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优化核酸检测、居家监测治疗、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老年人疫苗接种等热点问题作出权威回应,那高风险人群如何做好防护呢?具体介
【菜科解读】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相继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优化核酸检测、居家监测治疗、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老年人疫苗接种等热点问题作出权威回应,那高风险人群如何做好防护呢?具体介绍如下!
本文目录
1、高风险人群如何做好防护?
2、医务人员如何减少感染?
3、核酸检测如何优化?
4、居家治疗如何用药?
高风险人群如何做好防护?老年人和儿童是疫情防控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而老年人又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风险人群。
对于养老院、福利院等特殊机构的疫情防控,郭燕红表示,要落实好预防性措施,做好应急预案。
在预防性措施方面,要提醒和协助老年人、儿童做好手卫生。
工作人员要规范戴口罩,减少机构内人群聚集和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在应急预案方面,养老院、福利院等特殊机构要做好相关预案,一旦发生感染,要科学进行分区管理。
必要时大型集中化养老机构可派驻急救车辆,确保感染老人病情加重时能及时转运至医院。
“希望老年人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说,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获益最大。
下一步,将继续通过使用流动接种车、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和开通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等措施,方便老年人接种。
医务人员如何减少感染?医务人员由于岗位特殊,每天会接诊大量患者,因此面临的感染风险极高。
“为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医疗机构管理要做到一系列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说。
郭艳红表示,第一,要加强医疗机构重点区域管理,如发热门诊、急诊、病房。
医务人员要科学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努力将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要加强医疗资源调度和准备。
第二,要落实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各项措施,做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健康监测,特别是要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编组、医疗力量配备和工作班次安排。
第三,医疗机构人流量大,脆弱人群多,因此进入医疗机构要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患者要尽可能提前做好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
同时,一旦有急危重症,患者即便没有核酸证明,也以救治为先,保证患者救治工作顺利开展。
核酸检测如何优化?“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强调要聚焦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和人员。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主要从四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二是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四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针对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王丽萍介绍,重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感染风险较高的,如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第二类是从业环境人员较密集、接触人员较频繁、流动性较强的,如商超工作人员、快递员、外卖员等。
居家治疗如何用药?针对群众关心的居家治疗期间用药问题,王贵强表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以对症用药,但是不用囤药或大量购买药物。
专家提示,镇痛药有很多药名不同,但成分相同,不要混在一起服用,只服用一种即可。
如果用多了、吃多了,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
有基础病的人群,要保障好基础病用药,不能断药。
同时,抗菌药物也要合理使用,不能滥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果吃了药,情况没有好转怎么办?专家建议,如出现呼吸困难和气短、原有基础病加重、持续3天以上发烧超过38.5℃等情况,应及时联系社区医生。
若病情加重,可直接联系120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总结: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及时完成接种,并接受加强针,是目前来看最为经济有效的保护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