,让他们理解中国在很多事情上的做法。
(完) 受访者简介: 李绍麟,Philip Siu Lun Lee,祖籍广东江门新会,出生于香港,1960年代初到加拿大留学并定居。
曾在温尼伯市政府工作,担任水质专家;也是温尼伯华人社区主要的社团领导人之一。
2009年至2015年出任曼尼托巴省第24任省督,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三位华人省督。
曾获颁女王金禧勋章、加拿大勋章、曼尼托巴勋章等。
现任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副主席、华埠发展协会主席、华埠房屋协会副主席。
蔡镇潮(右),Patrick Choy,生物化学博士、医学博士,曼尼托巴大学校长办公室资深顾问,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董事会董事、前主席,华埠发展协会副主席。
曾任曼尼托巴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加拿大生物化学学会会长等,并曾获曼尼托巴勋章。
北京平谷区赏花路线推荐
那么如果在平谷区的话,赏花路线应该怎么规划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北寨杏花观赏区北寨便是平谷秀丽山河中“杏花仙子”的栖息之所。
北寨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地处燕山山脉东端浅山区一条狭长的山谷里,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空气清新。
北寨现栽植红杏近万亩,春日杏花开满山,夏季红杏挂枝头。
花期:4月初花语:幸福、幸运地点: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自驾:京平速(北部货运通道出)—熊南路—北寨村。
2、梨花兰花大道平谷区镇罗营的梨花在村舍旁、在山谷中、在穿梭的乡间小路里次第绽放。
万亩梨花遍布北京市最美乡村路两旁,一簇簇,一层层,像云锦似的漫天铺去。
镇罗营的古树梨花与别处不同,百年树龄、汩汩山泉、日夜滋养,朵朵梨花白清如雪。
花期:4月中上旬花语:纯真的爱地点: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梨花大道自驾:导航到镇罗营镇东寺峪村委会,沿梨花大道、兰花大道提示路牌一路前行赏花即可。
3、平谷桃花海平谷是中国著名的大桃之乡,22万亩大桃堪称世界最大的桃园、中国最大的桃乡、首都最大的果区。
每年4月中旬,桃花盛开之时,数万亩桃花漫山遍野,形成花的海洋。
何其壮观!花期:3月中旬—4月下旬花语:爱情的到来地点:平谷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